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南北孔的來曆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剃發易服這一強製政策的推行,遭到了全國各地極大的反抗聲,一時間暴動四起,而麵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清廷統治者的手段也是十分的狠決:屠殺。
一座又一座的漢人城鎮被血屠殆盡,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案更是讓曾經名滿天下的繁榮大城多少年都沒有人氣生機。
不同於蒙古族這樣的出身草原的世界征服者的遊牧民族一樣,女真人出身於東北苦寒之地,是漁獵民族。
人口稀少,武備鬆弛,在到處比爛的明末“僥幸”得到了天下,自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無所不用其極。
改史、屠城、易風、滿化等各種極端政策層出不窮。
您覺得,在這個時候,身為天下讀書人表率的孔家,儒教聖人苗裔的孔門會如何做呢?】
天幕恰好的斷尾提問,讓天幕前的各朝古人都在這個停頓期不由得順勢也進行了思考。
“孔丘是孔丘,儒家是儒家,與孔氏何關?這後世的皇帝未免太無能了些吧?”劉徹對此嗤之以鼻,在他看來,朕用的是儒家,又不是你們孔家,儒家是孔氏一家之學說嗎?
難道用了儒家就要提高孔家?
“背國背民無恥之輩,是當可誅!”對於孫之獬的這個行為,劉徹更是毫不客氣地評價道。
“小民族不知天朝大國之富饒,竟然用這種卑劣計策屠戮我後世子孫,更可恨也!”
大唐
“為了鞏固其統治,這些異族居然對我漢民如此殘暴至極!”李世民擰著眉頭,痛心道。
杜如晦哀歎一聲,與後世相隔這麽久,他們也隻能幹看著,徒增奈何啊!
“難道我漢民都沒人反抗嗎?”
怎麽會沒人反抗呢?隻是手無寸鐵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平民,在那個比爛的年代,戰鬥力就算再差,人家也是職業軍隊,怎麽可能打得過呢?
明末黨爭劇烈,哪怕到了亡國之際,也充斥著派係敵我黨爭。
到了南方後,嗬嗬,大家懂得都懂。
“可歎!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後人受罪,無能為力耳!這清廷的統治手段,隻為一家一姓之故,如何能國家盛強、百姓康樂?怪不得那清朝被後人如此唾罵,以至於我華夏後來淪喪低穀。”李世民動情的唾麵哀道。
眾臣出於陛下的情緒,無不從之。
“女真人也配與我長生天眷顧的大蒙古族相提並論?”想到了那群聚集在遼東,紮著難看的死老鼠辮子的漁獵小民,成吉思汗霸氣的臉龐上盡顯不屑之情。
“蒙古族,世界的征服者!哈哈哈哈,這個稱號我很喜歡!”
“笑死!我大明棄之不用的一個廢物也能在這大清當成個寶貝?就這種貨色也能入朝堂?”朱元璋不掩飾其態度,唾罵道:
“建州人真是沒有見過世麵的樣子!”
“如此對我大明上下殘暴至極,這下天下民心總該向我了吧?”崇禎年間,朱由檢自語道。
【衍聖公呢,在送完初進表後的第二年又為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廷送上了一份大禮。
一份名為《上剃頭奏稿》的文章再次送進了紫禁城裏。】
“紫禁城?無恥!竊據之賊!”朱棣破防大罵,這群建州人,居然吃他的喝他的還要住他的!
【孔弘旭在這篇奏表裏高度讚揚了剃發易服的重要性,稱清廷聖明至極,無所不用其溢美之詞。
於是乎,在孔老夫子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古訓當中,這個也一直被漢人作為民族傳統的遵守了兩千多年的規矩之下,在江南無數百姓正在遭受著女真人無情的殘害屠殺之時,萬世師表的孔聖苗裔,衍聖公一門率先樂嗬嗬的接受了新朝的雅正。】
“這什麽衍聖公又是哪個餘孽投胎的?”朱元璋皺眉不喜。
“無論如何,咱一定要讓孔家好看!”
“這孔家是不要臉了些,也沒什麽大能耐,但該用還是要用的。”康熙晦暗的眼神中閃出一絲明亮,他摩挲著手裏的盤珠,“但如果這孔家敢像前明那樣囂張的話,嗬嗬......”
