第94章 背叛了天下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守忠是朕養大的孩子啊!朕怎麽會不信賴自己的孩子呢?”李隆基的淚珠子衝開了眼眶。
“力士也是陪朕長久,朕一直信賴托付的親信啊!”
“都怪朕,晚年無能,沒有聽從你們的勸告啊!”
眼見著天幕上晚年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的讓地方做大,讓賊子有了反叛的實力和野心。
晚年的自己又是如何一步步讓老臣心寒、又是怎樣的隻顧享樂耽於政事。
“朕糊塗啊!”
高力士見著自己侍候了半輩子的聖人慟哭無助的模樣,也是眼眶發紅,跪在地上一個勁的叩頭。
“陛下莫要如此啊!都是臣的無能,才讓陛下受此屈辱,被後人恥笑啊!”
【哥舒翰,大唐安西人,突厥族,開元時期名將。
他是王忠嗣的部將,屢從征戰,勇冠全軍,累擢右武衛將軍,副隴右節度、河源軍使。
王忠嗣被猜忌遭貶暴死後,哥舒翰代替了老上司的職位,為隴右節度使。
屢次擊敗吐蕃等外族和敵國,加封河西節度使、西平郡王、左仆射平章事,後來因病寄居長安養老。
安史之亂後,高仙芝和封常清戰死,十幾萬安西精銳葬送。
在長安養老的哥舒翰成為了此時在長安中,唯一有能力統軍之人。
而長安此時隻剩下酒囊飯袋的中央禁軍了,成為了所有人希望的哥舒翰無奈,隻好聽命任兵馬副元帥。
這點戰力怎麽能打得過河北精銳的叛軍呢?
哥舒翰自知這一點,所以據潼關天險而固守,準備等待關東的李光弼、郭子儀、李嗣業等收複失地、夾擊叛軍。
哥舒翰據險而守,等待勤王軍夾攻叛軍的戰略是最正確的,但是他也因此被心急如焚的玄宗猜忌,還不出兵是不是也想著造反啊?
當時,明明郭子儀、李光弼已經接連收複了被叛軍攻陷的十餘郡,叛軍都開始後悔造反了,準備逃到幽州老家去固守。
叛軍一路上雖然前期攻營拔寨,但是到了大唐的腹地後處處碰釘子,士氣低落、糧草不濟,眼看著就要撐不住了。
但是,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和大唐的這些將軍們都不太對付,而他和哥舒翰還素來有間隙。
他害怕將來哥舒翰以功脅帝,來以此攻訐自己,於是他就對姐夫說:“陛下啊,你看外麵的唐軍接連收複失地,這叛軍一看就是後力不足,不堪一擊啊!
哥舒翰現在還不出軍一舉擊潰敵軍,是不是要造反啊?
他是不是想效魏武帝故事啊?”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分析說:“哥舒翰有病並且年邁,叛賊都知道,部下各軍都是匆忙集中的不能力戰。現叛軍用全部精兵南攻宛丘、洛陽,而用剩餘的軍隊守衛幽州,我們直攻幽州,搗毀他們的巢穴,將叛軍的親屬抓住招降叛軍,安祿山的頭就可到手。如果哥舒翰的軍隊出了潼關,京城出了問題,天下就危險了。”
於是極力請求令哥舒翰固守潼關不要出兵。
大家都知道,哥舒翰擅守,而且他老了,本該致仕養老,現在被拉來充壯丁了。
老將軍能力還是可以的,但是你也不看看給人家的是什麽佤瓜劣棗啊?
能守著不讓叛軍攻陷潼關,就已經是哥舒翰老當益壯、天神下凡、能力出眾了好吧。
但是,玄宗信了楊國忠的話。
我們之前說過,李隆基晚年多疑,好擅殺大臣。
於是他接連派人去催哥舒翰。
哥舒翰被逼迫的沒辦法了,為什麽朝野都知道,就連叛軍都知道守軍不宜出戰,為何陛下不知啊?
六月四日,哥舒翰大哭著打開潼關,領著二十萬弱軍迎敵,大敗被俘。
他本來想像高仙芝一樣,寧願死以銘誌。
但是他手下的將領們怕被李隆基清算,畢竟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例子在前。
於是他們抓住了準備收整殘軍再戰的哥舒翰,以獻叛軍投敵,而後被安慶緒在洛陽殺害。
哥舒翰戰敗投敵的消息傳迴了長安後,朝野震驚。】
“常言道: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受。這個唐玄宗居然連這點道理都不懂?”
