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文和,你的事曝光了!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賈詡這人,我們不能簡單的用道德來評價他,他像一個在亂世中遊戲人生的人。
他追求功名,但是卻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似乎都沒有真正的感情,他的選擇隻從實用主義出發;他冷眼看待各方勢力的興起衰落、天下局勢的變幻沉浮;他盡情的施展自己的謀略才華,最終在天下三分、局勢穩定後,成功的退隱幕後,平穩的度過晚年歲月。
他渾身閃耀的智慧光華,穿越千載的曆史長河,依然值得現在的我們好好去品味和感悟!
如果我們從正史角度來看,單獨三國這段曆史也足夠的精彩,造物主彷佛已經對東漢後期壓抑沉悶的曆史非常不耐煩,一股腦兒的把英雄人物往東漢末年丟。
所以才成就了三國時期一個又一個智慧碰撞的瞬間、一場又一場經典對決的戰役,文韜武略的曹孟德、萬夫莫敵的呂布、大器晚成的劉玄德、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算無遺策的郭嘉、風雅俊秀的周瑜、高深莫測的司馬懿等人共同繪就了這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
不過我們今天來淺聊一下為何賈詡能被網友們稱為“亂國毒士”、“覆漢文和一計足以”。】
“這怎麽可能?天幕此言誇張了啊!”劉徹是一百個不信,怎麽會有人一計亡滅四百年的大漢?
漢室龍威猶存,不可能被一計給搞垮的。
你可別騙我,朕之前看天幕咱大漢可是一點點滅亡的。
許都裏。
曹操深思著難道當初大家都在傳的李儒火燒洛陽城這等慘無人寰的計策也是賈詡在背後出的嗎?不應該啊,文和先生平時看著不像那麽沒底線的人。
荀攸笑道:“生在亂世,活命便是最大的奢侈。一切的計謀都是在為自保作打算,攸也許知道文和先生的內心了。”
賈詡並不在此地,平時開會的時候賈詡也不在場,他現在主要做的是世子的老師,曹丕的幕僚。
但是他的身上也掛著魏國朝廷的職和漢朝的職,魏王曹操開大會的時候還是會到場的。
“文和先生出身西涼。”
荀攸此一出,堂中眾人有些不解,這關文和先生出身何事?
荀攸沒有解釋,因為說出來並不好聽,有點冒犯人了。如果主公一人想知道倒是可以講一下。
自從前漢武帝立河西四郡之後,大漢便紮根在西北逐漸發展經營了起來。
而後漢以來,漢室衰落,西涼再不複舊日繁華,不僅人煙稀少,就連世家也紛紛內遷,久而久之,西涼文脈也更衰落,而留在西涼不願遷往內地的世家更是敗落。
賈詡可是武威賈氏出身,西漢長沙相賈誼的後人,當年也是顯赫一時,可到了如今桓靈之朝,別說賈氏,整個西涼所有的世家綁起來,還沒有汝南一家尊貴。
汝南潁川世族亂世求名、求千秋立業之名,家大業大。
然而賈詡身後既沒有一個天下著名的州望也沒有底蘊深厚的家族,拿什麽保命?
此時世子府裏,賈詡如坐針氈,對麵世子爺的目光太嚇人了!
【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人,公元147年出生,在文人謀士圈子裏,屬於大哥級的年齡了。
有以下數據為證:賈詡比敵對陣營的諸葛亮大三十四歲,比己方陣營的司馬懿大三十二歲。
鬼才郭嘉比他小二十三歲,有“王佐之才”之譽的荀攸比他小了十歲,這些後世知名的頂級文人精英至少在年齡層麵,都要稱唿一聲賈詡老大哥或者大叔了。
出生於國家的偏遠地區,遠離文人聚集的中原之地,因此賈詡少年時的經曆在史書上鮮有記載。
隻有當地的一個叫做閻忠的名士認為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將來能有一番作為。
賈詡第一次登上曆史舞台,是在他被舉孝廉做官時因病返鄉的途中,賈詡一行數十人遇到了叛亂的氐人。
這些氐人蠻橫無理、殘暴非常,將賈詡一行的錢財打劫一空後,還將他們五花大綁押迴了自己的部落。
被押至氐人部落不久,賈詡讓看守他們的人找來了部落裏的首領,底氣十足的說道:“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傷害我,我家家財何止萬貫,一定會用重金來贖我的!”
