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腳下騰雲亦非真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隆慶皇帝登基之後,不久張居正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月餘,與裕王潛邸故講官陳以勤一起入閣,而張居正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張居正與徐階一度非常親密,但這種親密隻是學生對老師的敬仰,是被提攜者對前輩的感激,遠遠稱不上是誌同道合的同路人。
徐階此人權術大於治術,爭奪權利調節各方的能力是頂尖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官僚,足以稱得上是明朝中期名臣。
但是在思想上,徐階傾向於保守,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是太祖太宗法度的堅定擁護者。
這就和滿腦子想要改革的張居正產生了衝突。在嘉靖後期的內閣之中,有一個人,真正的與張居正是誌同道合,這個人名叫高拱,是當今皇帝隆慶的老師,比張居正大了十二歲,比徐階小了十歲。
他也曾為了對抗嚴嵩與徐階站在了同一陣營。並在嘉靖去世的前一年,被徐階推薦進入了內閣。
張居正在擔任國子監司業時,國子監祭酒正是高拱,且在當時高拱還兼任著裕王的講師。
後來,張居正被徐階拉去,重校《永樂大典》,而這時高拱又是總校官,張居正是他的副手,倆人的關係極好。
但是高拱的性格比張居正急躁,也遠比張居正傲慢。
因此最先與徐階爆發矛盾。
然而論政治鬥爭的能力,此時的大明朝誰都不是徐階的對手。
很快,自負的高老頭就被徐階灰溜溜的趕迴了老家。】
“父親,高肅卿簡直就是個白眼狼,他能上去全靠您的提攜啊!”徐琨憤懣道:
“還有張居正,他可是您的學生,居然未來也......”
徐階放下茶盞,淡然的說道:“高肅卿就算沒有我,自己也早晚栽個跟頭。”
“他那個人,性子就是第一毛病,不是我的對手。”
“那張居正......”
“我和叔大隻是政見不合罷了,哈哈哈,天幕說得對啊。”
“老頭子我歲數也大了,叔大是個有本事的,將來也必將成大事。”
“我走以後,叔大在一天,徐家莫要與叔大為難。”
“可是,父親......”
大明苟王低垂著眼簾,不再言語,隻有徐錕內心有些不滿。
開什麽玩笑,老爹你怎麽這麽不爭氣,我也想學嚴世蕃當小閣老啊!你能不能支棱一點。
我當牛做馬的,既沒有繼承家業也沒有考取功名,這麽些年一直在您身前伺候著。
家裏的好東西都讓給弟弟們了,等了幾十年了,您現在告訴我您不爭了?
“尊奉祖宗之法?嗬嗬!”朱元璋冷笑連連。
朱標道:“大明此時已經一身毛病了啊!”
馬皇後看著這好像在打啞謎的父子倆,一臉的困惑。
朱元璋道:“什麽時候,朝廷大員也能任由他一個臣子的心意去留了?”
“政鬥政鬥,這就是黨爭對國家的危害啊!”
“皇帝無能,無法掌控自己的大臣,無法平衡朝廷的勢力,隻會一方獨大,權重欺帝!”
【而張居正卻在隆慶皇帝即位以後,一年之內可謂是官位如坐火箭一樣,節節攀升。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外加少保加太子太保,時年四十三歲,升官速度冠絕大明朝。
他也終於從一個低等軍戶的孫子奮鬥到了大明朝權勢最高的幾個人之一,他終於在暗暗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了。】
“叔大,孤早就明白你是個能幹事的人啊!”
裕王爺有點得意和邀功的意思:“你放心,孤將來還會依然如此盡心的保你,提拔你的。”
“咱大明朝就缺你這種能做事的人!”
【於是,在他的策劃下,當年的遼王世子,現任的遼王以囂張跋扈為由被革除王爵貶為庶人。
事實證明,隻要書念得足夠好,是真的能改變命運。
正所謂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亦或者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好一句莫欺少年窮啊!”劉邦道:
“有德報德,有怨報怨,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君子。是個好樣的,乃公與你共一杯好酒!”
