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宋勳宗劉寄奴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劉裕憑借著自己的威望和軍功已然站在了東晉政治舞台的中心。
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幾年前因為賭博欠下了大量賬務無法償還的小流氓如今成為了整個王朝的核心人物。
或許這就是老劉家獨特的血脈吧,從地痞開始,步步做大做強。】
“不是?這天幕他在內涵誰呢?乃公當年是那種人嗎?那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是墨家的任俠之風,懂不懂什麽叫做兼愛啊!”
劉邦氣鼓鼓的說道。
“乃公乃是好任俠!”
【劉裕掌權後,誅殺了反對自己的“江左冠族”、尚書左仆射王愉及其子、荊州刺史王綏(桓氏親黨)。此外,光祿勳丁承之、左衛將軍褚粲、遊擊將軍司馬秀“役使官人”一事,遭禦史中丞王禎之揭發,三人的在給朝廷的謝箋中頗有怨言。
劉裕奏報司馬遵,認為他們“橫興怨忿,歸咎有司”,將其全部免官。 四月,劉裕奉武陵王司馬遵為大將軍,承製大赦天下,赦免桓玄一族外的所有人。
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劉裕的思路毫無疑問與北周武帝宇文邕不謀而合。
劉裕掌權後的幾年時間裏,徹底剿滅了桓玄的餘黨和在朝中的影響。
從義熙元年開始,劉裕的官職就像坐馬車一樣飛速攀升著。
義熙元年三月,公元405年晉安帝下詔褒獎劉裕的功績,擢升他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使持節、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但劉裕多次力辭安帝所授的官銜,並迴鎮丹徒。安帝不得已,隻能加授劉裕都督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軍事,與此前九州疊加,共都督十六州諸軍事,同時解任青州刺史,加領兗州刺史。其餘官職如舊。
嗯,劉裕這一招和曹操、司馬懿一樣,大家可以從此看出這又是一個怎麽樣的人物了吧?
同年,劉裕遣使到後秦,要求後秦歸還之前占領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淮北諸郡,後秦皇帝姚興或鑒於西麵戰事吃緊,不想再在東麵與劉裕為敵,於是答應將淮北十二郡全部歸還。
義熙二年三月,劉裕加督交、廣二州。十月,劉裕上書為西征桓氏眾將士請功。於是經朝臣疏奏,作為“唱義謀主”,立下“匡複之功”的劉裕獲封為豫章郡公,食邑一萬戶,獲賞絹三萬匹。
俗話說篡位得有三請三辭,劉裕當官居然也有一樣的過程,不過劉裕當時很有可能因為自身出身於寒門的敏感因素,故爾這樣做。
劉裕的鎮軍府的僚佐規格隻比原太傅謝安府低一等。十一月,安帝重申前詔,加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經他一再堅辭,這才作罷。】
“這個劉裕狼子野心,難道我大晉朝的忠臣們就看不出來嗎?假以時日這必然是一個桓玄一樣的人物啊?!”司馬炎極其憤怒的說道:
“那個叫司馬遵的,不是個有權有勢的宗室嗎?他怎麽不去阻止劉裕?”
“還有那些平時自恃家世高人一等的世家們,現在一個寒門的兵痞騎在了自己的頭上,怎麽就不敢把他擼下去!?”
“廢物啊!這天幕是要朕眼生生的看著大晉朝被人篡取嗎?”
周邊侍從無敢應答,默默的低著自己的頭顱藏在寬大的衣袍裏。
【劉裕從義熙五年開始,帶兵征討,進行了消滅割據勢力的統一戰爭,其先後消滅譙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反抗勢力,用時六年,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被劉裕滅亡。
很奇怪,明明日垂西暮的大晉朝此時卻有了蒸蒸日上之色。
大晉朝的國土由於劉裕的肅清而寰宇澄清,天下皆奉劉裕為“明公”,視之為大晉朝的救星。
劉裕隻用了幾年就統一了整個南方,看似很簡單,其實這卻是自從西晉八王之亂後一百多年來都無人能做到的。
而此時的東晉境內,全部由劉裕的勢力掌控,東晉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常言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而劉寄奴看似輕輕鬆鬆的統一大業,其實正是因為他本人極高的軍事素養和政治威望啊!”楊堅道。
“可歎劉寄奴成大業的年紀已經太大了,劉宋的皇帝一個個又太一言難盡。”獨孤皇後接話道。
如果劉寄奴四十多歲的時候當上的皇帝,恐怕後來還真沒有她們鮮卑人什麽事情了。
“劉寄奴倒是和朕一樣的癡情種,哈哈哈!”
