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皇與女英同時抵達蒲阪,女英終是退了三步,倆人一前一後攜手進入,娥皇成了正宮。
共嫁重華後,女英一直拒絕同房,三拒其二,後漸漸醉心於部族武事狩獵,大展頭角。
重華逐漸轉重心於娥皇,倆人恩愛漸緊,同入同出,人人豔羨。
五年後,娥皇誕下一子,取名“商均”。女英亦視如己出,百般疼愛。姐妹攜手教習,漸漸成材成長。
又三年,堯王老邁不能主事,見重華溫厚妥貼,終於將部族承襲於他。重華成為了百族總長,娥皇貴為百族之母。
娥皇女英開始陪伴重華四處遊曆、治理部族、斬殺邪靈、開拓疆土。一時之間,神州大地盡顯三人賢名。
女英外出的頻次多極了,沒幾日是安穩呆在蒲阪的。
可她總也沒忘記元清的承諾。
元清也沒忘記。
他倆再忙,一年也會在湘江上,遙遙的望上一麵。
大江東去,浪穩風徐。一輪巨大的月懸在孤空,灑得江麵一片澄澈。
女英已進入不惑之年,上古人早衰,鬢邊華發駁雜,像是迴憶的細絲,被拉長了,散在風中,仿佛時光疾馳,不肯停歇。
遙遙的江上孤舟,遠遠地站著元清。
距離太遠了,且隨著年事漸高,視力也不行了,那個距離,隻夠她遠遠地一眄。
他似乎黑了一些,也長高了一些,直直的立在一葉孤舟上,與她隔江相望。迴憶和江風補足了她的思念,肆意描摹著他的容顏。
可也已經三十餘載了,他的容顏,也在記憶裏依稀了。
女英輕輕摩挲著手腕上的銀鐲,像是緊緊抓著一個不肯醒來的夢。
可沒想到,滅頂天災,這麽快,就席卷而來。
重華在位的第四十載,九嶷山九龍作亂,禍害世間,民不聊生!
他已經很老邁了,最近都在考核後繼者。能幹的幹將,潑水似的幾波送往了九嶷山,卻都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九龍生猛,有化仙的征兆,且彼此配合無間,肆意暴虐,無人能敵!
重華放不下九嶷百姓,因此親自披掛上陣,要去為民除龍。
娥皇哪裏肯他高齡涉險,非要同去,可她現在貴為族母,瑣事纏身,女英又身肩拱衛之責,因此倆女再怎麽執意要去,重華都是不肯。
他點了重兵強將,祭酒與她倆告別,浩浩湯湯的跨湘江、過九嶷,前去除害。
可沒想到,不足半載,噩耗傳來。
重華率兵與九龍纏鬥,力竭而亡。受尚未死絕的惡龍鉗製,關隘盡失,因此屍體無法還朝,就葬在了蒼梧之野。
娥皇聽到噩耗的那一刻,癱在地上,怎麽也起不來。女英也攥緊了手,咬緊了牙。
倆姐妹花了三日,安頓下族內事物,煩請長老代為執事。女英去了姑父大羿那裏,借了射日神弓,倆人就帶著幼子和另一批勇士,浩浩湯湯上了路。
過湘江時,是元清,來渡的。
九龍鏖戰從九嶷山纏鬥到湘江浦,山窮水惡,風急怪嘯,根本不敢有常人來渡船,隻有元清,自聽到噩耗起,就一日日在等待了。
已經四十餘年了——他倆已經有四十餘年,未曾真切一見。
女英都已年介耳順,雖然日常鍛煉,且無家事子嗣操勞煩心,老的慢些,但早已華發滿頭,眼角唇邊盡是深紋。
然而元清,除了黑了一些,高了一些,一如往昔。
同樣也不受副本影響的謝小星,“我靠,他怎麽沒變化!還是這麽帥氣……”
範大爺,十分不爽的抽了她一尾巴。
元清身上,已然有風吹日曬累積而成的水鏽痕,然而風霜不改其貌,歲月不敗其顏,他依舊是十八九歲少年的模樣,保持著最初的純淨。
