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這是高手啊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像是趙宋其實也幹過這麽個事情。
趙氏的堂號還挺多的,名人也多,例如鼎鼎有名的趙政。
大家不會不知道趙政是誰吧?
秦始皇嬴政,姓嬴,氏趙,有爭議,但趙氏支持度最高。
但是趙氏堂號裏麵,郡望最高的卻是天水堂一脈。
天水堂出自秦王政一統天下後,將代王嘉冊封於西北天水一帶,於是有了天水趙氏的來源,這一脈後來名人不少,在趙氏裏麵聲名最為顯赫。
而趙宋開創基業後,自然要給皇族臉上貼金啊!
於是乎,天下趙氏最有盛名的天水堂就和趙宋皇室續上了譜。
什麽,你說我在瞎編。
人家可是譜牒都續上了,有理有據的,怎麽是後來貼金編的呢?
這個事情其實也很簡單,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生產力低下,自然而然其他條件也就不高,所以在醫療衛生水平同樣低下的情況下,孩童的夭折率就很高,這也就是為什麽大族都多多娶妻多生孩子的原因,沒辦法,量大才能保證出良才和能存活下去。
而每一代也總會有成年後出外遊曆不知所蹤,不知道是死在了什麽旮旯裏的,可能是被土匪劫殺,可能是被野獸所吃,可能是迷路餓死等等......
所以,在古代沒點本事,沒有家仆圍繞的情況下,還是別瞎跑。
一是編戶齊民的情況下,你外出需要有通關文牒,相當於被圈養在了生源地。
一是你就算有了文牒隨便外出,也有可能被各種治安混亂的情況下不小心嘎了。
所以,某些神劇看看就行了。
ok!感謝提醒,噓,我知道彈幕一定有人在說禁止虛空對話。
所以,找一個這樣的子弟,就說他去了那裏,怎麽怎麽機遇,怎麽怎麽安家,怎麽怎麽失聯。
然後和皇帝的家譜一對照,哎喲喂,我們就知道他後來有了個孩子叫什麽什麽,再後來就因為關係和遠近慢慢斷了聯係。
沒想到啊沒想到,你的太太太太太爺爺也叫這個名字,他爹好像和我家的曾曾曾曾曾曾祖一個名字啊。
您瞧,這不就對上了嗎?】
延慶宮裏,魏仁浦悄悄抬頭看了一眼上座的趙匡胤。
發現這個平時冷麵的黑臉軍漢子,此時竟然臉頰透紅了?
一時間,老魏居然覺得,官家還怪可愛的哩!
【統治者都是好麵子的,喜歡這些虛榮算是比較正常了,而且古代以親戚關係、宗族關係等維係社會,這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當然了,你要說所有統治者都是這樣嗎?一上位就急不可待的給自己的出身貼金。
並不是,朱元璋就是個例外。
老朱在應天建立大明之後,朱熹的後人就急不可待的找上了門。
他們想效仿天水趙氏在宋朝享受榮華富貴的方式,和朱元璋也扯上關係。
開玩笑,我家祖宗朱熹是誰?那可是被譽為朱子的理學大家,懂不懂什麽含金量啊!大儒?大儒算什麽,我家祖宗比大儒和大儒之上的天下鴻儒還要厲害!
程朱理學聽說過吧?
朱學知道吧?
天下讀書人的老師是孔子,現在讀書人的師傅是朱子!
憑借著這層關係,朱熹的後人認為自己十拿九穩了,朱元璋沒道理不會認他們這個親戚。
而且老朱早期和大明早期都大量的缺少讀書人的加入,天下文官係統不滿運行,一直也是老朱早年的硬病。朱熹的後人要是和老朱扯上了關係,最起碼的,占當時儒學幾乎半壁江山的理學弟子就瞬間天然親近了朱明皇室,而皇帝也真成了天下讀書人不再是虛名上的座師了。
但是,老朱拒絕了。
朱家人十分的不理解,不是哥們,為哈啊?
老朱說“我本淮左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瞧瞧,多麽霸氣多麽自信啊!
朱元璋直接明牌了,一個王炸直接讓那些想攀親戚的家族不知道怎麽玩了。
很幹脆的說了,我就是一個乞丐出身的泥腿子,早年是農民的孩子,祖上幾代也是農民,數了幾代人就外公算個官身,還是個宋朝抗蒙的小兵。
所以,你們別蹭了,真不熟!】
“哈哈哈,妹子你看,咱就說了咱問心無愧吧!你瞧瞧,無論是太宗還是宋祖,現在這會估計一個個都麵紅耳緋了吧!”朱元璋被天幕給逗樂了,同時也對天幕誇讚自己的名詞句子再次十分大方的承認並收到心裏。
這天幕隻要不提咱大明的那些糟心事,那一個個的詞咱是真喜歡聽啊!
