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開元之治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元之治】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先天元年八月,禪讓於皇三子平王李隆基,次年改元,年號開元。】
【此時,始於公元618年的唐朝,經百餘年積累,曆經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到玄宗一代,一切都達到了巔峰。】
【作為太宗曾孫的李隆基,在開元時期延續了大唐繼續發展的國力,讓神龍政變後的政壇重新清明。】
【此時的大唐街市繁榮,鄉野殷實,人口從唐初的200餘萬戶,增長到了約900萬戶。】
【國力空前強盛,彌漫著一種安樂祥和之氣,這一切源於唐初的一係列製度建設。】
【經完善後的三省六部製,確立了新的組織結構,既有相互製約的權力設置,又強化了皇權的力量。】
【唐朝於天下共計五百餘州郡,起於秦朝的郡縣製已不再適用,太宗在全國劃分十一個監察區,稱為道。這也成為了中國後來行省製度的起源。】
【沿襲於西魏的府兵製,被繼續啟用,成為了國家安全的軍事保障。】
【科舉製度,在唐朝逐漸成熟,源源不斷地為治國安邦輸送人才。】
【唐朝的政治製度,全麵的積澱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古代的製度優勢,有這個強大的基石支撐,唐帝國昂揚向上,一路升平。】
【開元時期的大唐,迎來了他自建立以來最強盛的時刻。】
【這個生機勃勃的國家,依然那麽動人,自信與從容,遍布在街頭巷陌。】
【接替開元的天寶元年,距立國已有124年,大唐的盛宴還在繼續......】
天幕上,從太宗皇帝與貞觀群臣朝殿商議國家大事,到李隆基與四相攜手共建開元,從隋末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的新生國家到人民安居樂業富強盛況的唐帝國。
天幕上的無數混剪畫麵再次強調了這個史無前例的強大帝國,他的無比空前絕後的盛世景象。
這一幅幅的畫麵也同樣的映照在了曆朝的皇帝大臣與黎民百姓的眼裏。
南梁
田間耕作的老漢抬頭仰望著天幕上那個幾百年後的盛世大唐,傷感自己所處的這個亂世,眼含熱淚道,“寧做太平犬啊!”
“爺爺,為什麽他們的皇帝這麽厲害,我們老百姓也能吃飽飯啊?”老漢的小孫子在一旁天真的問道。
老漢輕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網友說:
“萬國生個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內聖外王,文治武功。唐朝真的是中國人理想中故鄉,最理想的內外模式。”
“大唐天子,亞洲州長。”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天策上將!”
“天日之姿、龍鳳之表,濟世安民,當為太原公子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登臨大寶,四方來貢。”
“開元盛世,百姓人人都能吃得起肉,家家戶戶有餘糧,這是何等的古代盛世啊!”
“唐朝的國際影響力在開元達到了巔峰,世界各國無不以成為大唐人為理想,無不以穿大唐裝為榮。直到現在,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仍被稱為唐裝。”
“大唐,一個承接大漢的國際性強大帝國,一個不輸於任何帝國的理想鄉。”
“在大唐,女子也可以為官,她們不用像後來的朝代一樣,穿衣隻能露頭,脖子以下被人看到就得自殺保貞潔。”
“唐朝的強大不需要用女人來襯托,社會風氣之開放,前所未有,所以大唐才能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社會空前繁榮。隻會譴責女人身上幾件衣服和儀態的王朝,難以有大格局和國際性,他們連長城都打不過去。”
“但是,大唐的公主也是真的淫亂。曆史上臭名昭著的髒漢亂唐,說的就是這些公主的私生活混亂到難以想象。”
“李裹兒一件百鳥衣知道換算成現在的貨幣要多少錢嗎?一億餘啊,說奢華也是真的奢華。”
“唐繼隋製,隻不過是在隋朝的身上吸血罷了。”
“別再提什麽唐繼隋製了,就楊廣那個敗家子,二世而亡,窮兵黷武、大興奢靡。隋朝確實提出了很多先進的製度,但是卻是唐朝在完善成了一套適用的製度。”
“楊廣那種能把老爹給的天胡開局打成滿盤皆輸的有什麽好吹的?”
“唐朝公主養麵首,搞和尚道士,甚至與情夫謀殺駙馬,與親戚弄到一起,這不是很常見嗎?”
“老李家的基因真的是,在xing這一方麵,曆代開放大膽之最!”