且隨著這些年曆練,他已褪去了青澀,像是一塊美玉,被浸潤摩挲久了,越發顯得通透美好。
女英與他對望,一瞬間,這些年積累起來的威嚴、權勢和清高自許,瞬間土崩瓦解。
她又變迴了那個青澀的少女,緊張、期待,甚至有些自卑的望著他。
甚至痛恨殘忍的歲月,帶給她的衰老和搓磨。
然而,元清望向她的眼眸,依然純澈如初,不帶一絲雜質。
他讓開道路,對她和他們,輕輕的說。
“都上來吧,我載你們過江。”
在無人注目的角落,他害羞的低著頭,幾不可聞的輕聲對她說。
“阿姝,我很想念你。”
心海泛起漣漪,菩提生出花樹,封閉的世界在一夕之間,草長鶯飛,春潮而至。
她是如此清晰的知道,她有多麽喜歡他。
整個心海,都為他盛放,不論她年芳幾何。
湘江滾滾,渡船悠悠。船上無人說話,家臣和幼子都在抽噎。娥皇還算鎮定,麵色蒼白,以威嚴強壓了眾人,止住了哭聲。
女英明知道此時為相逢欣喜,十分的不合時宜,卻還是忍不住,去撐船的元清旁邊坐了,在距離他最近的地方,悄悄看他一眼。
然而,相聚的時間永遠短暫,漫長的渡河終有盡頭。
一行人渡過湘江,終將元清留在了江上。
行行重行行,越黑山,翻野嶺,曆盡千難萬險,終於到達了蒼梧之野。
在親眼瞧見重華的墳墓後,忍隱良久的娥皇終於控製不住,哭倒在墓碑之上。既而,壓抑了十數天的哭聲,在整個墓群久久迴蕩。
十裏披麻、百裏同悲,風雨如晦,所有百姓都來送了舜帝最後一程。
大哭三日之後,天也將將放晴,娥皇已無淚可流,將幼子托付於家臣,驀地抽開了金刀,就要在墳前自戕,與重華生死相隨!
女英防了她一路,瞬間搶下刀具,瞪大了眼睛大聲嗬斥,“殺害舜帝的九龍尚未伏法,尤有漏網之魚!幼子無辜無依,族人且還等咱的音信,你這就要不負責任,一死了之嗎!”
“姐姐,這便是你對他的愛嗎!”
娥皇愴然,眼中血淚橫流,“我要為他報仇……可我……!”
女英扶了扶背上射日弓,點頭,“我就在等這一刻。”
“舜帝的仇,我去報。族內的一切,你來安頓。姐姐,你要振作,等著我複仇歸來的那一天。”
這幾日,重臣幼子哭悲,女英也沒閑著,早已打聽清楚了:重華率重兵力戰九龍,斬八龍,隻餘一條最為老辣的逃脫。
老龍先藏於九嶷山,興風作浪,禍害鄉鄰,後被驅趕,逃到了湘江之上,扼江掀船,阻塞交通。
她點上了幾位得力幹將,腰懸金錯刀,身背射日弓,前去複仇。
等一行人行至湘水邊,卻發現元清還在倔強的等著他們。
這次的老龍,恐怕有幾千年的修為,比他倆上次九死一生的白蛟更加恐怖,女英執意不肯讓他掌舵涉險,但元清打死也不肯,非要為他們駕船。
任是女英如何威逼、勸慰,一向溫軟的元清,這次卻九牛不迴。女英無法,隻得逼他賭咒發誓,若真的與那老龍對上,生死之際,為了防止她分心,他務必要第一時間脫離。
女英攜帶一眾武將,宰了五頭大豬,日日懸吊於湘江之上,下設陷阱,想以牲畜血氣逼得老龍現身。
可那老龍狡猾多疑,一連三日,江上風平浪靜,一無所獲。
為了逼老龍鋌而走險,各處山林村寨,娥皇和女英都派了能臣把守,若一旦老龍侵襲村寨,不需與其硬拚,驅趕它至湘江便好,徹底斷了它的生機和後路。
等到第五日上,一行苦等在江邊的人,已經累極了。
這夜,元清在岸邊升起篝火,女英疲累困頓,他剛想撥亮篝火,讓她睡得更舒適一些,那沉沉的江上,卻傳來了輕輕的鳧水聲。
元清聽到了,女英也猝然驚醒,扶著刀,站了起來!
