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你說倭島有什麽?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總的來說,永樂年間,政治清明,威德遐被,揚國威於天下,重塑了漢唐風光,再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麵。
永樂皇帝最大的黑點,就是沒有將休養生息,小康於民的思想貫徹到底。
朱棣的所有功績,都是建立在壓榨民力的基礎上的,所以到了仁宗和宣宗的時代,不得不以道家思想治國,與民休養,緩和社會矛盾,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息兵養民,才能國泰民安,經濟發展,倉稟充實,百姓安居,再創盛世。】
【網友說:
“其實我覺得應該叫永宣盛世更合適。”
“古今往來,能夠封狼居胥的將軍有很多,能夠封狼居胥的皇帝卻隻有一個。”
“上馬殺敵,下馬治國,古今往來,有幾個帝王如我啊?”
“朱棣真的是,將男人的浪漫演繹的淋漓盡致,最後死在了北伐班師的路上。”
“夏元吉作為永樂朝的戶部尚書,真的是能力極強啊。”
“朱棣每次找夏元吉要錢,就是一個臭臉色說沒有。找太子要錢,一臉為難的各種勸說沒錢,哈哈哈,朱棣嫌自己這個皇帝當的憋屈。”
“最後一次北伐,夏元吉等朝臣力勸皇上年歲已大,不要再親征了,五次北伐已經讓韃靼和瓦剌元氣大傷,朱棣不聽,結果第五次北伐連人都沒看見,勞民傷財。”
“朱棣臨死前高唿‘夏元吉愛我’,真的是好有喜感啊。”
“五龍同朝,也許耗盡了大明的英雄氣。”
“老朱家後麵的也有幾個皇帝很厲害,隻是明朝在永宣之後徹底喪失了開拓心了。”
“朱棣最心心念的太宗文皇帝,最後還被嘉靖給改成了成祖,笑死我了。”
“朱棣甚至厚臉皮的把建文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以此彰顯自己得位的正確性,一生戎馬,二十餘年文治武功,到頭來終究一場空啊。”
“永樂朝六下西洋,要是寶船的目的是征服大海,也許後來的海洋紀元就是華夏領先世界了。”
“華夏古代隻注重內鬥,內戰之慘烈世界獨一份,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者將目光放在海洋之上。雖然海外有著無比富饒的財富。”
“明朝倭寇翻邊嚴重,幾乎侵擾了整個明朝二百餘年,殊不知在倭寇眼裏,他們的國王是天皇,他們的諸侯放縱武士掠奪大明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古代的皇帝知道倭島有露天銀礦和金礦會不會把那群惡心人的種族給滅了?”
“日本石見銀礦,世界第一銀礦,開采了四百餘年,極盛時期年產38噸,如此財富,而自古缺銀缺銅的華夏居然不知道?隻能說古代統治者的目光大多狹隘,沒有遠大的戰略觀,不知道外麵的要比裏麵的更好。”
“所以,這也就是為何秦始皇在近現代的評價是千古一帝和千古第一皇帝。”
“儒家治國思想荼毒不輕,唐亡以後,華夏就從一個尚武向外積極開拓的民族逐漸變成了尚文內斂內耗的保守民族了。”
“唐末藩鎮節度使留下的武人專政讓那些文人和統治者進行了瘋狂的報複和害怕,隻能說降伏一物也失去了一物。”
“我朝國勢之隆,遠邁漢唐,這就是永樂。”
“老大死了,老二老三都死了,朱元璋不傳位給最類己的四子朱棣,傳給了一個傻子孫子,隻能說大明的四年內亂,咎由自取。”
“朱元璋的一生其實很苦了,幼年喪父喪母,中年喪妻喪孫,晚年喪子。一個一天隻睡四個時辰,兢兢業業治理國家三十年的皇帝,不愧是教員說的,封建皇帝裏,有兩個人最厲害,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
而自古以來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
大秦
嬴政再一次看到了天幕對自己功績的評價,自從天幕出現以後,他真的是心情一天比一天好啊。
這群後人真會誇人,還老給祖宗送“外掛”。
“倭寇?天幕上已經提及了很多次了,似乎後世人對這個種族十分的厭惡?”
