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北伐開始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十月,陳慶之隸屬於領軍將軍曹仲宗,隨其進攻北魏渦陽。
北魏派遣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率領馬步兵十五萬人趕來增援,先頭部隊到達駝澗,距離渦陽四十裏。
陳慶之想要迎戰,尋陽太守韋放認為敵人的先鋒必定是輕裝精銳部隊,與之交戰即使勝利,也不能算作成功,假如戰敗了,會挫傷己軍軍威,兵法指出要以逸待勞,所以不如不出擊。
陳慶之卻說:“魏軍遠道而來,都已疲憊,距離我軍又很遙遠,必定對我軍不存戒心,趁著他們尚未集結,要打擊他們的氣焰,出其不意,敵軍必無不敗之理。
而且我們已經獲悉敵人所占據的營寨,周圍樹林很茂盛,所以敵人肯定不會夜間出動。各位如果心有疑慮,我請求獨自領兵前去襲擊。”
於是陳慶之率所部兩百名突騎兵奔襲魏軍營地,擊敗敵軍先頭部隊,魏軍非常恐慌。
陳慶之於是迴師與各位將領連營進發,據守渦陽城,與北魏軍隊對峙。
自春至冬,經曆了數百場戰鬥,人馬疲憊,士氣低落。北魏的援軍又要在梁軍的後方修築營壘,曹仲宗等人擔心腹背受敵,考慮要撤軍。
陳慶之手持符節立在軍營大門說:“大家共同出征,來到此地,已經曆時一年。耗費的糧草武器,數量極大。各支部隊卻全無鬥誌,都想逃脫,這怎能算是要建功立業,隻不過是聚集在一起掠奪罷了。
我聽說將士兵置於必死之境地,才會有奮戰求生之決心,等到敵人全部合圍,然後與之決戰。若確實想要撤軍,我另有密詔,今天有誰違抗的,就依密詔處置。”
曹仲宗對他的計策欽佩不已,於是便欣然聽從了他的建議。
當時,魏軍築起了十三座如鋼鐵般堅固的城塞,妄圖以此來遏製梁軍的進攻。
然而,陳慶之卻猶如夜空中的一顆璀璨明星,在夜色的掩護下,率領著如疾風般迅猛的騎兵,如餓虎撲食般突襲魏軍,一舉攻克了四座堅如磐石的營壘。
渦陽戍主王緯聽聞此訊,猶如驚弓之鳥,毫不猶豫地以城降梁。
其餘九座城池,雖然兵力和武器裝備依然強盛,但在梁軍如排山倒海般的淩厲攻勢下,也如土雞瓦狗般先後潰敗。
梁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如秋風掃落葉般大敗魏軍,俘虜和斬殺的敵軍數量眾多,以至於渦水都為之斷流。
此外,城中還有三萬餘人投降。梁武蕭衍帝聞訊大喜,特地下詔將渦陽之地設為西徐州。
梁軍經曆此戰後士氣大振,又馬不停蹄地進軍至城父。】
“不是講白袍軍嗎?怎麽在講這個陳慶之啊?”張飛有點不解道。
“某覺得可能陳慶之創建了白袍軍。”關羽道:“所以,陳慶之就是白袍軍。”
“講他也就是在講白袍軍。”
龐統接著言:“南北朝時期,好像是我們之後的朝代吧?這個時期又是一個亂世啊!”
“亂世出英雄,陳慶之將軍無疑也是此中俊傑。”
【剛才講過,陳慶之是蕭衍身邊的老人了,所以等到蕭衍當了皇帝,自然開始大封自己人。
這時候陳慶之的位置就很尷尬,一個普通的秘書兼陪玩,有什麽可以分給他的好處呢?
但是蕭衍又不想虧待自己這個小兄弟,別擔心,機會馬上就來了。
528年爾朱榮占據洛陽,屠殺北魏宗室,北魏北海王元顥北方逃到梁國,並請求南朝助其複國。
蕭衍看準了這個時機,任命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讓他率領自己的七千軍士護送元顥北上洛陽繼承皇位。
這個任務呢本來也是南梁抱著去當攪屎棍目的去的,隻要把人給安全送到即可。
所以蕭衍把這個機會給了陳慶之,也許是因為蕭衍自己覺得這種護送的醬油工作肥水不流外人田,給別人不如給自己的小兄弟。
等到他做完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高官厚祿,於是乎陳慶之就帶著七千人踏上了去北方的路。
529年4月,陳慶之帶著元顥從銍縣出發,正式北上。
元顥還沒到目的地呢,就在渙水邊迫不及待地即位稱帝,任命陳慶之為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
說是大都督,其實也就好聽點,畢竟倆人加在一起也隻有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
單頁由此可見這個朝不保夕的流亡“皇帝”對陳慶之何等依賴。
睢陽守將丘大千,就是那個陳慶之出道時以兩千人馬擊破他的堡壘的魏將,此時擁有七萬重兵把守睢陽。
他這次不敢再輕視陳慶之,在睢陽城外連築九道連營,企圖阻擋陳慶之的北進。
這是一場七千遠征軍對七萬嚴陣以待守軍的戰鬥,可這場戰鬥從開始到結束隻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陳慶之早上開始發動進攻,在下午四點左右,攻克了九座連營中的三座,丘大千率領剩下的人馬投降。
史書這樣記載:“慶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壘,大千乃降。”
說起來簡直是神話啊!
