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
從馬縣開始:修旁門左道 作者:墨雨成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即,金風隻是眉心一點,一道亮光就被其夾在雙指之中,按在了沈軒額間。
霎時間,沈軒隻感覺腦海之中白光一亮,一則經文就像是飛箭一般充斥在在他的腦海之中,頓時有些脹痛之感,但又很快,這則經文就被他牢牢記住,那種脹痛感也很快就消失了。
而沈軒的腦海中卻是多出了一篇經文,這經文也不一般,不是由凡俗字體組成,卻是顆顆道菉排列其上,籙文字字玄奧,晦澀難懂,非一般人可隨意修行。
但好在這篇真經在經過了虎仙宗形虎一脈不知多少代弟子門人的努力下,早就已經將真經之中的籙文字字珠璣得解釋了出來。
而這些解釋也伴隨著經文一同出現在沈軒腦海,當沈軒閱覽經文之時,這些解釋也就跟著顯現出來。
“普天大羅,道化真形,吾號龍虎,玄壇法名,感眾生難,特傳真經,煉虎真形,化其靈冥……”
道道玄奧經文環繞沈軒腦海,冥冥之中,沈軒隻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得到了一種升華,以往修行之中種種前思後想不明之事,在此時都像是撥開雲霧見青天一般得到了解釋。
就在沈軒還沉浸在經文帶來的感受中時,金風卻在此時出聲打斷:
“主子,切莫一時沉浸其中啊。”
沈軒睜開眼,頗為疑惑地看了一旁的金風一眼,被打斷了剛才那種舒適的感覺,他的心中也難免對金風起了些嘀咕。
“主子,這經文之中自帶了虎仙宗門人留下的注釋,雖是觀看修行起來方便了,但以前真人還在時,卻也時常不悅這種行為。”
嗯?沈軒對於金風的話表示有些不理解,既然都已經有人將經文之中的籙文進行了更加明晰的解釋,那又為什麽不讓門人弟子直接去以注釋為標杆去修行,反而是鼓勵弟子自行領悟繁瑣籙文,這不純純多此一舉。
“主子有所不知,真人還在世之時,常常痛斥弟子隻知拿取前人注釋,而不重視自我理解,這樣修行下去,隻會在前人開辟的寬廣道路盡頭固步自封,很難再有什麽太大的長進。”
聽了金風的話,沈軒似懂非懂得點了點頭,雖然不是很理解,但畢竟是金丹真人所說,自然也是有些道理的。
但話雖然是這麽說,可這轉修之事卻是要提上日程了,畢竟這可是一門直達金丹的法門,容不得他沈軒不心動啊。
不過,轉修這法門之事,卻也有些繁瑣,倒不是要將以前修行的法力全都散去,畢竟《虎召天鬼大法》這法門也是屬於《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簡化而來的低級版本,至於《北宿斬妖氣訣》也隻是依附氣感修行而已,隻要氣感不散,便可隨意使用,《令發黑山猖兵壇法》則是無需法力,所以轉修之事剩下的,便是《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的入門事宜。
需得先觀想虎之外形,凝聚一絲虎之煞氣,再得一道虎之道韻,方才可得以練就形虎法力,有了形虎法力,這才算是真正將這法門修行入門。
這過程看著是簡單,可卻也最是繁瑣,如若不是沈軒得到這法門,而是換作他人,光是觀想虎形,凝聚煞氣,就要耗費不少功夫,再者說後麵那一道虎之道韻,可比前麵那虎之煞氣更要難以得到。
若說這虎之煞氣,便是尋常山林之中隨意挑出一隻吃過血肉之成年虎類,便可從其身上取得,那這虎之道韻則是不同於前者,這道韻必須得是虎精才能擁有,而且所謂道韻,還要是這虎精乃是靈獸,非是吃人造孽開啟靈智成精,這類吃人造孽成精的虎精是為妖獸,妖獸身上是沒有道韻的。
而這些東西卻又是沈軒恰好擁有的,觀想虎形,他早就在修行《虎召天鬼大法》之時就已經完成了這個步驟,虎之煞氣,在虎煞雙鐧之中那是要多少有多少,供應不限量,剩下更加珍稀的虎之道韻,這不就是沈軒眼前,金風此時雖是殘魂之身,但那也曾經是妖王的殘魂,還是正統道門出身的靈獸妖王,給予沈軒一絲虎之道韻,自然是不在話下。