“髒漢亂唐,強大的一方麵背後也有齷齪的一麵。”
“你們怎麽跑偏了?這不是在誇讚大唐百年盛世的視頻嗎?”
“大愛二鳳!!主要還是長孫皇後去世的早,除了長樂晉陽幾個親手撫養的,皇後病逝後麵沒人管,李世民又不會教孩子,才讓後麵的王爺公主一個個奇葩混亂!”】
大唐
“陛下,既然天幕已經告訴我們許多未來的事情,那麽這也證明了我們正在構思、已經實行的一些製度是正確的。”看到天幕對大唐的繁榮的肯定、對大唐製度的肯定,杜如晦拱手道。
“我倒對這個這個天幕上說的行省製度很感興趣。行省,行走的三省?這就是劃分很多州郡成立一個在他們上麵的機構,擁有一部分中央的權力。”房玄齡不愧是千古名相,很快就能舉一反三。
“我們大唐的監察道製並沒有三省的政權、兵權和財權,隻有監督溝通上聽之責。在未來的大唐還會繼續的開拓疆土,隨著時間的長遠,州縣也會繁多,地方的矛盾也不能全都賴中央解決,或許我們也能采用這樣的地方製度。”杜如晦道。
“但給地方如此多的權力,又如何保證他們對中央的忠誠呢?”房玄齡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保留監察道的職能,我們可以分給行省監督地方的權力、建設當地的財權、以及管轄州郡的行政權。”杜如晦的眼睛充滿了智慧的光,他迴答房玄齡道:“而地方軍權則可以設置十二衛的地方武衛,其長官與遷貶由陛下抉擇。”
李世民聽到二相的辯論,不一會就商討出來了一個大概的方案,他連連點頭,對二人的結果表示滿意。
“這個事,玄齡你下去後你們尚書省拿出個章程來吧,先在陝東道試行!”
房玄齡應是。
但沒多久,天幕上又播放起了後人對大唐皇室的亂象,這讓李世民的臉上青一片紫一片的,他抓著長孫皇後的手出滿了汗水。
一向頗為自信要麵子的李世民此時難掩尷尬,隻好咳咳兩聲,自言自語道:“這一定是後麵的兒孫不知道學好!朕迴去之後就在《帝範》上加上道德篇,宗室子弟必須全部學會倒背如流!”
反正堂下和李世民的子女有婚約的大臣倒是心裏在琢磨,怎麽和陛下委婉的開口,我們門楣低下,親上加親的事情還是要再議一議,讓陛下收迴成命呢?
長孫無忌倒是沒有大臣們的那種憂慮,他的外甥女他是知道的,小麗質從小就冰雪聰明,跟妹妹很像,一看就知道將來是賢惠婉淑的女人。
當看到天幕上的後人對李世民的教育方法保持質疑和否定後,李世民不忿的道:“那肯定是朕忙碌國事,那些教導皇兒們的老師沒有教好!”
而當他看到除了長孫皇後在世前撫養的幾個孩子品性優良,後麵的一個比一個荒唐,他也無法再否認肯定不是他的兒子女兒時,麵子上屬實有些掛不住了。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居然比他先去這麽久。
“朕的觀音婢啊!”長孫皇後剛被李世民喊來一起看天幕,兩口子坐在一起還沒為大唐的繁榮開心多久,李二就遭到了晴天霹靂。
“朕一定會為你請天下名醫診治!”李世民紅著眼眶,握著長孫皇後的手,動情的說道。
皇後的身體有隱疾,他是知道的,可為皇後尋訪了多年的良醫,他們都手足無措,一想到天幕的神奇之處,李世民的眼中又燃起了希冀的光,不知道這後世可有什麽方法為皇後這病提供解決方法。
“陛下,沒有教導好皇嗣都是臣妾的錯。”長孫皇後先是說道。
看到天幕上說大唐的繁榮,她也很高興自己的孩子們的未來本事。
看到自己的孩子們的品德被後人如此的說教,這位母儀天下的皇後內心同樣十分的煎熬和痛楚。
天幕上說本宮的麗質最像我,也最有賢良的名聲。長孫皇後想到這,便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假若臣妾去世後,還望陛下能以長樂長姐的身份,讓她擔起教導諸皇嗣的責任。”
“觀音婢,說什麽傻話呢?朕一定會為你尋遍天下名醫!”帝後二人一副伉儷情深。
......
孔子:這才是我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君主和君天下的盛世啊,善!
劉徹:如此才是盛世嗎?我大漢也有!