“元晦啊元晦,哈哈哈!沒想到你也如孔聖一樣有著糟心的後人呀!”陸遊此時在家裏,忍不住哈哈大笑自語著打趣老友。
朱熹此時在家裏也頗為鬱悶,這子孫怎麽這麽丟人,讓老夫我一把年紀了還丟到全天下,哦不,可能是全朝代了啊!
蹭什麽蹭,守著自己的家業不好嗎?
什麽富貴都敢蹭,要不要命啦!
看向坐在一旁和他亦師亦友的西山先生蔡元定那一臉揶揄的微笑模樣,朱熹更是鬱悶到家了。
【咱們打趣完了太原王氏和那些世家後,迴歸正題。
琅玡王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與太原王氏相同同屬於王翦的分支,秦末年間,戰亂四起,為了躲避戰亂王翦的孫子王離帶著家族前去了琅琊郡臨沂,這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始祖。
隻不過我們現代學者一般將琅玡王氏的始祖定義追溯到西漢五經博士諫大夫王吉。琅邪王氏發展於曹魏西晉,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裏,琅邪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麵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人物頗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可以說,琅玡王氏是中古時期實打實的天下第一世家,全盛時期與皇帝平起平坐,這才有了那句話“王與馬,共天下”,也有了天下的世家可以叫囂千年長存唯我家的吹噓資本。
琅玡王氏和太原王氏一樣於唐朝末年逐漸衰亡,隻留下一個昔日的榮耀和名望撐著牌麵。
琅玡王氏傳承了1700年,期間出了36個皇後36個駙馬,還有92個宰相。可謂是中國古代的第一望族了,這個姓氏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姓。
三十六位皇後,敢問哪個家族能與王家相比?
除去宰相將軍等以外,六百多位各界名人,這個傲人的數據足以證明琅玡王氏的底蘊深厚和家族實力了。
琅琊王氏的第一任皇後是死後被追殺的東吳大邑皇後。後來東晉南北朝達到鼎盛時期,琅琊王氏有10位皇後。王家最後一位皇後是明熹宗的生母。死後被熹宗追封為孝太後,恭賢文穆惠,慈協天舉。
女真入關後,諸夏沉淪,這些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也終於從牌麵走到了消亡。
故爾,我們將琅玡王氏排在第三,他們的皇後數量確實多,而家族對曆史潮流的貢獻也十分居多。
世家自然阻礙社會的發展,但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世家也是社會最好的養料和發展進步的推動者。】
【網友說:
“笑死,王氏先祖分明是姬晉,這個是無可爭議的。無論是太原人家還是琅琊人家,都是王思後裔,怎麽不能說是自周起呢?”
“你家始祖和源生能混為一談?我還能說我是起源自黃帝呢!始祖的意思是你這一脈從哪裏開始發家寫族譜的!”
“琅玡王氏真的貢獻了好多曆史典故,信口雌黃,情有獨鍾,琳琅滿目,臥冰求鯉等等,妥妥的一個造詞大家,哈哈哈!”
“書聖王羲之就是琅琊王氏。公元四世紀開始,琅琊王氏真的是鼎盛至極啊!”
“等一下,我們不是在討論皇後最多的家族嗎?盤點的皇後呢?怎麽一直在說世家?”】
“哦?我大明也有出身琅玡王氏的皇後?”朱棣確實有些驚訝了,不過他並沒有放在心上,開玩笑,這是大明,既不是魏晉又不是隋唐,這片土地還有世家的土壤了嗎?
並不是說世家不存在了,隻是相對於魏晉的輝煌,隋唐的榮耀,兩宋的牌麵之後,現在的大明,他們翻不了什麽浪花的。
也就比尋常富貴人家多了些傳承底蘊罷了。
世家最寶貴的是什麽?人才?錯!
是知識!是壟斷統治工具的知識!造紙術、印刷術、科舉製、兩宋治學以來,讀書人的增多,平民競爭力的加大,再加上唐末毀滅性的屠殺,世家哪還有與大勢掰手腕的力量了。
所以,朱棣也就看著笑笑,權當是聽了個趣聞罷了,並沒有放在心上。
趙氏的堂號還挺多的,名人也多,例如鼎鼎有名的趙政。
大家不會不知道趙政是誰吧?