【更滑稽的是,到了清末,第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儀,敲鑼打鼓的把當時侵占了整個魯省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畫像給請進了孔府,堂而皇之的供奉起來,享受孔家香火祭拜。
到了抗戰時期,深知孔家是什麽德性的常凱申第一時間,把身在即將淪陷的魯地的衍聖公一門接到了臨時國都,這才避免了華夏萬世師表讀書人的表率的孔家再次將小日子舔皇的照片也搬進孔府,做出給祖宗蒙羞的的舉動。
近代的事情是這樣的,但是你以為孔家的尿性隻有這些嗎?】
“這孔家好不要臉啊!背棄明朝就算了,居然還投降那群洋人!”此時康熙也被雷的不行了。
沒想到他大清居然是孔家的下一個背刺對象,無語了家人們!
【從北宋末年開始,孔家就開始做起了東方的“騾馬跪族”。
北宋靖康之變發生後,孔廟的所在地山東曲阜即將失守,時任衍聖公的孔子第48代孫孔端友,帶著一個據說是孔子的弟子子貢,按照孔子和孔子妻子樣貌雕刻的一對木像、跟著宋高宗趙構南遷。
到了浙省之後,宋高宗趙構在今衢州市建造了一座新孔廟。讓孔端友一家住了進去,這就是曆史上的南孔的由來。
孔端友帶走了一部分孔家人,而他的弟弟孔端操帶著另一部分孔家人留守曲阜,女真人南下後為了能夠順利統治中原,也需要一個衍聖公來撐場麵。
世家大族每逢亂世常常這樣兩頭下注,留下庶支照看祖業,嫡脈躲避戰亂跟隨漢家正統南下,以待迴歸。這是在曆史上世家大族經常做的事情。
然而這次孔家卻出了意外。
女真的金政權奪得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後,也算是入主了中原。
他們便將孔端操的次子孔蟠立為了衍聖公,讓他住進原來的孔廟,這就是曆史上的北孔。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原則,孔端友這一支才是正統衍聖公,但女真人不管這些,其統治下的民眾也不敢說什麽,於是曆史上衍聖公南北兩宗並立的局麵出現了。
但既然宋朝有衍聖公,金國也有衍聖公,蒙古便也立起了衍聖公,還一口氣立了兩個。
蒙古立的衍聖公是孔元用,他是孔元措的族弟,首任衍聖公孔宗願的五世孫;蒙古立的另一個衍聖公就是孔元用的兒子孔之全。
一時間世界上出現了四個衍聖公,他們還都認為自己是正統。
1234年金國滅亡,女真人的衍聖公孔元措也被蒙古人抓住,想到孔元措是孔端操的後代,是首任衍聖公孔宗願的嫡出子孫,蒙古人便將自己立的兩個衍聖公廢了,沿用孔元措為衍聖公。
局麵再次迴到了南北兩宗的並立,沒過多久又出幺蛾子了。孔元措絕後,沒生出兒子,蒙古可汗蒙哥便將孔元措之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立為了衍聖公。
結果之前被廢黜的衍聖公孔之全舉報,孔湞的母親先後嫁給了兩個丈夫,聲稱孔湞不是孔氏血脈。
總領漢地的忽必烈一聲令下,罷免了孔湞的衍聖公爵位;孔湞被廢除後,孔之全並沒有如願以償的被忽必烈恢複衍聖公的身份,就這樣北孔衍聖公暫時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崖山海戰之後,忽必烈寫信給南孔衍聖公孔洙,讓他迴歸曲阜擔任元廷的衍聖公。
但孔洙對元廷不感興趣,他以“祖先都埋在衢州,不忍離去”為由拒絕了忽必烈。忽必烈則稱孔洙“寧違榮不違親,真聖人之後”。
就這樣南孔衍聖公退出了曆史舞台,元廷沒有拿出自己的衍聖公,其正統性在當時也受到天下讀書人的詬病。】
原來如此,我孔家命運多舛,嫡脈南下,庶支上位,這才逐漸留下了壞名聲的嗎?
孔子不禁在心裏這樣盤算道。
大宋朝,趙大看著天幕上突然提及的有關大宋的事情,分外上心了起來。
孔家一脈原來是從他大宋開始才起了變化的,說來,倒是他趙宋把人家孔氏血脈給弄亂了?
但現在他對這個北宋末年靖康之變的事情分外上心,雖然一早得知了大宋被分為了南北二宋之事。
可無論如何,再聽到提及的時候,心裏還是會下意識地擰緊起來的。
靖康莫非是如同司馬晉一樣的永嘉禍事嗎?
趙大不禁在心裏祈禱了起來,這天幕講了大漢大唐還有後世的大明,哪怕是那個不被看得起的大清,也多少有提及。
能不能什麽時候詳細講一下大宋啊?
