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悲情英雄的出場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是天王也是大帝!】
【他身高八尺,驍勇善戰!乃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子!
曆史上對於他的評價好壞參半。
有人說如果沒有他,那便不會有後來之華夏。功不若秦皇漢武的悲情英雄。
也有人說他的《殺胡令》太過於野蠻,導致的殺戮而是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莽夫和兵痞。
他就是武悼天王冉閔!】
“看來這一位什麽天王的皇帝也是一位能衝殺戰陣之中的狠人啊!”嬴政覺得冉閔這人的諡號倒是有些拗口和沒有章法,不過後世的奇葩事情他見多了,縱然有些不合理也沒計較太多。
再不合理能有大宋的皇帝被牽羊禮擄走離譜嗎?
“這個《殺胡令》是個什麽東西?寡人對這個很有意思啊!”
“莫不是一個如漢武帝一樣的皇帝?帶領著他的軍隊去殺胡人然後封狼居胥?”
大唐
“冉閔?”李世民嗬嗬一笑,釋然道:“朕年輕的時候讀到過關於魏武悼天王的故事,當時年少輕狂,向往沙場,又一心豪膽和衝天的銳氣,覺得這個武悼天王是個英雄人物!”
“是拯救我中夏的好人!”
“哦?陛下年輕的時候以為的,那現在呢?”魏征接過話茬道。
“他本人不過一個如項羽一樣有勇無謀的武士罷了!這個《殺胡令》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之處,也是讓他站在當時時代的風口浪尖上的關鍵之處!”
“很有可能是出自他手下謀士的建議。”
“這是個很好的陽謀,可惜冉閔遇到了不堪的東晉和他自己並不寬厚的韜略,最終隻能泯滅在那個大世之中。”
“最後,也隻是讓本就疲敝的北地漢人更遭毒手罷了!”
魏征撫著胡須,道:“陛下從前是站在少年人的立場上評價的冉閔,所以是少年人看到的意氣風發。”
“如今陛下是四海之主,看待問題從大局觀上來的,所以立場和評價自然也不同。”
李世民微微頷首,轉頭又看向房玄齡,詢問道:“玄齡啊,你怎麽看?”
老房道:“勇力絕人,當世豪傑!果銳無德,徒增遺憾!”
這就是大唐中樞相公的實力啊,魏征心裏也忍不住給老房一個讚。
大明
“武悼天王冉閔!”朱棣道:“居然沒想到他也有上榜的機會。”
“朕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你啊冉閔,該說你是一個拯救中夏的大英雄還是一個殘暴之人呢?”
“正好後世的天幕上有了你,讓朕看看你在後世的眼裏是個什麽樣的人吧!”
【說到冉閔,可能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關於他的《殺胡令》,以及最後的失敗,很多曆史愛好者都多少有些了解。
尤其是他武悼天王的稱號,更是讓許多人幾乎隨口道來。
關於冉閔的傳說,曾經在網絡上流傳不息,並對許多人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那麽拋去傳說,曆史上的冉閔以及被捧上天的《殺胡令》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曆史呢?
北朝早期,是一段軍閥混戰,尤其是許多遊牧民族進入中原,通過戰爭在獲得立足之地後,又不斷與其他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以及當地漢族豪強不斷爭奪地方控製的曆史。
後來作為冉閔養父的石虎,他所屬的羯族也是“五胡亂華”時期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之一。
晉成帝鹹和五年,石勒稱帝,建立了後趙。
然而和很多北朝早期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一樣,後趙內部充滿了陰謀與廝殺。
在石勒死後,被石勒的侄子、石勒的父親視如己出的石虎立刻篡奪了後趙政權,然而雖然石虎驍勇善戰,但是由於石虎生性殘暴又貪圖享樂,他在鄴城大肆征發士兵和民夫修築宮殿,使得大量羯、漢士兵民夫死亡。
再加上石虎的官吏四處橫征暴斂,一時更是民憤四起。
不過雖然石虎也四處劫掠婦女,但是與網絡上相傳的“兩腳羊”段落不同的是,石虎四處劫掠的民女,並不是將她們充入軍營甚至當成軍糧,而是將她們全部收入了自己的後宮。
並且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兩腳羊”這個詞,以及相關的烹飪方法並不是起源於北朝,而是最早見於宋代記錄各地風俗的《雞肋編》。
而且其實石虎和當時許多遊牧民族君主一樣,對當時中原的漢人,都有著深深的自卑感。
曾經有工匠為了討好石虎,而將宮廷中的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畫像全部畫成胡人相貌,結果引得石虎勃然大怒。
當時四百年大漢天威浩蕩,縱然距離漢朝滅亡已有百餘年,但漢人帝國強大的印象仍然是在異族心中揮散不掉的陰影。
和現代不少人的崇洋媚外不同,古代時期,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中夏是被崇敬和獻媚的對象,異族人在麵對華夏的時候,難免會有自卑感存在。】
“這個漢朝都滅亡了百餘年了,居然餘威仍如此浩蕩?!”
