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宣政殿”
上朝的文武百官一眼看出,皇上今日的心情特別好。
在文武百官跪拜皇上,三唿萬歲,被皇上“眾愛卿平身”後,列班站好。
李源掃了滿朝的大臣一眼,本想利用今日的好心情,把老六在萬州府幹的事,痛痛快快地說出來,和眾愛卿同樂,轉念間突然改變了主意。
原本一張高興和悅的笑臉,一下冷沉下來。
眾大臣見了,不由暗暗心驚。
這皇上今日幹啥?
臉變得比翻書還快。
上一秒還是和熙的眼光,下一秒,感覺如千年寒冰,讓人脖子和背脊颼颼發涼,似有一把利斧懸在了脖子上。
李源高高在上,把滿朝大臣的表情盡收眼底。
看著大臣們表情的豐富變化,李源差點笑出來。
朕,隻是在突然間改變了主意,不想讓老六......
算了算了,還是說正事吧!
兒子在前麵刀尖上跳舞,老子不能在後麵給兒子添亂搗蛋。
老六啊老六,你要明白老爹的苦心,你老爹就可安安心心去見列祖列宗了。
李源清了一下嗓子,緩聲道。
“秦王在萬州府幹的那些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吧!”
六弟,秦王殿下在萬州府做的那些事,誰人不知。
現在,看父皇(皇上)的意思,好像不滿了。
幾個皇子見狀,心裏都暗喜,隻要這個六弟做的事,讓父皇不滿最好。
而昨晚在“甘露殿”喝了好茶的上官伯泰等人一下懵了,皇上昨晚就差沒有口口聲聲讚賞秦王殿下了,怎麽今日說出這樣的話來?
皇上這是啥意思?
秦公公也是一驚,昨晚,皇上還告訴幾個畫在圈裏的人,要多關心老六的事,不要和別人一起妄議。
如果聽到有什麽對老六不利的事,可以隨時進宮稟告,或讓他秦公公帶話給皇上。
皇上儼然是在暗中為秦王殿下,在朝中打基礎了。
但是,剛才,皇上那兩句話,充滿了對秦王的不滿。
到底是什麽情況?
“秦王在萬州府的所作所為,讓朕,心驚膽戰啊!”
李源說的是實話。
這個老六太讓他這個皇帝老爹擔心了,不正如剛剛說的,讓他心驚膽戰,萬一在萬州府有個啥閃失,他這個皇帝老爹真的會悲痛欲絕。
但是,現在,他的話,在幾個皇子和大臣們聽來,就是另外一層意思。
這個六弟,這個憨傻王爺在萬州府玩火,弄不好玩火自焚事小,引起兩國的戰事,就是大麻煩。
“宣政殿”落針可聞,幾個皇子和滿朝文武都豎著耳朵聽父皇(皇上)說話,又各有心思。
李源故作陰寒的眼光,掃視寂靜的幾個皇子和文武百官,他需要就是這種效果。
五息之後。
“上官伯泰!”
李源不冷不熱道。
上官伯泰上前兩步,躬身拱手道:“臣在。”
“朕,封你為欽差大臣,即日前往梁州府,了解梁州府、‘黑纓軍’和‘白纓軍’各事務,讓秦王迴梁州府接旨,告誡秦王,在沒有接收萬州府之前,切不可在萬州府挑起兩國爭端......”
“朕,再賜你尚方寶劍,如若秦王有抗旨,或莽撞之舉,可當及拿下,帶迴長安......”
“其他人等,如若有阻擾,可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那就是可先斬後奏。
看來父皇(皇上)確實對這個六弟,秦王殿下不放心,怕他弄出難以意料的大事出來。
上官伯泰拱手道:“臣領旨。”
上官伯泰心裏有些猜不透皇上的意思了,難道昨晚誤解了皇上的意思?
“鄭書。”
“臣在。”
禮部侍郎鄭書出列上前。
“嚴政。”
“臣在。”
戶部侍郎嚴政出列上前。
“你二人隨同上官大人前往梁州府,協助巡查梁州府各事務。”
“臣領旨。”
二人領旨歸列。
皇上是按照昨晚說好的讓他三人到梁州府,三人隱隱明白了皇上的苦心。
皇上之所以表現出對秦王殿下的擔憂和不滿,是不讓幾個皇子和大臣們知道真實用意。
避免幾個皇子和大臣們,對他們六弟,秦王殿下過度猜測。
......
