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當過皇帝的都知道......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過皇帝的都知道,批奏折經常要加班加點的熬夜。
但是,當你發現你批的都是這些玩意兒的時候......”】
天幕上一個動畫視頻浮現出來,一個動漫小人穿著龍袍在深夜裏批閱奏折,忽然間他的頭上出現了大大的皺紋和*號,一臉不耐煩的表情,再配合動畫裏火焰在他身後燃燒。
縱然是第一次看見這種藝術形式的古人也知道,這個皇帝看奏折一定是看到了什麽讓他不耐煩和發怒了。
宋朝是皮影戲的發展迅速時期。
北宋東京相國寺外大觀園裏。
劉八是一位皮影戲的手藝人,本來觀看天幕的他是沒有多少情緒的,天幕上的那些皇帝將相們再怎麽厲害,也不耽誤他要掙錢養家。
也就撐死抬頭看看天幕上的視頻,當個樂子為生活增添點興趣。
可是天幕上今天的視頻卻吸引了他。
他發現這個惟妙惟肖的動畫假人和他的手藝有些相似。
隻不過他的皮影戲沒有這些家人那麽生動的表情和繁雜的畫麵。
這讓他的內心燃燒起了求知的欲望。
【“比如在清朝康熙時期,就有這樣的一位非常執著的閩浙總督,就非得要皇帝嚐嚐芒果的味兒。
隔著奏折都能感受到他的熱情。”
天幕上康熙的動漫角色在批閱奏折的時候,他的腦袋旁邊出現了這位閩浙總督的動漫角色。
隻見這位總督神情誇張,使勁的在給皇帝擠眼色推薦手裏的芒果。
“這芒果是灣島來的土特產,皇上你試試。”
康熙迴複他道:“朕知道了,但東西沒啥用,我不吃。”
“可誰知過了一個月......”
正在批閱奏折的康熙又接到了那位總督的來信。
隻見到天幕上疲憊的康熙正在低頭看著奏折,又是那位總督的動漫小人從奏折浮現出來,變成了一個投影。
隻見總督捧著芒果對康熙說道:“皇上,我給您寄了芒果,您嚐嚐。”
隻見康熙的動漫小人一臉的不耐道:“朕說了不吃芒果!不吃芒果!”
“皇上,咱這還有獼猴桃、哈密瓜、荔枝、龍眼、香蕉!你想吃那個?”
康熙直接揮散了眼前喋喋不休煩人的總督虛影,之後他在奏折上鄭重的寫下,“我說了不吃!朕吃芒果!”
“還有一位直隸總督每次遞來的奏折跟設置了定時發布一樣,像極了上班摸魚的你。
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什麽。”
這次的主角依然是康熙皇帝。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到處都下雨,報告雨晴的奏折太多了,而且京城和周邊的情況我早就知道了。”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已閱。”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朕知道了。”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已經迴複過了啊!!”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已經迴複過了啊!”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京城和京北十二日又下了大雨我已經聽說了,不必再報告了……”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河道狀況良好沒有蝗災。”
“二十七日的雨我知道了,不要再匯報了!”
隻見屏幕上的康熙動漫小人癲狂的抓著自己的腦袋怒火中繞,然後一把從奏折裏抓起匯報的直隸總督的動漫小人,對著他怒罵道:“你很閑嗎?朕都說了知道了!”
解說道:“可誰知道,本以為終於消停了,結果這位第二年又來了。”
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永平府等地下雨充足的情況。
康熙:雨水早就充足了,你的報雨奏折也太密集了!
“同樣還是這位直隸總督,有一年康熙過生日,他來詢問能不能來慶生。”
直隸巡撫:皇上我可以給您慶生嗎?
康熙:不必上本。
直隸巡撫:我可以迴京城給皇上過生日嗎?
康熙:不用來。
直隸巡撫:3月13日那天我來給皇上慶生?
康熙:不準來!
