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宮鬥就可以廢後了嗎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網友說:
“她的一生做過世子妃、太子妃、皇後、太後、太皇太後,每一個身份的變化,都代表著有一個親人離世,這大概是世上最痛苦的升遷吧…”
“明初三賢後,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孝慈高皇後馬氏,明太宗朱棣的妻子仁孝文皇後徐氏,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誠孝仁皇後張氏,三個女人不同的風格卻是不弱於他們丈夫的女中豪傑,都說成功的男人家中必有賢妻,難怪明初三代如此興旺呢!”
“其實從中可以看出來明朝女人地位低了,皇後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而漢朝的皇後都留下了名字。”
“其實曆史上朱高熾並不喜歡張皇後,他喜歡的是郭貴妃!要不是朱瞻基的位子穩固…”
“樓上的你是傻子嗎?妾室能拿來和正妻碰瓷的嗎?李世民難道就不喜歡楊妃了嗎?但他也從沒有想過讓吳王李恪來繼承大唐皇位,縱然李恪是除了李承乾外最優秀的皇子。
李二晚年還特別喜歡徐妃,臨終前病入膏肓的時候都是徐妃在照料他,難道李二就要立徐妃的子嗣嗎?
知不知道什麽叫做正妻?什麽叫做嫡子!
朱瞻基是什麽出身什麽地位?那可是永樂朝的皇太孫!
朱棣很不喜歡老大朱高熾的肥胖和不能武,認為不像自己,但對於這個能文能武的嫡長孫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在外帶兵打仗都愛帶著朱瞻基。
而朱瞻基未來也沒有辜負朱棣對他的栽培,打造的宣德之治不弱於其他朝代的盛世。史學界有言說朱高熾地位穩固的原因有三:太子治國馭人之術一流乃帝王之相,太子妃仁德賢淑內外稱讚,皇太孫文武雙全可興三代。”
“明朝好像是朱元璋規定的不許娶當官的女兒,也就是大官之女不得為正妻,好像是這樣的吧?
就連朱瞻基老婆孫氏那個禍國妖女也是平民出身,祖上闊過,哪怕是崇禎帝的妻子周氏,他爹之前也就是一個小縣令。
明穆宗的皇後李氏那麽精明的女人也隻是商人女兒出身。”
“張氏其實有很多功績的,但明宣宗魅力太大,所以小說和野史都把這些功勞加給了孫氏的頭上。”
“張氏受的信任和恩寵有多大?這麽說吧,徐皇後去世之後,作為太子妃的張氏還要幫朱棣打理後宮,朱棣太忙了沒空,於是都讓自己的兒媳婦管自己的小老婆們!”
“我來迴複樓上,這個事情看似很離譜,其實也算合理,張氏是嫡長子正妻,朱棣的後宮又沒有皇後了,一群妾室難道還敢騎在嫡長子正妻頭上撒野嗎?”
“朱高熾其實也可以算千古明君的,他的手段、心性都很厲害,除了有點像他爺爺朱元璋沾點小農思想和活得太短外......”
“很多小白以為用點宮鬥把戲就能扳倒正宮皇後,除了昏君一意孤行或皇後有巨損國本外,曆代都講究名正言順,後位那是屬於國本範疇,壓根兒就不是皇帝憑喜好就能隨便廢的。
記住,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便廢後!”】
漢朝
漢高祖劉邦側臥未央宮軟榻,酒樽半傾。
“皇後無名?”他嗤笑著踹翻案幾,玉卮碎片映出呂後冷冽的身影,“娥姁當年要是有名,老子早被做成人彘了!”
蕭何默默拾起竹簡:“陛下,張皇後雖無名,卻掌六宮三十年……”
“掌權?”劉邦醉眼乜斜天幕中張氏訓誡嬪妃的畫麵,“娥姁若像這小媳婦般賢惠,朕的戚夫人何至於……”
話音未落,忽見呂後鳳冠霞帔的虛影掠過眼前,還以為老婆過來自己這宮裏的劉邦頓時被驚得酒醒三分,“罷了!喝酒!喝酒!”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與陰麗華泛舟太液池,見到天幕上後人說的“廢後難如移山”的字樣。
這一句話何嚐不是觸傷到了劉秀的心裏呢!他怎麽會不知道廢後一事的難度。
但是,自己已經虧欠了自己的發妻陰麗華多次了,這一次......
“麗華……”劉秀握槳的手驟然收緊,池水蕩開,他恍惚之間仿佛看見了郭聖通泣血寫就的《自陳表》。
陰麗華凝望著天幕中張皇後英姿颯爽的身影:“陛下可知?當年郭後自請廢位時,妾寧可在北宮織布十年,也不願史書說您是薄幸之君。”
鯉魚突然躍出水麵,濺濕劉秀衣襟。他望著漣漪中自己兩立皇後的倒影,喃喃道:“朕這一生,最悔便是用‘雅性寬仁’四字,誤了聖通一生……”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後共執《女則》,一起觀看著天幕之上對於誠孝張皇後“女中堯舜”的事跡。
“觀音婢你看!”李世民指著“明初三賢後”四字笑道,“這大明徐皇後,倒有幾分你當年玄武門送甲的風骨。”
“真不愧是將門虎女啊!”