“沒想到這個倭寇的國家上居然有這麽大的金礦和銀礦!!!蠻夷小國,不將寶地獻給上國,這是在蔑視天朝嗎?”嬴政對天幕上提及的倭島富裕的礦采感到了震撼,他詢問道:
“諸卿可有知這倭島在何處者?”
大漢
“不錯不錯,這後人說話真中聽,那能建立一泱泱中華國朝的明皇帝自然也是位英雄角色,乃公也是。”劉邦心情很好,決定今晚去戚夫人那邊放鬆一下。
劉徹瞪大了雙眼,如今的大漢正是缺錢的時候,現在天幕可謂是給他送上了及時雨了。
“無論如何,大漢必須得到這種礦山,必須找到這個倭島的位置!”
大唐
貞觀群臣也是被這個倭島的礦山給震驚到了。
你說多少?年產量多少?開采了多少年?
難怪後人總嫌棄他們這些老祖宗有時過於保守和迂腐於華夏這一片地方。
自從天幕出現後,他們是知道了交州的高產稻米,海外的玉米紅薯,知道了天下除了大唐還有更廣袤的陸地,現在又知道了大唐隔壁的鄰居,居然一直私藏了這麽大一座礦山。
你說什麽?
那是人家的?
作為天朝的屬國,有如此寶地不知道獻給天朝,這就是罪!
“這倭人居然私懷寶地,真是對陛下的大不敬啊!”房玄齡又揉了一下眼睛,再三確定了自己沒有看錯,隨後便義憤填膺的對李世民說道。
“那倭人幾次遣使來我大唐求學技術,朕看他們可憐,派遣了人去教他們文明,沒有責怪他們不懂禮儀、不慕上邦的大不敬罪,沒想到這看似原始天真的倭人,居然敢對大唐私藏不少。”
“他們這是想幹什麽?空手套白狼嗎?”李世民同樣也是一臉的氣憤道。
“陛下,這個......”房玄齡糾結著道。
“對上榜不敬、對宗主國不誠、對中夏天子不忠!”杜如晦補充道,隨即他起身拜道:“陛下,臣請開拔大軍,討伐這種不忠不誠不仁不義之國!”
“好,朕準奏!這件事待會到上書房再議!”
大明
朱元璋自然也很苦惱那些老是來犯邊的倭寇,不止一次出函警告了倭國國王,現在他知道為什麽治不好了。
原來這倭國一直在陽奉陰違的戲弄他,居然在大明二百餘年,一直犯邊!
之前朱元璋為了倭寇這群打不死的蒼蠅,甚至下令讓海邊居民內遷,禁止出海這種政策來一刀切的抵禦。
沒想到他的海禁政策不僅被後世批評,現在還知道了對付倭寇一點用都沒有。
“好膽!這倭人如此大膽!欺咱大明之刀不利乎?!”朱元璋須發皆張,一聲怒喝,憤然對著天幕上的倭人怒罵道。
“有小禮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朱標緩緩說出了出自左傳的這句話,他接著道:“父皇,兒臣建議大明興練水師,建造大船,必須給這倭人一點顏色看看!”
“就是就是,爹,我要當大將軍,我去把那個銀礦給您打下來......”朱棣直接插嘴道。
朱元璋瞥了眼這個臭小子,什麽銀礦不銀礦的,咱是天朝上國,不要提那種勢利的詞語,咱大明這是正義之師討伐逆賊!
朱棣提到了銀礦,這下朝堂上的大臣們都開始七嘴八舌的紛紛獻計了,個個滿嘴仁德正義之詞,絲毫不提那倭寇大銀山的事。
這才對嘛,朱老四這小子真不懂事啊!