劉詢:不就是比我大漢打的遠了點嗎?有什麽了不起的,朕再讓大將軍向西繼續開拓!
諸葛亮:難怪大唐會被後人經常懷念,果真是一個盛世啊!
......
“唐高祖李淵?”楊堅的語氣沒有絲毫波動,讓人看不出喜怒哀樂。
獨孤伽羅的心裏很不是滋味,自己的大兒子荒淫奢靡,不是個東西,沒想到看好的晉王居然會讓大隋二世而亡,這和秦朝有什麽區別?
看看他的大隋,看看大唐,明明相差沒多久,怎麽就差距這麽大啊!
之前夫妻二人還在好奇這個大唐離他們有多久遠,結果現在好了,知道那個很厲害的唐太宗的爹叫李淵了。
他家的大隋在天幕上很少提及,提到也是二世而亡,那肯定是受人唾罵的,再看看人家大唐,什麽千古一帝,什麽天可汗,又是什麽貞觀之治,又是什麽開元盛世的。
恨不得天下讚美之詞全部加到大唐。
越是對比,楊堅越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縱然大隋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開局巔峰,但完全沒有可比性。
誰讓他二世而亡啊。
現在他的心情估計和秦始皇一樣了,明明朕也是一代雄主,為何朕的王朝在朕死後就沒了啊?
楊堅也很好奇,按照隋王滅亡後天下肯定大亂,諸多軍閥搶奪天命,華夏大地肯定生靈塗炭,這個李世民又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幾十年恢複生產締造盛世的呢?
大唐理應休養生息,慢慢療傷才是,這也是之前的朝代在做的。
可這個太宗幹了什麽?
滅國、打仗、盛世、文治樣樣不差啊!
尤其是看到天幕上後人們對李世民的各種褒美讚揚之詞。
天策上將、千古一帝、天可汗、大唐盛世、萬國來朝、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好家夥,每一項都很難做到,卻讓人家一個人做到了。
看到大唐的成就,楊堅酸了。
不僅僅酸的是不是他大隋而是大唐的李世民把大唐帶到了巔峰後,還能一路狂奔一百多年,更是在酸自己的表侄李淵有如此麒麟兒。
李淵什麽本事他不清楚嗎?做一個三品大員的能力還是有的,論打仗不如韓擒虎,論治國不如高熲。
他能坐江山,肯定都是好兒子的功勞。
這個李淵怎麽就能這麽能生兒子呢。
這麽好的兒子,他怎麽就不能生出來啊!
楊廣具體做了什麽,楊堅無從得知,但知道肯定不是什麽好事,要不然他富強的大隋怎麽會二世而亡。
看看我的兒子,看看別人家的兒子。
要是我兒子也能這麽優秀就好了,朕留下的大隋多麽龐大,多麽富饒,要是我有一個李世民這樣的兒子,那天可汗、大隋盛世、千古一帝,不就是我的好兒子嗎?這不都是我大隋的功績了嗎?
楊堅越想越感到頹廢,唉聲歎氣大隋和大唐的落差感。
看到此時殿內低頭惶恐的李淵,楊堅頓時更是惱火。
獨孤伽羅這時附耳在楊堅耳邊說了個悄悄話,讓楊堅的眸子迸發出了種種異彩。
一會兒,就見楊堅口含天憲,鄭重的道:“朕早年與聖人有一子一直遺失在外,此子乃是朕以覽開皇之隆,尋濟世安民之意取名世民。如今朕的兒子也該迴到大隋的聖人懷抱裏,重續母子情誼,豈不美哉?”
獨孤伽羅又說道:“聽聞唐國公有個二公子與朕的幼子重名,真是可喜可賀,朕念你我親戚之故,願將朕之六女嫁於李氏,親上加親。”
李淵跪在地上,叩謝天恩,嘴角卻在抽搐。
怎麽辦?迴家怎麽跟夫人交代啊。
好消息,全家老小的性命保住了,姨父姨母不打算追究老李家未來造反的事情了,二兒子也有了婚約會娶聖人最小的公主。
壞消息,二子不姓李了,變成楊世民了!
楊勇現在很開心,雖然前段時間知道父皇對他不滿,母親也有廢除他立晉王楊廣之意,他就整天惴惴不安。
尤其是和母親父親在接觸的時候,那種他站著不動都渾身是錯的批評,更讓他心神不寧。
現在好了,自從天幕上得知楊廣繼位後將大隋搞得天怒人怨,大隋二世而亡後,他就覺得自己穩了。
現在他再也不用擔心父皇會哪一天把他廢了,楊廣上位後把他殺了啊。
今天的陽光都如此美麗,路邊的野花都如此芬芳啊!
