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原因終於找到了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孔洙去世很久之後,元成宗冊立孔思晦為衍聖公,孔思晦是孔元用之兄孔元孝的曾孫,屬北孔一脈。就這樣北孔衍聖公重新迴到了曆史的舞台。
後來明清兩朝的衍聖公也都是孔思晦的子孫,北孔的後裔,直到1935年的新政府廢除衍聖公這一封爵。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麽說衍聖公“世修降表”了,因為衍聖公一職從靖康之變開始,就成為了新政權為了表彰正統,所需要得到的一個東西。
沒有這個東西就會被當時的人詬病,於是新興政權都會去孔氏一族中找一個人擔任衍聖公,來為自己撐台麵。
而孔氏又會在衍聖公的帶領下向新政權投降,這種不斷投降猶如牆頭草一般的行為,最終被人們稱為“世修降表”。
因為這一觀念深入人心,抗戰時期侵華日軍也打起了孔氏的注意,嚇得蔣介石連夜派飛機去曲阜,將他親自廢除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帶走。
大漢親手扶起儒家成為了主流學說。
後值國難傾覆,多有顛沛流離,孔家也是一方豪族,在那段漢人最昏暗的日子裏,如大多數家族一樣建立鄔堡,據鄉而守,保護家業。
到了隋唐,漢人再次一統天下,建立了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時代,而孔氏子弟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雖然孔家得到優待,但是並沒有超出太多。
直到後來唐玄宗首先打破了規矩,讓孔氏的爵位成為了世襲的公爵。
再到了宋朝時期,對外武功一直軟弱可欺的北宋沒有大一統王朝的格局和建樹,統治集團又思想保守,為了天下民心和鞏固統治,經常從其他方麵來彌補其正統性,於是在仁宗時期正式冊封孔子苗裔為衍聖公,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法理和正統性。
這一個規矩也一直保留了下來,最後演變成了一個沒有孔家認可的政權就不算正統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所以孔家在其中可謂了兩頭通吃。
正所謂:今降蒙元明降滿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餘慶。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隻記得識時務者為俊傑。
橫批:字字句句勸人忠世修降表衍聖公。】
【網友說:
“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有孔子才有孔家,但孔家不能代表孔子。不能混為一談,我們要分的清。孔子是值得尊敬的。”
“二十五朝貳臣,七十二代家奴。”
“世修降表。一個豪無氣節的家族。”
“三八年曲阜淪陷,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孔令煜帶領族人迎接日寇進城,之後還和日寇友好會麵並且合影。”
“我覺得南孔還好啊?南孔比較剛勁忠誠的!”
“成仁取義南孔遵守一條了嗎?還剛勁忠誠!”
“超冷知識:“〔衍聖公〕並非‘孔子’嫡(庶)係後人!!而是當地孔氏一族,自稱(孔子)三世祖之後,授了封賞”(ps:孔子直係後人,早絕戶了)”
“重要嗎?主要大家承認了。占了一丁點關係。庶出的就不姓孔了?大家罵的是孔家,鄙夷的是孔家,又不是孔子。還有不管嫡出還是庶出都是直係後代,莫要搞錯了。”
“不要弄混了概念,大家罵的從來都不是孔子,而是孔家!!(微笑)”
“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捂眼笑)”
“我們敬的是至聖先師孔仲尼,不是世修降表的孔家!孔家是什麽?抱歉,不熟不知道!”
“儒家文學自程朱理學後,徹底變了味了。”
“嗬嗬,又一個網上讀史的。”
“清朝就很會對付孔家,他們在清朝就老實多了。宋元明三朝應該跟人家好好學學!哈哈哈!”
“衍聖公!嗬嗬!貽笑大方!”】
“曆朝曆代誰家不會出幾個不孝子孫呢?”漢武帝劉徹對此深有同感,他看到大漢的那些昏庸皇帝,也是十分的氣憤的。
畢竟看到祖宗基業被如此揮霍,哪有祖宗不生氣的?
“隻是孔家的尤其多而已。”
看到天幕吐槽的二十五朝貳臣,七十二代家奴,劉徹隻覺心中膽寒,這後人罵的可是真髒啊,一點都不顧及先人臉麵,自己以後還是小心點吧,要是再幹出來了那種昏庸事情出來,指不定將來被罵成什麽樣子呢!