“除了康熙年間的這些趣事外,雍正時期,杭州織造孫文成也是個喜歡找存在感的大臣,他特別喜歡向皇帝請安。
有一迴,他給皇上上奏:
皇上,您好嗎?
雍正疲憊的迴了個朕很好。
沒想到孫必成接連刷屏,一臉問候了十幾封一樣的內容。”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點。
可能是因為孫文成的請安奏折太多,皇帝都被搞糊塗了,比如下麵這樣的:
杭州織造:這是天氣和糧食價格報告,請皇上過目。
雍正:朕很好。(都給你整糊塗了!)
“而這位杭州織造在康熙時期也是一樣的消息滯後,比如有一次:
杭州織造:稟告皇上,朱一貴聚眾起兵了!
康熙:你說話沒頭沒尾的,什麽鬼!
這個奏折換來康熙一頓嗬斥,因為這其實是個舊聞,早在兩個月前就有人報告過了……
閩浙總督:稟告皇上,台灣有奸民聚眾起事了!
康熙:這件事有點大,正在寫招撫諭旨
按照曆史記載,朱一貴當年4月底起事,閩浙總督5月初上報,6月中旬清軍登陸,6月底局麵平息。然而這個杭州織造孫文成卻在7月跟皇帝說“夷州有人聚眾起兵啦”,可以想象皇帝的心情……”
“而在明朝洪武年間,也有一次因為奏折被曆史記載的趣聞。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非常務實的皇帝。而這個事情就發生在他在聽刑部侍郎茹太素的奏折時。
朱元璋本來讓人念給他聽,可當他聽到了6000多字的時候,自己都快困了,這位官員居然還沒講到重點。
氣得朱元璋直接叫人把茹太素喊過來先揍一頓。
然後繼續聽的朱元璋又聽了幾千字,眼看著都已經聽了一萬多字還沒見到正文重點的朱元璋又把茹太素揍了一頓。
直到最後,朱元璋才聽到了有用的內容,覺得寫的不錯,對茹太素進行了獎賞。
但這個事情也給朱元璋留下了陰影,他規定以後官員上奏長篇大論、堆砌辭藻、內容浮華的一律撤職打板子,才算遏住了這股吹噓半天皇帝才說正事的不正之風。”
“這迴大家應該總算知道皇帝為啥脾氣差了吧?畢竟上班哪有不發瘋的?”
【網友說:
“我不到啊!俺也沒當過皇帝啊!”
“茹太素寫給朱元璋的奏折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真的一想老朱黑著臉聽半天沒聽到幹貨的表情就想笑。”
“要不是茹太素最後講了有用的東西,說不定當時就把他官袍給扒了。”
“你以為是無聊發奏折給皇帝?實際古代很多問天氣的都是密折。”
“胡惟庸:論中書省的重要性,給你把關廢話奏章!”
“所以,後來朱棣當了皇帝後發現這樣的廢話實在太多了,他治理國家既要開疆拓土還要擴大大明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沒有老爹守著一畝三分地的時間,就成立了內閣製度,無一品之秩,有一品之權,由皇帝任命,隻有議政權,沒有決策權。
後來的朱家子孫發現這樣還是每天大量的奏折,於是內閣才逐漸有了決策權,皇帝保留批紅權。”
“原來當皇帝這麽辛苦啊,每天要在這麽多的垃圾信息中找到有用的?”
“這種純娛樂,根本不可能,真這麽做早砍頭了!”
“清朝的奏折製度分為奏事折、請安折、謝恩折、祝賀折和密折,用途不同的,你們別想太簡單了。”
“假如明朝的老朱接到了這種奏折......”