秦始皇喃喃自語著感慨大漢的影響力,心中不免有些向往,若是四百年大漢是他四百年大秦帝國該多好啊!
“這就是我大漢的實力啊!”劉徹心情激蕩,驕傲的說道。
“縱然我大漢國除祚絕,然提我大漢之名者,仍可得庇護也!”
大漢天威來源於什麽,劉徹自己很清楚,那就是自己對匈奴人以及周邊勢力不斷的打壓!
那有什麽感慨華夏之文明從而自慚形穢呢?
他心裏的陰影說白了就是祖上被大漢打疼了,害怕了!
劉徹道:“大漢做到了曆史賦予它的使命了啊!”
“希望這個叫冉閔的後人,能再帶領我中夏輝煌下去吧。”
【不過,石虎雖然能夠鎮得住自己手下圖謀不軌的大臣,但是卻和石勒的父親一樣也為自己收了一個幹兒子,而這個人正是冉閔。
冉閔同樣因為英勇善戰而受到石虎的賞識,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潰逃,隻有冉閔帶領的一支軍隊在敵人的攻擊之下,幾乎完好無損。
對於這個人高馬大、善謀略的青年,石虎更是視之如孫。
雖然石虎的初心,是想讓冉閔為自己的子孫效力,然而冉閔卻毫不在乎的打算模仿一下自己的幹爹。
石虎死後,石世繼位,但是沒過多久,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遵篡位。
而當時同樣手握重兵的石衝對於石遵篡位心懷不滿,因此立刻起兵造反,但是卻被冉閔等將領擊敗,石衝被賜死,而他所率領的士卒,則全部遭到坑殺。
石遵為了安撫冉閔,因此向冉閔許諾會立他為太子,但是很快就反悔,改立石衍為太子。
冉閔對此大為惱火,兩人之間的關係也越加險惡。在得知石遵有意除掉自己之後,冉閔先下手為強,擁立了石虎三子石鑒篡位。
然而石鑒對於冉閔也忌憚不已,他先是封冉閔為大將軍和武德王,之後卻派石苞等人連夜去除掉冉閔。
失手之後,石鑒擔心冉閔反叛對自己不利,因此假裝不知情除掉了石苞等人。
但是石鑒並沒有就此放棄除掉冉閔,他趁著石虎另一個兒子石隻,聯合羌族首領姚弋仲與氐族符洪發動叛亂,表示要除掉冉閔與其親信李農等人。
就在後趙大軍前去平叛之後,鄴城的幾位大吏密謀試圖除掉冉閔和李農,但是卻被二人擊敗反殺。
這之後,老臣孫付都和劉銖帶領三千羯兵試圖除掉冉閔和李農。
孫付都劫持了石鑒,然後告訴他此時冉閔和李農已反。
在得到石鑒首肯之後,孫付都和劉銖立刻下令軍隊攻打冉閔和李農,但是卻被擊敗。
之後冉閔和李農帶領了數千士卒殺入宮門,對冉閔畏之如虎的石鑒立刻改口,說孫付都叛亂,要求兩人立刻前去鎮壓。
結果冉閔和李農在宮門大開殺戒,之後更是發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
或許冉閔這一命令是想進行全城戒嚴,然而此時所有在城內的胡民早已如驚弓之鳥,他們紛紛開始蜂擁逃出城外。
之後冉閔將石鑒監禁,並下令城門不再戒嚴。一時間原本出逃的胡人們以為兵禍已去,因此紛紛迴城。
然而冉閔此時並沒有就這樣放過他們,孫付都和劉銖的事情,讓冉閔對胡人不再信任,因此他對城中的漢人下達了至今大名鼎鼎的“殺胡令”,之後這個命令更是擴展到各地駐軍,一時間後趙四境之內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武德充沛!”秦始皇撫著胡須,中肯的評價道:“麵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他隻是略微的簡單出手,就已經讓對手丟盔棄甲了!是個會打仗的好手!”
“隻是會打仗有個屁用?”
大漢,劉邦有些不屑的說道,“項羽很會打仗,不是照樣輸在了乃公的手下嗎?”
“此時雖然是我漢家之人,但他的根基卻是在胡人那裏,這一個《殺胡令》看得人卻是熱血沸騰,但沸騰之後呢?”
“自絕於胡人之中的他,還能再利用原本的根基成大事嗎?”
“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於發動更多的漢人效忠於自己了。”
“畢竟他又不是小孩子了,總該要為自己的行為兜底的!”
