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端午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網友說:
“屈原是最棒的,別的詩人都是留下一堆得背誦課文,就他留給後人三天假期!”
“雖然曆史的長河無情地淹沒了他,可是人性的美好都匯集在他身上,才華橫溢,忠心愛國,憐憫弱小,在史冊中熠熠生輝。正如屈原自己在離騷裏所說,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誌兮。屈原做了一顆楚國的橘樹,我要做一顆華夏的橘樹!”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每每讀到屈原離騷那種九死未悔的愛國情懷,不免感慨萬千。”
“我第一次知道屈原是王族,以前的我不明白屈原到底憑什麽流芳百世,因為跟他一樣品格的人別說他之後他之前也不少,他們隻是卑微言輕,現在知道了,屈原他是王族,他卻和普通的貴族不一樣。”
“以前我很喜歡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但現在我怕人家說我是死裝。”
“長知識了,風騷來源於《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楚辭》中的《離騷》。”
“屈原怎麽也沒有想到,在他死後,不止楚國和楚人,到如今全國十幾萬萬的人口和數十個民族都在紀念他!”
“屈原,他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紀念價值的愛國精神締造者!”
“實際上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的啊,屈原還在世的時候就有端午節,屈原自己還過過端午節。
隻是屈原死在了端午這一天,從此端午節便從一個普通的節日升華到了如今的高度。
紀念端午,就是在紀念屈原;紀念屈原,就是在歌頌他的高潔品德和浪漫愛國主義精神;歌頌愛國者,就是對民族內核的塑造!”
“其實也不怪屈原,畢竟屈原主政楚國的時候,他的對手可是秦國的張儀啊!縱橫家兩大代表人物蘇秦張儀,而張儀帶領著秦國走過了變法後最難的一段日子,這可是位神人!”
“從屈原死後到現在兩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裏,無論朝代的更迭和歲月的變化,屈原的粉絲從來沒有斷過,不知道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各界名士為屈原悼念作碑,這就是屈原的影響力!”
“當時的世界屈原並不是看不懂,而是這個時代他無法接受!如果屈原生在了巔峰的漢唐時期,那他將會是一個才華如李白一般的詩人,一個如房杜般享有美名的政治家!
後世人將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到秦國一統的時間稱為春秋戰國,平王東遷到三家分晉為春秋,三家分晉到秦王政二十六年一統天下為戰國。
何為戰國?列國伐交、兼並劇烈,傳統奴隸製崩潰,新興封建製茁壯,鐵器的應用和青銅器的落寞,周天子的威信徹底的殆盡,從稱霸到代周,從儒到法到墨到黃老等百家思想碰撞激烈的時代。
屈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徹底禮崩樂壞,比孔子的時代還要糟糕的時期。”】
“紀念屈原,並不是在紀念一個楚人,”嬴政的眸光閃爍,他明白後世為何要將屈原和端午綁定在一起了。
“這是在讚頌這種品質,屈原身上的品質!”
扶蘇道:“父皇,我大秦一統了六國,自然就要有大一統王朝的氣象,兒臣認為將後世的端午內涵直接學習到我大秦也能起到很好的凝結國家的作用!”
“陛下,但現在六國餘孽.......”李斯出言提醒道。
現在大秦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六國的餘孽可是還存在著。
如果這樣公開祭奠六國的名人,豈不是讓他們思念故國?
嬴政閉目不語,他在思考,他在決斷。
扶蘇卻在這時開口駁斥了李斯的意見,他道:“父皇,他們能煽動無知的百姓去造反,裹挾他們反對大秦,這些都是在我大秦對六國民眾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若我大秦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施以仁政,廢除所有之前的暴政苛政,就像漢朝一樣致力於恢複國家生機,那天下的百姓還會再跟隨他們的老爺嗎?”
“兒臣認為是不會的!”
“而這時我們提倡祭奠六國有高尚品德的名人,相反還會增加他們對我們的忠誠,因為此時的中夏已經不再分齊國、楚國、還是魏國,大家都是秦人!”
“好!說得很好!”嬴政讚道:“扶蘇,你現在的進步我看在眼裏很滿意,你想的很好,也說得很好!”
怎麽做,自然是後麵需要很多人去詳細補充的,但扶蘇現在能夠想到這麽多,比之前隻會儒家的“仁義”那一套好多了。
李斯說的自然也沒問題,他是臣子,自然要首先考慮自己職責所要考慮的事情。
而扶蘇作為繼承人,作為太子,要從天下來考慮。
六國餘孽,一群亡國的臭蟲,還能翻天不成?
大漢
“沒想到紀念屈原和端午還能有這麽多的含義存在!”劉徹恍然道:“一個節日,既能宣傳這麽多的內涵,又可以加強人心的凝聚力!”
“我大漢雖然之前也有端午節,但還沒有像後世這般重要。”
劉徹也是自己登基上來後做了很多凝聚大漢人心的政策,就例如說元日,也是在他登基後將一月一日設立為元日的。
對於武帝這種政治生物而言,天幕上任何簡單的事情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分解紛雜的。
“節日!真是一個好工具啊!”
劉徹咳咳一聲,收起思緒,對殿內眾臣說:“屈子是一個很偉大的人物,朕認為我們大漢也應該紀念他!”
“從今天起,每年的五月五日正式的定為紀念屈子的端午節,全天下的百姓都要學習屈子忠君愛國的精神!”