“這種奏折保證了地方穩定與京城信息暢通又不是無的放矢,要是地方上一年半載都不來一封奏折那才有事呢。”
“雍正當年要求各地官員一定時間內必須上奏,如果實在沒有事,也可以寫寫自己家的情況,總之必須上奏,不上奏是不行滴,有個官因為治理的很好,實在沒有事,就寫自己家種了兩棵柿子樹,長的不錯,遞上去了。”
“你以為是亂寫的嗎?後來同級全死,就這個閩浙總督一直還活著。”
“這種奏折是朝廷要求的,皇帝鼓勵多上這種奏折,講一下自己的身邊什麽的都可以,就是硬性要求:定期上折,這是確保地方和中央消息暢通和區域穩定的一種方式。”
“要是總督大員一年到頭不上一份折子,皇帝不得慌死?”
“所以,真的有不怕死的、又沒有正事幹的、單純無聊的天天騷擾皇帝發這種折子嗎?”】
嬴政剛開始也是被這天幕逗得哈哈大笑,這後世的臣子與皇帝之間的交流還真是有趣。
倒是讓他沒想到明朝之後居然廢除了自己設立的宰相製度,他剛要擔心會不會之後皇帝處理大量政務太過繁忙,就又看見了明朝的內閣製度。
稍微一思考,他就發現這個製度的奇妙之處,既限製了宰相的權力過大把持朝政,又能替皇帝處理冗雜的政務,妙啊!
嬴政眼睛發亮,想抄了。
“所以,怎麽會有一直上這種反複無聊的折子還不被問罪的大臣呢?”看到最後嬴政才明白,原來不是皇帝脾氣好,而是這種折子也是一種製度。
嬴政覺得收獲頗多,觀看後世的政治運行機構運行方法,每每都能讓他獲益良多,如果嬴政那句話,就可以表達自己此時心情的感慨了:站在兩千年文明的巨人上直接抄!
“李斯,可有記下這後世的行政機構?”
“陛下,臣全都記了下來。”
記下來好啊,等下朝之後就商議可以改革大秦未來的製度,讓大秦的政治機構更先進、更合適!
大明
朱元璋先是笑了這後世想事過於簡單,然後看到了有明白人點出就沒批評什麽。
胡惟庸今日沒有來上朝,不是他不想上,是他不能來上,現在的胡惟庸已經被控製起來等待刑訊了。
剛瞌睡沒想到就送來了枕頭。
“原來咱在胡惟庸之後廢除了宰相製度。”朱元璋若有所思。
“也許大哥就是幫老爹你處理大量的政務才積勞成疾......”朱棣死亡低語,嚇了老朱一跳。
“朱老四,你要死啊!”看清是朱棣打斷了自己的思考,朱元璋就抄起來鞋子就是對準朱棣砸了過去。
“朱棣,你特娘的,咱還沒有找你算賬!臭小子當了皇帝居然怠政!咱的大明就這樣讓你糟蹋的?”
朱棣被朱元璋的發怒嚇得直接逃竄。
這時,老朱才笑嗬嗬的迴頭,看向一旁記天幕信息的朱標,道:“標兒,你說咱大明現在能不能用這個內閣製度?”
“父皇,您是準備抄四弟的製度嗎?”
老朱臉一正,唬著臉道:“什麽話?這是大明洪武皇帝的政策!”
朱標哭笑不得:“行行行父皇!隻是天幕所說較少,我們還需再加以補充完善才是。”
清朝
康熙:朕不愛吃芒果!聽我說啊,朕真的不吃芒果啊!
雍正:讓這群大臣上個折子一個個就黔驢技窮,那寫給花魁的情詩倒是一個個文曲星下凡!哼!
【盤點曆史上最值得稱讚的幾個盛世】
孔子:盛世?可謂是堯舜、成康那樣的治世嗎?
嬴政:盛世?如同天幕之前所講大唐的那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可惜朕的大秦讓那不小子敗壞,這個盛世應該沒有我大秦的了。
劉徹:我漢武大帝的名號如何不能稱之為漢武盛世?
劉備:我朝曆代先帝明君之多宛如銀河繁星,其中治世之最當屬文景與昭宣。
李世民:哈哈哈,真的大唐興盛一百餘年,豈會不上榜單?
朱由檢:我朝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成化中興,應該也有一席之地才對。
乾隆:康乾盛世,史上第一盛世!