人家當將軍的不比你更懂戰陣之事?
嬴政心中冷笑,十分不屑。
朕的魄力才是千古無雙,六十萬秦軍,說給王翦就給王翦,還全權所授,完全不帶幹預的。
雖然說當時心裏也有點慌吧,有點怕王翦迴頭,有點怕六十萬大軍如李信一樣喪滅......
但是,你就說,朕有沒有給吧!
理直氣壯的嬴政霸氣道:“如此大將,著實可惜,若為我大秦之將,結局絕非如此啊!”
“長安禁軍荒廢至此,還指望人家能打贏邊軍嗎?”
李世民現在真懷疑李隆基是不是被人奪舍了,這後期完全就和前期不像是一個人。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六月。
被逼出戰的哥舒翰、被冤殺的高仙芝和封常清、被猜忌的李嗣業、李光弼......
大唐的名將一個個隕落,留給長安朝廷的時間不多了。
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足十分之一二,一個個早就要麽暗投降表,要麽帶著家屬逃離長安。
而玄宗自安史之亂後一步步的騷操作,不但葬送了最好的平叛時機和十幾萬大軍,還讓朝野上下都看清了這位如今已經外強中幹的帝王。
威信掃地的李隆基在這一天辦了一件大事,他登臨了勤政樓,下製書說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
但是人們都不相信。
隨著李隆基一道道戰前詔令的下發,人們開始覺得貌似皇帝重拾了年輕時的風采,這次親征好像是真的。
然而,十三日淩晨,天剛蒙蒙發亮,李隆基便帶著楊貴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信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發,在宮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孫都棄而不顧,隻管自己逃難。
當還在忠心國家堅持入朝的百官們,走過整齊的儀仗隊衛士拱衛的宮門後。
隻看見亂哄哄的宮人在四處出逃,他們的天塌了。
文武百官、王公貴族、平民百姓都找不到他們的陛下。
長安的百姓徹底失去了最後的信念。
他們沒有想到,昨天還義正言辭要親征叛軍的陛下居然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下限和人們的想象力。
是的,大唐的天子背叛了他的臣民。
大唐天子狼狽的出逃了自己忠誠的長安、背棄了自己的臣民,甚至就連內帑都來不及搬走,甚至是天色還黑,生怕被人發現,灰溜溜的離開了長安!】
“來人,將楊國忠拿下!”
“此獠幾次三番的誤國誤民,欺詐君父,罪不可恕!”
李隆基喘著粗氣道。
他唿吸緊促,天幕上最後的話語像是一句句的嘲諷,直擊他的心底,是一把鋒利的刀子,一點點的刺入到他的心中。
天子背叛了自己的臣民,這樣的天子還叫天子嗎?
這樣的皇帝還能有人效忠嗎?
不顧一旁哭哭啼啼的楊玉環,帶著不舍情緒的李隆基再次下令道:“貴妃失德,內史擬旨,關入掖庭反思,沒有朕的詔令,任何人不得探望!”
“陛下!臣妾何錯之有啊?”
一個以顏色和才藝悅君父的女子,能有什麽過錯呢?
男人把天下弄壞了,現在又要責怪處在身後的女人嗎?
“速速召迴張九齡迴朝,將李林甫給朕扒下官身關入詔獄!讓大宗正給他除籍!!”
楊國忠是因為自己的姐姐和自己的寵信而得以上位,是個幸臣,他可以理解。
可李林甫呢?
他完全就是在耍朕!!
野無遺賢?好好好!朕現在就讓你去當那個野外的賢人吧!
“陛下!天幕所放之事......”高力士小聲的匯報道。
“又怎麽了?”
“長安百姓因觀天幕而惶恐,現在很多人正在慢慢聚集到興慶宮外......”
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後倍感頭疼,造反啦!!
但是他知道這不是他應該發脾氣的時候,隻能先去安撫不滿的百姓。
“朕要下罪己詔!”
“陛下,萬萬不可啊!”高力士惶恐,他沒想到皇帝居然想要這麽做。
“陛下,都怪臣等無能,連累陛下啊!”
“起來!朕讓你起來!”李隆基有些惱怒,隨即道:“朕現在還不是天幕上那個唐玄宗!朕是開創開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
李隆基的怒吼有些嚇到了跪在地上的高力士。
“擬詔吧......”