此時這個鐵打的軍漢子,心裏柔軟的地方似無比委屈的在哀求般。
一座又一座的漢人城鎮被血屠殆盡,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案更是讓曾經名滿天下的繁榮大城多少年都沒有人氣生機。
不同於蒙古族這樣的出身草原的世界征服者的遊牧民族一樣,女真人出身於東北苦寒之地,是漁獵民族。
人口稀少,武備鬆弛,在到處比爛的明末“僥幸”得到了天下,自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無所不用其極。
改史、屠城、易風、滿化等各種極端政策層出不窮。
您覺得,在這個時候,身為天下讀書人表率的孔家,儒教聖人苗裔的孔門會如何做呢?】
天幕恰好的斷尾提問,讓天幕前的各朝古人都在這個停頓期不由得順勢也進行了思考。
“孔丘是孔丘,儒家是儒家,與孔氏何關?這後世的皇帝未免太無能了些吧?”劉徹對此嗤之以鼻,在他看來,朕用的是儒家,又不是你們孔家,儒家是孔氏一家之學說嗎?
難道用了儒家就要提高孔家?
“背國背民無恥之輩,是當可誅!”對於孫之獬的這個行為,劉徹更是毫不客氣地評價道。
“小民族不知天朝大國之富饒,竟然用這種卑劣計策屠戮我後世子孫,更可恨也!”
大唐
“為了鞏固其統治,這些異族居然對我漢民如此殘暴至極!”李世民擰著眉頭,痛心道。
杜如晦哀歎一聲,與後世相隔這麽久,他們也隻能幹看著,徒增奈何啊!
“難道我漢民都沒人反抗嗎?”
怎麽會沒人反抗呢?隻是手無寸鐵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平民,在那個比爛的年代,戰鬥力就算再差,人家也是職業軍隊,怎麽可能打得過呢?
明末黨爭劇烈,哪怕到了亡國之際,也充斥著派係敵我黨爭。
到了南方後,嗬嗬,大家懂得都懂。
“可歎!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後人受罪,無能為力耳!這清廷的統治手段,隻為一家一姓之故,如何能國家盛強、百姓康樂?怪不得那清朝被後人如此唾罵,以至於我華夏後來淪喪低穀。”李世民動情的唾麵哀道。
眾臣出於陛下的情緒,無不從之。
“女真人也配與我長生天眷顧的大蒙古族相提並論?”想到了那群聚集在遼東,紮著難看的死老鼠辮子的漁獵小民,成吉思汗霸氣的臉龐上盡顯不屑之情。
“蒙古族,世界的征服者!哈哈哈哈,這個稱號我很喜歡!”
“笑死!我大明棄之不用的一個廢物也能在這大清當成個寶貝?就這種貨色也能入朝堂?”朱元璋不掩飾其態度,唾罵道:
“建州人真是沒有見過世麵的樣子!”
“如此對我大明上下殘暴至極,這下天下民心總該向我了吧?”崇禎年間,朱由檢自語道。
【衍聖公呢,在送完初進表後的第二年又為以多爾袞為首的清廷送上了一份大禮。
一份名為《上剃頭奏稿》的文章再次送進了紫禁城裏。】
“紫禁城?無恥!竊據之賊!”朱棣破防大罵,這群建州人,居然吃他的喝他的還要住他的!
【孔弘旭在這篇奏表裏高度讚揚了剃發易服的重要性,稱清廷聖明至極,無所不用其溢美之詞。
於是乎,在孔老夫子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古訓當中,這個也一直被漢人作為民族傳統的遵守了兩千多年的規矩之下,在江南無數百姓正在遭受著女真人無情的殘害屠殺之時,萬世師表的孔聖苗裔,衍聖公一門率先樂嗬嗬的接受了新朝的雅正。】
“這什麽衍聖公又是哪個餘孽投胎的?”朱元璋皺眉不喜。
“無論如何,咱一定要讓孔家好看!”
“這孔家是不要臉了些,也沒什麽大能耐,但該用還是要用的。”康熙晦暗的眼神中閃出一絲明亮,他摩挲著手裏的盤珠,“但如果這孔家敢像前明那樣囂張的話,嗬嗬......”