氐族首領一驚,段公的大名遠近誰人不知。段公真名叫段熲,是從武威走出去的軍中狠人。
曾經擔任並州刺史、破羌將軍等官職,率軍與羌人作戰一百多次,殺死數萬羌人,因此段熲在邊境少數民族心目中相當具有震懾力。
權衡一番後,這位氐族首領決定賣段公一個人情,放賈詡迴去,萬一惹惱了那位活閻王,那真是大禍臨頭了。
事實上,賈詡哪兒是什麽段公的外孫,這完全是他的脫身之計,就這樣,賈詡憑借著機變和智慧轉危為安。】
“賈詡先生自小便表現出了不凡了啊!”曹操看到這裏也不由得讚歎道。
不管賈文和之前還是日後做出了什麽事情,但是他在我這裏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的為我曹氏出力,孤就不會虧待了他。
“如果這也能被稱為亂國毒士,倒是不可能!”
“賈詡先生應該是日後做了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吧?”
【此時的涼州是軍閥董卓的地盤,不久賈詡便在董卓軍中任職。
“十常侍之亂”爆發後,大將軍何進為了徹底鏟除宦官勢力,便外召董卓率軍入京。
董卓入主洛陽後,把持了朝政,為了便於自己更好掌控局勢,後來更將都城遷往了長安。此後他的一係列倒行逆施的行為,最終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彈,後為司徒王允聯合呂布所殺。
王允等人準備大肆清算涼州軍的舉動,讓涼州眾將領人心惶惶,準備各自逃亡。
這時候,賈詡站了出來,他對領頭的將領李傕、郭汜說道:“聽說目前長安城中掌權的大臣準備將我們涼州軍斬盡殺絕,現在各位將軍準備拋棄士卒私自逃跑,估計跑不了多遠,一個亭長那樣的小官就能把你們抓住。”
“我看現在不如率軍西撤,沿途收攏兵士,然後掉頭攻打長安,為太師報仇。如果能夠幸運的取得成功,則可以用尊奉國家社稷的名義來征伐天下,如果沒有成功,那時候再逃走也不晚!”
賈詡的一席話既打出了為董卓報仇的感情牌,又將打下長安後能取得的巨大權力誘惑擺在了眾將麵前。
同時,又將事情失敗後的退路都考慮好了,論勸人造反,我隻服賈詡。
眾人被他一番鼓動,立馬便依計行事,結果涼州軍的彪悍善戰還真不是吹的,雖然長安城城池堅固、防守嚴密,但是在涼州軍的猛烈攻擊下,城內守軍意誌開始崩潰,最終有人開啟城門放涼州軍進了長安城。
呂布等人兵敗撤走,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等被涼州軍殺害,長安城一時間腥風血雨、動蕩不安。
涼州軍控製長安城後,李傕、郭汜等人自然都有了高官顯職,對於賈詡的功勞,他們自然不能忘記,因此準備封他為侯,被賈詡拒絕。
又準備任命他為尚書仆射,賈詡還是果斷拒絕:“尚書仆射是百官的師長和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什麽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貪慕虛榮,但是這對朝廷來說也沒什麽好處?”
巨大的名位麵前,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和自知之明,值得職場的人深思。
最終他接受了尚書一職,負責選拔人才等工作。】
天幕之上配上了相應的畫麵。
慌亂的兩員猛將不知所措的麵對一位文士模樣的青年人求救道:
“先生!救我啊!”
“太師已死,西涼軍心渙散,朝廷要解散我們的軍隊,大家沒了主心骨,現在都是叛賊,我們走投無路了啊!”
賈詡麵無表情,隻是看著二人身後燃燃劈嘭的篝火,他冷峻的臉龐在此時映照的更像是一個來自地獄的閻羅,無情且令人震怖。
“反攻長安!”
天幕真實的還原了這幕場景的再現,且天幕的還原又更添了幾分氛圍,這讓觀看天幕的漢末諸侯俱是駭然!