“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李世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說到底,大唐冊封孔子奉祀官,主要還是奔著孔聖去的,有優待是肯定的,但不像後世那樣奉為世襲國公這樣的大位。
而孔穎達此時已經冷汗淋漓,天幕上那一樁樁的孔家破事讓他在這殿內如坐針氈,總感覺自己的同僚們此時都在帶著戲謔的表情打探著自己,似乎是在看笑話。
“陛下,孔家有罪啊!”孔穎達率先一個滑跪,俯首就是向老李叩頭請罪。
二鳳有些懵逼,但還是禮賢下士的走下來親自扶了孔穎達,溫和道:“你是跟著我打天下的老臣了?這樣子是幹嘛?”
“孔家敗壞先祖名聲,敗壞諸夏文明,罪該萬死啊!”孔穎達聲淚俱下,看著十分可憐。
“哈哈哈!孔學士,你著相了啊!”
“朕尚且不為大唐後世昏君而苦惱自哀,你又何必為這些與自己不知隔了多久的後代請罪呢?”
李世民主動給了孔穎達台階下了。
老孔還是心裏有些不踏實,直接心裏一狠,說出一番話來。
“還望朝廷勿要以先祖而冊封不屬於孔家的富貴。孔氏後人能蒙朝廷厚愛,得以祭祀先祖,不斷宗廟已是天大的恩情了!族中子弟若有才能者,自然可出仕拜廟,若才德有缺者,不如老老實實守著家業,祭拜祖宗,免去在外丟人!”
李世民沒有搭話,而是緩緩地走上了屬於自己的上座,喝了一口水後,緩緩道:“朕允了!孔學士如此鮮明大義,不愧是聖人苗裔啊!”
“這對聯是罵的真狠嘞!”朱元璋有些幸災樂禍的偷笑道。
想起來了自己曾在孔家手裏受到的委屈,一時之間,借助這些後世之人的嘴,倒是舒坦多了。
孔氏名聲至此,況且後人都已經說了,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咱這次總可以拿曲阜做一點文章了吧?
又不是滅人宗族斷人宗廟的,咱留給孔家一個奉祀官來祭拜祖宗,這不算仁慈?
一時間,不但老朱打起來了這個主意,不少人都在這樣想著。
尤其是崇禎時期的朱由檢。
現在的他可是太知道那些大臣家裏多有錢了,孔家這種世襲貴胄,不出點血,他心裏很難安啊!
於是,朱由檢決定召幾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好好商量一下,怎麽對付孔家這個千年土鱉。
後來明清兩朝的衍聖公也都是孔思晦的子孫,北孔的後裔,直到1935年的新政府廢除衍聖公這一封爵。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麽說衍聖公“世修降表”了,因為衍聖公一職從靖康之變開始,就成為了新政權為了表彰正統,所需要得到的一個東西。
沒有這個東西就會被當時的人詬病,於是新興政權都會去孔氏一族中找一個人擔任衍聖公,來為自己撐台麵。
而孔氏又會在衍聖公的帶領下向新政權投降,這種不斷投降猶如牆頭草一般的行為,最終被人們稱為“世修降表”。
因為這一觀念深入人心,抗戰時期侵華日軍也打起了孔氏的注意,嚇得蔣介石連夜派飛機去曲阜,將他親自廢除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帶走。
大漢親手扶起儒家成為了主流學說。
後值國難傾覆,多有顛沛流離,孔家也是一方豪族,在那段漢人最昏暗的日子裏,如大多數家族一樣建立鄔堡,據鄉而守,保護家業。
到了隋唐,漢人再次一統天下,建立了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時代,而孔氏子弟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雖然孔家得到優待,但是並沒有超出太多。
直到後來唐玄宗首先打破了規矩,讓孔氏的爵位成為了世襲的公爵。
再到了宋朝時期,對外武功一直軟弱可欺的北宋沒有大一統王朝的格局和建樹,統治集團又思想保守,為了天下民心和鞏固統治,經常從其他方麵來彌補其正統性,於是在仁宗時期正式冊封孔子苗裔為衍聖公,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法理和正統性。
這一個規矩也一直保留了下來,最後演變成了一個沒有孔家認可的政權就不算正統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所以孔家在其中可謂了兩頭通吃。
正所謂:今降蒙元明降滿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餘慶。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隻記得識時務者為俊傑。
橫批:字字句句勸人忠世修降表衍聖公。】
【網友說:
“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有孔子才有孔家,但孔家不能代表孔子。不能混為一談,我們要分的清。孔子是值得尊敬的。”
“二十五朝貳臣,七十二代家奴。”
“世修降表。一個豪無氣節的家族。”
“三八年曲阜淪陷,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孔令煜帶領族人迎接日寇進城,之後還和日寇友好會麵並且合影。”
“我覺得南孔還好啊?南孔比較剛勁忠誠的!”