大明,永樂。
永樂皇帝最大的黑點,就是沒有將休養生息,小康於民的思想貫徹到底。
朱棣的所有功績,都是建立在壓榨民力的基礎上的,所以到了仁宗和宣宗的時代,不得不以道家思想治國,與民休養,緩和社會矛盾,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息兵養民,才能國泰民安,經濟發展,倉稟充實,百姓安居,再創盛世。】
【網友說:
“其實我覺得應該叫永宣盛世更合適。”
“古今往來,能夠封狼居胥的將軍有很多,能夠封狼居胥的皇帝卻隻有一個。”
“上馬殺敵,下馬治國,古今往來,有幾個帝王如我啊?”
“朱棣真的是,將男人的浪漫演繹的淋漓盡致,最後死在了北伐班師的路上。”
“夏元吉作為永樂朝的戶部尚書,真的是能力極強啊。”
“朱棣每次找夏元吉要錢,就是一個臭臉色說沒有。找太子要錢,一臉為難的各種勸說沒錢,哈哈哈,朱棣嫌自己這個皇帝當的憋屈。”
“最後一次北伐,夏元吉等朝臣力勸皇上年歲已大,不要再親征了,五次北伐已經讓韃靼和瓦剌元氣大傷,朱棣不聽,結果第五次北伐連人都沒看見,勞民傷財。”
“朱棣臨死前高唿‘夏元吉愛我’,真的是好有喜感啊。”
“五龍同朝,也許耗盡了大明的英雄氣。”
“老朱家後麵的也有幾個皇帝很厲害,隻是明朝在永宣之後徹底喪失了開拓心了。”
“朱棣最心心念的太宗文皇帝,最後還被嘉靖給改成了成祖,笑死我了。”
“朱棣甚至厚臉皮的把建文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以此彰顯自己得位的正確性,一生戎馬,二十餘年文治武功,到頭來終究一場空啊。”
“永樂朝六下西洋,要是寶船的目的是征服大海,也許後來的海洋紀元就是華夏領先世界了。”
“華夏古代隻注重內鬥,內戰之慘烈世界獨一份,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者將目光放在海洋之上。雖然海外有著無比富饒的財富。”
“明朝倭寇翻邊嚴重,幾乎侵擾了整個明朝二百餘年,殊不知在倭寇眼裏,他們的國王是天皇,他們的諸侯放縱武士掠奪大明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古代的皇帝知道倭島有露天銀礦和金礦會不會把那群惡心人的種族給滅了?”
“日本石見銀礦,世界第一銀礦,開采了四百餘年,極盛時期年產38噸,如此財富,而自古缺銀缺銅的華夏居然不知道?隻能說古代統治者的目光大多狹隘,沒有遠大的戰略觀,不知道外麵的要比裏麵的更好。”
“所以,這也就是為何秦始皇在近現代的評價是千古一帝和千古第一皇帝。”
“儒家治國思想荼毒不輕,唐亡以後,華夏就從一個尚武向外積極開拓的民族逐漸變成了尚文內斂內耗的保守民族了。”
“唐末藩鎮節度使留下的武人專政讓那些文人和統治者進行了瘋狂的報複和害怕,隻能說降伏一物也失去了一物。”
“我朝國勢之隆,遠邁漢唐,這就是永樂。”
“老大死了,老二老三都死了,朱元璋不傳位給最類己的四子朱棣,傳給了一個傻子孫子,隻能說大明的四年內亂,咎由自取。”
“朱元璋的一生其實很苦了,幼年喪父喪母,中年喪妻喪孫,晚年喪子。一個一天隻睡四個時辰,兢兢業業治理國家三十年的皇帝,不愧是教員說的,封建皇帝裏,有兩個人最厲害,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
而自古以來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
大秦
嬴政再一次看到了天幕對自己功績的評價,自從天幕出現以後,他真的是心情一天比一天好啊。
這群後人真會誇人,還老給祖宗送“外掛”。
“倭寇?天幕上已經提及了很多次了,似乎後世人對這個種族十分的厭惡?”