【他身高八尺,驍勇善戰!乃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子!
曆史上對於他的評價好壞參半。
有人說如果沒有他,那便不會有後來之華夏。功不若秦皇漢武的悲情英雄。
也有人說他的《殺胡令》太過於野蠻,導致的殺戮而是不計其數,他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莽夫和兵痞。
他就是武悼天王冉閔!】
“看來這一位什麽天王的皇帝也是一位能衝殺戰陣之中的狠人啊!”嬴政覺得冉閔這人的諡號倒是有些拗口和沒有章法,不過後世的奇葩事情他見多了,縱然有些不合理也沒計較太多。
再不合理能有大宋的皇帝被牽羊禮擄走離譜嗎?
“這個《殺胡令》是個什麽東西?寡人對這個很有意思啊!”
“莫不是一個如漢武帝一樣的皇帝?帶領著他的軍隊去殺胡人然後封狼居胥?”
大唐
“冉閔?”李世民嗬嗬一笑,釋然道:“朕年輕的時候讀到過關於魏武悼天王的故事,當時年少輕狂,向往沙場,又一心豪膽和衝天的銳氣,覺得這個武悼天王是個英雄人物!”
“是拯救我中夏的好人!”
“哦?陛下年輕的時候以為的,那現在呢?”魏征接過話茬道。
“他本人不過一個如項羽一樣有勇無謀的武士罷了!這個《殺胡令》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之處,也是讓他站在當時時代的風口浪尖上的關鍵之處!”
“很有可能是出自他手下謀士的建議。”
“這是個很好的陽謀,可惜冉閔遇到了不堪的東晉和他自己並不寬厚的韜略,最終隻能泯滅在那個大世之中。”
“最後,也隻是讓本就疲敝的北地漢人更遭毒手罷了!”
魏征撫著胡須,道:“陛下從前是站在少年人的立場上評價的冉閔,所以是少年人看到的意氣風發。”
“如今陛下是四海之主,看待問題從大局觀上來的,所以立場和評價自然也不同。”
李世民微微頷首,轉頭又看向房玄齡,詢問道:“玄齡啊,你怎麽看?”
老房道:“勇力絕人,當世豪傑!果銳無德,徒增遺憾!”
這就是大唐中樞相公的實力啊,魏征心裏也忍不住給老房一個讚。
大明
“武悼天王冉閔!”朱棣道:“居然沒想到他也有上榜的機會。”
“朕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你啊冉閔,該說你是一個拯救中夏的大英雄還是一個殘暴之人呢?”
“正好後世的天幕上有了你,讓朕看看你在後世的眼裏是個什麽樣的人吧!”
【說到冉閔,可能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關於他的《殺胡令》,以及最後的失敗,很多曆史愛好者都多少有些了解。
尤其是他武悼天王的稱號,更是讓許多人幾乎隨口道來。
關於冉閔的傳說,曾經在網絡上流傳不息,並對許多人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那麽拋去傳說,曆史上的冉閔以及被捧上天的《殺胡令》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曆史呢?
北朝早期,是一段軍閥混戰,尤其是許多遊牧民族進入中原,通過戰爭在獲得立足之地後,又不斷與其他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以及當地漢族豪強不斷爭奪地方控製的曆史。
後來作為冉閔養父的石虎,他所屬的羯族也是“五胡亂華”時期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之一。
晉成帝鹹和五年,石勒稱帝,建立了後趙。
然而和很多北朝早期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一樣,後趙內部充滿了陰謀與廝殺。
在石勒死後,被石勒的侄子、石勒的父親視如己出的石虎立刻篡奪了後趙政權,然而雖然石虎驍勇善戰,但是由於石虎生性殘暴又貪圖享樂,他在鄴城大肆征發士兵和民夫修築宮殿,使得大量羯、漢士兵民夫死亡。
再加上石虎的官吏四處橫征暴斂,一時更是民憤四起。
不過雖然石虎也四處劫掠婦女,但是與網絡上相傳的“兩腳羊”段落不同的是,石虎四處劫掠的民女,並不是將她們充入軍營甚至當成軍糧,而是將她們全部收入了自己的後宮。
並且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兩腳羊”這個詞,以及相關的烹飪方法並不是起源於北朝,而是最早見於宋代記錄各地風俗的《雞肋編》。
而且其實石虎和當時許多遊牧民族君主一樣,對當時中原的漢人,都有著深深的自卑感。
曾經有工匠為了討好石虎,而將宮廷中的忠臣、孝子、烈士、貞女畫像全部畫成胡人相貌,結果引得石虎勃然大怒。
當時四百年大漢天威浩蕩,縱然距離漢朝滅亡已有百餘年,但漢人帝國強大的印象仍然是在異族心中揮散不掉的陰影。
和現代不少人的崇洋媚外不同,古代時期,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中夏是被崇敬和獻媚的對象,異族人在麵對華夏的時候,難免會有自卑感存在。】
“這個漢朝都滅亡了百餘年了,居然餘威仍如此浩蕩?!”
