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愛重一生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有第四種,也就是明敬皇後獨孤般若難產而死,我們知道,在古代生育是一項生死關徘徊的事情。唐高宗時期中書令許敬宗奉敕編篡的《文館詞林》裏收錄的一條《後周明帝誕皇太子恩降詔》,這份恩詔,正好發布於明敬皇後去世前夕,而《周書》所記載的周明帝三子皆非明敬皇後所出,更無立皇太子記載。
所以,明敬皇後在生產嫡子之後得病而亡,嬰兒在母親去世不久後也夭折,所以沒有在史書傳記中記載。
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獨孤般若雖然少時生活幸福美滿,但成婚後的生活可謂可悲。明敬皇後的父親獨孤信被宇文護所殺害,丈夫宇文毓也被宇文護所毒害,就連孩子也沒能存活下來,自己又青春早逝。
下麵我們來介紹獨孤家的第二位皇後,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河南洛陽人,獨孤信的第七女,其母親是崔氏出自中古北方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西魏大統十年(544年),秦州刺史、河內郡公獨孤信喜得第七女。當時社會普遍信佛,獨孤信也不例外,所以他給女兒取了一個極具佛教色彩的名字:伽羅,意為香爐木,沉香木,奇楠香。
匈奴、鮮卑等民族有母係遺風,舊俗“婦持門戶”。由於禮法束縛較弱,北朝婦人發揮才能成為一種風氣。其母崔氏又為伽羅烙上深刻的漢文化印記,清河崔氏是一個學識深厚的文化家族,畢竟經學隻在世家之中,知識隻存留於上層,二清河崔氏又是北地高門,高門出來的女兒在自幼熏陶和家族私塾下哪有不成材的?
所以崔氏的文化教養在獨孤伽羅的身上也有相當程度的體現。獨孤伽羅身上既有父係遊牧民族之獨立英氣,亦有母係漢文化之博雅謙和,本身就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產物。】
“清河崔氏?”李治半躺在龍榻上,被天幕提到的四個字給氣笑了。
這個清河崔氏可是在南北朝後期混的很好啊,舊時王謝不見,曾經多麽輝煌鼎盛,開創了世家多少先例的琅玡王氏如今早已敗落。
泰山羊氏、潁川眾世家、南陽眾世家等等,當年的那一批除了河東裴氏和盧氏仍存有餘暉,還有幾家笑到現在。
這個崔氏倒是個會隱藏的,朕可太忘不了崔家了。
天下流行五姓七望,而崔家獨占兩姓,足以說明如今崔氏之鼎盛。
而禁婚家自然禁的就是崔氏他們。
李治一想到自己出的《禁婚令》不但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讓世家子女更受歡迎後,整個人也是十分的鬱悶。
難道他們不知道誰才是天下之大害嗎?為什麽朝廷越禁止,下麵人越狂歡啊?
是不是有病?
朕是真的身體有病,朕看爾等似乎是腦子有病!
【獨孤伽羅所處的年代,多個政權相互對立,互相發動戰爭,社會動蕩不安。而她出身於掌握核心權力的世家大族,本身所能看到的東西超出閨閣的範圍,這也造就她不一般的膽識。
公元557年,獨孤信看中老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於是便把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嫁給了十七歲的楊堅。兩人婚後月餘獨孤信被宇文護逼迫自盡,獨孤家敗落。
楊忠也是西魏柱國,隻不過不在八柱國之列,主要是他早年遊覽泰山被抓到了南朝,一直到後來各種際遇之後,到了獨孤信帳下聽令。主要還是他的出身問題,一不是鮮卑人,二不是早期霸府嫡係,三不是六鎮子弟,隻能憑借著自己的本事屢立戰功最後被策勳柱國,封隨國公。
獨孤家敗落後,而楊家由於和獨孤家的關係,不肯依附於宇文護再加上和獨孤信的聯姻關係,導致楊堅八年不得升職,甚至不時有性命之憂。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發動政變鏟除了宇文護,周武帝特意禮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但是周武帝英年早逝,宇文贇上位為周宣帝,楊麗華為皇後。周宣帝是典型的虎父犬子,他行為乖張暴戾,為了抓緊權力,引入楊堅輔政。然而周宣帝在收拾了一批宗室和大臣之後將目標轉向了楊堅。獨孤伽羅毅然闖宮救家族和楊麗華於危難之間,具體我們不再細說,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