隨後李郭二人一咬牙,猛然點頭扭身而去。
朝廷不會放過他們,王允那群公卿也要拿他們開刀來當自己的功名錄。
橫豎是死,為何不試一試呢?
我有軍隊,長安的朝廷有嗎?
你既然要趕盡殺絕,為何不許我反抗?沒有這個道理!
哪怕隻有一絲活命的希望,在這時的李郭二人以及西涼軍都不會放棄。
然而,知道李郭之亂為禍長安的諸侯們卻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居然是賈詡!
後來的事情他們都知道了,呂布縱然是天下驍勇罕見的猛將,但是縱然一個人再無敵也不能抵擋萬軍。
最後英勇無雙的呂奉先隻能率領百騎灰溜溜的遁走流浪。
而之後的長安更是迎來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血腥屠殺,以至於瘟疫橫行,無論公卿還是市民皆難逃一死。
大漢的尊嚴被徹底的踐踏在了地上。
哪怕是董卓禍亂朝綱的時候,他都不敢殺的公卿李郭二人敢殺!
董卓最起碼還是正兒八經的有官身的,而且雖然不是世家,但也是當地的小士族,算是寒門,憑借自身努力逐漸上位,所以他懂得天下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滿朝的大臣。
而李郭是純粹的兵痞,原本還有著董卓的束縛,現在二人徹底放開了殺戒,故而大漢的中樞直接被屠戮一空。
董卓:你不服?我要殺你!不行,殺了你後麵不好辦,先留你一命過幾天找到合適的人再殺!
李郭:你不服?殺!你也不服?殺!
此時天幕上長安血腥的畫麵仍然是在播放著,而漢末的諸侯也這時候才想明白。
李郭這樣的兵痞,可以說是沒有腦子的人,怎麽會想出這樣的破局之法?雖然後麵收尾很混蛋,很喪盡天良,但是身處危機而不慌亂,一夜反製長安,隻能歸咎於二人傻人有傻福,粗人粗活出大力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這根本就不是他們倆想出來的法子,原來背後還有賈詡這個老六在出謀劃策!
這下,諸侯們算是明白為何賈詡被人稱為“亂國毒士”了。
僅此一計,就覺得夠毒。
而漢室的天下也正式從李郭攻入長安,殘殺漢室一群中流大臣的時候才大亂起來。
朝廷的威嚴喪盡,漢室的尊嚴不在,維護漢室的中流們也被屠戮,如此怎不算覆漢之策呢?
一念至此,不少人眼眸中有些複雜起來。
【老大隻有一個,可惜想做老大的人不少,李傕、郭汜等將領為了爭權奪利,很快便大打出手。
賈詡從中調停了一番之後,發現豎子不足與謀,和這幫目光短淺、利欲熏心之輩待下去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決定早點離開是非之地。
他的同鄉、將軍段煨率軍駐紮在華陰,賈詡是個果斷的行動派,很快前往投奔,對於他的到來,段煨表麵上非常的友好和重視,但是骨子裏那種忌憚怎能逃得過賈詡這樣人精的眼睛。
誰讓你賈詡心眼多、威望高呢,亂世之中,有槍才是草頭王,萬一哪天你把我軍權奪跑了怎麽辦?
好吃好喝沒問題,但是想做官,對不起,沒有。段煨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因此呆了一段時間後,賈詡覺得沒勁,正好宛城的張繡多次來信邀請,他決定再換個老板。
臨行前,有親近的人問他原因,賈詡又說了一番值得職場中人找工作換老板時認真學習的話:
“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事實果如他所料,段煨知曉他投奔張繡之後,還假裝不舍了一番,留下了依依不舍的幾滴鱷魚的眼淚,並下令厚待賈詡的家人。
至於苦無謀主的張繡見到賈詡來投後,如久旱逢甘霖,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和信任,也成就了賈詡更為輝煌的職業生涯。】
三國時期。
司馬懿:“賈詡這個人真狠啊!比老夫狠多了!”
幸虧賈文和早就沒了,而且這人平時也不愛爭,老夫要是當年惹了他,讓他記恨在心,現在不說篡奪魏室,還活著不活著就是一迴事了。
“世人皆稱老夫是塚虎,說老夫鷹視狼顧,說老夫能苟,活得命長!”
