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諄諄君子的爸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網友說:
“所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是李白在致敬他的偶像謝靈運嗎?”
“怎麽說呢?劉裕出身北府軍,而北府軍是謝玄創建的,隻能說劉裕還挺念舊。但凡換個其他皇帝,早在謝靈運第一次作死的時候就已經到地府了,而且,謝家也肯定受到牽連。
你再是千年世家又如何?劉裕可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後裔,而且人家手裏可是有大軍的。
隻能說,謝玄的恩情讓謝靈運避免了三次必死之局。”
“才高八鬥,天下文人一升,曹植占八鬥,我謝靈運占一鬥,其餘文人占一鬥。”
“劉氏對謝靈運真的是恩盡義絕了,他想玩就允他去隨便玩,想當官就讓他迴來給予高位。但是謝靈運恐怕不懂一個道理,恩情總有用完的一天。”
“謝靈運這種人根本就不適合當官,去當個清流散職不好嗎?安心作文學,才是他的價值最大的發揮!”
“如果宋文帝給他安排一個走遍千裏江山編纂地理誌的工作……”
“那肯定沒有明朝徐霞客什麽事情了!”
“酈道元這個著名的水利專家也是這個時期的吧?《水經》真的是水利巨著啊,酈道元親自走過天下水係寫出來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唐詩裏的王謝,就是他家吧。”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可能有政治才能的文學家沒那麽多時間和你吟詩作對,王安石,歐陽修,韓愈,尤其是範仲淹,人家主業是政治家,當不了官的沒辦法隻能當文學家,閑的沒辦法隻能寫書,喝酒,作死。”
“宋文帝對謝靈運也真是不錯了,哎,可惜謝靈運了。”
“好家夥,謝一鬥的詩詞一句都沒在我課本上出現過。”
“難度太大,怕你讀不懂也記不住。而且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的古文和作者水平無關。”
“笑死,謝靈運的詩隻有上了大學以後才學,給你學你也體會不出人家的意境,估計人家謝靈運寫的啥都看不懂吧?”
“為什麽我沒聽說過這個人啊?”
“很多人站在唐宋基礎上看謝靈運,可這是南北朝啊,謝靈運的詩是開創性的!”
“李白的詩你可能讀兩遍就能知道啥意思,但謝的詩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理解不了。”
“唐詩做到了讓天下人都能‘不會做詩也會吟’的程度,就算不懂多讀也能琢磨個大概,但是謝靈運這種出身世家、自小侵習諸子經典的,本人文化功底就極高,寫出來的作品也是如此,就好像曹植的作品一樣,也有不少人讀不懂。
不是人家名氣不大,寫的不配上教科書,而是人家的作品有門檻!”
“不惜去人遠,但恨莫與同。喜歡的人離開了,隻恨自己為什麽沒有與她一起離開。是這個意思不?泡妞的高境界,像這樣的事,直接說出來,影響不好,幹脆,整兩句詩吧!”】
“唐詩讓天下人都能讀得懂詩,這和我儒家所追求的天下大同之道何其相似!”夫子目光炯炯,這個在後世創下了煌煌盛世的大唐每每都要給前人們無數的驚喜。
有學生出口不解的問道:“夫子,難道寫詩不應向您在《詩經》中說的那樣,詩如君子嗎?”
“如果就連民夫販卒都能讀詩寫詩,那詩還叫詩嗎?”
“豈不是如那鄉野粗夫唱的哩曲一般。”
夫子笑道:“天下大同不是君王的大同,也是王侯的大同,而是天下人的大同。”
“讓天下人都讀得上書、識得了字,這樣才是真正的大同!”
東晉
謝玄作為一個世家子,組建北府軍的目的也是為了爭權奪勢,固然最初是因為朝廷無可戰之軍而起的。
但對於世家們而言,這又是一個值得下注的資本盤。
琅琊王氏當年何其輝煌,就算如今有些落寞,但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族,不就是王導兄弟幾人掌握了朝廷的軍權嗎?
所以,對於北府軍後來易主,並且憑借此再立了新朝,對於謝玄而言更像是一場投資收到了迴報。
自家這小子本事確實是挺大的,硬生生是折騰了三次,才讓皇帝下旨流放。
而流放路上再次作死,才讓皇帝忍無可忍處死的。
但凡換個其他人,恐怕第一次就沒了。
謝玄當然知道,這裏麵的原因不乏謝家的名望和他這個糟老頭子留在北府軍的恩情所致。
“看來,我謝家也要步入王氏的結局了。”
“兒子是個傻的,謝氏的這些兒輩孫輩也就靈運最出眾,卻沒想到以後也是個隻有才氣沒有腦子的啊!”
謝玄的兒子,也就是謝靈運的父親,謝歡,是一個諄諄君子,嗯,古代人說話不喜歡露白,喜歡留一點情麵。
(可以說諄諄君子是形容人端正持節有禮貌,但正確意思應該是木訥,遲鈍,愚笨......)
李白:“謝公之才可是六朝之冠?難道就不配去做大官了嗎?”
北宋
蘇軾在嶺南的家裏怡然的看著天幕裏對謝靈運的評價,忽然他從天幕裏後人的評價中好像明白了一個道理。
謝靈運是想像祖宗一樣做一個位高權重的國家重臣,但是皇帝不給他做,他隻能當一些散職,所以經常發脾氣不去上班,天天去旅遊,從而寫下了優秀的山水詩。
而老夫因為常常冒犯到新學的人,於是就被到處貶,到處遷,所幸老夫心情豁達,反而苦中作樂,於是寫下了不少的作品......
“哎,這可能就是有文才之人,不一定有政之才啊!”
