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青雲之誌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是現代中學生的噩夢,也是很多畢業多年的人們追憶其他的作品好評最多的古人。
他是大唐最遺憾的天才,也是唐朝乃至數遍華夏曆代公認的大才子。
他隻是吃了一頓飯,卻讓吃飯的地方火了一千多年,不管戰火還是時間,他吃飯的地方都一直被人修繕著。
他僅憑一篇文章,就震撼了華夏後世一千三百年。
他的最後一篇文章,也被譽為“千古第一駢文”,迄今無人超越,寫完之後自此再也無“駢文”佳品能與其爭鋒。
如果沒有他的英年早逝,或許就沒有李白的“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或許我們現在學習的語文課本還要厚上那麽幾頁。
他九歲的時候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
十歲時,便飽覽六經等諸多古典。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他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皆有所知曉。
十五歲的時候他的才名就已經被大唐的皇帝所知曉。
十六歲時,他應幽素科試及第,被朝廷授職朝散郎,被皇帝盛讚:“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因其年齡尚還未及加冠,便被皇帝安排到了皇子的身邊伴讀。
他就是初唐年間一顆無比閃耀的明星————王勃!一個消失在盛唐前夜的流星。
“人間之過客,天地之驚鴻。”
這是世人對王勃的評價。
他在其短短的二十七年生涯裏,給世人留下來了太多太多的驚豔。
如果沒有王勃,夕陽西下的時候就不會有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麗畫卷。
朋友離別的時候,也不會有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不舍和相惜。
如果沒有王勃,在人生困頓前途渺茫的時候就不會有那句“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堅持和勉勵。】
甘露殿
“是我大唐的文人!”李世民興奮道。
“並且還是一個盛唐之前,生活在初唐的人。”
李世民當然知道,自己所處的時期就是初唐的年代,也就是說,天幕中這個叫做王勃的文人,他或許就出生在自己的這個時期。
老杜建議道:“或許我們可以根據天幕待會對此人的盤點,早早的尋到這樣的驕子神童唵,不至於讓他早夭啊!”
這樣的人才的去世簡直就是大唐的損失!
李世民微微頷首,道:“不過,此人曾做過皇子侍讀,說明其才名早已經不在年歲而溢滿長安。”
“不知道,這個皇帝是不是朕啊!”
初唐能有幾個皇帝?
李世民覺得除了自己也就是自己的兒子了,天幕之人左右就是在自己這個時代的。
【王楊盧駱號稱“初唐四傑”,當然每個人都不是浪得虛名,他們在文學史上各有驚人的事業。
像駱賓王,七歲詠鵝,那首“白毛浮綠水,紅掌拔清波”至今是陪伴小學生的口水詩。
後來武則天稱帝,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也是十分出色,罵人罵的洶湧澎湃,把武則天看得一愣一愣的。
而武則天看完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自責道:“讓這樣的人才流落在外是朝廷選材出了問題啊!”
你看,這就是初唐四傑的厲害之處,罵統治者不但不會讓其生氣,更會讓其珍惜其才華居然流落在外沒有出仕。
盧照鄰也是很牛的人,他有篇《長安古意》,其中有“複道交窗作合歡”……“羅襦寶帶為君解”等句子,有點“黃色”詩的味道。
後代的一位著名學者也稱此詩是有宮體豔情詩的特點。
現在看來,《長安古意》應算是唐代長篇詩歌中最早的,但與《長恨歌》、《琵琶行》相比,因為處於唐詩起步階段,所以並沒達到第一流的境界。
盧照鄰命也是苦命娃,患上了“風疾”,大概屬於現在腦血栓之類的病症,手足癱瘓,後又失明,最後為了擺脫痛苦投水而死。
至於楊炯,最為大眾所熟悉的應該就是那首高考重點《從軍行》吧。
據說當時就有“王楊盧駱”一說,但楊炯卻不滿意這樣的排名,說過“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
意思是,他承認排在盧照鄰前麵有點過了,他自覺才學不及盧,但覺得比王勃要強很多,所以說“恥居王後”。
武無第二,文無第一,所以王勃若聽到楊炯的話,一定會站出來說:你可以胡言亂語,但我尊重你講話的權利。
但很可惜,老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王勃早已不在人間了。】
李世民:“......”