【張居正入閣之後,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譯禍起,國家帑藏空虛,用度匱乏之際,並且北方韃靼進兵中原,製造“庚戌之變”,南方土司爭權奪利,岑猛叛亂,“兩江震駭”,東南倭寇騷擾沿海,民不聊生。
這個我們先圈起來,待會講。
隆慶二年,徐階失寵,主動請辭退休。
客觀來說,這不是徐階的錯。當儲君時期,除了性格軟弱外大體還算賢明的裕王登基之後迅速展露出了自己被壓製了三十年之久的昏君之魂,開始消極怠工,沉迷享受。
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
徐階極力勸阻自己曾經的學生,現在的隆慶皇帝支棱一點,你可是皇帝啊,別整天沒個正形,拿出你當儲君時候的樣子來。
於是支棱起來的皇帝就讓徐階退休了,換上了自己的另一個老師高拱迴來。
於是,被徐階趕迴老家種地的高拱又在徐階退休的次年,卷土重來重新當上了內閣首輔。】
“哈哈哈,徐階這個老苟王也被別人給苟了?這與冠軍侯的偷家戰術有點像啊!”張飛大咧咧的笑道。
“如果一個人能隱藏自己的性子三十年,最後還蒙騙了天下,坐上了皇位,這才是最可怕額啊!”龐士元道。
諸葛亮接道:“是啊,這樣的皇帝之前被壓抑太久了,就怕他會報複性的去揮霍享受。”
其實,這種情況又何嚐不是現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學生,然後上了大學之後的普遍現象呢?
【與徐階不同,高拱是正牌的帝師,與隆慶帝關係極好,而且也不在乎隆慶帝幹不幹活。
皇帝不幹活更好,我來幹。
你揮霍,你好色,你怠工,但隻要你給我蓋章,那你就是個好皇帝!
你躺平擺爛?那太好了,我正好可以施展我的政治抱負。
於是,隆慶帝迎來了一個懂他嗬護他不會訓斥他的新首輔,他可以放心的去享受了。
嗯,有點像劉禪哈!】
月餘,與裕王潛邸故講官陳以勤一起入閣,而張居正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張居正與徐階一度非常親密,但這種親密隻是學生對老師的敬仰,是被提攜者對前輩的感激,遠遠稱不上是誌同道合的同路人。
徐階此人權術大於治術,爭奪權利調節各方的能力是頂尖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官僚,足以稱得上是明朝中期名臣。
但是在思想上,徐階傾向於保守,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是太祖太宗法度的堅定擁護者。
這就和滿腦子想要改革的張居正產生了衝突。在嘉靖後期的內閣之中,有一個人,真正的與張居正是誌同道合,這個人名叫高拱,是當今皇帝隆慶的老師,比張居正大了十二歲,比徐階小了十歲。
他也曾為了對抗嚴嵩與徐階站在了同一陣營。並在嘉靖去世的前一年,被徐階推薦進入了內閣。
張居正在擔任國子監司業時,國子監祭酒正是高拱,且在當時高拱還兼任著裕王的講師。
後來,張居正被徐階拉去,重校《永樂大典》,而這時高拱又是總校官,張居正是他的副手,倆人的關係極好。
但是高拱的性格比張居正急躁,也遠比張居正傲慢。
因此最先與徐階爆發矛盾。
然而論政治鬥爭的能力,此時的大明朝誰都不是徐階的對手。
很快,自負的高老頭就被徐階灰溜溜的趕迴了老家。】
“父親,高肅卿簡直就是個白眼狼,他能上去全靠您的提攜啊!”徐琨憤懣道:
“還有張居正,他可是您的學生,居然未來也......”
徐階放下茶盞,淡然的說道:“高肅卿就算沒有我,自己也早晚栽個跟頭。”
“他那個人,性子就是第一毛病,不是我的對手。”
“那張居正......”
“我和叔大隻是政見不合罷了,哈哈哈,天幕說得對啊。”
“老頭子我歲數也大了,叔大是個有本事的,將來也必將成大事。”
“我走以後,叔大在一天,徐家莫要與叔大為難。”
“可是,父親......”