但是,當你發現你批的都是這些玩意兒的時候......”】
天幕上一個動畫視頻浮現出來,一個動漫小人穿著龍袍在深夜裏批閱奏折,忽然間他的頭上出現了大大的皺紋和*號,一臉不耐煩的表情,再配合動畫裏火焰在他身後燃燒。
縱然是第一次看見這種藝術形式的古人也知道,這個皇帝看奏折一定是看到了什麽讓他不耐煩和發怒了。
宋朝是皮影戲的發展迅速時期。
北宋東京相國寺外大觀園裏。
劉八是一位皮影戲的手藝人,本來觀看天幕的他是沒有多少情緒的,天幕上的那些皇帝將相們再怎麽厲害,也不耽誤他要掙錢養家。
也就撐死抬頭看看天幕上的視頻,當個樂子為生活增添點興趣。
可是天幕上今天的視頻卻吸引了他。
他發現這個惟妙惟肖的動畫假人和他的手藝有些相似。
隻不過他的皮影戲沒有這些家人那麽生動的表情和繁雜的畫麵。
這讓他的內心燃燒起了求知的欲望。
【“比如在清朝康熙時期,就有這樣的一位非常執著的閩浙總督,就非得要皇帝嚐嚐芒果的味兒。
隔著奏折都能感受到他的熱情。”
天幕上康熙的動漫角色在批閱奏折的時候,他的腦袋旁邊出現了這位閩浙總督的動漫角色。
隻見這位總督神情誇張,使勁的在給皇帝擠眼色推薦手裏的芒果。
“這芒果是灣島來的土特產,皇上你試試。”
康熙迴複他道:“朕知道了,但東西沒啥用,我不吃。”
“可誰知過了一個月......”
正在批閱奏折的康熙又接到了那位總督的來信。
隻見到天幕上疲憊的康熙正在低頭看著奏折,又是那位總督的動漫小人從奏折浮現出來,變成了一個投影。
隻見總督捧著芒果對康熙說道:“皇上,我給您寄了芒果,您嚐嚐。”
隻見康熙的動漫小人一臉的不耐道:“朕說了不吃芒果!不吃芒果!”
“皇上,咱這還有獼猴桃、哈密瓜、荔枝、龍眼、香蕉!你想吃那個?”
康熙直接揮散了眼前喋喋不休煩人的總督虛影,之後他在奏折上鄭重的寫下,“我說了不吃!朕吃芒果!”
“還有一位直隸總督每次遞來的奏折跟設置了定時發布一樣,像極了上班摸魚的你。
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什麽。”
這次的主角依然是康熙皇帝。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到處都下雨,報告雨晴的奏折太多了,而且京城和周邊的情況我早就知道了。”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已閱。”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朕知道了。”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已經迴複過了啊!!”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已經迴複過了啊!”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
“京城和京北十二日又下了大雨我已經聽說了,不必再報告了……”
“這是順天府保定府六月初下雨的情況。河道狀況良好沒有蝗災。”
“二十七日的雨我知道了,不要再匯報了!”
隻見屏幕上的康熙動漫小人癲狂的抓著自己的腦袋怒火中繞,然後一把從奏折裏抓起匯報的直隸總督的動漫小人,對著他怒罵道:“你很閑嗎?朕都說了知道了!”
解說道:“可誰知道,本以為終於消停了,結果這位第二年又來了。”
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永平府等地下雨充足的情況。
康熙:雨水早就充足了,你的報雨奏折也太密集了!
“同樣還是這位直隸總督,有一年康熙過生日,他來詢問能不能來慶生。”
直隸巡撫:皇上我可以給您慶生嗎?
康熙:不必上本。
直隸巡撫:我可以迴京城給皇上過生日嗎?
康熙:不用來。
直隸巡撫:3月13日那天我來給皇上慶生?
康熙:不準來!
“除了康熙年間的這些趣事外,雍正時期,杭州織造孫文成也是個喜歡找存在感的大臣,他特別喜歡向皇帝請安。
有一迴,他給皇上上奏:
皇上,您好嗎?
