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孫劉之爭再起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裕後從軍,成為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
就此,劉裕他逐漸開始了逆襲的人生旅途,值得一提的是,劉裕當時所加入的部隊,也就是我們上麵說的北府軍可謂是赫赫有名,有人將北府軍列為華夏曆史上十大軍隊之一。
北府軍乃是淝水之戰大敗前秦,號稱東晉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北府軍,又名北府兵,是中國東晉時由北方流民組成的軍事組織,成為南朝軍隊主力。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禦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公元377年,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朝廷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徐(治京口)、兗(治廣陵)流民帥軍隊紛紛應募入伍。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這便是北府軍的來曆。】
“謝家一手創建的軍隊可惜沒有重視,最後這支部隊落入到了劉裕的手中,成為了劉裕反晉的主力,也是南宋的皇家衛隊主力。”老房不禁感慨道。
這或許就是世家的自傲自大吧。
高門出身的謝玄,北府軍真正的創始人卻未能收北府軍之軍心,而寒門出身的劉裕卻最後成為了北府軍的軍魂、軍心,讓北府軍真正的大放異彩的也正是劉裕,真是時也名也。
【不久之後,劉裕就迎來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次大展拳腳的機會。
公元399年,東晉王朝爆發了規模最大、曆史最長的農民起義——孫恩起義。而孫恩是什麽人呢?
他的叔父孫泰乃是東晉末年五鬥米道教的教主,隨著當時社會愈發動蕩,天下混亂不安,其一心想要推翻晉國的統治,但最後卻自大的低估了司馬氏殘餘的影響力,也因他保密工作沒做好,最後事敗而身亡。
作為侄子的孫恩,之後繼承了叔父的反晉衣缽,五次遠走海島,五次反攻大陸,化身東晉“海賊王”,成立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海盜組織,這可比明朝的“海賊王”鄭芝龍要早的多。】
“鄭芝龍這廝是個海盜?”崇禎暗暗思量,“早就聽說沿海一帶匪患難除,原來是海盜頭子就在大明國內,好啊,好啊!大明還真是官匪勾結!”
【被稱為華夏海盜祖師爺的孫恩在起義之初,他所率領的海盜軍團可謂是所向披靡,使得朝野震驚。
於是東晉朝廷連忙派遣謝琰、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乃是東晉門閥世家謝氏出身,他老爹在曆史上相當的有名。
唐朝時期房玄齡在《晉書·謝安傳》中寫道:“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複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這就是東山再起這個典故的由來。而被稱為“江左風流宰相”、“江左百年肇基者”的謝安自然留下的典故很多。而謝安一生之中最高光的時刻,就是淝水之戰率領北府軍以八萬大勝前秦皇帝苻堅百萬大軍。
劉牢之,則為淝水之戰中大破前秦的北府名將,也是北府軍宿老、北府軍創業合夥人。
而如果一個人,能跟著這兩位大佬混,毫無疑問是前途無量的。
因為老領導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擔任參軍。
十二月,劉牢之率部抵達吳地,派劉裕領數十人偵察義軍的動向。不巧碰上數千義軍,劉裕率眾迎戰,在隨從戰死大半的情況下仍手舞長刀,酣戰不止。後來,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及騎兵主力相繼前來,起義軍潰退,劉裕乘勝收複山陰。孫恩逃迴海上。
隆安四年五月,孫恩攻克會稽郡,殺死謝琰。十一月,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孫恩敗退。劉牢之駐紮上虞,派劉裕戍守句章城。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衝鋒在前,起義軍這才退迴浹口。
隆安五年春,孫恩頻繁進攻句章城,每次都被劉裕擊敗。
十一月,劉裕在海鹽再度擊破孫恩。自此,他三戰三捷,俘虜義軍數以萬計,而義軍遭遇“饑饉疾疫”,死亡過半,從浹口撤至臨海。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勇猛,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孫恩畏懼被擒,於是在臨海(治章安)投海而死。
可謂是“孫劉之爭”再起。
毫無疑問,孫恩是劉裕的經驗寶寶,為劉裕這個東晉大魔王的一路升級提供了前期必不可少的新手大禮包。
在一次偵察戰役中,劉裕更是封神,成就了他“以一敵千”的千古美名,除此之外,當時諸將大多縱兵暴掠,塗炭百姓,唯有劉裕治軍嚴肅,法紀嚴明。
隨著劉裕平定孫恩起義,也讓劉裕在北府軍中開始嶄露頭角,有了一定威望。】
“這後人還真是會開玩笑,什麽‘孫劉之爭’風雲再起,哈哈!”
劉備哭笑不得,這都過去百多年了,哪還有當年人物啊?
“大哥,人家後人也沒說錯啊,都是在南方打鬥,而且這劉裕不也是漢室宗親後裔?”張飛不以為意,每次看似無心的話語,卻總是能點到正題:
“後人總喜歡提到三國,喜歡提到大漢的俺們,這不正是後人表達對咱的一種喜歡嗎?”
簡雍輕皺著眉頭,一臉的匪夷所思道:“翼德,你什麽時候長腦子了?”
“簡憲和!你別以為和俺老鄉,俺就不會揍你了!”