“力士也是陪朕長久,朕一直信賴托付的親信啊!”
“都怪朕,晚年無能,沒有聽從你們的勸告啊!”
眼見著天幕上晚年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的讓地方做大,讓賊子有了反叛的實力和野心。
晚年的自己又是如何一步步讓老臣心寒、又是怎樣的隻顧享樂耽於政事。
“朕糊塗啊!”
高力士見著自己侍候了半輩子的聖人慟哭無助的模樣,也是眼眶發紅,跪在地上一個勁的叩頭。
“陛下莫要如此啊!都是臣的無能,才讓陛下受此屈辱,被後人恥笑啊!”
【哥舒翰,大唐安西人,突厥族,開元時期名將。
他是王忠嗣的部將,屢從征戰,勇冠全軍,累擢右武衛將軍,副隴右節度、河源軍使。
王忠嗣被猜忌遭貶暴死後,哥舒翰代替了老上司的職位,為隴右節度使。
屢次擊敗吐蕃等外族和敵國,加封河西節度使、西平郡王、左仆射平章事,後來因病寄居長安養老。
安史之亂後,高仙芝和封常清戰死,十幾萬安西精銳葬送。
在長安養老的哥舒翰成為了此時在長安中,唯一有能力統軍之人。
而長安此時隻剩下酒囊飯袋的中央禁軍了,成為了所有人希望的哥舒翰無奈,隻好聽命任兵馬副元帥。
這點戰力怎麽能打得過河北精銳的叛軍呢?
哥舒翰自知這一點,所以據潼關天險而固守,準備等待關東的李光弼、郭子儀、李嗣業等收複失地、夾擊叛軍。
哥舒翰據險而守,等待勤王軍夾攻叛軍的戰略是最正確的,但是他也因此被心急如焚的玄宗猜忌,還不出兵是不是也想著造反啊?
當時,明明郭子儀、李光弼已經接連收複了被叛軍攻陷的十餘郡,叛軍都開始後悔造反了,準備逃到幽州老家去固守。
叛軍一路上雖然前期攻營拔寨,但是到了大唐的腹地後處處碰釘子,士氣低落、糧草不濟,眼看著就要撐不住了。
但是,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和大唐的這些將軍們都不太對付,而他和哥舒翰還素來有間隙。
他害怕將來哥舒翰以功脅帝,來以此攻訐自己,於是他就對姐夫說:“陛下啊,你看外麵的唐軍接連收複失地,這叛軍一看就是後力不足,不堪一擊啊!
哥舒翰現在還不出軍一舉擊潰敵軍,是不是要造反啊?
他是不是想效魏武帝故事啊?”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分析說:“哥舒翰有病並且年邁,叛賊都知道,部下各軍都是匆忙集中的不能力戰。現叛軍用全部精兵南攻宛丘、洛陽,而用剩餘的軍隊守衛幽州,我們直攻幽州,搗毀他們的巢穴,將叛軍的親屬抓住招降叛軍,安祿山的頭就可到手。如果哥舒翰的軍隊出了潼關,京城出了問題,天下就危險了。”
於是極力請求令哥舒翰固守潼關不要出兵。
大家都知道,哥舒翰擅守,而且他老了,本該致仕養老,現在被拉來充壯丁了。
老將軍能力還是可以的,但是你也不看看給人家的是什麽佤瓜劣棗啊?
能守著不讓叛軍攻陷潼關,就已經是哥舒翰老當益壯、天神下凡、能力出眾了好吧。
但是,玄宗信了楊國忠的話。
我們之前說過,李隆基晚年多疑,好擅殺大臣。
於是他接連派人去催哥舒翰。
哥舒翰被逼迫的沒辦法了,為什麽朝野都知道,就連叛軍都知道守軍不宜出戰,為何陛下不知啊?
六月四日,哥舒翰大哭著打開潼關,領著二十萬弱軍迎敵,大敗被俘。
他本來想像高仙芝一樣,寧願死以銘誌。
但是他手下的將領們怕被李隆基清算,畢竟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例子在前。
於是他們抓住了準備收整殘軍再戰的哥舒翰,以獻叛軍投敵,而後被安慶緒在洛陽殺害。
哥舒翰戰敗投敵的消息傳迴了長安後,朝野震驚。】
“常言道: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受。這個唐玄宗居然連這點道理都不懂?”
