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功高震主
天幕出現:皇帝怒喊欺天啦! 作者:唯唯而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
燕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後,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並且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隻兩個城邑罷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來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怨仇,樂毅斷斷續續用兵故意拖延時間姑且留在齊國,準備在齊國稱王。齊國所擔憂的,隻怕別的將領來。”
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迴樂毅。
樂毅心裏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迴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
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
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寵,並且想要借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
戰國時期
燕昭王難以置信自己大燕國崛起的三大柱石裏建功最大的樂毅居然在自己駕崩之後被兒子逼走了!
“我燕國從一窮二白走到如今強盛的諸侯國這一步,靠的僅僅是我這個國君嗎?”燕昭王捫心自問道:
“是諸位賢才一起努力才讓燕國成就的今天啊!”
“這還是我燕國的公子,燕國的王嗎?這是敗家子!”
......
漢朝
初春正陽下的未央宮裏百花含苞待放,漢宣帝劉詢也正在和養胎之中的老婆閑逛在太液池邊散步,是的,自從天幕說自己的兒子劉驁太費了,和大漢的現行的王霸道雜之的思想極為衝突。
趁著年輕,小夫妻倆於是就覺得還是再生一個吧。
漢宣帝劉詢道:“當年秦惠文王繼位之後要處置幫助秦國變強的商鞅,一是為了安撫秦國國內的貴族們的日益劇烈的反抗情緒,二就是商鞅這個人的脾氣早也為他惹了不少禍來,數罪並下,為了秦國的穩定,秦惠文王不得不處決了商鞅。”
“這個燕惠王,不管諡號還是故事都和秦惠王相似,但做事確實愚蠢的啊!”
“他不是秦惠王,隻是一個嫉妒國家功臣的蠢貨罷了!”
【燕國的軍隊在失去了樂毅之後,戰鬥力從那個問鼎中原的強軍又被打迴了原型,重新變成了北疆看草原的小嘍囉了。《史記》中記載:“齊田單後與騎劫戰,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於即墨下,而轉戰逐燕,北至河上,盡複得齊城,而迎襄王於莒,入於臨菑。”
齊國田單後來與騎劫交戰,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
田單接著又輾轉戰鬥追逐燕軍,向北直追到黃河邊上,收複了齊國的全部城邑,並且把齊襄王從莒邑迎迴都城臨淄。
燕惠王很後悔派騎劫代替樂毅,致使燕軍慘敗損兵折將喪失了占領的齊國土地;可是又怨恨樂毅投降趙國,恐怕趙國任用樂毅趁著燕國兵敗疲困之機攻打燕國。
燕惠王就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說:“先王把整個燕國委托給將軍,將軍為燕國戰敗齊國,替先王報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沒有不震動的,我哪裏有一天敢忘記將軍的功勞呢!
現在燕國正遇上先王辭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誤了我。
我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是因為將軍長年在外,風餐露宿,因此召迴將軍暫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計。
不想將軍誤聽傳言,認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拋棄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麽對得住先王待將軍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瞧瞧燕惠王,之前分明是自己嫉妒樂毅的本事和功績,所以逼走了上將軍。
結果在樂毅走後,才發現燕國在沒了樂毅之後是那樣的不堪,而他自己也沒有本事來拯救這樣的燕國,所以低聲下氣的說都是諸臣誤我啊樂將軍,你要相信我,你快迴來吧!我是被欺騙的,我知道你是無辜的。
為此,樂毅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
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曆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
於是燕惠王又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後來樂毅死於趙國。
一代名將未能完成燕昭王的夙願。有的史學家進行過“合理化”想象,如果燕惠王沒有中反間計,樂毅將會徹底滅了齊國。那麽燕國也將會成為有能力和秦國爭奪天下的強國。】
唐朝甘露殿內
李世民道:“眾愛卿,這燕惠王你們看像誰啊?”
魏征撚著胡須,道:“似隋煬帝疑殺高熲!此等昏君隻會嫉怕自己的大臣功高震主,隻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昏庸無能!”
長孫無忌道:“我朝陛下就絕不會似那些昏君一樣,因為大家是一......”長孫無忌作為近臣和大舅哥,開始了對李二在後世天幕上功績的滔滔盤點。
李二聽著很滿意,整個大唐,誰不知道皇帝的自信比天還大!縱然是大唐第一功的李靖又如何?現在不還是活得好好的沒有受到什麽猜忌嗎?
......
宋朝延慶宮的花園裏,趙匡胤正在和自己的心腹大臣趙普圍繞著火爐一邊吃著炭烤的羊肉,一邊喝著酒。
“則平,你說這樂毅像不像朕的義社十兄弟?”他忽然將酒澆在火盆裏,騰起的青煙化作陳橋驛黃袍加身的幻影。
趙普用鐵鉗撥弄灰燼:“陛下杯酒釋兵權,可比燕惠王高明萬倍。”
“高明?”趙匡胤突然沉默了一下,他仿佛知道自己後麵的話可能說出來也是讓人為難,更像是在自語自問的說道:“當年慕容延釗臥病,朕連遣十二名禦醫守著他咽氣……你說,百年後史書會寫朕是燕惠王,還是齊桓公?”
縱然自問自己對老弟兄們不薄,也建立大宋之後對國家的功績很高的趙匡胤像是想起了後世史書上的話語,傷神的道:
“可惜,後來的史書上隻會寫著我大宋是弱宋,俺更是弱宋的開國之君......”