“這個初唐是皇子治當皇帝的時期嗎?”
二鳳蹙著眉道。
他還以為初唐講的是他貞觀的事情呢,沒想到居然是皇子治和那個什麽女帝的時期。
天下大才,他李二怎麽可能有放過的機會,必須都給朕充實大唐朝野!一個都不能遺留!
長孫無忌則上前道:“陛下,初唐四傑啊,這可是與漢初三傑,漢初四大家莫不是相同的排名?”
“這也是我大唐盛治中夏的表現啊!”
倒是讓殿內眾人好奇的,不是王勃為何英年早逝卻排名靠前和他的文采究竟如何。
讓大家真正好奇的是,駱賓王這個人到底寫了什麽《檄文》,雖然武曌身為皇後在皇子治死後稱帝是不妥,但當時李唐的宗室都沒太大反應,反而有一種打不過就默許的滋味,反正你是李家的媳婦。
所以,武曌的帝位來源是極具法理性和正規的。
說她是真正的皇帝,這句話是陳述句。
而此時甘露殿的眾人好奇的就是這,隻要是皇帝,那就是九五獨尊的,這個駱賓王到底寫了什麽罵皇帝的話,居然讓皇帝看了之後一點也不生氣。
反而在感慨和遺憾大唐遺漏了這樣的人才。
房玄齡道:“駱賓王檄文罵朝廷卻讓女帝感慨朝廷之失,僅此一個記載便能看出這個初唐四傑的榜單含金量很高啊!”
可不是嘛!
駱賓王尚且排在第四位,而本期天幕的主角是一個隻活了二十七歲卻排名第一的人,含金量十足!
李二也是挺起了胸膛,這就是我大唐的文治成果!
他是大唐最遺憾的天才,也是唐朝乃至數遍華夏曆代公認的大才子。
他隻是吃了一頓飯,卻讓吃飯的地方火了一千多年,不管戰火還是時間,他吃飯的地方都一直被人修繕著。
他僅憑一篇文章,就震撼了華夏後世一千三百年。
他的最後一篇文章,也被譽為“千古第一駢文”,迄今無人超越,寫完之後自此再也無“駢文”佳品能與其爭鋒。
如果沒有他的英年早逝,或許就沒有李白的“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或許我們現在學習的語文課本還要厚上那麽幾頁。
他九歲的時候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
十歲時,便飽覽六經等諸多古典。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他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皆有所知曉。
十五歲的時候他的才名就已經被大唐的皇帝所知曉。
十六歲時,他應幽素科試及第,被朝廷授職朝散郎,被皇帝盛讚:“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因其年齡尚還未及加冠,便被皇帝安排到了皇子的身邊伴讀。
他就是初唐年間一顆無比閃耀的明星————王勃!一個消失在盛唐前夜的流星。
“人間之過客,天地之驚鴻。”
這是世人對王勃的評價。
他在其短短的二十七年生涯裏,給世人留下來了太多太多的驚豔。
如果沒有王勃,夕陽西下的時候就不會有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麗畫卷。
朋友離別的時候,也不會有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不舍和相惜。
如果沒有王勃,在人生困頓前途渺茫的時候就不會有那句“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堅持和勉勵。】
甘露殿
“是我大唐的文人!”李世民興奮道。
“並且還是一個盛唐之前,生活在初唐的人。”
李世民當然知道,自己所處的時期就是初唐的年代,也就是說,天幕中這個叫做王勃的文人,他或許就出生在自己的這個時期。
老杜建議道:“或許我們可以根據天幕待會對此人的盤點,早早的尋到這樣的驕子神童唵,不至於讓他早夭啊!”
