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陛下想相父了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28年冬天,曹魏將領曹休在石亭被東吳將領陸遜打敗,諸葛亮聽說魏軍大舉東進,關中兵力空虛。
於是,諸葛亮寫信給其兄諸葛瑾,言到:“有綏陽小穀,雖山崖絕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攀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於是諸葛亮領兵數萬出兵陳倉道,包圍陳倉。雖然陳倉此時隻有千餘士兵,但郝昭已築好防備。諸葛亮曾派郝昭同鄉靳詳於城外數次遊說郝昭投降,但郝昭堅決拒絕了。諸葛亮便揮軍進攻陳倉城。
漢軍大軍進攻,輪番使用雲梯、衝車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雲梯,當雲梯燃燒時,梯上的人便被燒傷,又以繩綁著石磨,掉下城牆,壓毀衝車。諸葛亮便轉用井闌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護士兵用土填平護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於是建起內牆,令井闌失效。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襲城中,郝昭又在城內挖下橫壕溝,擋下地道。
由於曹魏已經事先在陳倉做好了充足準備,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雙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曹真派費耀等率軍來救,魏明帝也召張合前往迎擊諸葛亮。此時漢軍糧草不繼,又聞訊魏援軍快到,隻好再退迴漢中。在退師途中,成功殺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第二次北伐蜀國並沒有什麽出奇的戰績,諸葛亮也因此感到自疚辭去了丞相之位。相反作為防守方的魏國守將郝昭卻大放異彩,因此還得了一個“不動如山”的稱號。可以說作為守將的郝昭是魏國此次擊敗蜀國的關鍵。】
“此人忠誠可嘉,不被蜀賊所勸降,好啊!”曹操滿是欣賞之色。
“進退有據,打的圈圈點點,將來必成大才!”
“來人,將此人姓名記下,孤要親自與孤的豪傑把酒暢懷!”
“哎!倒是後來的那個諸葛丞相太小看天下人了啊!”諸葛亮不動聲色的分析道,“郝昭此人真大才也!”
劉備自然不會因為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去責怪諸葛亮,相反他還會擔心自己的軍師別被未來的失敗給打擊到了。
“此人值得我們提防!”
【229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軍駐紮建威,牽製郭淮。魏軍知道漢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漢軍順利占領二郡。
諸葛亮安撫了當地的氐人、羌人,然後留兵據守,自己率軍迴漢中。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複諸葛亮為丞相。至冬天,諸葛亮徙府營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築漢、樂二城,加強漢中防守。
公元230年,建興八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大司馬曹真上表伐蜀議案,但司空陳群認為斜穀太險阻,難以進退,於是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合從褒斜道進兵,直指漢中。
諸葛亮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表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防衛後方。
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大軍一步,進至興勢,在曲折的穀中下營。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漢軍攻擊,夏侯霸在鹿角間戰鬥,最後援軍到達,夏侯霸才得以解圍。
因蜀地艱險,期間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華歆、楊阜、王肅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
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入南安,於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等。
這便是諸葛亮北伐中的三伐和三守。】
“我看諸葛丞相倒是絲毫沒有被失敗影響心態,也沒有驕傲自滿啊!”劉備滿麵紅光,神情激動道:“曹賊被我漢軍連番掠陣,倒是氣得忍不住出陣想要化守為攻,哈哈,還不是被我漢軍拿下?”
眾人也是哈哈大笑。
“這個魏延看來並不是什麽激進人物啊!”龐士元肯定道。
“是個有才的,還能打勝仗,不錯!”