“孤要好好慶祝一下,孤的美人呢?今天是大喜之日,孤要和美人們一起歡慶!”洋溢著笑容著楊勇迴到了東宮。
這時,他話還沒說多久,就有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衝了進來。
“殿下,不好了!殿下,大事不好了!”
楊勇看見這個慌亂的小太監,上前就是一腳,怒罵道:“急匆匆的成何體統?”
“殿下!殿下!您先聽我說。”小太監差點唿吸不過來,穩定好了唿吸節奏才又開口說道。
“還能有什麽壞事啊?”楊勇美滋滋的坐在軟墊上,端起來了一杯熱茶悠哉的抿著。
然而,小太監的下一句話直接讓他被驚的茶具掉在了地上,整個人都是頭腦發昏,兩眼一黑,倒頭就睡。
“殿下,剛剛大政殿上聖人傳出話來,要讓唐國公的二公子過繼到聖人皇後的膝下,還賜姓楊,叫楊世民,還把最小的嫡六公主安樂公主定了婚約,成年即成婚。聽說最近還要準備把楊世民立為太子啊!”
開皇陛下的詔書很快就會宣告全天下。
全大隋觀看過天幕的子民都在翹首以盼,他們都在等待,大隋的貞觀天子登基,帶領著大隋子民們建立大隋盛世!
大唐的李世民自然是不知道發生在另一個時空的大隋的事情。
新的大隋開皇和未來的大隋貞觀,他又怎麽會知道天幕改變了大隋的曆史,在大隋他已經姓楊叫楊世民了呢?
......
“內聖外王?”嬴政看到天幕對唐朝的不吝讚揚,一幅幅唐時長安的繁榮景象,饒是驕傲如他,也不得不承認,大唐的繁榮盛世,所言非虛。
“這大唐的製度乃是曆經我秦漢以後數百年,如此積澱的新製度定然比我大秦的更先進,李斯,你定要帶人好好琢磨天幕上唐製之先進來改善我大秦之規章!”
李斯應喏。
“髒漢亂唐?!”劉邦看到天幕居然如此點評大漢的宗室,頗有不忿道:“豈有此理,乃公的子女都是一頂一的君子!”
說罷,他撇向呂雉,乃公是活不過這女人了,該不會是她把乃公的子女搞變態了吧?
呂雉鳳目傾斜,瞪了劉邦一眼,輕吐一口濁氣,道:“兒孫會有如此德性,都是你帶歪的風氣啊!”
“乃公怎麽了?乃公堂堂君子......”
......
“這天幕怎麽盡在誇讚唐朝?咱的大明怎麽就沒見他誇上幾句了?”老朱看天幕處處誇盛唐,還時不時的點幾句後世朝代風氣守舊內斂,氣的老朱人都要炸了,什麽意思,沒有提咱當咱不知道是說誰嗎?
前麵還罵咱老朱是個農民眼界狹窄隻會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咱是眼瞎嗎?
可惡,這群不知尊祖宗的後代,怎麽能這樣指點祖宗呢?還有沒有宗法啊!
反正青史你們寫,咱老朱改還不行嘛!
當時徐達湯和藍玉等諸將就被老朱下了命令,速速解決北元和西域頑固分子,恢複漢唐舊土,重建諸夏榮耀,讓大明皇帝陛下的光輝灑滿每一處他忠誠的土地上!
還是那句話,不就是都護府嗎?
咱大明是沒有宣慰司和宣撫司了嗎?