可以說,便是以前虎仙宗的弟子都沒沈軒這麽好的運氣,同時擁有這幾樣條件去修行法門。
此時沈軒哪裏還等得了,這金丹法門在前,便如同是急色之人遇到上等美女,一時不能擁有,那是心癢難耐。
隻是稍做歇息,沈軒便盤坐在地,屏息凝神,按照法門之中所說的,一邊在腦海之中觀想虎形,一邊從虎煞雙鐧之中調取虎煞之氣,將虎煞之氣凝聚成觀想的虎形,這個過程卻是急不得,因為這不僅僅考驗的是修行者的專注力,更對於其掌控力和耐心有些極大的要求,要是這個過程之中,虎煞之氣沒有完全按照觀想的虎形凝聚,那樣是凝聚不出虎煞虎形的,隻會做無用功。
但好在沈軒之前在修行《北宿斬妖氣訣》之時所得氣感對於輔助自身法力的控製可謂是如臂驅使,也自然可以幫助沈軒在此時對於虎煞之氣的控製更加細致入微。
老黃此時則是不斷散發出虎煞之氣,以供沈軒使用,沈軒則是控製著這些虎煞之氣小心翼翼地在身前凝聚起腦海中觀想的虎形。
好在有了氣感的幫助,這個過程並沒有出現什麽意外,沈軒一步步地將虎煞虎形給凝聚了出來。
睜開眼,沈軒看著自己眼前這個飄浮在空中栩栩如生的虎形頗有些滿意,轉頭看了看金風,此時的金風妖王也是有些愣神。
按說它七百年前在虎仙宗之中也算是有頭有臉,見過的虎仙宗弟子那是多如牛毛,可是在七百年前的虎仙宗形虎一脈之中,轉修,重修這《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之人也不在少數,但像沈軒這般不過一炷香時間就將虎煞虎形凝聚完成之人,卻還是鳳毛麟角,但除此之外,在形虎一脈之中,還有一點關於這虎煞虎形的事沒有被記載在經文之中。
那就是修行者凝聚出的虎煞虎形乃是有著高低之分的,這在以前的虎仙宗形虎一脈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才沒有記錄在經文的注釋之中,而這虎煞虎形之高低則是取決於修行者對於“虎”之理解以及自身各個因素與“虎”之一道的契合度。
而通過這些條件凝聚出的虎煞虎形自然也是大相徑庭,有的栩栩如生卻尺寸渺小,有的看似粗獷卻虛幻鬆散,有的徒有其表卻敗絮其中。
有的形態具備卻焉焉無神,還有的甚至連這一步都做不到。
霎時間,沈軒隻感覺腦海之中白光一亮,一則經文就像是飛箭一般充斥在在他的腦海之中,頓時有些脹痛之感,但又很快,這則經文就被他牢牢記住,那種脹痛感也很快就消失了。
而沈軒的腦海中卻是多出了一篇經文,這經文也不一般,不是由凡俗字體組成,卻是顆顆道菉排列其上,籙文字字玄奧,晦澀難懂,非一般人可隨意修行。
但好在這篇真經在經過了虎仙宗形虎一脈不知多少代弟子門人的努力下,早就已經將真經之中的籙文字字珠璣得解釋了出來。
而這些解釋也伴隨著經文一同出現在沈軒腦海,當沈軒閱覽經文之時,這些解釋也就跟著顯現出來。
“普天大羅,道化真形,吾號龍虎,玄壇法名,感眾生難,特傳真經,煉虎真形,化其靈冥……”
道道玄奧經文環繞沈軒腦海,冥冥之中,沈軒隻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得到了一種升華,以往修行之中種種前思後想不明之事,在此時都像是撥開雲霧見青天一般得到了解釋。
就在沈軒還沉浸在經文帶來的感受中時,金風卻在此時出聲打斷:
“主子,切莫一時沉浸其中啊。”
沈軒睜開眼,頗為疑惑地看了一旁的金風一眼,被打斷了剛才那種舒適的感覺,他的心中也難免對金風起了些嘀咕。
“主子,這經文之中自帶了虎仙宗門人留下的注釋,雖是觀看修行起來方便了,但以前真人還在時,卻也時常不悅這種行為。”
嗯?沈軒對於金風的話表示有些不理解,既然都已經有人將經文之中的籙文進行了更加明晰的解釋,那又為什麽不讓門人弟子直接去以注釋為標杆去修行,反而是鼓勵弟子自行領悟繁瑣籙文,這不純純多此一舉。
“主子有所不知,真人還在世之時,常常痛斥弟子隻知拿取前人注釋,而不重視自我理解,這樣修行下去,隻會在前人開辟的寬廣道路盡頭固步自封,很難再有什麽太大的長進。”