【231年春天,諸葛亮趁曹魏雍涼地區半年沒有下雨,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堡,並在祁山堡東北修建鹵城作為蜀軍大營。
諸葛亮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起兵到石城響應漢軍。曹魏因大將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合、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張合則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到達上邽附近麥田後,沒有等待收割一個月就成熟的麥糧,隻對麥田進行了芟除破壞。
據漢晉春秋所載,郭淮戴淩為保護麥田,僅率四千人主動進攻諸葛亮主力部隊,為亮所破,此說不為正史所載,僅四千人主動進攻又頗為費解,故此說存疑。
司馬懿軍也為保護麥田,日夜兼程急行軍抵達上邽之東,司馬懿深知漢軍勞師遠襲,糧食補給困難,兼之魏軍經過通宵達旦的行軍已為疲憊之師,因而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便迴軍鹵城,未能徹底破壞上邽麥田,使得這批糧食成了乏糧魏軍與之對峙的資本,但有必要指出的是,諸葛亮這一戰略動作迫使魏軍進入極度缺糧狀態,導致司馬懿、郭淮等不得不從關中運糧,甚至征取羌胡的糧穀。
這裏也有必要指出,司馬懿本人以用兵“侵掠如火”、“兵貴神速”著稱,若是真的有較大把握能在野戰中擊敗蜀軍,以司馬懿的軍事指揮風格,司馬懿應該是不會采用堅守策略的。
事實上,初來乍到的司馬懿也的確采取過進攻態勢,但戰果不佳。因此,司馬懿其後采取防禦態勢,意味著在本次北伐作戰中,蜀漢軍隊一直處於有利地位,而本場作戰的魏軍卻居於相當不利的地位。
司馬懿進軍鹵城,但卻登山掘營,與漢軍對峙,不與交戰。
張合認為蜀軍長途來攻,“孤軍食少”,必然想要速戰速決。所以應該以大軍屯於此處,然後分為奇兵,包抄蜀軍,截斷其後路。但司馬懿不采納。
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準,諸將十分不滿,便譏笑他: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
對峙一段時間後,諸葛亮撤出對祁山的包圍,將全部軍隊集中在鹵城,司馬懿派張合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聯絡,並命他攻鹵城以南的的王平,由案中道進逼漢軍。自己則率眾進攻鹵城以北的諸葛亮主力,力圖以鉗形攻勢,擊敗諸葛亮。
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斬獲魏軍的首級三千級,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鹵城之戰在《漢晉春秋》中有記載,同時,《漢晉春秋》關於鹵城之戰的記載,和《三國誌王平傳》的記載相互印證“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合攻平,平堅守不動,合不能克”。】
“之前天幕便曾言稱司馬懿是軍師後半生的對手。”張飛忽然想到。
“翼德將軍心細,倒是記得很清楚。”聽到諸葛亮誇讚,張飛嘿嘿一笑。
“俺聽說,現在北麵的曹賊已經通緝司馬氏全族了,這輩子看來司馬懿是沒機會當軍師的對手了。”
“哈哈!”眾人大笑。
但諸葛亮卻隻是微微一笑,內心思慮重重。他並不認為,曹操是那種心無大氣的小人,司馬一族或許結局雖然比不上曆史的篡國稱帝,但是......
【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諸葛亮隻有引軍退迴。
司馬懿命令張合追擊漢軍,張合認為“圍師必闕,歸師勿遏”。眼見張合不讚同追擊未被打敗而主動撤退的漢軍,司馬懿卻強行堅持要張合領兵追擊,張合無奈前往追擊。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漢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
這便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過程,最後由於國內告知沒錢糧了,陛下急召相父迴國而不得不告終。這一次,諸葛亮憾退收場。】
於是,諸葛亮寫信給其兄諸葛瑾,言到:“有綏陽小穀,雖山崖絕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攀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於是諸葛亮領兵數萬出兵陳倉道,包圍陳倉。雖然陳倉此時隻有千餘士兵,但郝昭已築好防備。諸葛亮曾派郝昭同鄉靳詳於城外數次遊說郝昭投降,但郝昭堅決拒絕了。諸葛亮便揮軍進攻陳倉城。
漢軍大軍進攻,輪番使用雲梯、衝車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雲梯,當雲梯燃燒時,梯上的人便被燒傷,又以繩綁著石磨,掉下城牆,壓毀衝車。諸葛亮便轉用井闌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護士兵用土填平護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於是建起內牆,令井闌失效。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襲城中,郝昭又在城內挖下橫壕溝,擋下地道。
由於曹魏已經事先在陳倉做好了充足準備,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雙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曹真派費耀等率軍來救,魏明帝也召張合前往迎擊諸葛亮。此時漢軍糧草不繼,又聞訊魏援軍快到,隻好再退迴漢中。在退師途中,成功殺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第二次北伐蜀國並沒有什麽出奇的戰績,諸葛亮也因此感到自疚辭去了丞相之位。相反作為防守方的魏國守將郝昭卻大放異彩,因此還得了一個“不動如山”的稱號。可以說作為守將的郝昭是魏國此次擊敗蜀國的關鍵。】
“此人忠誠可嘉,不被蜀賊所勸降,好啊!”曹操滿是欣賞之色。
“進退有據,打的圈圈點點,將來必成大才!”
“來人,將此人姓名記下,孤要親自與孤的豪傑把酒暢懷!”
“哎!倒是後來的那個諸葛丞相太小看天下人了啊!”諸葛亮不動聲色的分析道,“郝昭此人真大才也!”
劉備自然不會因為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去責怪諸葛亮,相反他還會擔心自己的軍師別被未來的失敗給打擊到了。
“此人值得我們提防!”