北魏七萬軍隊在陳慶之七千人麵前,竟然全軍覆沒!
就這樣,陳慶之活捉北魏濟陰王,他也被元顥封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為了阻止陳慶之繼續北上,北魏征東將軍濟陰王元暉業如臨大敵,率領兩萬羽林軍,如鋼鐵長城般駐守考城。
考城的地勢異常險峻,環城四麵被水環繞,宛如一座天然的堡壘。
元暉業自恃有天險可依,心中暗自思忖,陳慶之那區區七千人馬,豈敢輕易來犯?
然而,四月二十日,陳慶之卻如猛虎下山,率領大軍直逼考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慶之竟然在水上築起了浮壘,如履平地般輕鬆攻克考城,並且生擒了元暉業。
這一戰,梁軍大獲全勝,繳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僅戰車就俘獲了七千八百輛,仿佛是在向世人炫耀著他們的赫赫戰功。
攻克考城後,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繼續向西進發,一路上魏軍守將們猶如驚弓之鳥,望風而降。
五月一日,魏大梁守軍更是望白袍而降,仿佛那白色的戰袍是他們無法抗拒的魔咒。】
關羽:“真羨慕文和啊,這陳慶之似乎又是一個張文和在世。”
關羽感到,似乎天幕之中,白袍軍並沒有打過什麽大仗、硬仗。
一路向北過去,而北魏的軍隊反擊的似乎兒戲一般,被陳慶之摧枯拉朽般平推。
“精彩啊!”
蕭衍看著天幕上白袍軍無敵的身姿,不禁浮想聯翩,他看著陳慶之道:“子雲啊,真是想不到,你還有這般天賦。朕若是給你七萬人,能不能直接光複神都?”
陳慶之有點難為道:“陛下,臣以為運氣占據不少。”
“恰此時北朝內亂,臣才有更多的機會去一搏一,沒有陷入北朝的包圍之中。”
“若在尋常,以臣的本事,您是知道的,恐怕難以做到啊!”
知道現在的陳慶之恐怕也沒那麽大的本事,但蕭衍還是大手一揮,哈哈大笑道:“今日子雲能帶七千人,明日豈不能帶七萬人?”
“假以時日,朕相信子雲必能成為天幕中的巔峰將領!”
北魏派遣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率領馬步兵十五萬人趕來增援,先頭部隊到達駝澗,距離渦陽四十裏。
陳慶之想要迎戰,尋陽太守韋放認為敵人的先鋒必定是輕裝精銳部隊,與之交戰即使勝利,也不能算作成功,假如戰敗了,會挫傷己軍軍威,兵法指出要以逸待勞,所以不如不出擊。
陳慶之卻說:“魏軍遠道而來,都已疲憊,距離我軍又很遙遠,必定對我軍不存戒心,趁著他們尚未集結,要打擊他們的氣焰,出其不意,敵軍必無不敗之理。
而且我們已經獲悉敵人所占據的營寨,周圍樹林很茂盛,所以敵人肯定不會夜間出動。各位如果心有疑慮,我請求獨自領兵前去襲擊。”
於是陳慶之率所部兩百名突騎兵奔襲魏軍營地,擊敗敵軍先頭部隊,魏軍非常恐慌。
陳慶之於是迴師與各位將領連營進發,據守渦陽城,與北魏軍隊對峙。
自春至冬,經曆了數百場戰鬥,人馬疲憊,士氣低落。北魏的援軍又要在梁軍的後方修築營壘,曹仲宗等人擔心腹背受敵,考慮要撤軍。
陳慶之手持符節立在軍營大門說:“大家共同出征,來到此地,已經曆時一年。耗費的糧草武器,數量極大。各支部隊卻全無鬥誌,都想逃脫,這怎能算是要建功立業,隻不過是聚集在一起掠奪罷了。
我聽說將士兵置於必死之境地,才會有奮戰求生之決心,等到敵人全部合圍,然後與之決戰。若確實想要撤軍,我另有密詔,今天有誰違抗的,就依密詔處置。”
曹仲宗對他的計策欽佩不已,於是便欣然聽從了他的建議。
當時,魏軍築起了十三座如鋼鐵般堅固的城塞,妄圖以此來遏製梁軍的進攻。
然而,陳慶之卻猶如夜空中的一顆璀璨明星,在夜色的掩護下,率領著如疾風般迅猛的騎兵,如餓虎撲食般突襲魏軍,一舉攻克了四座堅如磐石的營壘。
渦陽戍主王緯聽聞此訊,猶如驚弓之鳥,毫不猶豫地以城降梁。
其餘九座城池,雖然兵力和武器裝備依然強盛,但在梁軍如排山倒海般的淩厲攻勢下,也如土雞瓦狗般先後潰敗。
梁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如秋風掃落葉般大敗魏軍,俘虜和斬殺的敵軍數量眾多,以至於渦水都為之斷流。
此外,城中還有三萬餘人投降。梁武蕭衍帝聞訊大喜,特地下詔將渦陽之地設為西徐州。
梁軍經曆此戰後士氣大振,又馬不停蹄地進軍至城父。】
“不是講白袍軍嗎?怎麽在講這個陳慶之啊?”張飛有點不解道。
“某覺得可能陳慶之創建了白袍軍。”關羽道:“所以,陳慶之就是白袍軍。”
“講他也就是在講白袍軍。”
龐統接著言:“南北朝時期,好像是我們之後的朝代吧?這個時期又是一個亂世啊!”