聽了金風的話,沈軒似懂非懂得點了點頭,雖然不是很理解,但畢竟是金丹真人所說,自然也是有些道理的。
但話雖然是這麽說,可這轉修之事卻是要提上日程了,畢竟這可是一門直達金丹的法門,容不得他沈軒不心動啊。
不過,轉修這法門之事,卻也有些繁瑣,倒不是要將以前修行的法力全都散去,畢竟《虎召天鬼大法》這法門也是屬於《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簡化而來的低級版本,至於《北宿斬妖氣訣》也隻是依附氣感修行而已,隻要氣感不散,便可隨意使用,《令發黑山猖兵壇法》則是無需法力,所以轉修之事剩下的,便是《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的入門事宜。
需得先觀想虎之外形,凝聚一絲虎之煞氣,再得一道虎之道韻,方才可得以練就形虎法力,有了形虎法力,這才算是真正將這法門修行入門。
這過程看著是簡單,可卻也最是繁瑣,如若不是沈軒得到這法門,而是換作他人,光是觀想虎形,凝聚煞氣,就要耗費不少功夫,再者說後麵那一道虎之道韻,可比前麵那虎之煞氣更要難以得到。
若說這虎之煞氣,便是尋常山林之中隨意挑出一隻吃過血肉之成年虎類,便可從其身上取得,那這虎之道韻則是不同於前者,這道韻必須得是虎精才能擁有,而且所謂道韻,還要是這虎精乃是靈獸,非是吃人造孽開啟靈智成精,這類吃人造孽成精的虎精是為妖獸,妖獸身上是沒有道韻的。
而這些東西卻又是沈軒恰好擁有的,觀想虎形,他早就在修行《虎召天鬼大法》之時就已經完成了這個步驟,虎之煞氣,在虎煞雙鐧之中那是要多少有多少,供應不限量,剩下更加珍稀的虎之道韻,這不就是沈軒眼前,金風此時雖是殘魂之身,但那也曾經是妖王的殘魂,還是正統道門出身的靈獸妖王,給予沈軒一絲虎之道韻,自然是不在話下。
可以說,便是以前虎仙宗的弟子都沒沈軒這麽好的運氣,同時擁有這幾樣條件去修行法門。
此時沈軒哪裏還等得了,這金丹法門在前,便如同是急色之人遇到上等美女,一時不能擁有,那是心癢難耐。
隻是稍做歇息,沈軒便盤坐在地,屏息凝神,按照法門之中所說的,一邊在腦海之中觀想虎形,一邊從虎煞雙鐧之中調取虎煞之氣,將虎煞之氣凝聚成觀想的虎形,這個過程卻是急不得,因為這不僅僅考驗的是修行者的專注力,更對於其掌控力和耐心有些極大的要求,要是這個過程之中,虎煞之氣沒有完全按照觀想的虎形凝聚,那樣是凝聚不出虎煞虎形的,隻會做無用功。
但好在沈軒之前在修行《北宿斬妖氣訣》之時所得氣感對於輔助自身法力的控製可謂是如臂驅使,也自然可以幫助沈軒在此時對於虎煞之氣的控製更加細致入微。
老黃此時則是不斷散發出虎煞之氣,以供沈軒使用,沈軒則是控製著這些虎煞之氣小心翼翼地在身前凝聚起腦海中觀想的虎形。
好在有了氣感的幫助,這個過程並沒有出現什麽意外,沈軒一步步地將虎煞虎形給凝聚了出來。
睜開眼,沈軒看著自己眼前這個飄浮在空中栩栩如生的虎形頗有些滿意,轉頭看了看金風,此時的金風妖王也是有些愣神。
按說它七百年前在虎仙宗之中也算是有頭有臉,見過的虎仙宗弟子那是多如牛毛,可是在七百年前的虎仙宗形虎一脈之中,轉修,重修這《仙說煉虎化真形道經》之人也不在少數,但像沈軒這般不過一炷香時間就將虎煞虎形凝聚完成之人,卻還是鳳毛麟角,但除此之外,在形虎一脈之中,還有一點關於這虎煞虎形的事沒有被記載在經文之中。
那就是修行者凝聚出的虎煞虎形乃是有著高低之分的,這在以前的虎仙宗形虎一脈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才沒有記錄在經文的注釋之中,而這虎煞虎形之高低則是取決於修行者對於“虎”之理解以及自身各個因素與“虎”之一道的契合度。
而通過這些條件凝聚出的虎煞虎形自然也是大相徑庭,有的栩栩如生卻尺寸渺小,有的看似粗獷卻虛幻鬆散,有的徒有其表卻敗絮其中。
有的形態具備卻焉焉無神,還有的甚至連這一步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