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我心即天下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年,王莽對上迷惑太後,對下向平民百姓掩蓋自己的野心。
他並沒有明目張膽的獨攬大權,而是選擇與自己的三大親信共同擔任四輔之位。
在王莽之前,天下並沒有讓皇帝禪位的例子和製度。
更何況漢家江山由於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五代勵精圖治,內外強盛,不但百姓對國家的認同感很強烈,而且宗室的人心也很高。
這一年,大臣們向王太後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
王莽得知後,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隻獎勵他們四人,以後再考慮自己,他不顧太後的多次詔令,堅決推辭。
大臣們不斷向太後建議,王莽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始終拒絕接受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
此外,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
“四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之事外,其餘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
【網友說:
“笑死,王莽也敢和霍光碰瓷?霍光是什麽人物,人家可是治平一世的千古名相,武帝留下來的爛攤子讓他收拾幹淨了,而且還承接了昭宣中興和宣帝盛世。”
“王莽真的是穿越者嗎?西漢末年,著名的穿越者和天命之子之間的大決戰!王莽的出現真的挺像一個bug的(漏洞),而劉秀的出現更像是漢室天命未絕。”
“是這樣的,王莽被人認為是穿越者的最大疑點就是他登基後,全國追殺一個叫做劉秀的人,而且還殺了很多個。如果他不知道劉秀是建立後漢的宗室,怎麽會全國追殺叫劉秀的呢?”
“劉秀那時候好像還是一個破落的宗室子弟吧?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權勢滔天的王莽認識啊!”
“王莽真的太會裝了,裝到全天下人都以為他是一個純善的聖人在世,裝到全天下人都認為隻要他當皇帝,大漢就能變成書上寫的大同世界。
甚至,王莽裝到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個能治理好天下的聖人了。
但是,人們難道沒有想過,聖賢們可有真正的治理過國家?
聖人們的思想是正確的,是引領我們前進的明燈,但不代表聖賢的道理就能用來治國了。”
“孔夫子?孔夫子當過一國宰輔嗎?”
“大同世界不太可能,開元盛世已經是古代封建社會能夠做到的極限了。再多真不行了,生產力達不到那個水平,就連我們現在......”
“兄弟們,我是秦始皇,相信我,王莽是穿越者。所以我現在被困在秦始皇陵之中,隻差五十萬就可以複活,屆時我帶領秦國百萬大軍卷土重來,封你做國公,我的卡號是......”
“笑死我了,樓上的串子。科普一下,國公爵位是南北朝後期出現的。兩晉之前最大的爵位是列侯,後來隨著社會的演變,單純的列侯不能再適用,所以出現了郡公,當世家與寒門、皇權的鬥爭愈發激烈等後,國公這個爵位逐漸的演變了出來。
北朝發明了勳官體係,南朝發明了更精細完善的爵位體係。
所以,秦始皇還真不知道國公爵位。”】
“朕確實是不知道國公爵位。”
秦始皇被天幕上後人的留言信息弄得哭笑不得,道:
“但朕可能真的不會死而複生!”
“聖人也不會治國嗎?”孔夫子輕歎道:“還是更後世的人們看的明白啊,先人的思想隻能當做引領的燈,而不能當做執行的馬鞭。”
“我曾經就和你們說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周國的李先生也曾講過,水是流動的,正如這世界萬物一般。”
“故而,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可知曉否?”
眾弟子曰善。
【自己的下屬一個個都這麽給力了,王莽自然不能虧待他們。
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
其次是建言太後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隻吃素食,不用酒肉。
可憐王政君,到現在還被蒙在骨子裏,以為自己的這個侄子是自己為漢室提拔的一個如霍光般的千古名相,一個能治國能治民的聖賢。
漢平帝元始二年,元始二年,大漢朝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
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
皇家在安定郡的唿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就是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嗬!”
“古代的聖人可不會偷盜別人的國家!”
劉徹想用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詛咒去罵死這個竊國大賊。
“王莽在改革前的一切行為,確實是任何人都看不穿的啊!”李世民幽幽道:
“諸位臣公,這樣的人該如何防範呢?”
陛下,好問題!
魏征率先開口道:“如果皇帝做的很好,天下安平,又怎麽會出現王莽這樣的人呢?”
“就算出現了王莽這樣的人,天下人的人心又怎麽會隨著他而攪動呢?”
“如果皇帝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不能讓他的百姓生活康樂。就算沒有王莽,也會有張莽之流。”
“所以,臣以為這樣如王莽一樣的人不用防備。”
“皇帝明而無憂矣,皇帝昏而無用矣!”
好一個我心即宇宙,我心光明亦複何求!
老魏一場辯言,竟讓李世民覺得十分在理。
不錯!