雍正疲憊的迴了個朕很好。
沒想到孫必成接連刷屏,一臉問候了十幾封一樣的內容。”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
杭州織造:皇上您好嗎?
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點。
可能是因為孫文成的請安奏折太多,皇帝都被搞糊塗了,比如下麵這樣的:
杭州織造:這是天氣和糧食價格報告,請皇上過目。
雍正:朕很好。(都給你整糊塗了!)
“而這位杭州織造在康熙時期也是一樣的消息滯後,比如有一次:
杭州織造:稟告皇上,朱一貴聚眾起兵了!
康熙:你說話沒頭沒尾的,什麽鬼!
這個奏折換來康熙一頓嗬斥,因為這其實是個舊聞,早在兩個月前就有人報告過了……
閩浙總督:稟告皇上,台灣有奸民聚眾起事了!
康熙:這件事有點大,正在寫招撫諭旨
按照曆史記載,朱一貴當年4月底起事,閩浙總督5月初上報,6月中旬清軍登陸,6月底局麵平息。然而這個杭州織造孫文成卻在7月跟皇帝說“夷州有人聚眾起兵啦”,可以想象皇帝的心情……”
“而在明朝洪武年間,也有一次因為奏折被曆史記載的趣聞。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非常務實的皇帝。而這個事情就發生在他在聽刑部侍郎茹太素的奏折時。
朱元璋本來讓人念給他聽,可當他聽到了6000多字的時候,自己都快困了,這位官員居然還沒講到重點。
氣得朱元璋直接叫人把茹太素喊過來先揍一頓。
然後繼續聽的朱元璋又聽了幾千字,眼看著都已經聽了一萬多字還沒見到正文重點的朱元璋又把茹太素揍了一頓。
直到最後,朱元璋才聽到了有用的內容,覺得寫的不錯,對茹太素進行了獎賞。
但這個事情也給朱元璋留下了陰影,他規定以後官員上奏長篇大論、堆砌辭藻、內容浮華的一律撤職打板子,才算遏住了這股吹噓半天皇帝才說正事的不正之風。”
“這迴大家應該總算知道皇帝為啥脾氣差了吧?畢竟上班哪有不發瘋的?”
【網友說:
“我不到啊!俺也沒當過皇帝啊!”
“茹太素寫給朱元璋的奏折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真的一想老朱黑著臉聽半天沒聽到幹貨的表情就想笑。”
“要不是茹太素最後講了有用的東西,說不定當時就把他官袍給扒了。”
“你以為是無聊發奏折給皇帝?實際古代很多問天氣的都是密折。”
“胡惟庸:論中書省的重要性,給你把關廢話奏章!”
“所以,後來朱棣當了皇帝後發現這樣的廢話實在太多了,他治理國家既要開疆拓土還要擴大大明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沒有老爹守著一畝三分地的時間,就成立了內閣製度,無一品之秩,有一品之權,由皇帝任命,隻有議政權,沒有決策權。
後來的朱家子孫發現這樣還是每天大量的奏折,於是內閣才逐漸有了決策權,皇帝保留批紅權。”
“原來當皇帝這麽辛苦啊,每天要在這麽多的垃圾信息中找到有用的?”
“這種純娛樂,根本不可能,真這麽做早砍頭了!”
“清朝的奏折製度分為奏事折、請安折、謝恩折、祝賀折和密折,用途不同的,你們別想太簡單了。”
“假如明朝的老朱接到了這種奏折......”