周宣帝上位後窮奢極淫,生活十分的荒靡,兩年後周宣帝暴斃。
周宣帝暴斃後,周靜帝即位僅僅隻有九歲,而這時周宣帝的寵臣試圖通過控製楊堅來獲得最高的權力。楊堅在獨孤伽羅的支持下選擇取而代之,代周自立。
公元581年,楊堅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後立獨孤伽羅為皇後。楊堅在獨孤伽羅的支持和輔佐之下迅速穩定了政局。開荒末年,獨孤伽羅在廢長子皇太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的儲君決策問題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因楊勇行事率性、不拘小節,再加上東宮沒有嫡子且不善待太子妃,引起了獨孤伽羅的不滿。因而廢除楊勇的皇太子之位,立楊廣為皇太子。
隋仁壽二年(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夜,獨孤皇後於永樂宮奄然而逝,這對垂暮隋文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逝。】
楊堅不被天幕上的文字所打動,在他看來,這些事情早就已經過去了。
過去的事情就讓他煙消雲散吧,隻不過自己和妻子在那段歲月裏的記憶卻是他這一生都無法忘懷的。
看著妻子抱著幼子開心慈祥的模樣,鬢生白發額楊堅此時整個人也柔情了下來,沒有平日裏那位在大殿上指點大隋乾坤的威嚴皇帝形象。
“陛下,我家皇兒將來可不會再把咱倆的江山給霍霍咯!”聽到獨孤伽羅的打趣,楊堅也是笑著道:“自然是如此,有皇後的教導,再加上我兒天日之姿,大隋豈能不強盛?”
楊堅沒有在意皇後嘴裏的話,“咱倆的江山。”
【我們在這裏再插一句題外話,那就是獨孤伽羅性格強勢且政治智慧頗深,她不僅是隋文帝楊堅的相濡以沫的妻子、大隋帝國的開國皇後,更是一位深度參與隋朝建立到開皇之治的一位女政治家。
二人婚後,獨孤家和楊家由於政治原因,不久便敗落了下來,一直到後來武帝上位才得以好轉。
不同於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少年夫妻,這對少年夫妻可謂是一夜雲端到地獄,並在終日惶惶深怕宇文護牽連誅滅中度過了幾年春秋。
故爾,獨孤伽羅提供楊堅很多的精神陪伴,更在這段日子裏為丈夫的複起出謀劃策。
楊堅從破落勳貴到秉國權臣,再到開國天子和治世明君這不斷地身份轉變過程中,獨孤伽羅始終伴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
隋文帝楊堅老是被人說“怕老婆”,不過要是翻一翻史書,就會知道,他可是個有雄才大略、精明能幹、特別有氣魄的帝國老大,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方麵都幹得特別牛,創造了輝煌的帝業。要不是真的愛自己的老婆,要不是真心疼她,隋文帝怎麽會乖乖聽皇後的話,讓六宮都空著沒人呢?獨孤伽羅身為女人,少年時父母就都沒了,一輩子的榮辱都係在楊堅身上,她有啥好怕的呢?
後世很多人對獨孤伽羅的傾斜看法主要還是受到了《隋書》的定調,《隋書》對獨孤皇後定下的“哲婦傾國”。而哲婦的意思就是:多有謀慮、富有心計的女人。
所以唐朝的一些文人常常在文學作品裏把獨孤伽羅寫成是隋文帝的寵婦,這其實是不對,還影響了後麵很多人的觀點。
但我們轉念一想,隋書是唐朝修訂的,那麽一切都正常了。
畢竟後人修前史已是慣例,雖然不能光明正大的篡改曆史,但是哪怕是一個字的改變,一句話換了另一種說法,這個事情都會是另一種的解讀。
故爾,我們在看史、讀史的時候,更要去帶著自己的判斷,不要被秉筆寫史的人所影響,擁有自己的判斷才是正確的讀史。】
楊堅假裝有些慍怒的對著皇後懷裏的小楊世民道:“好你個小郎,居然敢背後蛐蛐你阿耶和阿娘,是不是屁屁癢了,想挨揍?”
獨孤皇後哭笑不得:“好了,孩子還小,他懂什麽李唐和隋書啊?”