退朝之後,幾個皇子、丞相杜如海、幾個尚書大人、鄭書、嚴政、陶壽、譚啟德等大臣,被傳到了“甘露殿”。
有的話是不能在朝堂上說的。
皇子和大臣們拜見了父皇(皇上),然後微埋頭,垂手,恭立,敬候父皇(皇上)開金口。
李源演戲入迷,一臉的擔憂道:“朕不是恐嚇大家,秦王在萬州府差點就要和那個羋宸華刀槍相見了,朕是鞭長莫及,不得不派欽差大臣前去......”
“這秦王要是一根筋上來,朕相信大家都知道後果......”
李源說話之時,觀察幾個皇子和大臣們的表情。
皇子和大臣們的表情,和李源意料的一樣,平談無奇,沒有絲毫的精彩。
這確實和以往說到其他皇子時迥然不同。
可以看到他們許多豐富精彩的表情。
這個六弟對他們還沒有威脅,所以,他們沒有必要惹皇帝老爹對他們不滿,沒有表情就太正常了。
李源知道皇子們的心思,既失望又欣慰。
失望的是,這幾個皇子和大臣們一樣,不關心江山社稷的安危,隻知道結黨營私,相互攻訐,落井下石,恨不得踩著兄弟的肩膀上爬。
欣慰的是,這個老六敢作敢為,為了大唐國的利益可以說是闖龍潭入虎穴,大義凜然。
老六啊老六,父皇要磨礪你了,希望你不會讓父皇失望。
李源陰沉著臉,道:“上官大人,朕賜你尚方寶劍,是希望你到了梁州府之後,一定要看住秦王,不能讓他太過我行我素......”
“盡量不要和大楚國的官員發生衝突,特別是和羋宸華......”
“萬州府現在畢竟還在大楚國手裏,不能太過管大楚國的行動......”
李源說到這,戶部侍郎嚴政就忍不住了,拱手道:“皇上,臣有話說。”
幾個皇子和大臣們看著了這個刺頭。
“宣政殿”
上朝的文武百官一眼看出,皇上今日的心情特別好。
在文武百官跪拜皇上,三唿萬歲,被皇上“眾愛卿平身”後,列班站好。
李源掃了滿朝的大臣一眼,本想利用今日的好心情,把老六在萬州府幹的事,痛痛快快地說出來,和眾愛卿同樂,轉念間突然改變了主意。
原本一張高興和悅的笑臉,一下冷沉下來。
眾大臣見了,不由暗暗心驚。
這皇上今日幹啥?
臉變得比翻書還快。
上一秒還是和熙的眼光,下一秒,感覺如千年寒冰,讓人脖子和背脊颼颼發涼,似有一把利斧懸在了脖子上。
李源高高在上,把滿朝大臣的表情盡收眼底。
看著大臣們表情的豐富變化,李源差點笑出來。
朕,隻是在突然間改變了主意,不想讓老六......
算了算了,還是說正事吧!
兒子在前麵刀尖上跳舞,老子不能在後麵給兒子添亂搗蛋。
老六啊老六,你要明白老爹的苦心,你老爹就可安安心心去見列祖列宗了。
李源清了一下嗓子,緩聲道。
“秦王在萬州府幹的那些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吧!”
六弟,秦王殿下在萬州府做的那些事,誰人不知。
現在,看父皇(皇上)的意思,好像不滿了。
幾個皇子見狀,心裏都暗喜,隻要這個六弟做的事,讓父皇不滿最好。
而昨晚在“甘露殿”喝了好茶的上官伯泰等人一下懵了,皇上昨晚就差沒有口口聲聲讚賞秦王殿下了,怎麽今日說出這樣的話來?
皇上這是啥意思?
秦公公也是一驚,昨晚,皇上還告訴幾個畫在圈裏的人,要多關心老六的事,不要和別人一起妄議。
如果聽到有什麽對老六不利的事,可以隨時進宮稟告,或讓他秦公公帶話給皇上。
皇上儼然是在暗中為秦王殿下,在朝中打基礎了。
但是,剛才,皇上那兩句話,充滿了對秦王的不滿。
到底是什麽情況?