共嫁重華後,女英一直拒絕同房,三拒其二,後漸漸醉心於部族武事狩獵,大展頭角。
重華逐漸轉重心於娥皇,倆人恩愛漸緊,同入同出,人人豔羨。
五年後,娥皇誕下一子,取名“商均”。女英亦視如己出,百般疼愛。姐妹攜手教習,漸漸成材成長。
又三年,堯王老邁不能主事,見重華溫厚妥貼,終於將部族承襲於他。重華成為了百族總長,娥皇貴為百族之母。
娥皇女英開始陪伴重華四處遊曆、治理部族、斬殺邪靈、開拓疆土。一時之間,神州大地盡顯三人賢名。
女英外出的頻次多極了,沒幾日是安穩呆在蒲阪的。
可她總也沒忘記元清的承諾。
元清也沒忘記。
他倆再忙,一年也會在湘江上,遙遙的望上一麵。
大江東去,浪穩風徐。一輪巨大的月懸在孤空,灑得江麵一片澄澈。
女英已進入不惑之年,上古人早衰,鬢邊華發駁雜,像是迴憶的細絲,被拉長了,散在風中,仿佛時光疾馳,不肯停歇。
遙遙的江上孤舟,遠遠地站著元清。
距離太遠了,且隨著年事漸高,視力也不行了,那個距離,隻夠她遠遠地一眄。
他似乎黑了一些,也長高了一些,直直的立在一葉孤舟上,與她隔江相望。迴憶和江風補足了她的思念,肆意描摹著他的容顏。
可也已經三十餘載了,他的容顏,也在記憶裏依稀了。
女英輕輕摩挲著手腕上的銀鐲,像是緊緊抓著一個不肯醒來的夢。
可沒想到,滅頂天災,這麽快,就席卷而來。
重華在位的第四十載,九嶷山九龍作亂,禍害世間,民不聊生!
他已經很老邁了,最近都在考核後繼者。能幹的幹將,潑水似的幾波送往了九嶷山,卻都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九龍生猛,有化仙的征兆,且彼此配合無間,肆意暴虐,無人能敵!
重華放不下九嶷百姓,因此親自披掛上陣,要去為民除龍。
娥皇哪裏肯他高齡涉險,非要同去,可她現在貴為族母,瑣事纏身,女英又身肩拱衛之責,因此倆女再怎麽執意要去,重華都是不肯。
他點了重兵強將,祭酒與她倆告別,浩浩湯湯的跨湘江、過九嶷,前去除害。
可沒想到,不足半載,噩耗傳來。
重華率兵與九龍纏鬥,力竭而亡。受尚未死絕的惡龍鉗製,關隘盡失,因此屍體無法還朝,就葬在了蒼梧之野。
娥皇聽到噩耗的那一刻,癱在地上,怎麽也起不來。女英也攥緊了手,咬緊了牙。
倆姐妹花了三日,安頓下族內事物,煩請長老代為執事。女英去了姑父大羿那裏,借了射日神弓,倆人就帶著幼子和另一批勇士,浩浩湯湯上了路。
過湘江時,是元清,來渡的。
九龍鏖戰從九嶷山纏鬥到湘江浦,山窮水惡,風急怪嘯,根本不敢有常人來渡船,隻有元清,自聽到噩耗起,就一日日在等待了。
已經四十餘年了——他倆已經有四十餘年,未曾真切一見。
女英都已年介耳順,雖然日常鍛煉,且無家事子嗣操勞煩心,老的慢些,但早已華發滿頭,眼角唇邊盡是深紋。
然而元清,除了黑了一些,高了一些,一如往昔。
同樣也不受副本影響的謝小星,“我靠,他怎麽沒變化!還是這麽帥氣……”
範大爺,十分不爽的抽了她一尾巴。
元清身上,已然有風吹日曬累積而成的水鏽痕,然而風霜不改其貌,歲月不敗其顏,他依舊是十八九歲少年的模樣,保持著最初的純淨。
且隨著這些年曆練,他已褪去了青澀,像是一塊美玉,被浸潤摩挲久了,越發顯得通透美好。
女英與他對望,一瞬間,這些年積累起來的威嚴、權勢和清高自許,瞬間土崩瓦解。