這時汴京城的上空傳來鷂鷹哀鳴,恰似天幕裏樂間受封昌國君時,燕趙邊境飄落的戰旗。
燕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後,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並且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隻兩個城邑罷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來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怨仇,樂毅斷斷續續用兵故意拖延時間姑且留在齊國,準備在齊國稱王。齊國所擔憂的,隻怕別的將領來。”
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迴樂毅。
樂毅心裏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迴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
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
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寵,並且想要借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
戰國時期
燕昭王難以置信自己大燕國崛起的三大柱石裏建功最大的樂毅居然在自己駕崩之後被兒子逼走了!
“我燕國從一窮二白走到如今強盛的諸侯國這一步,靠的僅僅是我這個國君嗎?”燕昭王捫心自問道:
“是諸位賢才一起努力才讓燕國成就的今天啊!”
“這還是我燕國的公子,燕國的王嗎?這是敗家子!”
......
漢朝
初春正陽下的未央宮裏百花含苞待放,漢宣帝劉詢也正在和養胎之中的老婆閑逛在太液池邊散步,是的,自從天幕說自己的兒子劉驁太費了,和大漢的現行的王霸道雜之的思想極為衝突。
趁著年輕,小夫妻倆於是就覺得還是再生一個吧。
漢宣帝劉詢道:“當年秦惠文王繼位之後要處置幫助秦國變強的商鞅,一是為了安撫秦國國內的貴族們的日益劇烈的反抗情緒,二就是商鞅這個人的脾氣早也為他惹了不少禍來,數罪並下,為了秦國的穩定,秦惠文王不得不處決了商鞅。”
“這個燕惠王,不管諡號還是故事都和秦惠王相似,但做事確實愚蠢的啊!”
“他不是秦惠王,隻是一個嫉妒國家功臣的蠢貨罷了!”
【燕國的軍隊在失去了樂毅之後,戰鬥力從那個問鼎中原的強軍又被打迴了原型,重新變成了北疆看草原的小嘍囉了。《史記》中記載:“齊田單後與騎劫戰,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於即墨下,而轉戰逐燕,北至河上,盡複得齊城,而迎襄王於莒,入於臨菑。”
齊國田單後來與騎劫交戰,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
田單接著又輾轉戰鬥追逐燕軍,向北直追到黃河邊上,收複了齊國的全部城邑,並且把齊襄王從莒邑迎迴都城臨淄。
燕惠王很後悔派騎劫代替樂毅,致使燕軍慘敗損兵折將喪失了占領的齊國土地;可是又怨恨樂毅投降趙國,恐怕趙國任用樂毅趁著燕國兵敗疲困之機攻打燕國。
燕惠王就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說:“先王把整個燕國委托給將軍,將軍為燕國戰敗齊國,替先王報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沒有不震動的,我哪裏有一天敢忘記將軍的功勞呢!
現在燕國正遇上先王辭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誤了我。
我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是因為將軍長年在外,風餐露宿,因此召迴將軍暫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計。
不想將軍誤聽傳言,認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拋棄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麽對得住先王待將軍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瞧瞧燕惠王,之前分明是自己嫉妒樂毅的本事和功績,所以逼走了上將軍。
結果在樂毅走後,才發現燕國在沒了樂毅之後是那樣的不堪,而他自己也沒有本事來拯救這樣的燕國,所以低聲下氣的說都是諸臣誤我啊樂將軍,你要相信我,你快迴來吧!我是被欺騙的,我知道你是無辜的。
為此,樂毅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
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曆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
於是燕惠王又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後來樂毅死於趙國。
一代名將未能完成燕昭王的夙願。有的史學家進行過“合理化”想象,如果燕惠王沒有中反間計,樂毅將會徹底滅了齊國。那麽燕國也將會成為有能力和秦國爭奪天下的強國。】
唐朝甘露殿內
李世民道:“眾愛卿,這燕惠王你們看像誰啊?”
魏征撚著胡須,道:“似隋煬帝疑殺高熲!此等昏君隻會嫉怕自己的大臣功高震主,隻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昏庸無能!”
長孫無忌道:“我朝陛下就絕不會似那些昏君一樣,因為大家是一......”長孫無忌作為近臣和大舅哥,開始了對李二在後世天幕上功績的滔滔盤點。
李二聽著很滿意,整個大唐,誰不知道皇帝的自信比天還大!縱然是大唐第一功的李靖又如何?現在不還是活得好好的沒有受到什麽猜忌嗎?
......
宋朝延慶宮的花園裏,趙匡胤正在和自己的心腹大臣趙普圍繞著火爐一邊吃著炭烤的羊肉,一邊喝著酒。
“則平,你說這樂毅像不像朕的義社十兄弟?”他忽然將酒澆在火盆裏,騰起的青煙化作陳橋驛黃袍加身的幻影。
趙普用鐵鉗撥弄灰燼:“陛下杯酒釋兵權,可比燕惠王高明萬倍。”
“高明?”趙匡胤突然沉默了一下,他仿佛知道自己後麵的話可能說出來也是讓人為難,更像是在自語自問的說道:“當年慕容延釗臥病,朕連遣十二名禦醫守著他咽氣……你說,百年後史書會寫朕是燕惠王,還是齊桓公?”
縱然自問自己對老弟兄們不薄,也建立大宋之後對國家的功績很高的趙匡胤像是想起了後世史書上的話語,傷神的道:
“可惜,後來的史書上隻會寫著我大宋是弱宋,俺更是弱宋的開國之君......”
這時汴京城的上空傳來鷂鷹哀鳴,恰似天幕裏樂間受封昌國君時,燕趙邊境飄落的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