(ps:關於纏足的陋習,作者了解到的資料,從明會典、明史以及現代學者的研究,明朝前中期以前的裹足隻是為了讓腳看起來顯窄並沒有晚清時期的變態。雖然明朝皇帝並沒有像清朝一樣中央一直強調禁止裹足,但當時來看隻流行於上層社會一些變態審美中,並沒有大眾化,要到明後期士大夫群體墮落,社會風氣轉變才逐漸流行。關於裹足的內容就沒多寫,歡迎讀者補充資料。
ps:個人愚見,我估計清朝統治者應該沒想到另一點,越是禁止人們越追捧,中國人愛湊熱鬧的性子,封建社會下挑戰”綱常“的感覺可能比較刺激吧,這就跟唐朝《氏族誌》和北宋洛學一樣,本來就沒那啥,越禁止越流行......)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先天元年八月,禪讓於皇三子平王李隆基,次年改元,年號開元。】
【此時,始於公元618年的唐朝,經百餘年積累,曆經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到玄宗一代,一切都達到了巔峰。】
【作為太宗曾孫的李隆基,在開元時期延續了大唐繼續發展的國力,讓神龍政變後的政壇重新清明。】
【此時的大唐街市繁榮,鄉野殷實,人口從唐初的200餘萬戶,增長到了約900萬戶。】
【國力空前強盛,彌漫著一種安樂祥和之氣,這一切源於唐初的一係列製度建設。】
【經完善後的三省六部製,確立了新的組織結構,既有相互製約的權力設置,又強化了皇權的力量。】
【唐朝於天下共計五百餘州郡,起於秦朝的郡縣製已不再適用,太宗在全國劃分十一個監察區,稱為道。這也成為了中國後來行省製度的起源。】
【沿襲於西魏的府兵製,被繼續啟用,成為了國家安全的軍事保障。】
【科舉製度,在唐朝逐漸成熟,源源不斷地為治國安邦輸送人才。】
【唐朝的政治製度,全麵的積澱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古代的製度優勢,有這個強大的基石支撐,唐帝國昂揚向上,一路升平。】
【開元時期的大唐,迎來了他自建立以來最強盛的時刻。】
【這個生機勃勃的國家,依然那麽動人,自信與從容,遍布在街頭巷陌。】
【接替開元的天寶元年,距立國已有124年,大唐的盛宴還在繼續......】
天幕上,從太宗皇帝與貞觀群臣朝殿商議國家大事,到李隆基與四相攜手共建開元,從隋末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的新生國家到人民安居樂業富強盛況的唐帝國。
天幕上的無數混剪畫麵再次強調了這個史無前例的強大帝國,他的無比空前絕後的盛世景象。
這一幅幅的畫麵也同樣的映照在了曆朝的皇帝大臣與黎民百姓的眼裏。
南梁
田間耕作的老漢抬頭仰望著天幕上那個幾百年後的盛世大唐,傷感自己所處的這個亂世,眼含熱淚道,“寧做太平犬啊!”
“爺爺,為什麽他們的皇帝這麽厲害,我們老百姓也能吃飽飯啊?”老漢的小孫子在一旁天真的問道。
老漢輕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網友說:
“萬國生個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內聖外王,文治武功。唐朝真的是中國人理想中故鄉,最理想的內外模式。”
“大唐天子,亞洲州長。”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天策上將!”
“天日之姿、龍鳳之表,濟世安民,當為太原公子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登臨大寶,四方來貢。”
“開元盛世,百姓人人都能吃得起肉,家家戶戶有餘糧,這是何等的古代盛世啊!”
“唐朝的國際影響力在開元達到了巔峰,世界各國無不以成為大唐人為理想,無不以穿大唐裝為榮。直到現在,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仍被稱為唐裝。”
“大唐,一個承接大漢的國際性強大帝國,一個不輸於任何帝國的理想鄉。”
“在大唐,女子也可以為官,她們不用像後來的朝代一樣,穿衣隻能露頭,脖子以下被人看到就得自殺保貞潔。”
“唐朝的強大不需要用女人來襯托,社會風氣之開放,前所未有,所以大唐才能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社會空前繁榮。隻會譴責女人身上幾件衣服和儀態的王朝,難以有大格局和國際性,他們連長城都打不過去。”
“但是,大唐的公主也是真的淫亂。曆史上臭名昭著的髒漢亂唐,說的就是這些公主的私生活混亂到難以想象。”
“李裹兒一件百鳥衣知道換算成現在的貨幣要多少錢嗎?一億餘啊,說奢華也是真的奢華。”
“唐繼隋製,隻不過是在隋朝的身上吸血罷了。”
“別再提什麽唐繼隋製了,就楊廣那個敗家子,二世而亡,窮兵黷武、大興奢靡。隋朝確實提出了很多先進的製度,但是卻是唐朝在完善成了一套適用的製度。”
“楊廣那種能把老爹給的天胡開局打成滿盤皆輸的有什麽好吹的?”
“唐朝公主養麵首,搞和尚道士,甚至與情夫謀殺駙馬,與親戚弄到一起,這不是很常見嗎?”
“老李家的基因真的是,在xing這一方麵,曆代開放大膽之最!”