秦始皇嬴政,姓嬴,氏趙,有爭議,但趙氏支持度最高。
但是趙氏堂號裏麵,郡望最高的卻是天水堂一脈。
天水堂出自秦王政一統天下後,將代王嘉冊封於西北天水一帶,於是有了天水趙氏的來源,這一脈後來名人不少,在趙氏裏麵聲名最為顯赫。
而趙宋開創基業後,自然要給皇族臉上貼金啊!
於是乎,天下趙氏最有盛名的天水堂就和趙宋皇室續上了譜。
什麽,你說我在瞎編。
人家可是譜牒都續上了,有理有據的,怎麽是後來貼金編的呢?
這個事情其實也很簡單,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生產力低下,自然而然其他條件也就不高,所以在醫療衛生水平同樣低下的情況下,孩童的夭折率就很高,這也就是為什麽大族都多多娶妻多生孩子的原因,沒辦法,量大才能保證出良才和能存活下去。
而每一代也總會有成年後出外遊曆不知所蹤,不知道是死在了什麽旮旯裏的,可能是被土匪劫殺,可能是被野獸所吃,可能是迷路餓死等等......
所以,在古代沒點本事,沒有家仆圍繞的情況下,還是別瞎跑。
一是編戶齊民的情況下,你外出需要有通關文牒,相當於被圈養在了生源地。
一是你就算有了文牒隨便外出,也有可能被各種治安混亂的情況下不小心嘎了。
所以,某些神劇看看就行了。
ok!感謝提醒,噓,我知道彈幕一定有人在說禁止虛空對話。
所以,找一個這樣的子弟,就說他去了那裏,怎麽怎麽機遇,怎麽怎麽安家,怎麽怎麽失聯。
然後和皇帝的家譜一對照,哎喲喂,我們就知道他後來有了個孩子叫什麽什麽,再後來就因為關係和遠近慢慢斷了聯係。
沒想到啊沒想到,你的太太太太太爺爺也叫這個名字,他爹好像和我家的曾曾曾曾曾曾祖一個名字啊。
您瞧,這不就對上了嗎?】
延慶宮裏,魏仁浦悄悄抬頭看了一眼上座的趙匡胤。
發現這個平時冷麵的黑臉軍漢子,此時竟然臉頰透紅了?
一時間,老魏居然覺得,官家還怪可愛的哩!
【統治者都是好麵子的,喜歡這些虛榮算是比較正常了,而且古代以親戚關係、宗族關係等維係社會,這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當然了,你要說所有統治者都是這樣嗎?一上位就急不可待的給自己的出身貼金。
並不是,朱元璋就是個例外。
老朱在應天建立大明之後,朱熹的後人就急不可待的找上了門。
他們想效仿天水趙氏在宋朝享受榮華富貴的方式,和朱元璋也扯上關係。
開玩笑,我家祖宗朱熹是誰?那可是被譽為朱子的理學大家,懂不懂什麽含金量啊!大儒?大儒算什麽,我家祖宗比大儒和大儒之上的天下鴻儒還要厲害!
程朱理學聽說過吧?
朱學知道吧?
天下讀書人的老師是孔子,現在讀書人的師傅是朱子!
憑借著這層關係,朱熹的後人認為自己十拿九穩了,朱元璋沒道理不會認他們這個親戚。
而且老朱早期和大明早期都大量的缺少讀書人的加入,天下文官係統不滿運行,一直也是老朱早年的硬病。朱熹的後人要是和老朱扯上了關係,最起碼的,占當時儒學幾乎半壁江山的理學弟子就瞬間天然親近了朱明皇室,而皇帝也真成了天下讀書人不再是虛名上的座師了。
但是,老朱拒絕了。
朱家人十分的不理解,不是哥們,為哈啊?
老朱說“我本淮左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瞧瞧,多麽霸氣多麽自信啊!
朱元璋直接明牌了,一個王炸直接讓那些想攀親戚的家族不知道怎麽玩了。
很幹脆的說了,我就是一個乞丐出身的泥腿子,早年是農民的孩子,祖上幾代也是農民,數了幾代人就外公算個官身,還是個宋朝抗蒙的小兵。
所以,你們別蹭了,真不熟!】
“哈哈哈,妹子你看,咱就說了咱問心無愧吧!你瞧瞧,無論是太宗還是宋祖,現在這會估計一個個都麵紅耳緋了吧!”朱元璋被天幕給逗樂了,同時也對天幕誇讚自己的名詞句子再次十分大方的承認並收到心裏。
這天幕隻要不提咱大明的那些糟心事,那一個個的詞咱是真喜歡聽啊!