大明苟王低垂著眼簾,不再言語,隻有徐錕內心有些不滿。
開什麽玩笑,老爹你怎麽這麽不爭氣,我也想學嚴世蕃當小閣老啊!你能不能支棱一點。
我當牛做馬的,既沒有繼承家業也沒有考取功名,這麽些年一直在您身前伺候著。
家裏的好東西都讓給弟弟們了,等了幾十年了,您現在告訴我您不爭了?
“尊奉祖宗之法?嗬嗬!”朱元璋冷笑連連。
朱標道:“大明此時已經一身毛病了啊!”
馬皇後看著這好像在打啞謎的父子倆,一臉的困惑。
朱元璋道:“什麽時候,朝廷大員也能任由他一個臣子的心意去留了?”
“政鬥政鬥,這就是黨爭對國家的危害啊!”
“皇帝無能,無法掌控自己的大臣,無法平衡朝廷的勢力,隻會一方獨大,權重欺帝!”
【而張居正卻在隆慶皇帝即位以後,一年之內可謂是官位如坐火箭一樣,節節攀升。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外加少保加太子太保,時年四十三歲,升官速度冠絕大明朝。
他也終於從一個低等軍戶的孫子奮鬥到了大明朝權勢最高的幾個人之一,他終於在暗暗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了。】
“叔大,孤早就明白你是個能幹事的人啊!”
裕王爺有點得意和邀功的意思:“你放心,孤將來還會依然如此盡心的保你,提拔你的。”
“咱大明朝就缺你這種能做事的人!”
【於是,在他的策劃下,當年的遼王世子,現任的遼王以囂張跋扈為由被革除王爵貶為庶人。
事實證明,隻要書念得足夠好,是真的能改變命運。
正所謂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亦或者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好一句莫欺少年窮啊!”劉邦道:
“有德報德,有怨報怨,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君子。是個好樣的,乃公與你共一杯好酒!”
【張居正入閣之後,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譯禍起,國家帑藏空虛,用度匱乏之際,並且北方韃靼進兵中原,製造“庚戌之變”,南方土司爭權奪利,岑猛叛亂,“兩江震駭”,東南倭寇騷擾沿海,民不聊生。
這個我們先圈起來,待會講。
隆慶二年,徐階失寵,主動請辭退休。
客觀來說,這不是徐階的錯。當儲君時期,除了性格軟弱外大體還算賢明的裕王登基之後迅速展露出了自己被壓製了三十年之久的昏君之魂,開始消極怠工,沉迷享受。
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
徐階極力勸阻自己曾經的學生,現在的隆慶皇帝支棱一點,你可是皇帝啊,別整天沒個正形,拿出你當儲君時候的樣子來。
於是支棱起來的皇帝就讓徐階退休了,換上了自己的另一個老師高拱迴來。
於是,被徐階趕迴老家種地的高拱又在徐階退休的次年,卷土重來重新當上了內閣首輔。】
“哈哈哈,徐階這個老苟王也被別人給苟了?這與冠軍侯的偷家戰術有點像啊!”張飛大咧咧的笑道。
“如果一個人能隱藏自己的性子三十年,最後還蒙騙了天下,坐上了皇位,這才是最可怕額啊!”龐士元道。
諸葛亮接道:“是啊,這樣的皇帝之前被壓抑太久了,就怕他會報複性的去揮霍享受。”
其實,這種情況又何嚐不是現在中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學生,然後上了大學之後的普遍現象呢?
【與徐階不同,高拱是正牌的帝師,與隆慶帝關係極好,而且也不在乎隆慶帝幹不幹活。
皇帝不幹活更好,我來幹。
你揮霍,你好色,你怠工,但隻要你給我蓋章,那你就是個好皇帝!
你躺平擺爛?那太好了,我正好可以施展我的政治抱負。
於是,隆慶帝迎來了一個懂他嗬護他不會訓斥他的新首輔,他可以放心的去享受了。
嗯,有點像劉禪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