【229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軍駐紮建威,牽製郭淮。魏軍知道漢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漢軍順利占領二郡。
諸葛亮安撫了當地的氐人、羌人,然後留兵據守,自己率軍迴漢中。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複諸葛亮為丞相。至冬天,諸葛亮徙府營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築漢、樂二城,加強漢中防守。
公元230年,建興八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大司馬曹真上表伐蜀議案,但司空陳群認為斜穀太險阻,難以進退,於是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合從褒斜道進兵,直指漢中。
諸葛亮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表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防衛後方。
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大軍一步,進至興勢,在曲折的穀中下營。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漢軍攻擊,夏侯霸在鹿角間戰鬥,最後援軍到達,夏侯霸才得以解圍。
因蜀地艱險,期間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華歆、楊阜、王肅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
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入南安,於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等。
這便是諸葛亮北伐中的三伐和三守。】
“我看諸葛丞相倒是絲毫沒有被失敗影響心態,也沒有驕傲自滿啊!”劉備滿麵紅光,神情激動道:“曹賊被我漢軍連番掠陣,倒是氣得忍不住出陣想要化守為攻,哈哈,還不是被我漢軍拿下?”
眾人也是哈哈大笑。
“這個魏延看來並不是什麽激進人物啊!”龐士元肯定道。
“是個有才的,還能打勝仗,不錯!”
【231年春天,諸葛亮趁曹魏雍涼地區半年沒有下雨,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堡,並在祁山堡東北修建鹵城作為蜀軍大營。
諸葛亮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起兵到石城響應漢軍。曹魏因大將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合、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張合則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到達上邽附近麥田後,沒有等待收割一個月就成熟的麥糧,隻對麥田進行了芟除破壞。
據漢晉春秋所載,郭淮戴淩為保護麥田,僅率四千人主動進攻諸葛亮主力部隊,為亮所破,此說不為正史所載,僅四千人主動進攻又頗為費解,故此說存疑。
司馬懿軍也為保護麥田,日夜兼程急行軍抵達上邽之東,司馬懿深知漢軍勞師遠襲,糧食補給困難,兼之魏軍經過通宵達旦的行軍已為疲憊之師,因而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便迴軍鹵城,未能徹底破壞上邽麥田,使得這批糧食成了乏糧魏軍與之對峙的資本,但有必要指出的是,諸葛亮這一戰略動作迫使魏軍進入極度缺糧狀態,導致司馬懿、郭淮等不得不從關中運糧,甚至征取羌胡的糧穀。
這裏也有必要指出,司馬懿本人以用兵“侵掠如火”、“兵貴神速”著稱,若是真的有較大把握能在野戰中擊敗蜀軍,以司馬懿的軍事指揮風格,司馬懿應該是不會采用堅守策略的。
事實上,初來乍到的司馬懿也的確采取過進攻態勢,但戰果不佳。因此,司馬懿其後采取防禦態勢,意味著在本次北伐作戰中,蜀漢軍隊一直處於有利地位,而本場作戰的魏軍卻居於相當不利的地位。
司馬懿進軍鹵城,但卻登山掘營,與漢軍對峙,不與交戰。
張合認為蜀軍長途來攻,“孤軍食少”,必然想要速戰速決。所以應該以大軍屯於此處,然後分為奇兵,包抄蜀軍,截斷其後路。但司馬懿不采納。
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準,諸將十分不滿,便譏笑他: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
對峙一段時間後,諸葛亮撤出對祁山的包圍,將全部軍隊集中在鹵城,司馬懿派張合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聯絡,並命他攻鹵城以南的的王平,由案中道進逼漢軍。自己則率眾進攻鹵城以北的諸葛亮主力,力圖以鉗形攻勢,擊敗諸葛亮。
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斬獲魏軍的首級三千級,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鹵城之戰在《漢晉春秋》中有記載,同時,《漢晉春秋》關於鹵城之戰的記載,和《三國誌王平傳》的記載相互印證“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合攻平,平堅守不動,合不能克”。】
“之前天幕便曾言稱司馬懿是軍師後半生的對手。”張飛忽然想到。
“翼德將軍心細,倒是記得很清楚。”聽到諸葛亮誇讚,張飛嘿嘿一笑。
“俺聽說,現在北麵的曹賊已經通緝司馬氏全族了,這輩子看來司馬懿是沒機會當軍師的對手了。”
“哈哈!”眾人大笑。
但諸葛亮卻隻是微微一笑,內心思慮重重。他並不認為,曹操是那種心無大氣的小人,司馬一族或許結局雖然比不上曆史的篡國稱帝,但是......
【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諸葛亮隻有引軍退迴。
司馬懿命令張合追擊漢軍,張合認為“圍師必闕,歸師勿遏”。眼見張合不讚同追擊未被打敗而主動撤退的漢軍,司馬懿卻強行堅持要張合領兵追擊,張合無奈前往追擊。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漢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
這便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過程,最後由於國內告知沒錢糧了,陛下急召相父迴國而不得不告終。這一次,諸葛亮憾退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