“成仁取義南孔遵守一條了嗎?還剛勁忠誠!”
“超冷知識:“〔衍聖公〕並非‘孔子’嫡(庶)係後人!!而是當地孔氏一族,自稱(孔子)三世祖之後,授了封賞”(ps:孔子直係後人,早絕戶了)”
“重要嗎?主要大家承認了。占了一丁點關係。庶出的就不姓孔了?大家罵的是孔家,鄙夷的是孔家,又不是孔子。還有不管嫡出還是庶出都是直係後代,莫要搞錯了。”
“不要弄混了概念,大家罵的從來都不是孔子,而是孔家!!(微笑)”
“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捂眼笑)”
“我們敬的是至聖先師孔仲尼,不是世修降表的孔家!孔家是什麽?抱歉,不熟不知道!”
“儒家文學自程朱理學後,徹底變了味了。”
“嗬嗬,又一個網上讀史的。”
“清朝就很會對付孔家,他們在清朝就老實多了。宋元明三朝應該跟人家好好學學!哈哈哈!”
“衍聖公!嗬嗬!貽笑大方!”】
“曆朝曆代誰家不會出幾個不孝子孫呢?”漢武帝劉徹對此深有同感,他看到大漢的那些昏庸皇帝,也是十分的氣憤的。
畢竟看到祖宗基業被如此揮霍,哪有祖宗不生氣的?
“隻是孔家的尤其多而已。”
看到天幕吐槽的二十五朝貳臣,七十二代家奴,劉徹隻覺心中膽寒,這後人罵的可是真髒啊,一點都不顧及先人臉麵,自己以後還是小心點吧,要是再幹出來了那種昏庸事情出來,指不定將來被罵成什麽樣子呢!
“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李世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說到底,大唐冊封孔子奉祀官,主要還是奔著孔聖去的,有優待是肯定的,但不像後世那樣奉為世襲國公這樣的大位。
而孔穎達此時已經冷汗淋漓,天幕上那一樁樁的孔家破事讓他在這殿內如坐針氈,總感覺自己的同僚們此時都在帶著戲謔的表情打探著自己,似乎是在看笑話。
“陛下,孔家有罪啊!”孔穎達率先一個滑跪,俯首就是向老李叩頭請罪。
二鳳有些懵逼,但還是禮賢下士的走下來親自扶了孔穎達,溫和道:“你是跟著我打天下的老臣了?這樣子是幹嘛?”
“孔家敗壞先祖名聲,敗壞諸夏文明,罪該萬死啊!”孔穎達聲淚俱下,看著十分可憐。
“哈哈哈!孔學士,你著相了啊!”
“朕尚且不為大唐後世昏君而苦惱自哀,你又何必為這些與自己不知隔了多久的後代請罪呢?”
李世民主動給了孔穎達台階下了。
老孔還是心裏有些不踏實,直接心裏一狠,說出一番話來。
“還望朝廷勿要以先祖而冊封不屬於孔家的富貴。孔氏後人能蒙朝廷厚愛,得以祭祀先祖,不斷宗廟已是天大的恩情了!族中子弟若有才能者,自然可出仕拜廟,若才德有缺者,不如老老實實守著家業,祭拜祖宗,免去在外丟人!”
李世民沒有搭話,而是緩緩地走上了屬於自己的上座,喝了一口水後,緩緩道:“朕允了!孔學士如此鮮明大義,不愧是聖人苗裔啊!”
“這對聯是罵的真狠嘞!”朱元璋有些幸災樂禍的偷笑道。
想起來了自己曾在孔家手裏受到的委屈,一時之間,借助這些後世之人的嘴,倒是舒坦多了。
孔氏名聲至此,況且後人都已經說了,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咱這次總可以拿曲阜做一點文章了吧?
又不是滅人宗族斷人宗廟的,咱留給孔家一個奉祀官來祭拜祖宗,這不算仁慈?
一時間,不但老朱打起來了這個主意,不少人都在這樣想著。
尤其是崇禎時期的朱由檢。
現在的他可是太知道那些大臣家裏多有錢了,孔家這種世襲貴胄,不出點血,他心裏很難安啊!
於是,朱由檢決定召幾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好好商量一下,怎麽對付孔家這個千年土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