【因為孫恩起義,造成了京防空虛,這給了盤踞長江上遊軍事重鎮荊州的桓玄以可乘之機。】
就此,劉裕他逐漸開始了逆襲的人生旅途,值得一提的是,劉裕當時所加入的部隊,也就是我們上麵說的北府軍可謂是赫赫有名,有人將北府軍列為華夏曆史上十大軍隊之一。
北府軍乃是淝水之戰大敗前秦,號稱東晉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北府軍,又名北府兵,是中國東晉時由北方流民組成的軍事組織,成為南朝軍隊主力。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禦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公元377年,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朝廷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徐(治京口)、兗(治廣陵)流民帥軍隊紛紛應募入伍。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這便是北府軍的來曆。】
“謝家一手創建的軍隊可惜沒有重視,最後這支部隊落入到了劉裕的手中,成為了劉裕反晉的主力,也是南宋的皇家衛隊主力。”老房不禁感慨道。
這或許就是世家的自傲自大吧。
高門出身的謝玄,北府軍真正的創始人卻未能收北府軍之軍心,而寒門出身的劉裕卻最後成為了北府軍的軍魂、軍心,讓北府軍真正的大放異彩的也正是劉裕,真是時也名也。
【不久之後,劉裕就迎來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次大展拳腳的機會。
公元399年,東晉王朝爆發了規模最大、曆史最長的農民起義——孫恩起義。而孫恩是什麽人呢?
他的叔父孫泰乃是東晉末年五鬥米道教的教主,隨著當時社會愈發動蕩,天下混亂不安,其一心想要推翻晉國的統治,但最後卻自大的低估了司馬氏殘餘的影響力,也因他保密工作沒做好,最後事敗而身亡。
作為侄子的孫恩,之後繼承了叔父的反晉衣缽,五次遠走海島,五次反攻大陸,化身東晉“海賊王”,成立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海盜組織,這可比明朝的“海賊王”鄭芝龍要早的多。】
“鄭芝龍這廝是個海盜?”崇禎暗暗思量,“早就聽說沿海一帶匪患難除,原來是海盜頭子就在大明國內,好啊,好啊!大明還真是官匪勾結!”
【被稱為華夏海盜祖師爺的孫恩在起義之初,他所率領的海盜軍團可謂是所向披靡,使得朝野震驚。
於是東晉朝廷連忙派遣謝琰、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乃是東晉門閥世家謝氏出身,他老爹在曆史上相當的有名。
唐朝時期房玄齡在《晉書·謝安傳》中寫道:“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複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這就是東山再起這個典故的由來。而被稱為“江左風流宰相”、“江左百年肇基者”的謝安自然留下的典故很多。而謝安一生之中最高光的時刻,就是淝水之戰率領北府軍以八萬大勝前秦皇帝苻堅百萬大軍。
劉牢之,則為淝水之戰中大破前秦的北府名將,也是北府軍宿老、北府軍創業合夥人。
而如果一個人,能跟著這兩位大佬混,毫無疑問是前途無量的。
因為老領導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擔任參軍。
十二月,劉牢之率部抵達吳地,派劉裕領數十人偵察義軍的動向。不巧碰上數千義軍,劉裕率眾迎戰,在隨從戰死大半的情況下仍手舞長刀,酣戰不止。後來,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及騎兵主力相繼前來,起義軍潰退,劉裕乘勝收複山陰。孫恩逃迴海上。
隆安四年五月,孫恩攻克會稽郡,殺死謝琰。十一月,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孫恩敗退。劉牢之駐紮上虞,派劉裕戍守句章城。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衝鋒在前,起義軍這才退迴浹口。
隆安五年春,孫恩頻繁進攻句章城,每次都被劉裕擊敗。
十一月,劉裕在海鹽再度擊破孫恩。自此,他三戰三捷,俘虜義軍數以萬計,而義軍遭遇“饑饉疾疫”,死亡過半,從浹口撤至臨海。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勇猛,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孫恩畏懼被擒,於是在臨海(治章安)投海而死。
可謂是“孫劉之爭”再起。
毫無疑問,孫恩是劉裕的經驗寶寶,為劉裕這個東晉大魔王的一路升級提供了前期必不可少的新手大禮包。
在一次偵察戰役中,劉裕更是封神,成就了他“以一敵千”的千古美名,除此之外,當時諸將大多縱兵暴掠,塗炭百姓,唯有劉裕治軍嚴肅,法紀嚴明。
隨著劉裕平定孫恩起義,也讓劉裕在北府軍中開始嶄露頭角,有了一定威望。】
“這後人還真是會開玩笑,什麽‘孫劉之爭’風雲再起,哈哈!”
劉備哭笑不得,這都過去百多年了,哪還有當年人物啊?
“大哥,人家後人也沒說錯啊,都是在南方打鬥,而且這劉裕不也是漢室宗親後裔?”張飛不以為意,每次看似無心的話語,卻總是能點到正題:
“後人總喜歡提到三國,喜歡提到大漢的俺們,這不正是後人表達對咱的一種喜歡嗎?”
簡雍輕皺著眉頭,一臉的匪夷所思道:“翼德,你什麽時候長腦子了?”
“簡憲和!你別以為和俺老鄉,俺就不會揍你了!”
【因為孫恩起義,造成了京防空虛,這給了盤踞長江上遊軍事重鎮荊州的桓玄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