“今天才知道,賈文和道行比老夫高啊!他才是真正的老銀幣啊!”
他追求功名,但是卻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似乎都沒有真正的感情,他的選擇隻從實用主義出發;他冷眼看待各方勢力的興起衰落、天下局勢的變幻沉浮;他盡情的施展自己的謀略才華,最終在天下三分、局勢穩定後,成功的退隱幕後,平穩的度過晚年歲月。
他渾身閃耀的智慧光華,穿越千載的曆史長河,依然值得現在的我們好好去品味和感悟!
如果我們從正史角度來看,單獨三國這段曆史也足夠的精彩,造物主彷佛已經對東漢後期壓抑沉悶的曆史非常不耐煩,一股腦兒的把英雄人物往東漢末年丟。
所以才成就了三國時期一個又一個智慧碰撞的瞬間、一場又一場經典對決的戰役,文韜武略的曹孟德、萬夫莫敵的呂布、大器晚成的劉玄德、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算無遺策的郭嘉、風雅俊秀的周瑜、高深莫測的司馬懿等人共同繪就了這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
不過我們今天來淺聊一下為何賈詡能被網友們稱為“亂國毒士”、“覆漢文和一計足以”。】
“這怎麽可能?天幕此言誇張了啊!”劉徹是一百個不信,怎麽會有人一計亡滅四百年的大漢?
漢室龍威猶存,不可能被一計給搞垮的。
你可別騙我,朕之前看天幕咱大漢可是一點點滅亡的。
許都裏。
曹操深思著難道當初大家都在傳的李儒火燒洛陽城這等慘無人寰的計策也是賈詡在背後出的嗎?不應該啊,文和先生平時看著不像那麽沒底線的人。
荀攸笑道:“生在亂世,活命便是最大的奢侈。一切的計謀都是在為自保作打算,攸也許知道文和先生的內心了。”
賈詡並不在此地,平時開會的時候賈詡也不在場,他現在主要做的是世子的老師,曹丕的幕僚。
但是他的身上也掛著魏國朝廷的職和漢朝的職,魏王曹操開大會的時候還是會到場的。
“文和先生出身西涼。”
荀攸此一出,堂中眾人有些不解,這關文和先生出身何事?
荀攸沒有解釋,因為說出來並不好聽,有點冒犯人了。如果主公一人想知道倒是可以講一下。
自從前漢武帝立河西四郡之後,大漢便紮根在西北逐漸發展經營了起來。
而後漢以來,漢室衰落,西涼再不複舊日繁華,不僅人煙稀少,就連世家也紛紛內遷,久而久之,西涼文脈也更衰落,而留在西涼不願遷往內地的世家更是敗落。
賈詡可是武威賈氏出身,西漢長沙相賈誼的後人,當年也是顯赫一時,可到了如今桓靈之朝,別說賈氏,整個西涼所有的世家綁起來,還沒有汝南一家尊貴。
汝南潁川世族亂世求名、求千秋立業之名,家大業大。
然而賈詡身後既沒有一個天下著名的州望也沒有底蘊深厚的家族,拿什麽保命?
此時世子府裏,賈詡如坐針氈,對麵世子爺的目光太嚇人了!
【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人,公元147年出生,在文人謀士圈子裏,屬於大哥級的年齡了。
有以下數據為證:賈詡比敵對陣營的諸葛亮大三十四歲,比己方陣營的司馬懿大三十二歲。
鬼才郭嘉比他小二十三歲,有“王佐之才”之譽的荀攸比他小了十歲,這些後世知名的頂級文人精英至少在年齡層麵,都要稱唿一聲賈詡老大哥或者大叔了。
出生於國家的偏遠地區,遠離文人聚集的中原之地,因此賈詡少年時的經曆在史書上鮮有記載。
隻有當地的一個叫做閻忠的名士認為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將來能有一番作為。
賈詡第一次登上曆史舞台,是在他被舉孝廉做官時因病返鄉的途中,賈詡一行數十人遇到了叛亂的氐人。
這些氐人蠻橫無理、殘暴非常,將賈詡一行的錢財打劫一空後,還將他們五花大綁押迴了自己的部落。
被押至氐人部落不久,賈詡讓看守他們的人找來了部落裏的首領,底氣十足的說道:“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傷害我,我家家財何止萬貫,一定會用重金來贖我的!”