“秦王在萬州府的所作所為,讓朕,心驚膽戰啊!”
李源說的是實話。
這個老六太讓他這個皇帝老爹擔心了,不正如剛剛說的,讓他心驚膽戰,萬一在萬州府有個啥閃失,他這個皇帝老爹真的會悲痛欲絕。
但是,現在,他的話,在幾個皇子和大臣們聽來,就是另外一層意思。
這個六弟,這個憨傻王爺在萬州府玩火,弄不好玩火自焚事小,引起兩國的戰事,就是大麻煩。
“宣政殿”落針可聞,幾個皇子和滿朝文武都豎著耳朵聽父皇(皇上)說話,又各有心思。
李源故作陰寒的眼光,掃視寂靜的幾個皇子和文武百官,他需要就是這種效果。
五息之後。
“上官伯泰!”
李源不冷不熱道。
上官伯泰上前兩步,躬身拱手道:“臣在。”
“朕,封你為欽差大臣,即日前往梁州府,了解梁州府、‘黑纓軍’和‘白纓軍’各事務,讓秦王迴梁州府接旨,告誡秦王,在沒有接收萬州府之前,切不可在萬州府挑起兩國爭端......”
“朕,再賜你尚方寶劍,如若秦王有抗旨,或莽撞之舉,可當及拿下,帶迴長安......”
“其他人等,如若有阻擾,可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那就是可先斬後奏。
看來父皇(皇上)確實對這個六弟,秦王殿下不放心,怕他弄出難以意料的大事出來。
上官伯泰拱手道:“臣領旨。”
上官伯泰心裏有些猜不透皇上的意思了,難道昨晚誤解了皇上的意思?
“鄭書。”
“臣在。”
禮部侍郎鄭書出列上前。
“嚴政。”
“臣在。”
戶部侍郎嚴政出列上前。
“你二人隨同上官大人前往梁州府,協助巡查梁州府各事務。”
“臣領旨。”
二人領旨歸列。
皇上是按照昨晚說好的讓他三人到梁州府,三人隱隱明白了皇上的苦心。
皇上之所以表現出對秦王殿下的擔憂和不滿,是不讓幾個皇子和大臣們知道真實用意。
避免幾個皇子和大臣們,對他們六弟,秦王殿下過度猜測。
......
退朝之後,幾個皇子、丞相杜如海、幾個尚書大人、鄭書、嚴政、陶壽、譚啟德等大臣,被傳到了“甘露殿”。
有的話是不能在朝堂上說的。
皇子和大臣們拜見了父皇(皇上),然後微埋頭,垂手,恭立,敬候父皇(皇上)開金口。
李源演戲入迷,一臉的擔憂道:“朕不是恐嚇大家,秦王在萬州府差點就要和那個羋宸華刀槍相見了,朕是鞭長莫及,不得不派欽差大臣前去......”
“這秦王要是一根筋上來,朕相信大家都知道後果......”
李源說話之時,觀察幾個皇子和大臣們的表情。
皇子和大臣們的表情,和李源意料的一樣,平談無奇,沒有絲毫的精彩。
這確實和以往說到其他皇子時迥然不同。
可以看到他們許多豐富精彩的表情。
這個六弟對他們還沒有威脅,所以,他們沒有必要惹皇帝老爹對他們不滿,沒有表情就太正常了。
李源知道皇子們的心思,既失望又欣慰。
失望的是,這幾個皇子和大臣們一樣,不關心江山社稷的安危,隻知道結黨營私,相互攻訐,落井下石,恨不得踩著兄弟的肩膀上爬。
欣慰的是,這個老六敢作敢為,為了大唐國的利益可以說是闖龍潭入虎穴,大義凜然。
老六啊老六,父皇要磨礪你了,希望你不會讓父皇失望。
李源陰沉著臉,道:“上官大人,朕賜你尚方寶劍,是希望你到了梁州府之後,一定要看住秦王,不能讓他太過我行我素......”
“盡量不要和大楚國的官員發生衝突,特別是和羋宸華......”
“萬州府現在畢竟還在大楚國手裏,不能太過管大楚國的行動......”
李源說到這,戶部侍郎嚴政就忍不住了,拱手道:“皇上,臣有話說。”
幾個皇子和大臣們看著了這個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