大唐,甘露殿裏,這一次不止是二鳳有些尷尬,殿內的魏征也是進入了二鳳的狀態,低著頭看腳尖,莫名的氣氛,不敢說話的你我他,畢竟唐朝的修史是他老魏負責的。
所以,明敬皇後在生產嫡子之後得病而亡,嬰兒在母親去世不久後也夭折,所以沒有在史書傳記中記載。
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獨孤般若雖然少時生活幸福美滿,但成婚後的生活可謂可悲。明敬皇後的父親獨孤信被宇文護所殺害,丈夫宇文毓也被宇文護所毒害,就連孩子也沒能存活下來,自己又青春早逝。
下麵我們來介紹獨孤家的第二位皇後,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河南洛陽人,獨孤信的第七女,其母親是崔氏出自中古北方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西魏大統十年(544年),秦州刺史、河內郡公獨孤信喜得第七女。當時社會普遍信佛,獨孤信也不例外,所以他給女兒取了一個極具佛教色彩的名字:伽羅,意為香爐木,沉香木,奇楠香。
匈奴、鮮卑等民族有母係遺風,舊俗“婦持門戶”。由於禮法束縛較弱,北朝婦人發揮才能成為一種風氣。其母崔氏又為伽羅烙上深刻的漢文化印記,清河崔氏是一個學識深厚的文化家族,畢竟經學隻在世家之中,知識隻存留於上層,二清河崔氏又是北地高門,高門出來的女兒在自幼熏陶和家族私塾下哪有不成材的?
所以崔氏的文化教養在獨孤伽羅的身上也有相當程度的體現。獨孤伽羅身上既有父係遊牧民族之獨立英氣,亦有母係漢文化之博雅謙和,本身就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產物。】
“清河崔氏?”李治半躺在龍榻上,被天幕提到的四個字給氣笑了。
這個清河崔氏可是在南北朝後期混的很好啊,舊時王謝不見,曾經多麽輝煌鼎盛,開創了世家多少先例的琅玡王氏如今早已敗落。
泰山羊氏、潁川眾世家、南陽眾世家等等,當年的那一批除了河東裴氏和盧氏仍存有餘暉,還有幾家笑到現在。
這個崔氏倒是個會隱藏的,朕可太忘不了崔家了。
天下流行五姓七望,而崔家獨占兩姓,足以說明如今崔氏之鼎盛。
而禁婚家自然禁的就是崔氏他們。
李治一想到自己出的《禁婚令》不但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讓世家子女更受歡迎後,整個人也是十分的鬱悶。
難道他們不知道誰才是天下之大害嗎?為什麽朝廷越禁止,下麵人越狂歡啊?
是不是有病?
朕是真的身體有病,朕看爾等似乎是腦子有病!
【獨孤伽羅所處的年代,多個政權相互對立,互相發動戰爭,社會動蕩不安。而她出身於掌握核心權力的世家大族,本身所能看到的東西超出閨閣的範圍,這也造就她不一般的膽識。
公元557年,獨孤信看中老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於是便把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嫁給了十七歲的楊堅。兩人婚後月餘獨孤信被宇文護逼迫自盡,獨孤家敗落。
楊忠也是西魏柱國,隻不過不在八柱國之列,主要是他早年遊覽泰山被抓到了南朝,一直到後來各種際遇之後,到了獨孤信帳下聽令。主要還是他的出身問題,一不是鮮卑人,二不是早期霸府嫡係,三不是六鎮子弟,隻能憑借著自己的本事屢立戰功最後被策勳柱國,封隨國公。
獨孤家敗落後,而楊家由於和獨孤家的關係,不肯依附於宇文護再加上和獨孤信的聯姻關係,導致楊堅八年不得升職,甚至不時有性命之憂。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發動政變鏟除了宇文護,周武帝特意禮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但是周武帝英年早逝,宇文贇上位為周宣帝,楊麗華為皇後。周宣帝是典型的虎父犬子,他行為乖張暴戾,為了抓緊權力,引入楊堅輔政。然而周宣帝在收拾了一批宗室和大臣之後將目標轉向了楊堅。獨孤伽羅毅然闖宮救家族和楊麗華於危難之間,具體我們不再細說,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