她又變迴了那個青澀的少女,緊張、期待,甚至有些自卑的望著他。
甚至痛恨殘忍的歲月,帶給她的衰老和搓磨。
然而,元清望向她的眼眸,依然純澈如初,不帶一絲雜質。
他讓開道路,對她和他們,輕輕的說。
“都上來吧,我載你們過江。”
在無人注目的角落,他害羞的低著頭,幾不可聞的輕聲對她說。
“阿姝,我很想念你。”
心海泛起漣漪,菩提生出花樹,封閉的世界在一夕之間,草長鶯飛,春潮而至。
她是如此清晰的知道,她有多麽喜歡他。
整個心海,都為他盛放,不論她年芳幾何。
湘江滾滾,渡船悠悠。船上無人說話,家臣和幼子都在抽噎。娥皇還算鎮定,麵色蒼白,以威嚴強壓了眾人,止住了哭聲。
女英明知道此時為相逢欣喜,十分的不合時宜,卻還是忍不住,去撐船的元清旁邊坐了,在距離他最近的地方,悄悄看他一眼。
然而,相聚的時間永遠短暫,漫長的渡河終有盡頭。
一行人渡過湘江,終將元清留在了江上。
行行重行行,越黑山,翻野嶺,曆盡千難萬險,終於到達了蒼梧之野。
在親眼瞧見重華的墳墓後,忍隱良久的娥皇終於控製不住,哭倒在墓碑之上。既而,壓抑了十數天的哭聲,在整個墓群久久迴蕩。
十裏披麻、百裏同悲,風雨如晦,所有百姓都來送了舜帝最後一程。
大哭三日之後,天也將將放晴,娥皇已無淚可流,將幼子托付於家臣,驀地抽開了金刀,就要在墳前自戕,與重華生死相隨!
女英防了她一路,瞬間搶下刀具,瞪大了眼睛大聲嗬斥,“殺害舜帝的九龍尚未伏法,尤有漏網之魚!幼子無辜無依,族人且還等咱的音信,你這就要不負責任,一死了之嗎!”
“姐姐,這便是你對他的愛嗎!”
娥皇愴然,眼中血淚橫流,“我要為他報仇……可我……!”
女英扶了扶背上射日弓,點頭,“我就在等這一刻。”
“舜帝的仇,我去報。族內的一切,你來安頓。姐姐,你要振作,等著我複仇歸來的那一天。”
這幾日,重臣幼子哭悲,女英也沒閑著,早已打聽清楚了:重華率重兵力戰九龍,斬八龍,隻餘一條最為老辣的逃脫。
老龍先藏於九嶷山,興風作浪,禍害鄉鄰,後被驅趕,逃到了湘江之上,扼江掀船,阻塞交通。
她點上了幾位得力幹將,腰懸金錯刀,身背射日弓,前去複仇。
等一行人行至湘水邊,卻發現元清還在倔強的等著他們。
這次的老龍,恐怕有幾千年的修為,比他倆上次九死一生的白蛟更加恐怖,女英執意不肯讓他掌舵涉險,但元清打死也不肯,非要為他們駕船。
任是女英如何威逼、勸慰,一向溫軟的元清,這次卻九牛不迴。女英無法,隻得逼他賭咒發誓,若真的與那老龍對上,生死之際,為了防止她分心,他務必要第一時間脫離。
女英攜帶一眾武將,宰了五頭大豬,日日懸吊於湘江之上,下設陷阱,想以牲畜血氣逼得老龍現身。
可那老龍狡猾多疑,一連三日,江上風平浪靜,一無所獲。
為了逼老龍鋌而走險,各處山林村寨,娥皇和女英都派了能臣把守,若一旦老龍侵襲村寨,不需與其硬拚,驅趕它至湘江便好,徹底斷了它的生機和後路。
等到第五日上,一行苦等在江邊的人,已經累極了。
這夜,元清在岸邊升起篝火,女英疲累困頓,他剛想撥亮篝火,讓她睡得更舒適一些,那沉沉的江上,卻傳來了輕輕的鳧水聲。
元清聽到了,女英也猝然驚醒,扶著刀,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