“髒漢亂唐,強大的一方麵背後也有齷齪的一麵。”
“你們怎麽跑偏了?這不是在誇讚大唐百年盛世的視頻嗎?”
“大愛二鳳!!主要還是長孫皇後去世的早,除了長樂晉陽幾個親手撫養的,皇後病逝後麵沒人管,李世民又不會教孩子,才讓後麵的王爺公主一個個奇葩混亂!”】
大唐
“陛下,既然天幕已經告訴我們許多未來的事情,那麽這也證明了我們正在構思、已經實行的一些製度是正確的。”看到天幕對大唐的繁榮的肯定、對大唐製度的肯定,杜如晦拱手道。
“我倒對這個這個天幕上說的行省製度很感興趣。行省,行走的三省?這就是劃分很多州郡成立一個在他們上麵的機構,擁有一部分中央的權力。”房玄齡不愧是千古名相,很快就能舉一反三。
“我們大唐的監察道製並沒有三省的政權、兵權和財權,隻有監督溝通上聽之責。在未來的大唐還會繼續的開拓疆土,隨著時間的長遠,州縣也會繁多,地方的矛盾也不能全都賴中央解決,或許我們也能采用這樣的地方製度。”杜如晦道。
“但給地方如此多的權力,又如何保證他們對中央的忠誠呢?”房玄齡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保留監察道的職能,我們可以分給行省監督地方的權力、建設當地的財權、以及管轄州郡的行政權。”杜如晦的眼睛充滿了智慧的光,他迴答房玄齡道:“而地方軍權則可以設置十二衛的地方武衛,其長官與遷貶由陛下抉擇。”
李世民聽到二相的辯論,不一會就商討出來了一個大概的方案,他連連點頭,對二人的結果表示滿意。
“這個事,玄齡你下去後你們尚書省拿出個章程來吧,先在陝東道試行!”
房玄齡應是。
但沒多久,天幕上又播放起了後人對大唐皇室的亂象,這讓李世民的臉上青一片紫一片的,他抓著長孫皇後的手出滿了汗水。
一向頗為自信要麵子的李世民此時難掩尷尬,隻好咳咳兩聲,自言自語道:“這一定是後麵的兒孫不知道學好!朕迴去之後就在《帝範》上加上道德篇,宗室子弟必須全部學會倒背如流!”
反正堂下和李世民的子女有婚約的大臣倒是心裏在琢磨,怎麽和陛下委婉的開口,我們門楣低下,親上加親的事情還是要再議一議,讓陛下收迴成命呢?
長孫無忌倒是沒有大臣們的那種憂慮,他的外甥女他是知道的,小麗質從小就冰雪聰明,跟妹妹很像,一看就知道將來是賢惠婉淑的女人。
當看到天幕上的後人對李世民的教育方法保持質疑和否定後,李世民不忿的道:“那肯定是朕忙碌國事,那些教導皇兒們的老師沒有教好!”
而當他看到除了長孫皇後在世前撫養的幾個孩子品性優良,後麵的一個比一個荒唐,他也無法再否認肯定不是他的兒子女兒時,麵子上屬實有些掛不住了。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居然比他先去這麽久。
“朕的觀音婢啊!”長孫皇後剛被李世民喊來一起看天幕,兩口子坐在一起還沒為大唐的繁榮開心多久,李二就遭到了晴天霹靂。
“朕一定會為你請天下名醫診治!”李世民紅著眼眶,握著長孫皇後的手,動情的說道。
皇後的身體有隱疾,他是知道的,可為皇後尋訪了多年的良醫,他們都手足無措,一想到天幕的神奇之處,李世民的眼中又燃起了希冀的光,不知道這後世可有什麽方法為皇後這病提供解決方法。
“陛下,沒有教導好皇嗣都是臣妾的錯。”長孫皇後先是說道。
看到天幕上說大唐的繁榮,她也很高興自己的孩子們的未來本事。
看到自己的孩子們的品德被後人如此的說教,這位母儀天下的皇後內心同樣十分的煎熬和痛楚。
天幕上說本宮的麗質最像我,也最有賢良的名聲。長孫皇後想到這,便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假若臣妾去世後,還望陛下能以長樂長姐的身份,讓她擔起教導諸皇嗣的責任。”
“觀音婢,說什麽傻話呢?朕一定會為你尋遍天下名醫!”帝後二人一副伉儷情深。
......
孔子:這才是我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君主和君天下的盛世啊,善!
劉徹:如此才是盛世嗎?我大漢也有!