老魏再研究下去,能和陸王爭一下地位了。
他並沒有明目張膽的獨攬大權,而是選擇與自己的三大親信共同擔任四輔之位。
在王莽之前,天下並沒有讓皇帝禪位的例子和製度。
更何況漢家江山由於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五代勵精圖治,內外強盛,不但百姓對國家的認同感很強烈,而且宗室的人心也很高。
這一年,大臣們向王太後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
王莽得知後,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隻獎勵他們四人,以後再考慮自己,他不顧太後的多次詔令,堅決推辭。
大臣們不斷向太後建議,王莽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始終拒絕接受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
此外,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
“四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之事外,其餘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
【網友說:
“笑死,王莽也敢和霍光碰瓷?霍光是什麽人物,人家可是治平一世的千古名相,武帝留下來的爛攤子讓他收拾幹淨了,而且還承接了昭宣中興和宣帝盛世。”
“王莽真的是穿越者嗎?西漢末年,著名的穿越者和天命之子之間的大決戰!王莽的出現真的挺像一個bug的(漏洞),而劉秀的出現更像是漢室天命未絕。”
“是這樣的,王莽被人認為是穿越者的最大疑點就是他登基後,全國追殺一個叫做劉秀的人,而且還殺了很多個。如果他不知道劉秀是建立後漢的宗室,怎麽會全國追殺叫劉秀的呢?”
“劉秀那時候好像還是一個破落的宗室子弟吧?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權勢滔天的王莽認識啊!”
“王莽真的太會裝了,裝到全天下人都以為他是一個純善的聖人在世,裝到全天下人都認為隻要他當皇帝,大漢就能變成書上寫的大同世界。
甚至,王莽裝到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個能治理好天下的聖人了。
但是,人們難道沒有想過,聖賢們可有真正的治理過國家?
聖人們的思想是正確的,是引領我們前進的明燈,但不代表聖賢的道理就能用來治國了。”
“孔夫子?孔夫子當過一國宰輔嗎?”
“大同世界不太可能,開元盛世已經是古代封建社會能夠做到的極限了。再多真不行了,生產力達不到那個水平,就連我們現在......”
“兄弟們,我是秦始皇,相信我,王莽是穿越者。所以我現在被困在秦始皇陵之中,隻差五十萬就可以複活,屆時我帶領秦國百萬大軍卷土重來,封你做國公,我的卡號是......”
“笑死我了,樓上的串子。科普一下,國公爵位是南北朝後期出現的。兩晉之前最大的爵位是列侯,後來隨著社會的演變,單純的列侯不能再適用,所以出現了郡公,當世家與寒門、皇權的鬥爭愈發激烈等後,國公這個爵位逐漸的演變了出來。
北朝發明了勳官體係,南朝發明了更精細完善的爵位體係。
所以,秦始皇還真不知道國公爵位。”】
“朕確實是不知道國公爵位。”
秦始皇被天幕上後人的留言信息弄得哭笑不得,道:
“但朕可能真的不會死而複生!”
“聖人也不會治國嗎?”孔夫子輕歎道:“還是更後世的人們看的明白啊,先人的思想隻能當做引領的燈,而不能當做執行的馬鞭。”
“我曾經就和你們說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周國的李先生也曾講過,水是流動的,正如這世界萬物一般。”
“故而,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可知曉否?”
眾弟子曰善。
【自己的下屬一個個都這麽給力了,王莽自然不能虧待他們。
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
其次是建言太後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隻吃素食,不用酒肉。
可憐王政君,到現在還被蒙在骨子裏,以為自己的這個侄子是自己為漢室提拔的一個如霍光般的千古名相,一個能治國能治民的聖賢。
漢平帝元始二年,元始二年,大漢朝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
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
皇家在安定郡的唿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就是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嗬!”
“古代的聖人可不會偷盜別人的國家!”
劉徹想用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詛咒去罵死這個竊國大賊。
“王莽在改革前的一切行為,確實是任何人都看不穿的啊!”李世民幽幽道:
“諸位臣公,這樣的人該如何防範呢?”
陛下,好問題!
魏征率先開口道:“如果皇帝做的很好,天下安平,又怎麽會出現王莽這樣的人呢?”
“就算出現了王莽這樣的人,天下人的人心又怎麽會隨著他而攪動呢?”
“如果皇帝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不能讓他的百姓生活康樂。就算沒有王莽,也會有張莽之流。”
“所以,臣以為這樣如王莽一樣的人不用防備。”
“皇帝明而無憂矣,皇帝昏而無用矣!”
好一個我心即宇宙,我心光明亦複何求!
老魏一場辯言,竟讓李世民覺得十分在理。
不錯!
老魏再研究下去,能和陸王爭一下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