長孫皇後卻凝視著“孫氏禍國”的評論,指尖撫過書中“母儀”篇:“二郎可知?妾當年勸您勿封外戚,不是為賢名,是怕後世女子效顰不成反類妖。”
“哈哈哈,朕的皇後也必然是千古賢後,不輸給那明朝的三大賢後,隻是天幕還沒有盤點罷了!”李世民驕傲的道。
“她的一生做過世子妃、太子妃、皇後、太後、太皇太後,每一個身份的變化,都代表著有一個親人離世,這大概是世上最痛苦的升遷吧…”
“明初三賢後,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孝慈高皇後馬氏,明太宗朱棣的妻子仁孝文皇後徐氏,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誠孝仁皇後張氏,三個女人不同的風格卻是不弱於他們丈夫的女中豪傑,都說成功的男人家中必有賢妻,難怪明初三代如此興旺呢!”
“其實從中可以看出來明朝女人地位低了,皇後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而漢朝的皇後都留下了名字。”
“其實曆史上朱高熾並不喜歡張皇後,他喜歡的是郭貴妃!要不是朱瞻基的位子穩固…”
“樓上的你是傻子嗎?妾室能拿來和正妻碰瓷的嗎?李世民難道就不喜歡楊妃了嗎?但他也從沒有想過讓吳王李恪來繼承大唐皇位,縱然李恪是除了李承乾外最優秀的皇子。
李二晚年還特別喜歡徐妃,臨終前病入膏肓的時候都是徐妃在照料他,難道李二就要立徐妃的子嗣嗎?
知不知道什麽叫做正妻?什麽叫做嫡子!
朱瞻基是什麽出身什麽地位?那可是永樂朝的皇太孫!
朱棣很不喜歡老大朱高熾的肥胖和不能武,認為不像自己,但對於這個能文能武的嫡長孫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在外帶兵打仗都愛帶著朱瞻基。
而朱瞻基未來也沒有辜負朱棣對他的栽培,打造的宣德之治不弱於其他朝代的盛世。史學界有言說朱高熾地位穩固的原因有三:太子治國馭人之術一流乃帝王之相,太子妃仁德賢淑內外稱讚,皇太孫文武雙全可興三代。”
“明朝好像是朱元璋規定的不許娶當官的女兒,也就是大官之女不得為正妻,好像是這樣的吧?
就連朱瞻基老婆孫氏那個禍國妖女也是平民出身,祖上闊過,哪怕是崇禎帝的妻子周氏,他爹之前也就是一個小縣令。
明穆宗的皇後李氏那麽精明的女人也隻是商人女兒出身。”
“張氏其實有很多功績的,但明宣宗魅力太大,所以小說和野史都把這些功勞加給了孫氏的頭上。”
“張氏受的信任和恩寵有多大?這麽說吧,徐皇後去世之後,作為太子妃的張氏還要幫朱棣打理後宮,朱棣太忙了沒空,於是都讓自己的兒媳婦管自己的小老婆們!”
“我來迴複樓上,這個事情看似很離譜,其實也算合理,張氏是嫡長子正妻,朱棣的後宮又沒有皇後了,一群妾室難道還敢騎在嫡長子正妻頭上撒野嗎?”
“朱高熾其實也可以算千古明君的,他的手段、心性都很厲害,除了有點像他爺爺朱元璋沾點小農思想和活得太短外......”
“很多小白以為用點宮鬥把戲就能扳倒正宮皇後,除了昏君一意孤行或皇後有巨損國本外,曆代都講究名正言順,後位那是屬於國本範疇,壓根兒就不是皇帝憑喜好就能隨便廢的。
記住,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便廢後!”】
漢朝
漢高祖劉邦側臥未央宮軟榻,酒樽半傾。
“皇後無名?”他嗤笑著踹翻案幾,玉卮碎片映出呂後冷冽的身影,“娥姁當年要是有名,老子早被做成人彘了!”
蕭何默默拾起竹簡:“陛下,張皇後雖無名,卻掌六宮三十年……”
“掌權?”劉邦醉眼乜斜天幕中張氏訓誡嬪妃的畫麵,“娥姁若像這小媳婦般賢惠,朕的戚夫人何至於……”
話音未落,忽見呂後鳳冠霞帔的虛影掠過眼前,還以為老婆過來自己這宮裏的劉邦頓時被驚得酒醒三分,“罷了!喝酒!喝酒!”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與陰麗華泛舟太液池,見到天幕上後人說的“廢後難如移山”的字樣。
這一句話何嚐不是觸傷到了劉秀的心裏呢!他怎麽會不知道廢後一事的難度。
但是,自己已經虧欠了自己的發妻陰麗華多次了,這一次......
“麗華……”劉秀握槳的手驟然收緊,池水蕩開,他恍惚之間仿佛看見了郭聖通泣血寫就的《自陳表》。
陰麗華凝望著天幕中張皇後英姿颯爽的身影:“陛下可知?當年郭後自請廢位時,妾寧可在北宮織布十年,也不願史書說您是薄幸之君。”
鯉魚突然躍出水麵,濺濕劉秀衣襟。他望著漣漪中自己兩立皇後的倒影,喃喃道:“朕這一生,最悔便是用‘雅性寬仁’四字,誤了聖通一生……”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後共執《女則》,一起觀看著天幕之上對於誠孝張皇後“女中堯舜”的事跡。
“觀音婢你看!”李世民指著“明初三賢後”四字笑道,“這大明徐皇後,倒有幾分你當年玄武門送甲的風骨。”
“真不愧是將門虎女啊!”
長孫皇後卻凝視著“孫氏禍國”的評論,指尖撫過書中“母儀”篇:“二郎可知?妾當年勸您勿封外戚,不是為賢名,是怕後世女子效顰不成反類妖。”
“哈哈哈,朕的皇後也必然是千古賢後,不輸給那明朝的三大賢後,隻是天幕還沒有盤點罷了!”李世民驕傲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