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開皇大業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華夏人往往不能正確看待隋文帝,主要是受了他兒子隋煬帝的影響,隋煬帝的暴政以及隋朝的短命,使我們忽略了一代明君隋文帝。
這也不難理解——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人們總是習慣性記住那些不好的事情,而淡漠掉那些積極向上的事情。
西方人以第三者的身份來客觀看待隋文帝,其實是比較科學的。
在西方人眼裏,中國曆史上最具曆史影響力的皇帝不是秦皇漢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短命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西方一位曆史學者說:
“他成功地統一了經曆數百年嚴重分裂的華夏。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實行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政府官吏的製度,為華夏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員。”
故而,在隋文帝登基之後,開創了剛才我們提到的諸如科舉等新製還重訂了法律,在他和自己的一班文武大臣的努力下,僅僅十年的時間,這個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的國家內部已經變得井井有條,不管是無心之舉還是有心之治,楊堅所頒布的一係列政令都與秦始皇形成了耐人尋味的對照。
————那位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多年亂世分裂的始皇帝。
比秦始皇幸運的是,楊堅的帝國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裏迅速變得富庶起來。
開皇十二年,負責財政的大臣向楊堅報告,稱國庫裏的糧食太多了,都堆積在了過道裏。
開皇十三年,又有官吏向楊堅報告,國庫裏堆放的布帛太多了,今年新來的已經放不下了。】
“同樣是結束了幾百年亂世的皇帝,龐大的帝國和大秦一樣都是二世而亡。”嬴政想不到在數百年後,華夏居然會再次出現一位和他嬴政以及他的帝國命運類似的國家。
“他的政策是好的,讓帝國迅速恢複了實力,國庫裏的糧食和布帛都已堆積不下,這是朕應該學習的。”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同在華夏這個圈子裏是會受到影響的。”
“雖然朕看不上那群西方人,但是天幕說的也很對:站在第三方的視角才能更客觀的去評價。”
【在華夏兩千多年的古代史中,出現過很多治世,如果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一一列舉,比較著名的治世有:
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太康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等。
比起“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戰亂時期,這些治世確實極為難得,需要皇帝為首的掌權者的不斷努力才能實現。
而在這些治世中,隋朝的“開皇之治”最為難得,堪稱一個奇跡。
而隋文帝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開皇之治。
這是結束魏晉南北朝幾百年分裂局麵以來的第一次盛世,甚至可以說後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跟隋朝打下的基礎也是有關係的。
隋文帝開皇元年時全國462萬戶,到他兒子隋煬帝上台時全國近900萬戶,有4600多萬人口!
一個國家是不是富強,甭說別的,就看人口是不是增加了。
人口增加了那麽多,說明大家有吃的了,如果是鬧饑荒的話人口唰唰往下掉。
開皇之治在經濟上的成就是最高的,當時的國家絕對算得上富得流油,堪稱中國古代國家最有錢的時期,有“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美稱。
這裏有兩個事情可以進行佐證:
第一,隋文帝去世了33年、隋朝滅亡了20年的唐朝貞觀11年,唐朝的監察禦史馬周居然向唐太宗李世民稟報隋朝的洛口倉裏的糧食跟布帛還沒用完。
第二,1969年考古人員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麵積有45萬多平方米那麽大,裏麵有259個糧窖,其中有一個糧窖居然還存著50多萬斤穀子,當然都已經變質碳化了。
此外,在社會文化上,楊堅阻止了北周的鮮卑化政策,繼續推行漢化,完成了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最後一步。
還把因300多年戰亂而損毀、遺失文化典籍進行挽救收集,讓隋朝的藏書量達到了37萬卷,曆朝曆代最多,注意,沒有之一!
並且隋文帝楊堅本人和他的妻子獨孤伽羅都非常注重減輕百姓的負擔,實行輕徭薄賦,本人也特別重上節儉,愛惜民力。
使得開皇年間,社會治安良好,風清氣正,百姓安居樂業。】
嬴政:“他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駕崩三十多年了,留下的大倉居然還沒有用完?”
“難怪唐朝的李世民貞觀之治能夠在開國初期就崛起!”
李淵:“姨夫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朕原本也是受寵於姨夫,才能在唐國公府生活不錯。”
“若不是表哥太荒淫無能,敗壞了大隋的天下,也許朕現在還是一個為大隋盡忠的唐公吧!”