這樣的人才的去世簡直就是大唐的損失!
李世民微微頷首,道:“不過,此人曾做過皇子侍讀,說明其才名早已經不在年歲而溢滿長安。”
“不知道,這個皇帝是不是朕啊!”
初唐能有幾個皇帝?
李世民覺得除了自己也就是自己的兒子了,天幕之人左右就是在自己這個時代的。
【王楊盧駱號稱“初唐四傑”,當然每個人都不是浪得虛名,他們在文學史上各有驚人的事業。
像駱賓王,七歲詠鵝,那首“白毛浮綠水,紅掌拔清波”至今是陪伴小學生的口水詩。
後來武則天稱帝,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也是十分出色,罵人罵的洶湧澎湃,把武則天看得一愣一愣的。
而武則天看完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自責道:“讓這樣的人才流落在外是朝廷選材出了問題啊!”
你看,這就是初唐四傑的厲害之處,罵統治者不但不會讓其生氣,更會讓其珍惜其才華居然流落在外沒有出仕。
盧照鄰也是很牛的人,他有篇《長安古意》,其中有“複道交窗作合歡”……“羅襦寶帶為君解”等句子,有點“黃色”詩的味道。
後代的一位著名學者也稱此詩是有宮體豔情詩的特點。
現在看來,《長安古意》應算是唐代長篇詩歌中最早的,但與《長恨歌》、《琵琶行》相比,因為處於唐詩起步階段,所以並沒達到第一流的境界。
盧照鄰命也是苦命娃,患上了“風疾”,大概屬於現在腦血栓之類的病症,手足癱瘓,後又失明,最後為了擺脫痛苦投水而死。
至於楊炯,最為大眾所熟悉的應該就是那首高考重點《從軍行》吧。
據說當時就有“王楊盧駱”一說,但楊炯卻不滿意這樣的排名,說過“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
意思是,他承認排在盧照鄰前麵有點過了,他自覺才學不及盧,但覺得比王勃要強很多,所以說“恥居王後”。
武無第二,文無第一,所以王勃若聽到楊炯的話,一定會站出來說:你可以胡言亂語,但我尊重你講話的權利。
但很可惜,老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王勃早已不在人間了。】
李世民:“......”
“這個初唐是皇子治當皇帝的時期嗎?”
二鳳蹙著眉道。
他還以為初唐講的是他貞觀的事情呢,沒想到居然是皇子治和那個什麽女帝的時期。
天下大才,他李二怎麽可能有放過的機會,必須都給朕充實大唐朝野!一個都不能遺留!
長孫無忌則上前道:“陛下,初唐四傑啊,這可是與漢初三傑,漢初四大家莫不是相同的排名?”
“這也是我大唐盛治中夏的表現啊!”
倒是讓殿內眾人好奇的,不是王勃為何英年早逝卻排名靠前和他的文采究竟如何。
讓大家真正好奇的是,駱賓王這個人到底寫了什麽《檄文》,雖然武曌身為皇後在皇子治死後稱帝是不妥,但當時李唐的宗室都沒太大反應,反而有一種打不過就默許的滋味,反正你是李家的媳婦。
所以,武曌的帝位來源是極具法理性和正規的。
說她是真正的皇帝,這句話是陳述句。
而此時甘露殿的眾人好奇的就是這,隻要是皇帝,那就是九五獨尊的,這個駱賓王到底寫了什麽罵皇帝的話,居然讓皇帝看了之後一點也不生氣。
反而在感慨和遺憾大唐遺漏了這樣的人才。
房玄齡道:“駱賓王檄文罵朝廷卻讓女帝感慨朝廷之失,僅此一個記載便能看出這個初唐四傑的榜單含金量很高啊!”
可不是嘛!
駱賓王尚且排在第四位,而本期天幕的主角是一個隻活了二十七歲卻排名第一的人,含金量十足!
李二也是挺起了胸膛,這就是我大唐的文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