“像你一樣等我死後去找小老婆嗎?”獨孤伽羅甩了楊堅一個白眼,背過身去。
【在統一了南方之後,,劉裕開始誓師北伐。
自東晉朝廷偏安南方以來,時時麵臨著來自北方的威脅,因此北伐中原成為了曆代南朝英雄的夢想,劉裕自然也不例外。
祖逖、庾亮、殷浩、桓溫等眾多東晉名臣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而劉裕無疑是萬中無一的英傑。
司馬休之勢力的敗亡,標誌著自桓玄作亂以來的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統治。此後,劉裕推辭太傅、揚州牧等官銜,僅接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的殊榮。
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正月,劉裕加領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諸軍事,並獲準開府置官。至此,他一人已經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兗、南兗、青、冀、幽、並、司、郢、荊、江、湘、雍、梁、益、寧、交、廣、南秦共二十二州。三月,再加中外大都督。
二十二州都督再加一連串的官職,這權勢恐怕當年曹操都比不上吧?
曹老板過來都得喊劉裕一聲大佬!
能和此時劉裕一身官職相比的恐怕也隻有蘇勳宗和唐太宗了。】
“哈哈,這天幕說得對,孤比不上這天幕之人的官職啊!二十二州都督,天下一共才有幾個州?這已經相當於裂土封王了啊!”曹操笑道。
“蘇勳宗?朕怎麽記得天幕盤點的曆代王朝裏沒有蘇朝啊?莫非是哪個亂世的小國家嗎?”李世民不解。
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幾年前因為賭博欠下了大量賬務無法償還的小流氓如今成為了整個王朝的核心人物。
或許這就是老劉家獨特的血脈吧,從地痞開始,步步做大做強。】
“不是?這天幕他在內涵誰呢?乃公當年是那種人嗎?那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是墨家的任俠之風,懂不懂什麽叫做兼愛啊!”
劉邦氣鼓鼓的說道。
“乃公乃是好任俠!”
【劉裕掌權後,誅殺了反對自己的“江左冠族”、尚書左仆射王愉及其子、荊州刺史王綏(桓氏親黨)。此外,光祿勳丁承之、左衛將軍褚粲、遊擊將軍司馬秀“役使官人”一事,遭禦史中丞王禎之揭發,三人的在給朝廷的謝箋中頗有怨言。
劉裕奏報司馬遵,認為他們“橫興怨忿,歸咎有司”,將其全部免官。 四月,劉裕奉武陵王司馬遵為大將軍,承製大赦天下,赦免桓玄一族外的所有人。
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劉裕的思路毫無疑問與北周武帝宇文邕不謀而合。
劉裕掌權後的幾年時間裏,徹底剿滅了桓玄的餘黨和在朝中的影響。
從義熙元年開始,劉裕的官職就像坐馬車一樣飛速攀升著。
義熙元年三月,公元405年晉安帝下詔褒獎劉裕的功績,擢升他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使持節、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但劉裕多次力辭安帝所授的官銜,並迴鎮丹徒。安帝不得已,隻能加授劉裕都督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軍事,與此前九州疊加,共都督十六州諸軍事,同時解任青州刺史,加領兗州刺史。其餘官職如舊。
嗯,劉裕這一招和曹操、司馬懿一樣,大家可以從此看出這又是一個怎麽樣的人物了吧?