【他們夫妻倆這個節儉可是曆史上出了名的那種,而隋煬帝楊廣在皇位之爭中能夠戰勝太子一脈就是因為楊廣會裝。
父母喜歡什麽樣他就什麽樣。
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妻關係特別好,沒有其他女人。
所以楊廣也獨立晉王妃蕭氏。
父母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楊廣的晉王府用度也如此。
對比之下,太子就不一樣了,美人無數,愛好財富,還專門養了一堆舞女和樂人,這讓當時的皇後獨孤伽羅數落了很多次,但就是不改。】
這也不難理解——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人們總是習慣性記住那些不好的事情,而淡漠掉那些積極向上的事情。
西方人以第三者的身份來客觀看待隋文帝,其實是比較科學的。
在西方人眼裏,中國曆史上最具曆史影響力的皇帝不是秦皇漢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短命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西方一位曆史學者說:
“他成功地統一了經曆數百年嚴重分裂的華夏。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實行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政府官吏的製度,為華夏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員。”
故而,在隋文帝登基之後,開創了剛才我們提到的諸如科舉等新製還重訂了法律,在他和自己的一班文武大臣的努力下,僅僅十年的時間,這個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的國家內部已經變得井井有條,不管是無心之舉還是有心之治,楊堅所頒布的一係列政令都與秦始皇形成了耐人尋味的對照。
————那位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多年亂世分裂的始皇帝。
比秦始皇幸運的是,楊堅的帝國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裏迅速變得富庶起來。
開皇十二年,負責財政的大臣向楊堅報告,稱國庫裏的糧食太多了,都堆積在了過道裏。
開皇十三年,又有官吏向楊堅報告,國庫裏堆放的布帛太多了,今年新來的已經放不下了。】
“同樣是結束了幾百年亂世的皇帝,龐大的帝國和大秦一樣都是二世而亡。”嬴政想不到在數百年後,華夏居然會再次出現一位和他嬴政以及他的帝國命運類似的國家。
“他的政策是好的,讓帝國迅速恢複了實力,國庫裏的糧食和布帛都已堆積不下,這是朕應該學習的。”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同在華夏這個圈子裏是會受到影響的。”
“雖然朕看不上那群西方人,但是天幕說的也很對:站在第三方的視角才能更客觀的去評價。”
【在華夏兩千多年的古代史中,出現過很多治世,如果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一一列舉,比較著名的治世有:
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太康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等。
比起“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戰亂時期,這些治世確實極為難得,需要皇帝為首的掌權者的不斷努力才能實現。
而在這些治世中,隋朝的“開皇之治”最為難得,堪稱一個奇跡。
而隋文帝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開皇之治。
這是結束魏晉南北朝幾百年分裂局麵以來的第一次盛世,甚至可以說後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跟隋朝打下的基礎也是有關係的。
隋文帝開皇元年時全國462萬戶,到他兒子隋煬帝上台時全國近900萬戶,有4600多萬人口!
一個國家是不是富強,甭說別的,就看人口是不是增加了。
人口增加了那麽多,說明大家有吃的了,如果是鬧饑荒的話人口唰唰往下掉。
開皇之治在經濟上的成就是最高的,當時的國家絕對算得上富得流油,堪稱中國古代國家最有錢的時期,有“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美稱。
這裏有兩個事情可以進行佐證:
第一,隋文帝去世了33年、隋朝滅亡了20年的唐朝貞觀11年,唐朝的監察禦史馬周居然向唐太宗李世民稟報隋朝的洛口倉裏的糧食跟布帛還沒用完。
第二,1969年考古人員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麵積有45萬多平方米那麽大,裏麵有259個糧窖,其中有一個糧窖居然還存著50多萬斤穀子,當然都已經變質碳化了。
此外,在社會文化上,楊堅阻止了北周的鮮卑化政策,繼續推行漢化,完成了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最後一步。
還把因300多年戰亂而損毀、遺失文化典籍進行挽救收集,讓隋朝的藏書量達到了37萬卷,曆朝曆代最多,注意,沒有之一!
並且隋文帝楊堅本人和他的妻子獨孤伽羅都非常注重減輕百姓的負擔,實行輕徭薄賦,本人也特別重上節儉,愛惜民力。
使得開皇年間,社會治安良好,風清氣正,百姓安居樂業。】
嬴政:“他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駕崩三十多年了,留下的大倉居然還沒有用完?”
“難怪唐朝的李世民貞觀之治能夠在開國初期就崛起!”
李淵:“姨夫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朕原本也是受寵於姨夫,才能在唐國公府生活不錯。”
“若不是表哥太荒淫無能,敗壞了大隋的天下,也許朕現在還是一個為大隋盡忠的唐公吧!”
【他們夫妻倆這個節儉可是曆史上出了名的那種,而隋煬帝楊廣在皇位之爭中能夠戰勝太子一脈就是因為楊廣會裝。
父母喜歡什麽樣他就什麽樣。
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妻關係特別好,沒有其他女人。
所以楊廣也獨立晉王妃蕭氏。
父母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楊廣的晉王府用度也如此。
對比之下,太子就不一樣了,美人無數,愛好財富,還專門養了一堆舞女和樂人,這讓當時的皇後獨孤伽羅數落了很多次,但就是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