氐族首領一驚,段公的大名遠近誰人不知。段公真名叫段熲,是從武威走出去的軍中狠人。
曾經擔任並州刺史、破羌將軍等官職,率軍與羌人作戰一百多次,殺死數萬羌人,因此段熲在邊境少數民族心目中相當具有震懾力。
權衡一番後,這位氐族首領決定賣段公一個人情,放賈詡迴去,萬一惹惱了那位活閻王,那真是大禍臨頭了。
事實上,賈詡哪兒是什麽段公的外孫,這完全是他的脫身之計,就這樣,賈詡憑借著機變和智慧轉危為安。】
“賈詡先生自小便表現出了不凡了啊!”曹操看到這裏也不由得讚歎道。
不管賈文和之前還是日後做出了什麽事情,但是他在我這裏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的為我曹氏出力,孤就不會虧待了他。
“如果這也能被稱為亂國毒士,倒是不可能!”
“賈詡先生應該是日後做了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吧?”
【此時的涼州是軍閥董卓的地盤,不久賈詡便在董卓軍中任職。
“十常侍之亂”爆發後,大將軍何進為了徹底鏟除宦官勢力,便外召董卓率軍入京。
董卓入主洛陽後,把持了朝政,為了便於自己更好掌控局勢,後來更將都城遷往了長安。此後他的一係列倒行逆施的行為,最終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彈,後為司徒王允聯合呂布所殺。
王允等人準備大肆清算涼州軍的舉動,讓涼州眾將領人心惶惶,準備各自逃亡。
這時候,賈詡站了出來,他對領頭的將領李傕、郭汜說道:“聽說目前長安城中掌權的大臣準備將我們涼州軍斬盡殺絕,現在各位將軍準備拋棄士卒私自逃跑,估計跑不了多遠,一個亭長那樣的小官就能把你們抓住。”
“我看現在不如率軍西撤,沿途收攏兵士,然後掉頭攻打長安,為太師報仇。如果能夠幸運的取得成功,則可以用尊奉國家社稷的名義來征伐天下,如果沒有成功,那時候再逃走也不晚!”
賈詡的一席話既打出了為董卓報仇的感情牌,又將打下長安後能取得的巨大權力誘惑擺在了眾將麵前。
同時,又將事情失敗後的退路都考慮好了,論勸人造反,我隻服賈詡。
眾人被他一番鼓動,立馬便依計行事,結果涼州軍的彪悍善戰還真不是吹的,雖然長安城城池堅固、防守嚴密,但是在涼州軍的猛烈攻擊下,城內守軍意誌開始崩潰,最終有人開啟城門放涼州軍進了長安城。
呂布等人兵敗撤走,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等被涼州軍殺害,長安城一時間腥風血雨、動蕩不安。
涼州軍控製長安城後,李傕、郭汜等人自然都有了高官顯職,對於賈詡的功勞,他們自然不能忘記,因此準備封他為侯,被賈詡拒絕。
又準備任命他為尚書仆射,賈詡還是果斷拒絕:“尚書仆射是百官的師長和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什麽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貪慕虛榮,但是這對朝廷來說也沒什麽好處?”
巨大的名位麵前,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和自知之明,值得職場的人深思。
最終他接受了尚書一職,負責選拔人才等工作。】
天幕之上配上了相應的畫麵。
慌亂的兩員猛將不知所措的麵對一位文士模樣的青年人求救道:
“先生!救我啊!”
“太師已死,西涼軍心渙散,朝廷要解散我們的軍隊,大家沒了主心骨,現在都是叛賊,我們走投無路了啊!”
賈詡麵無表情,隻是看著二人身後燃燃劈嘭的篝火,他冷峻的臉龐在此時映照的更像是一個來自地獄的閻羅,無情且令人震怖。
“反攻長安!”
天幕真實的還原了這幕場景的再現,且天幕的還原又更添了幾分氛圍,這讓觀看天幕的漢末諸侯俱是駭然!
隨後李郭二人一咬牙,猛然點頭扭身而去。
朝廷不會放過他們,王允那群公卿也要拿他們開刀來當自己的功名錄。
橫豎是死,為何不試一試呢?