“屈原是最棒的,別的詩人都是留下一堆得背誦課文,就他留給後人三天假期!”
“雖然曆史的長河無情地淹沒了他,可是人性的美好都匯集在他身上,才華橫溢,忠心愛國,憐憫弱小,在史冊中熠熠生輝。正如屈原自己在離騷裏所說,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誌兮。屈原做了一顆楚國的橘樹,我要做一顆華夏的橘樹!”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每每讀到屈原離騷那種九死未悔的愛國情懷,不免感慨萬千。”
“我第一次知道屈原是王族,以前的我不明白屈原到底憑什麽流芳百世,因為跟他一樣品格的人別說他之後他之前也不少,他們隻是卑微言輕,現在知道了,屈原他是王族,他卻和普通的貴族不一樣。”
“以前我很喜歡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但現在我怕人家說我是死裝。”
“長知識了,風騷來源於《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楚辭》中的《離騷》。”
“屈原怎麽也沒有想到,在他死後,不止楚國和楚人,到如今全國十幾萬萬的人口和數十個民族都在紀念他!”
“屈原,他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紀念價值的愛國精神締造者!”
“實際上端午節並不是紀念屈原的啊,屈原還在世的時候就有端午節,屈原自己還過過端午節。
隻是屈原死在了端午這一天,從此端午節便從一個普通的節日升華到了如今的高度。
紀念端午,就是在紀念屈原;紀念屈原,就是在歌頌他的高潔品德和浪漫愛國主義精神;歌頌愛國者,就是對民族內核的塑造!”
“其實也不怪屈原,畢竟屈原主政楚國的時候,他的對手可是秦國的張儀啊!縱橫家兩大代表人物蘇秦張儀,而張儀帶領著秦國走過了變法後最難的一段日子,這可是位神人!”
“從屈原死後到現在兩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裏,無論朝代的更迭和歲月的變化,屈原的粉絲從來沒有斷過,不知道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各界名士為屈原悼念作碑,這就是屈原的影響力!”
“當時的世界屈原並不是看不懂,而是這個時代他無法接受!如果屈原生在了巔峰的漢唐時期,那他將會是一個才華如李白一般的詩人,一個如房杜般享有美名的政治家!
後世人將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到秦國一統的時間稱為春秋戰國,平王東遷到三家分晉為春秋,三家分晉到秦王政二十六年一統天下為戰國。
何為戰國?列國伐交、兼並劇烈,傳統奴隸製崩潰,新興封建製茁壯,鐵器的應用和青銅器的落寞,周天子的威信徹底的殆盡,從稱霸到代周,從儒到法到墨到黃老等百家思想碰撞激烈的時代。
屈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徹底禮崩樂壞,比孔子的時代還要糟糕的時期。”】
“紀念屈原,並不是在紀念一個楚人,”嬴政的眸光閃爍,他明白後世為何要將屈原和端午綁定在一起了。
“這是在讚頌這種品質,屈原身上的品質!”
扶蘇道:“父皇,我大秦一統了六國,自然就要有大一統王朝的氣象,兒臣認為將後世的端午內涵直接學習到我大秦也能起到很好的凝結國家的作用!”
“陛下,但現在六國餘孽.......”李斯出言提醒道。
現在大秦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六國的餘孽可是還存在著。
如果這樣公開祭奠六國的名人,豈不是讓他們思念故國?
嬴政閉目不語,他在思考,他在決斷。
扶蘇卻在這時開口駁斥了李斯的意見,他道:“父皇,他們能煽動無知的百姓去造反,裹挾他們反對大秦,這些都是在我大秦對六國民眾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
“若我大秦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施以仁政,廢除所有之前的暴政苛政,就像漢朝一樣致力於恢複國家生機,那天下的百姓還會再跟隨他們的老爺嗎?”
“兒臣認為是不會的!”
“而這時我們提倡祭奠六國有高尚品德的名人,相反還會增加他們對我們的忠誠,因為此時的中夏已經不再分齊國、楚國、還是魏國,大家都是秦人!”
“好!說得很好!”嬴政讚道:“扶蘇,你現在的進步我看在眼裏很滿意,你想的很好,也說得很好!”
怎麽做,自然是後麵需要很多人去詳細補充的,但扶蘇現在能夠想到這麽多,比之前隻會儒家的“仁義”那一套好多了。
李斯說的自然也沒問題,他是臣子,自然要首先考慮自己職責所要考慮的事情。
而扶蘇作為繼承人,作為太子,要從天下來考慮。
六國餘孽,一群亡國的臭蟲,還能翻天不成?
大漢
“沒想到紀念屈原和端午還能有這麽多的含義存在!”劉徹恍然道:“一個節日,既能宣傳這麽多的內涵,又可以加強人心的凝聚力!”
“我大漢雖然之前也有端午節,但還沒有像後世這般重要。”
劉徹也是自己登基上來後做了很多凝聚大漢人心的政策,就例如說元日,也是在他登基後將一月一日設立為元日的。
對於武帝這種政治生物而言,天幕上任何簡單的事情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分解紛雜的。
“節日!真是一個好工具啊!”
劉徹咳咳一聲,收起思緒,對殿內眾臣說:“屈子是一個很偉大的人物,朕認為我們大漢也應該紀念他!”
“從今天起,每年的五月五日正式的定為紀念屈子的端午節,全天下的百姓都要學習屈子忠君愛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