同年,劉裕遣使到後秦,要求後秦歸還之前占領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淮北諸郡,後秦皇帝姚興或鑒於西麵戰事吃緊,不想再在東麵與劉裕為敵,於是答應將淮北十二郡全部歸還。
義熙二年三月,劉裕加督交、廣二州。十月,劉裕上書為西征桓氏眾將士請功。於是經朝臣疏奏,作為“唱義謀主”,立下“匡複之功”的劉裕獲封為豫章郡公,食邑一萬戶,獲賞絹三萬匹。
俗話說篡位得有三請三辭,劉裕當官居然也有一樣的過程,不過劉裕當時很有可能因為自身出身於寒門的敏感因素,故爾這樣做。
劉裕的鎮軍府的僚佐規格隻比原太傅謝安府低一等。十一月,安帝重申前詔,加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經他一再堅辭,這才作罷。】
“這個劉裕狼子野心,難道我大晉朝的忠臣們就看不出來嗎?假以時日這必然是一個桓玄一樣的人物啊?!”司馬炎極其憤怒的說道:
“那個叫司馬遵的,不是個有權有勢的宗室嗎?他怎麽不去阻止劉裕?”
“還有那些平時自恃家世高人一等的世家們,現在一個寒門的兵痞騎在了自己的頭上,怎麽就不敢把他擼下去!?”
“廢物啊!這天幕是要朕眼生生的看著大晉朝被人篡取嗎?”
周邊侍從無敢應答,默默的低著自己的頭顱藏在寬大的衣袍裏。
【劉裕從義熙五年開始,帶兵征討,進行了消滅割據勢力的統一戰爭,其先後消滅譙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反抗勢力,用時六年,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被劉裕滅亡。
很奇怪,明明日垂西暮的大晉朝此時卻有了蒸蒸日上之色。
大晉朝的國土由於劉裕的肅清而寰宇澄清,天下皆奉劉裕為“明公”,視之為大晉朝的救星。
劉裕隻用了幾年就統一了整個南方,看似很簡單,其實這卻是自從西晉八王之亂後一百多年來都無人能做到的。
而此時的東晉境內,全部由劉裕的勢力掌控,東晉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常言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而劉寄奴看似輕輕鬆鬆的統一大業,其實正是因為他本人極高的軍事素養和政治威望啊!”楊堅道。
“可歎劉寄奴成大業的年紀已經太大了,劉宋的皇帝一個個又太一言難盡。”獨孤皇後接話道。
如果劉寄奴四十多歲的時候當上的皇帝,恐怕後來還真沒有她們鮮卑人什麽事情了。
“劉寄奴倒是和朕一樣的癡情種,哈哈哈!”
“像你一樣等我死後去找小老婆嗎?”獨孤伽羅甩了楊堅一個白眼,背過身去。
【在統一了南方之後,,劉裕開始誓師北伐。
自東晉朝廷偏安南方以來,時時麵臨著來自北方的威脅,因此北伐中原成為了曆代南朝英雄的夢想,劉裕自然也不例外。
祖逖、庾亮、殷浩、桓溫等眾多東晉名臣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而劉裕無疑是萬中無一的英傑。
司馬休之勢力的敗亡,標誌著自桓玄作亂以來的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統治。此後,劉裕推辭太傅、揚州牧等官銜,僅接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的殊榮。
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正月,劉裕加領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諸軍事,並獲準開府置官。至此,他一人已經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兗、南兗、青、冀、幽、並、司、郢、荊、江、湘、雍、梁、益、寧、交、廣、南秦共二十二州。三月,再加中外大都督。
二十二州都督再加一連串的官職,這權勢恐怕當年曹操都比不上吧?
曹老板過來都得喊劉裕一聲大佬!
能和此時劉裕一身官職相比的恐怕也隻有蘇勳宗和唐太宗了。】
“哈哈,這天幕說得對,孤比不上這天幕之人的官職啊!二十二州都督,天下一共才有幾個州?這已經相當於裂土封王了啊!”曹操笑道。
“蘇勳宗?朕怎麽記得天幕盤點的曆代王朝裏沒有蘇朝啊?莫非是哪個亂世的小國家嗎?”李世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