秦始皇喃喃自語著感慨大漢的影響力,心中不免有些向往,若是四百年大漢是他四百年大秦帝國該多好啊!
“這就是我大漢的實力啊!”劉徹心情激蕩,驕傲的說道。
“縱然我大漢國除祚絕,然提我大漢之名者,仍可得庇護也!”
大漢天威來源於什麽,劉徹自己很清楚,那就是自己對匈奴人以及周邊勢力不斷的打壓!
那有什麽感慨華夏之文明從而自慚形穢呢?
他心裏的陰影說白了就是祖上被大漢打疼了,害怕了!
劉徹道:“大漢做到了曆史賦予它的使命了啊!”
“希望這個叫冉閔的後人,能再帶領我中夏輝煌下去吧。”
【不過,石虎雖然能夠鎮得住自己手下圖謀不軌的大臣,但是卻和石勒的父親一樣也為自己收了一個幹兒子,而這個人正是冉閔。
冉閔同樣因為英勇善戰而受到石虎的賞識,石虎在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潰逃,隻有冉閔帶領的一支軍隊在敵人的攻擊之下,幾乎完好無損。
對於這個人高馬大、善謀略的青年,石虎更是視之如孫。
雖然石虎的初心,是想讓冉閔為自己的子孫效力,然而冉閔卻毫不在乎的打算模仿一下自己的幹爹。
石虎死後,石世繼位,但是沒過多久,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遵篡位。
而當時同樣手握重兵的石衝對於石遵篡位心懷不滿,因此立刻起兵造反,但是卻被冉閔等將領擊敗,石衝被賜死,而他所率領的士卒,則全部遭到坑殺。
石遵為了安撫冉閔,因此向冉閔許諾會立他為太子,但是很快就反悔,改立石衍為太子。
冉閔對此大為惱火,兩人之間的關係也越加險惡。在得知石遵有意除掉自己之後,冉閔先下手為強,擁立了石虎三子石鑒篡位。
然而石鑒對於冉閔也忌憚不已,他先是封冉閔為大將軍和武德王,之後卻派石苞等人連夜去除掉冉閔。
失手之後,石鑒擔心冉閔反叛對自己不利,因此假裝不知情除掉了石苞等人。
但是石鑒並沒有就此放棄除掉冉閔,他趁著石虎另一個兒子石隻,聯合羌族首領姚弋仲與氐族符洪發動叛亂,表示要除掉冉閔與其親信李農等人。
就在後趙大軍前去平叛之後,鄴城的幾位大吏密謀試圖除掉冉閔和李農,但是卻被二人擊敗反殺。
這之後,老臣孫付都和劉銖帶領三千羯兵試圖除掉冉閔和李農。
孫付都劫持了石鑒,然後告訴他此時冉閔和李農已反。
在得到石鑒首肯之後,孫付都和劉銖立刻下令軍隊攻打冉閔和李農,但是卻被擊敗。
之後冉閔和李農帶領了數千士卒殺入宮門,對冉閔畏之如虎的石鑒立刻改口,說孫付都叛亂,要求兩人立刻前去鎮壓。
結果冉閔和李農在宮門大開殺戒,之後更是發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
或許冉閔這一命令是想進行全城戒嚴,然而此時所有在城內的胡民早已如驚弓之鳥,他們紛紛開始蜂擁逃出城外。
之後冉閔將石鑒監禁,並下令城門不再戒嚴。一時間原本出逃的胡人們以為兵禍已去,因此紛紛迴城。
然而冉閔此時並沒有就這樣放過他們,孫付都和劉銖的事情,讓冉閔對胡人不再信任,因此他對城中的漢人下達了至今大名鼎鼎的“殺胡令”,之後這個命令更是擴展到各地駐軍,一時間後趙四境之內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武德充沛!”秦始皇撫著胡須,中肯的評價道:“麵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他隻是略微的簡單出手,就已經讓對手丟盔棄甲了!是個會打仗的好手!”
“隻是會打仗有個屁用?”
大漢,劉邦有些不屑的說道,“項羽很會打仗,不是照樣輸在了乃公的手下嗎?”
“此時雖然是我漢家之人,但他的根基卻是在胡人那裏,這一個《殺胡令》看得人卻是熱血沸騰,但沸騰之後呢?”
“自絕於胡人之中的他,還能再利用原本的根基成大事嗎?”
“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於發動更多的漢人效忠於自己了。”
“畢竟他又不是小孩子了,總該要為自己的行為兜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