“亂世出英雄,陳慶之將軍無疑也是此中俊傑。”
【剛才講過,陳慶之是蕭衍身邊的老人了,所以等到蕭衍當了皇帝,自然開始大封自己人。
這時候陳慶之的位置就很尷尬,一個普通的秘書兼陪玩,有什麽可以分給他的好處呢?
但是蕭衍又不想虧待自己這個小兄弟,別擔心,機會馬上就來了。
528年爾朱榮占據洛陽,屠殺北魏宗室,北魏北海王元顥北方逃到梁國,並請求南朝助其複國。
蕭衍看準了這個時機,任命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讓他率領自己的七千軍士護送元顥北上洛陽繼承皇位。
這個任務呢本來也是南梁抱著去當攪屎棍目的去的,隻要把人給安全送到即可。
所以蕭衍把這個機會給了陳慶之,也許是因為蕭衍自己覺得這種護送的醬油工作肥水不流外人田,給別人不如給自己的小兄弟。
等到他做完後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高官厚祿,於是乎陳慶之就帶著七千人踏上了去北方的路。
529年4月,陳慶之帶著元顥從銍縣出發,正式北上。
元顥還沒到目的地呢,就在渙水邊迫不及待地即位稱帝,任命陳慶之為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
說是大都督,其實也就好聽點,畢竟倆人加在一起也隻有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
單頁由此可見這個朝不保夕的流亡“皇帝”對陳慶之何等依賴。
睢陽守將丘大千,就是那個陳慶之出道時以兩千人馬擊破他的堡壘的魏將,此時擁有七萬重兵把守睢陽。
他這次不敢再輕視陳慶之,在睢陽城外連築九道連營,企圖阻擋陳慶之的北進。
這是一場七千遠征軍對七萬嚴陣以待守軍的戰鬥,可這場戰鬥從開始到結束隻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陳慶之早上開始發動進攻,在下午四點左右,攻克了九座連營中的三座,丘大千率領剩下的人馬投降。
史書這樣記載:“慶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壘,大千乃降。”
說起來簡直是神話啊!
北魏七萬軍隊在陳慶之七千人麵前,竟然全軍覆沒!
就這樣,陳慶之活捉北魏濟陰王,他也被元顥封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為了阻止陳慶之繼續北上,北魏征東將軍濟陰王元暉業如臨大敵,率領兩萬羽林軍,如鋼鐵長城般駐守考城。
考城的地勢異常險峻,環城四麵被水環繞,宛如一座天然的堡壘。
元暉業自恃有天險可依,心中暗自思忖,陳慶之那區區七千人馬,豈敢輕易來犯?
然而,四月二十日,陳慶之卻如猛虎下山,率領大軍直逼考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陳慶之竟然在水上築起了浮壘,如履平地般輕鬆攻克考城,並且生擒了元暉業。
這一戰,梁軍大獲全勝,繳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僅戰車就俘獲了七千八百輛,仿佛是在向世人炫耀著他們的赫赫戰功。
攻克考城後,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繼續向西進發,一路上魏軍守將們猶如驚弓之鳥,望風而降。
五月一日,魏大梁守軍更是望白袍而降,仿佛那白色的戰袍是他們無法抗拒的魔咒。】
關羽:“真羨慕文和啊,這陳慶之似乎又是一個張文和在世。”
關羽感到,似乎天幕之中,白袍軍並沒有打過什麽大仗、硬仗。
一路向北過去,而北魏的軍隊反擊的似乎兒戲一般,被陳慶之摧枯拉朽般平推。
“精彩啊!”
蕭衍看著天幕上白袍軍無敵的身姿,不禁浮想聯翩,他看著陳慶之道:“子雲啊,真是想不到,你還有這般天賦。朕若是給你七萬人,能不能直接光複神都?”
陳慶之有點難為道:“陛下,臣以為運氣占據不少。”
“恰此時北朝內亂,臣才有更多的機會去一搏一,沒有陷入北朝的包圍之中。”
“若在尋常,以臣的本事,您是知道的,恐怕難以做到啊!”
知道現在的陳慶之恐怕也沒那麽大的本事,但蕭衍還是大手一揮,哈哈大笑道:“今日子雲能帶七千人,明日豈不能帶七萬人?”
“假以時日,朕相信子雲必能成為天幕中的巔峰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