“所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是李白在致敬他的偶像謝靈運嗎?”
“怎麽說呢?劉裕出身北府軍,而北府軍是謝玄創建的,隻能說劉裕還挺念舊。但凡換個其他皇帝,早在謝靈運第一次作死的時候就已經到地府了,而且,謝家也肯定受到牽連。
你再是千年世家又如何?劉裕可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後裔,而且人家手裏可是有大軍的。
隻能說,謝玄的恩情讓謝靈運避免了三次必死之局。”
“才高八鬥,天下文人一升,曹植占八鬥,我謝靈運占一鬥,其餘文人占一鬥。”
“劉氏對謝靈運真的是恩盡義絕了,他想玩就允他去隨便玩,想當官就讓他迴來給予高位。但是謝靈運恐怕不懂一個道理,恩情總有用完的一天。”
“謝靈運這種人根本就不適合當官,去當個清流散職不好嗎?安心作文學,才是他的價值最大的發揮!”
“如果宋文帝給他安排一個走遍千裏江山編纂地理誌的工作……”
“那肯定沒有明朝徐霞客什麽事情了!”
“酈道元這個著名的水利專家也是這個時期的吧?《水經》真的是水利巨著啊,酈道元親自走過天下水係寫出來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唐詩裏的王謝,就是他家吧。”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可能有政治才能的文學家沒那麽多時間和你吟詩作對,王安石,歐陽修,韓愈,尤其是範仲淹,人家主業是政治家,當不了官的沒辦法隻能當文學家,閑的沒辦法隻能寫書,喝酒,作死。”
“宋文帝對謝靈運也真是不錯了,哎,可惜謝靈運了。”
“好家夥,謝一鬥的詩詞一句都沒在我課本上出現過。”
“難度太大,怕你讀不懂也記不住。而且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的古文和作者水平無關。”
“笑死,謝靈運的詩隻有上了大學以後才學,給你學你也體會不出人家的意境,估計人家謝靈運寫的啥都看不懂吧?”
“為什麽我沒聽說過這個人啊?”
“很多人站在唐宋基礎上看謝靈運,可這是南北朝啊,謝靈運的詩是開創性的!”
“李白的詩你可能讀兩遍就能知道啥意思,但謝的詩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理解不了。”
“唐詩做到了讓天下人都能‘不會做詩也會吟’的程度,就算不懂多讀也能琢磨個大概,但是謝靈運這種出身世家、自小侵習諸子經典的,本人文化功底就極高,寫出來的作品也是如此,就好像曹植的作品一樣,也有不少人讀不懂。
不是人家名氣不大,寫的不配上教科書,而是人家的作品有門檻!”
“不惜去人遠,但恨莫與同。喜歡的人離開了,隻恨自己為什麽沒有與她一起離開。是這個意思不?泡妞的高境界,像這樣的事,直接說出來,影響不好,幹脆,整兩句詩吧!”】
“唐詩讓天下人都能讀得懂詩,這和我儒家所追求的天下大同之道何其相似!”夫子目光炯炯,這個在後世創下了煌煌盛世的大唐每每都要給前人們無數的驚喜。
有學生出口不解的問道:“夫子,難道寫詩不應向您在《詩經》中說的那樣,詩如君子嗎?”
“如果就連民夫販卒都能讀詩寫詩,那詩還叫詩嗎?”
“豈不是如那鄉野粗夫唱的哩曲一般。”
夫子笑道:“天下大同不是君王的大同,也是王侯的大同,而是天下人的大同。”
“讓天下人都讀得上書、識得了字,這樣才是真正的大同!”
東晉
謝玄作為一個世家子,組建北府軍的目的也是為了爭權奪勢,固然最初是因為朝廷無可戰之軍而起的。
但對於世家們而言,這又是一個值得下注的資本盤。
琅琊王氏當年何其輝煌,就算如今有些落寞,但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族,不就是王導兄弟幾人掌握了朝廷的軍權嗎?
所以,對於北府軍後來易主,並且憑借此再立了新朝,對於謝玄而言更像是一場投資收到了迴報。
自家這小子本事確實是挺大的,硬生生是折騰了三次,才讓皇帝下旨流放。
而流放路上再次作死,才讓皇帝忍無可忍處死的。
但凡換個其他人,恐怕第一次就沒了。
謝玄當然知道,這裏麵的原因不乏謝家的名望和他這個糟老頭子留在北府軍的恩情所致。
“看來,我謝家也要步入王氏的結局了。”
“兒子是個傻的,謝氏的這些兒輩孫輩也就靈運最出眾,卻沒想到以後也是個隻有才氣沒有腦子的啊!”
謝玄的兒子,也就是謝靈運的父親,謝歡,是一個諄諄君子,嗯,古代人說話不喜歡露白,喜歡留一點情麵。
(可以說諄諄君子是形容人端正持節有禮貌,但正確意思應該是木訥,遲鈍,愚笨......)
李白:“謝公之才可是六朝之冠?難道就不配去做大官了嗎?”
北宋
蘇軾在嶺南的家裏怡然的看著天幕裏對謝靈運的評價,忽然他從天幕裏後人的評價中好像明白了一個道理。
謝靈運是想像祖宗一樣做一個位高權重的國家重臣,但是皇帝不給他做,他隻能當一些散職,所以經常發脾氣不去上班,天天去旅遊,從而寫下了優秀的山水詩。
而老夫因為常常冒犯到新學的人,於是就被到處貶,到處遷,所幸老夫心情豁達,反而苦中作樂,於是寫下了不少的作品......
“哎,這可能就是有文才之人,不一定有政之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