劉詢:不就是比我大漢打的遠了點嗎?有什麽了不起的,朕再讓大將軍向西繼續開拓!
諸葛亮:難怪大唐會被後人經常懷念,果真是一個盛世啊!
......
“唐高祖李淵?”楊堅的語氣沒有絲毫波動,讓人看不出喜怒哀樂。
獨孤伽羅的心裏很不是滋味,自己的大兒子荒淫奢靡,不是個東西,沒想到看好的晉王居然會讓大隋二世而亡,這和秦朝有什麽區別?
看看他的大隋,看看大唐,明明相差沒多久,怎麽就差距這麽大啊!
之前夫妻二人還在好奇這個大唐離他們有多久遠,結果現在好了,知道那個很厲害的唐太宗的爹叫李淵了。
他家的大隋在天幕上很少提及,提到也是二世而亡,那肯定是受人唾罵的,再看看人家大唐,什麽千古一帝,什麽天可汗,又是什麽貞觀之治,又是什麽開元盛世的。
恨不得天下讚美之詞全部加到大唐。
越是對比,楊堅越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縱然大隋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開局巔峰,但完全沒有可比性。
誰讓他二世而亡啊。
現在他的心情估計和秦始皇一樣了,明明朕也是一代雄主,為何朕的王朝在朕死後就沒了啊?
楊堅也很好奇,按照隋王滅亡後天下肯定大亂,諸多軍閥搶奪天命,華夏大地肯定生靈塗炭,這個李世民又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幾十年恢複生產締造盛世的呢?
大唐理應休養生息,慢慢療傷才是,這也是之前的朝代在做的。
可這個太宗幹了什麽?
滅國、打仗、盛世、文治樣樣不差啊!
尤其是看到天幕上後人們對李世民的各種褒美讚揚之詞。
天策上將、千古一帝、天可汗、大唐盛世、萬國來朝、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好家夥,每一項都很難做到,卻讓人家一個人做到了。
看到大唐的成就,楊堅酸了。
不僅僅酸的是不是他大隋而是大唐的李世民把大唐帶到了巔峰後,還能一路狂奔一百多年,更是在酸自己的表侄李淵有如此麒麟兒。
李淵什麽本事他不清楚嗎?做一個三品大員的能力還是有的,論打仗不如韓擒虎,論治國不如高熲。
他能坐江山,肯定都是好兒子的功勞。
這個李淵怎麽就能這麽能生兒子呢。
這麽好的兒子,他怎麽就不能生出來啊!
楊廣具體做了什麽,楊堅無從得知,但知道肯定不是什麽好事,要不然他富強的大隋怎麽會二世而亡。
看看我的兒子,看看別人家的兒子。
要是我兒子也能這麽優秀就好了,朕留下的大隋多麽龐大,多麽富饒,要是我有一個李世民這樣的兒子,那天可汗、大隋盛世、千古一帝,不就是我的好兒子嗎?這不都是我大隋的功績了嗎?
楊堅越想越感到頹廢,唉聲歎氣大隋和大唐的落差感。
看到此時殿內低頭惶恐的李淵,楊堅頓時更是惱火。
獨孤伽羅這時附耳在楊堅耳邊說了個悄悄話,讓楊堅的眸子迸發出了種種異彩。
一會兒,就見楊堅口含天憲,鄭重的道:“朕早年與聖人有一子一直遺失在外,此子乃是朕以覽開皇之隆,尋濟世安民之意取名世民。如今朕的兒子也該迴到大隋的聖人懷抱裏,重續母子情誼,豈不美哉?”
獨孤伽羅又說道:“聽聞唐國公有個二公子與朕的幼子重名,真是可喜可賀,朕念你我親戚之故,願將朕之六女嫁於李氏,親上加親。”
李淵跪在地上,叩謝天恩,嘴角卻在抽搐。
怎麽辦?迴家怎麽跟夫人交代啊。
好消息,全家老小的性命保住了,姨父姨母不打算追究老李家未來造反的事情了,二兒子也有了婚約會娶聖人最小的公主。
壞消息,二子不姓李了,變成楊世民了!
楊勇現在很開心,雖然前段時間知道父皇對他不滿,母親也有廢除他立晉王楊廣之意,他就整天惴惴不安。
尤其是和母親父親在接觸的時候,那種他站著不動都渾身是錯的批評,更讓他心神不寧。
現在好了,自從天幕上得知楊廣繼位後將大隋搞得天怒人怨,大隋二世而亡後,他就覺得自己穩了。
現在他再也不用擔心父皇會哪一天把他廢了,楊廣上位後把他殺了啊。
今天的陽光都如此美麗,路邊的野花都如此芬芳啊!