“元晦啊元晦,哈哈哈!沒想到你也如孔聖一樣有著糟心的後人呀!”陸遊此時在家裏,忍不住哈哈大笑自語著打趣老友。
朱熹此時在家裏也頗為鬱悶,這子孫怎麽這麽丟人,讓老夫我一把年紀了還丟到全天下,哦不,可能是全朝代了啊!
蹭什麽蹭,守著自己的家業不好嗎?
什麽富貴都敢蹭,要不要命啦!
看向坐在一旁和他亦師亦友的西山先生蔡元定那一臉揶揄的微笑模樣,朱熹更是鬱悶到家了。
【咱們打趣完了太原王氏和那些世家後,迴歸正題。
琅玡王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與太原王氏相同同屬於王翦的分支,秦末年間,戰亂四起,為了躲避戰亂王翦的孫子王離帶著家族前去了琅琊郡臨沂,這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始祖。
隻不過我們現代學者一般將琅玡王氏的始祖定義追溯到西漢五經博士諫大夫王吉。琅邪王氏發展於曹魏西晉,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裏,琅邪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麵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人物頗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可以說,琅玡王氏是中古時期實打實的天下第一世家,全盛時期與皇帝平起平坐,這才有了那句話“王與馬,共天下”,也有了天下的世家可以叫囂千年長存唯我家的吹噓資本。
琅玡王氏和太原王氏一樣於唐朝末年逐漸衰亡,隻留下一個昔日的榮耀和名望撐著牌麵。
琅玡王氏傳承了1700年,期間出了36個皇後36個駙馬,還有92個宰相。可謂是中國古代的第一望族了,這個姓氏就是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姓。
三十六位皇後,敢問哪個家族能與王家相比?
除去宰相將軍等以外,六百多位各界名人,這個傲人的數據足以證明琅玡王氏的底蘊深厚和家族實力了。
琅琊王氏的第一任皇後是死後被追殺的東吳大邑皇後。後來東晉南北朝達到鼎盛時期,琅琊王氏有10位皇後。王家最後一位皇後是明熹宗的生母。死後被熹宗追封為孝太後,恭賢文穆惠,慈協天舉。
女真入關後,諸夏沉淪,這些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也終於從牌麵走到了消亡。
故爾,我們將琅玡王氏排在第三,他們的皇後數量確實多,而家族對曆史潮流的貢獻也十分居多。
世家自然阻礙社會的發展,但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世家也是社會最好的養料和發展進步的推動者。】
【網友說:
“笑死,王氏先祖分明是姬晉,這個是無可爭議的。無論是太原人家還是琅琊人家,都是王思後裔,怎麽不能說是自周起呢?”
“你家始祖和源生能混為一談?我還能說我是起源自黃帝呢!始祖的意思是你這一脈從哪裏開始發家寫族譜的!”
“琅玡王氏真的貢獻了好多曆史典故,信口雌黃,情有獨鍾,琳琅滿目,臥冰求鯉等等,妥妥的一個造詞大家,哈哈哈!”
“書聖王羲之就是琅琊王氏。公元四世紀開始,琅琊王氏真的是鼎盛至極啊!”
“等一下,我們不是在討論皇後最多的家族嗎?盤點的皇後呢?怎麽一直在說世家?”】
“哦?我大明也有出身琅玡王氏的皇後?”朱棣確實有些驚訝了,不過他並沒有放在心上,開玩笑,這是大明,既不是魏晉又不是隋唐,這片土地還有世家的土壤了嗎?
並不是說世家不存在了,隻是相對於魏晉的輝煌,隋唐的榮耀,兩宋的牌麵之後,現在的大明,他們翻不了什麽浪花的。
也就比尋常富貴人家多了些傳承底蘊罷了。
世家最寶貴的是什麽?人才?錯!
是知識!是壟斷統治工具的知識!造紙術、印刷術、科舉製、兩宋治學以來,讀書人的增多,平民競爭力的加大,再加上唐末毀滅性的屠殺,世家哪還有與大勢掰手腕的力量了。
所以,朱棣也就看著笑笑,權當是聽了個趣聞罷了,並沒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