“這種奏折保證了地方穩定與京城信息暢通又不是無的放矢,要是地方上一年半載都不來一封奏折那才有事呢。”
“雍正當年要求各地官員一定時間內必須上奏,如果實在沒有事,也可以寫寫自己家的情況,總之必須上奏,不上奏是不行滴,有個官因為治理的很好,實在沒有事,就寫自己家種了兩棵柿子樹,長的不錯,遞上去了。”
“你以為是亂寫的嗎?後來同級全死,就這個閩浙總督一直還活著。”
“這種奏折是朝廷要求的,皇帝鼓勵多上這種奏折,講一下自己的身邊什麽的都可以,就是硬性要求:定期上折,這是確保地方和中央消息暢通和區域穩定的一種方式。”
“要是總督大員一年到頭不上一份折子,皇帝不得慌死?”
“所以,真的有不怕死的、又沒有正事幹的、單純無聊的天天騷擾皇帝發這種折子嗎?”】
嬴政剛開始也是被這天幕逗得哈哈大笑,這後世的臣子與皇帝之間的交流還真是有趣。
倒是讓他沒想到明朝之後居然廢除了自己設立的宰相製度,他剛要擔心會不會之後皇帝處理大量政務太過繁忙,就又看見了明朝的內閣製度。
稍微一思考,他就發現這個製度的奇妙之處,既限製了宰相的權力過大把持朝政,又能替皇帝處理冗雜的政務,妙啊!
嬴政眼睛發亮,想抄了。
“所以,怎麽會有一直上這種反複無聊的折子還不被問罪的大臣呢?”看到最後嬴政才明白,原來不是皇帝脾氣好,而是這種折子也是一種製度。
嬴政覺得收獲頗多,觀看後世的政治運行機構運行方法,每每都能讓他獲益良多,如果嬴政那句話,就可以表達自己此時心情的感慨了:站在兩千年文明的巨人上直接抄!
“李斯,可有記下這後世的行政機構?”
“陛下,臣全都記了下來。”
記下來好啊,等下朝之後就商議可以改革大秦未來的製度,讓大秦的政治機構更先進、更合適!
大明
朱元璋先是笑了這後世想事過於簡單,然後看到了有明白人點出就沒批評什麽。
胡惟庸今日沒有來上朝,不是他不想上,是他不能來上,現在的胡惟庸已經被控製起來等待刑訊了。
剛瞌睡沒想到就送來了枕頭。
“原來咱在胡惟庸之後廢除了宰相製度。”朱元璋若有所思。
“也許大哥就是幫老爹你處理大量的政務才積勞成疾......”朱棣死亡低語,嚇了老朱一跳。
“朱老四,你要死啊!”看清是朱棣打斷了自己的思考,朱元璋就抄起來鞋子就是對準朱棣砸了過去。
“朱棣,你特娘的,咱還沒有找你算賬!臭小子當了皇帝居然怠政!咱的大明就這樣讓你糟蹋的?”
朱棣被朱元璋的發怒嚇得直接逃竄。
這時,老朱才笑嗬嗬的迴頭,看向一旁記天幕信息的朱標,道:“標兒,你說咱大明現在能不能用這個內閣製度?”
“父皇,您是準備抄四弟的製度嗎?”
老朱臉一正,唬著臉道:“什麽話?這是大明洪武皇帝的政策!”
朱標哭笑不得:“行行行父皇!隻是天幕所說較少,我們還需再加以補充完善才是。”
清朝
康熙:朕不愛吃芒果!聽我說啊,朕真的不吃芒果啊!
雍正:讓這群大臣上個折子一個個就黔驢技窮,那寫給花魁的情詩倒是一個個文曲星下凡!哼!
【盤點曆史上最值得稱讚的幾個盛世】
孔子:盛世?可謂是堯舜、成康那樣的治世嗎?
嬴政:盛世?如同天幕之前所講大唐的那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可惜朕的大秦讓那不小子敗壞,這個盛世應該沒有我大秦的了。
劉徹:我漢武大帝的名號如何不能稱之為漢武盛世?
劉備:我朝曆代先帝明君之多宛如銀河繁星,其中治世之最當屬文景與昭宣。
李世民:哈哈哈,真的大唐興盛一百餘年,豈會不上榜單?
朱由檢:我朝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成化中興,應該也有一席之地才對。
乾隆:康乾盛世,史上第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