人家當將軍的不比你更懂戰陣之事?
嬴政心中冷笑,十分不屑。
朕的魄力才是千古無雙,六十萬秦軍,說給王翦就給王翦,還全權所授,完全不帶幹預的。
雖然說當時心裏也有點慌吧,有點怕王翦迴頭,有點怕六十萬大軍如李信一樣喪滅......
但是,你就說,朕有沒有給吧!
理直氣壯的嬴政霸氣道:“如此大將,著實可惜,若為我大秦之將,結局絕非如此啊!”
“長安禁軍荒廢至此,還指望人家能打贏邊軍嗎?”
李世民現在真懷疑李隆基是不是被人奪舍了,這後期完全就和前期不像是一個人。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六月。
被逼出戰的哥舒翰、被冤殺的高仙芝和封常清、被猜忌的李嗣業、李光弼......
大唐的名將一個個隕落,留給長安朝廷的時間不多了。
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足十分之一二,一個個早就要麽暗投降表,要麽帶著家屬逃離長安。
而玄宗自安史之亂後一步步的騷操作,不但葬送了最好的平叛時機和十幾萬大軍,還讓朝野上下都看清了這位如今已經外強中幹的帝王。
威信掃地的李隆基在這一天辦了一件大事,他登臨了勤政樓,下製書說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
但是人們都不相信。
隨著李隆基一道道戰前詔令的下發,人們開始覺得貌似皇帝重拾了年輕時的風采,這次親征好像是真的。
然而,十三日淩晨,天剛蒙蒙發亮,李隆基便帶著楊貴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信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發,在宮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孫都棄而不顧,隻管自己逃難。
當還在忠心國家堅持入朝的百官們,走過整齊的儀仗隊衛士拱衛的宮門後。
隻看見亂哄哄的宮人在四處出逃,他們的天塌了。
文武百官、王公貴族、平民百姓都找不到他們的陛下。
長安的百姓徹底失去了最後的信念。
他們沒有想到,昨天還義正言辭要親征叛軍的陛下居然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下限和人們的想象力。
是的,大唐的天子背叛了他的臣民。
大唐天子狼狽的出逃了自己忠誠的長安、背棄了自己的臣民,甚至就連內帑都來不及搬走,甚至是天色還黑,生怕被人發現,灰溜溜的離開了長安!】
“來人,將楊國忠拿下!”
“此獠幾次三番的誤國誤民,欺詐君父,罪不可恕!”
李隆基喘著粗氣道。
他唿吸緊促,天幕上最後的話語像是一句句的嘲諷,直擊他的心底,是一把鋒利的刀子,一點點的刺入到他的心中。
天子背叛了自己的臣民,這樣的天子還叫天子嗎?
這樣的皇帝還能有人效忠嗎?
不顧一旁哭哭啼啼的楊玉環,帶著不舍情緒的李隆基再次下令道:“貴妃失德,內史擬旨,關入掖庭反思,沒有朕的詔令,任何人不得探望!”
“陛下!臣妾何錯之有啊?”
一個以顏色和才藝悅君父的女子,能有什麽過錯呢?
男人把天下弄壞了,現在又要責怪處在身後的女人嗎?
“速速召迴張九齡迴朝,將李林甫給朕扒下官身關入詔獄!讓大宗正給他除籍!!”
楊國忠是因為自己的姐姐和自己的寵信而得以上位,是個幸臣,他可以理解。
可李林甫呢?
他完全就是在耍朕!!
野無遺賢?好好好!朕現在就讓你去當那個野外的賢人吧!
“陛下!天幕所放之事......”高力士小聲的匯報道。
“又怎麽了?”
“長安百姓因觀天幕而惶恐,現在很多人正在慢慢聚集到興慶宮外......”
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後倍感頭疼,造反啦!!
但是他知道這不是他應該發脾氣的時候,隻能先去安撫不滿的百姓。
“朕要下罪己詔!”
“陛下,萬萬不可啊!”高力士惶恐,他沒想到皇帝居然想要這麽做。
“陛下,都怪臣等無能,連累陛下啊!”
“起來!朕讓你起來!”李隆基有些惱怒,隨即道:“朕現在還不是天幕上那個唐玄宗!朕是開創開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
李隆基的怒吼有些嚇到了跪在地上的高力士。
“擬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