周宣帝上位後窮奢極淫,生活十分的荒靡,兩年後周宣帝暴斃。
周宣帝暴斃後,周靜帝即位僅僅隻有九歲,而這時周宣帝的寵臣試圖通過控製楊堅來獲得最高的權力。楊堅在獨孤伽羅的支持下選擇取而代之,代周自立。
公元581年,楊堅即皇帝位,建立隋朝,三天後立獨孤伽羅為皇後。楊堅在獨孤伽羅的支持和輔佐之下迅速穩定了政局。開荒末年,獨孤伽羅在廢長子皇太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的儲君決策問題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因楊勇行事率性、不拘小節,再加上東宮沒有嫡子且不善待太子妃,引起了獨孤伽羅的不滿。因而廢除楊勇的皇太子之位,立楊廣為皇太子。
隋仁壽二年(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夜,獨孤皇後於永樂宮奄然而逝,這對垂暮隋文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逝。】
楊堅不被天幕上的文字所打動,在他看來,這些事情早就已經過去了。
過去的事情就讓他煙消雲散吧,隻不過自己和妻子在那段歲月裏的記憶卻是他這一生都無法忘懷的。
看著妻子抱著幼子開心慈祥的模樣,鬢生白發額楊堅此時整個人也柔情了下來,沒有平日裏那位在大殿上指點大隋乾坤的威嚴皇帝形象。
“陛下,我家皇兒將來可不會再把咱倆的江山給霍霍咯!”聽到獨孤伽羅的打趣,楊堅也是笑著道:“自然是如此,有皇後的教導,再加上我兒天日之姿,大隋豈能不強盛?”
楊堅沒有在意皇後嘴裏的話,“咱倆的江山。”
【我們在這裏再插一句題外話,那就是獨孤伽羅性格強勢且政治智慧頗深,她不僅是隋文帝楊堅的相濡以沫的妻子、大隋帝國的開國皇後,更是一位深度參與隋朝建立到開皇之治的一位女政治家。
二人婚後,獨孤家和楊家由於政治原因,不久便敗落了下來,一直到後來武帝上位才得以好轉。
不同於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少年夫妻,這對少年夫妻可謂是一夜雲端到地獄,並在終日惶惶深怕宇文護牽連誅滅中度過了幾年春秋。
故爾,獨孤伽羅提供楊堅很多的精神陪伴,更在這段日子裏為丈夫的複起出謀劃策。
楊堅從破落勳貴到秉國權臣,再到開國天子和治世明君這不斷地身份轉變過程中,獨孤伽羅始終伴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
隋文帝楊堅老是被人說“怕老婆”,不過要是翻一翻史書,就會知道,他可是個有雄才大略、精明能幹、特別有氣魄的帝國老大,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方麵都幹得特別牛,創造了輝煌的帝業。要不是真的愛自己的老婆,要不是真心疼她,隋文帝怎麽會乖乖聽皇後的話,讓六宮都空著沒人呢?獨孤伽羅身為女人,少年時父母就都沒了,一輩子的榮辱都係在楊堅身上,她有啥好怕的呢?
後世很多人對獨孤伽羅的傾斜看法主要還是受到了《隋書》的定調,《隋書》對獨孤皇後定下的“哲婦傾國”。而哲婦的意思就是:多有謀慮、富有心計的女人。
所以唐朝的一些文人常常在文學作品裏把獨孤伽羅寫成是隋文帝的寵婦,這其實是不對,還影響了後麵很多人的觀點。
但我們轉念一想,隋書是唐朝修訂的,那麽一切都正常了。
畢竟後人修前史已是慣例,雖然不能光明正大的篡改曆史,但是哪怕是一個字的改變,一句話換了另一種說法,這個事情都會是另一種的解讀。
故爾,我們在看史、讀史的時候,更要去帶著自己的判斷,不要被秉筆寫史的人所影響,擁有自己的判斷才是正確的讀史。】
楊堅假裝有些慍怒的對著皇後懷裏的小楊世民道:“好你個小郎,居然敢背後蛐蛐你阿耶和阿娘,是不是屁屁癢了,想挨揍?”
獨孤皇後哭笑不得:“好了,孩子還小,他懂什麽李唐和隋書啊?”
大唐,甘露殿裏,這一次不止是二鳳有些尷尬,殿內的魏征也是進入了二鳳的狀態,低著頭看腳尖,莫名的氣氛,不敢說話的你我他,畢竟唐朝的修史是他老魏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