“孤要好好慶祝一下,孤的美人呢?今天是大喜之日,孤要和美人們一起歡慶!”洋溢著笑容著楊勇迴到了東宮。
這時,他話還沒說多久,就有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衝了進來。
“殿下,不好了!殿下,大事不好了!”
楊勇看見這個慌亂的小太監,上前就是一腳,怒罵道:“急匆匆的成何體統?”
“殿下!殿下!您先聽我說。”小太監差點唿吸不過來,穩定好了唿吸節奏才又開口說道。
“還能有什麽壞事啊?”楊勇美滋滋的坐在軟墊上,端起來了一杯熱茶悠哉的抿著。
然而,小太監的下一句話直接讓他被驚的茶具掉在了地上,整個人都是頭腦發昏,兩眼一黑,倒頭就睡。
“殿下,剛剛大政殿上聖人傳出話來,要讓唐國公的二公子過繼到聖人皇後的膝下,還賜姓楊,叫楊世民,還把最小的嫡六公主安樂公主定了婚約,成年即成婚。聽說最近還要準備把楊世民立為太子啊!”
開皇陛下的詔書很快就會宣告全天下。
全大隋觀看過天幕的子民都在翹首以盼,他們都在等待,大隋的貞觀天子登基,帶領著大隋子民們建立大隋盛世!
大唐的李世民自然是不知道發生在另一個時空的大隋的事情。
新的大隋開皇和未來的大隋貞觀,他又怎麽會知道天幕改變了大隋的曆史,在大隋他已經姓楊叫楊世民了呢?
......
“內聖外王?”嬴政看到天幕對唐朝的不吝讚揚,一幅幅唐時長安的繁榮景象,饒是驕傲如他,也不得不承認,大唐的繁榮盛世,所言非虛。
“這大唐的製度乃是曆經我秦漢以後數百年,如此積澱的新製度定然比我大秦的更先進,李斯,你定要帶人好好琢磨天幕上唐製之先進來改善我大秦之規章!”
李斯應喏。
“髒漢亂唐?!”劉邦看到天幕居然如此點評大漢的宗室,頗有不忿道:“豈有此理,乃公的子女都是一頂一的君子!”
說罷,他撇向呂雉,乃公是活不過這女人了,該不會是她把乃公的子女搞變態了吧?
呂雉鳳目傾斜,瞪了劉邦一眼,輕吐一口濁氣,道:“兒孫會有如此德性,都是你帶歪的風氣啊!”
“乃公怎麽了?乃公堂堂君子......”
......
“這天幕怎麽盡在誇讚唐朝?咱的大明怎麽就沒見他誇上幾句了?”老朱看天幕處處誇盛唐,還時不時的點幾句後世朝代風氣守舊內斂,氣的老朱人都要炸了,什麽意思,沒有提咱當咱不知道是說誰嗎?
前麵還罵咱老朱是個農民眼界狹窄隻會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咱是眼瞎嗎?
可惡,這群不知尊祖宗的後代,怎麽能這樣指點祖宗呢?還有沒有宗法啊!
反正青史你們寫,咱老朱改還不行嘛!
當時徐達湯和藍玉等諸將就被老朱下了命令,速速解決北元和西域頑固分子,恢複漢唐舊土,重建諸夏榮耀,讓大明皇帝陛下的光輝灑滿每一處他忠誠的土地上!
還是那句話,不就是都護府嗎?
咱大明是沒有宣慰司和宣撫司了嗎?
(ps:關於纏足的陋習,作者了解到的資料,從明會典、明史以及現代學者的研究,明朝前中期以前的裹足隻是為了讓腳看起來顯窄並沒有晚清時期的變態。雖然明朝皇帝並沒有像清朝一樣中央一直強調禁止裹足,但當時來看隻流行於上層社會一些變態審美中,並沒有大眾化,要到明後期士大夫群體墮落,社會風氣轉變才逐漸流行。關於裹足的內容就沒多寫,歡迎讀者補充資料。
ps:個人愚見,我估計清朝統治者應該沒想到另一點,越是禁止人們越追捧,中國人愛湊熱鬧的性子,封建社會下挑戰”綱常“的感覺可能比較刺激吧,這就跟唐朝《氏族誌》和北宋洛學一樣,本來就沒那啥,越禁止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