【更滑稽的是,到了清末,第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儀,敲鑼打鼓的把當時侵占了整個魯省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畫像給請進了孔府,堂而皇之的供奉起來,享受孔家香火祭拜。
到了抗戰時期,深知孔家是什麽德性的常凱申第一時間,把身在即將淪陷的魯地的衍聖公一門接到了臨時國都,這才避免了華夏萬世師表讀書人的表率的孔家再次將小日子舔皇的照片也搬進孔府,做出給祖宗蒙羞的的舉動。
近代的事情是這樣的,但是你以為孔家的尿性隻有這些嗎?】
“這孔家好不要臉啊!背棄明朝就算了,居然還投降那群洋人!”此時康熙也被雷的不行了。
沒想到他大清居然是孔家的下一個背刺對象,無語了家人們!
【從北宋末年開始,孔家就開始做起了東方的“騾馬跪族”。
北宋靖康之變發生後,孔廟的所在地山東曲阜即將失守,時任衍聖公的孔子第48代孫孔端友,帶著一個據說是孔子的弟子子貢,按照孔子和孔子妻子樣貌雕刻的一對木像、跟著宋高宗趙構南遷。
到了浙省之後,宋高宗趙構在今衢州市建造了一座新孔廟。讓孔端友一家住了進去,這就是曆史上的南孔的由來。
孔端友帶走了一部分孔家人,而他的弟弟孔端操帶著另一部分孔家人留守曲阜,女真人南下後為了能夠順利統治中原,也需要一個衍聖公來撐場麵。
世家大族每逢亂世常常這樣兩頭下注,留下庶支照看祖業,嫡脈躲避戰亂跟隨漢家正統南下,以待迴歸。這是在曆史上世家大族經常做的事情。
然而這次孔家卻出了意外。
女真的金政權奪得了淮河以北的土地後,也算是入主了中原。
他們便將孔端操的次子孔蟠立為了衍聖公,讓他住進原來的孔廟,這就是曆史上的北孔。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原則,孔端友這一支才是正統衍聖公,但女真人不管這些,其統治下的民眾也不敢說什麽,於是曆史上衍聖公南北兩宗並立的局麵出現了。
但既然宋朝有衍聖公,金國也有衍聖公,蒙古便也立起了衍聖公,還一口氣立了兩個。
蒙古立的衍聖公是孔元用,他是孔元措的族弟,首任衍聖公孔宗願的五世孫;蒙古立的另一個衍聖公就是孔元用的兒子孔之全。
一時間世界上出現了四個衍聖公,他們還都認為自己是正統。
1234年金國滅亡,女真人的衍聖公孔元措也被蒙古人抓住,想到孔元措是孔端操的後代,是首任衍聖公孔宗願的嫡出子孫,蒙古人便將自己立的兩個衍聖公廢了,沿用孔元措為衍聖公。
局麵再次迴到了南北兩宗的並立,沒過多久又出幺蛾子了。孔元措絕後,沒生出兒子,蒙古可汗蒙哥便將孔元措之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立為了衍聖公。
結果之前被廢黜的衍聖公孔之全舉報,孔湞的母親先後嫁給了兩個丈夫,聲稱孔湞不是孔氏血脈。
總領漢地的忽必烈一聲令下,罷免了孔湞的衍聖公爵位;孔湞被廢除後,孔之全並沒有如願以償的被忽必烈恢複衍聖公的身份,就這樣北孔衍聖公暫時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崖山海戰之後,忽必烈寫信給南孔衍聖公孔洙,讓他迴歸曲阜擔任元廷的衍聖公。
但孔洙對元廷不感興趣,他以“祖先都埋在衢州,不忍離去”為由拒絕了忽必烈。忽必烈則稱孔洙“寧違榮不違親,真聖人之後”。
就這樣南孔衍聖公退出了曆史舞台,元廷沒有拿出自己的衍聖公,其正統性在當時也受到天下讀書人的詬病。】
原來如此,我孔家命運多舛,嫡脈南下,庶支上位,這才逐漸留下了壞名聲的嗎?
孔子不禁在心裏這樣盤算道。
大宋朝,趙大看著天幕上突然提及的有關大宋的事情,分外上心了起來。
孔家一脈原來是從他大宋開始才起了變化的,說來,倒是他趙宋把人家孔氏血脈給弄亂了?
但現在他對這個北宋末年靖康之變的事情分外上心,雖然一早得知了大宋被分為了南北二宋之事。
可無論如何,再聽到提及的時候,心裏還是會下意識地擰緊起來的。
靖康莫非是如同司馬晉一樣的永嘉禍事嗎?
趙大不禁在心裏祈禱了起來,這天幕講了大漢大唐還有後世的大明,哪怕是那個不被看得起的大清,也多少有提及。
能不能什麽時候詳細講一下大宋啊?
此時這個鐵打的軍漢子,心裏柔軟的地方似無比委屈的在哀求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