“沒想到這個倭寇的國家上居然有這麽大的金礦和銀礦!!!蠻夷小國,不將寶地獻給上國,這是在蔑視天朝嗎?”嬴政對天幕上提及的倭島富裕的礦采感到了震撼,他詢問道:
“諸卿可有知這倭島在何處者?”
大漢
“不錯不錯,這後人說話真中聽,那能建立一泱泱中華國朝的明皇帝自然也是位英雄角色,乃公也是。”劉邦心情很好,決定今晚去戚夫人那邊放鬆一下。
劉徹瞪大了雙眼,如今的大漢正是缺錢的時候,現在天幕可謂是給他送上了及時雨了。
“無論如何,大漢必須得到這種礦山,必須找到這個倭島的位置!”
大唐
貞觀群臣也是被這個倭島的礦山給震驚到了。
你說多少?年產量多少?開采了多少年?
難怪後人總嫌棄他們這些老祖宗有時過於保守和迂腐於華夏這一片地方。
自從天幕出現後,他們是知道了交州的高產稻米,海外的玉米紅薯,知道了天下除了大唐還有更廣袤的陸地,現在又知道了大唐隔壁的鄰居,居然一直私藏了這麽大一座礦山。
你說什麽?
那是人家的?
作為天朝的屬國,有如此寶地不知道獻給天朝,這就是罪!
“這倭人居然私懷寶地,真是對陛下的大不敬啊!”房玄齡又揉了一下眼睛,再三確定了自己沒有看錯,隨後便義憤填膺的對李世民說道。
“那倭人幾次遣使來我大唐求學技術,朕看他們可憐,派遣了人去教他們文明,沒有責怪他們不懂禮儀、不慕上邦的大不敬罪,沒想到這看似原始天真的倭人,居然敢對大唐私藏不少。”
“他們這是想幹什麽?空手套白狼嗎?”李世民同樣也是一臉的氣憤道。
“陛下,這個......”房玄齡糾結著道。
“對上榜不敬、對宗主國不誠、對中夏天子不忠!”杜如晦補充道,隨即他起身拜道:“陛下,臣請開拔大軍,討伐這種不忠不誠不仁不義之國!”
“好,朕準奏!這件事待會到上書房再議!”
大明
朱元璋自然也很苦惱那些老是來犯邊的倭寇,不止一次出函警告了倭國國王,現在他知道為什麽治不好了。
原來這倭國一直在陽奉陰違的戲弄他,居然在大明二百餘年,一直犯邊!
之前朱元璋為了倭寇這群打不死的蒼蠅,甚至下令讓海邊居民內遷,禁止出海這種政策來一刀切的抵禦。
沒想到他的海禁政策不僅被後世批評,現在還知道了對付倭寇一點用都沒有。
“好膽!這倭人如此大膽!欺咱大明之刀不利乎?!”朱元璋須發皆張,一聲怒喝,憤然對著天幕上的倭人怒罵道。
“有小禮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朱標緩緩說出了出自左傳的這句話,他接著道:“父皇,兒臣建議大明興練水師,建造大船,必須給這倭人一點顏色看看!”
“就是就是,爹,我要當大將軍,我去把那個銀礦給您打下來......”朱棣直接插嘴道。
朱元璋瞥了眼這個臭小子,什麽銀礦不銀礦的,咱是天朝上國,不要提那種勢利的詞語,咱大明這是正義之師討伐逆賊!
朱棣提到了銀礦,這下朝堂上的大臣們都開始七嘴八舌的紛紛獻計了,個個滿嘴仁德正義之詞,絲毫不提那倭寇大銀山的事。
這才對嘛,朱老四這小子真不懂事啊!
大明,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