我有軍隊,長安的朝廷有嗎?
你既然要趕盡殺絕,為何不許我反抗?沒有這個道理!
哪怕隻有一絲活命的希望,在這時的李郭二人以及西涼軍都不會放棄。
然而,知道李郭之亂為禍長安的諸侯們卻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居然是賈詡!
後來的事情他們都知道了,呂布縱然是天下驍勇罕見的猛將,但是縱然一個人再無敵也不能抵擋萬軍。
最後英勇無雙的呂奉先隻能率領百騎灰溜溜的遁走流浪。
而之後的長安更是迎來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血腥屠殺,以至於瘟疫橫行,無論公卿還是市民皆難逃一死。
大漢的尊嚴被徹底的踐踏在了地上。
哪怕是董卓禍亂朝綱的時候,他都不敢殺的公卿李郭二人敢殺!
董卓最起碼還是正兒八經的有官身的,而且雖然不是世家,但也是當地的小士族,算是寒門,憑借自身努力逐漸上位,所以他懂得天下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滿朝的大臣。
而李郭是純粹的兵痞,原本還有著董卓的束縛,現在二人徹底放開了殺戒,故而大漢的中樞直接被屠戮一空。
董卓:你不服?我要殺你!不行,殺了你後麵不好辦,先留你一命過幾天找到合適的人再殺!
李郭:你不服?殺!你也不服?殺!
此時天幕上長安血腥的畫麵仍然是在播放著,而漢末的諸侯也這時候才想明白。
李郭這樣的兵痞,可以說是沒有腦子的人,怎麽會想出這樣的破局之法?雖然後麵收尾很混蛋,很喪盡天良,但是身處危機而不慌亂,一夜反製長安,隻能歸咎於二人傻人有傻福,粗人粗活出大力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這根本就不是他們倆想出來的法子,原來背後還有賈詡這個老六在出謀劃策!
這下,諸侯們算是明白為何賈詡被人稱為“亂國毒士”了。
僅此一計,就覺得夠毒。
而漢室的天下也正式從李郭攻入長安,殘殺漢室一群中流大臣的時候才大亂起來。
朝廷的威嚴喪盡,漢室的尊嚴不在,維護漢室的中流們也被屠戮,如此怎不算覆漢之策呢?
一念至此,不少人眼眸中有些複雜起來。
【老大隻有一個,可惜想做老大的人不少,李傕、郭汜等將領為了爭權奪利,很快便大打出手。
賈詡從中調停了一番之後,發現豎子不足與謀,和這幫目光短淺、利欲熏心之輩待下去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決定早點離開是非之地。
他的同鄉、將軍段煨率軍駐紮在華陰,賈詡是個果斷的行動派,很快前往投奔,對於他的到來,段煨表麵上非常的友好和重視,但是骨子裏那種忌憚怎能逃得過賈詡這樣人精的眼睛。
誰讓你賈詡心眼多、威望高呢,亂世之中,有槍才是草頭王,萬一哪天你把我軍權奪跑了怎麽辦?
好吃好喝沒問題,但是想做官,對不起,沒有。段煨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因此呆了一段時間後,賈詡覺得沒勁,正好宛城的張繡多次來信邀請,他決定再換個老板。
臨行前,有親近的人問他原因,賈詡又說了一番值得職場中人找工作換老板時認真學習的話:
“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事實果如他所料,段煨知曉他投奔張繡之後,還假裝不舍了一番,留下了依依不舍的幾滴鱷魚的眼淚,並下令厚待賈詡的家人。
至於苦無謀主的張繡見到賈詡來投後,如久旱逢甘霖,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和信任,也成就了賈詡更為輝煌的職業生涯。】
三國時期。
司馬懿:“賈詡這個人真狠啊!比老夫狠多了!”
幸虧賈文和早就沒了,而且這人平時也不愛爭,老夫要是當年惹了他,讓他記恨在心,現在不說篡奪魏室,還活著不活著就是一迴事了。
“世人皆稱老夫是塚虎,說老夫鷹視狼顧,說老夫能苟,活得命長!”
“今天才知道,賈文和道行比老夫高啊!他才是真正的老銀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