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
帶著諸天萬佛金身重塑係統穿越了 作者:金陵北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李昊天一個親妹兩個表妹,見李昊天為了自己表妹侃侃而談,有理有據,三雙大眼睛中都冒出了崇拜的小星星。
陳家三夫人在旁忍不住大聲嗬斥道:“陳淑真,你就這樣教育兒子的嗎?他一心破壞我們家箋紙箋硯的好事,到底是何居心?你們見不得陳家好嗎?”
那陳儉筆兄弟二人也指望著妹妹嫁入首富之家後,自己二人也能沾光。聽說那趙世豪動不動在酒樓吃一頓飯都要花去好幾兩銀子,自己二人一個月的零花錢才那麽可憐的兩三兩,如果兩個妹妹都嫁給此人,那麽,作為大舅哥,趙世豪多少都會表示表示吧,隻要他從手縫裏麵漏出來一點,就比他二人從陳家獲得的零花錢多了吧。
陳儉筆也站出來,拿話擠兌李昊天說:“李昊天,再怎麽說,那也隻是趙公子比我妹妹稍微遜著那麽一籌,你又有何資格貶低趙公子?你一個臭裁縫的兒子,連學堂都沒有上過,哪裏來的口氣貶低別人?要不,你也來寫一首能比得過趙公子的詩,再來說這些話,或許我們還能聽一聽。”
柳成洲其實一進陳家門就看到了李昊天,但由於陳良順在旁邊,他還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和李昊天打招唿。自從看到李昊天站出來為陳氏姐妹打抱不平時,對他的讚賞越發的加重。
因為根據剛才眾人交談時聽到的消息,柳成洲已經知道了,李昊天就是陳家那個被放棄二十年的女兒所生的兒子,和陳氏姐妹才是初次見麵,卻能夠為了她們挺身而出,這樣正直的年輕人可不多見,所以他更加肯定了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
此時見陳家人群情激憤,柳成洲決定給予李昊天一點支持,不過同時他也準備再煽一把風點一把火,看李昊天如何應對。他站起身,對李昊天說到:“李兄弟,店中一別不知不覺已經有五六天了,沒想到竟然在陳老先生家中再次見到你,甚是欣慰。”
李昊天見他此時相見,不知是何意,難道也是出麵為自己站台的?他連忙行了一禮,對柳成洲說:“日前不知大人是本縣父母官,言語上多有唐突,還請大人見諒。”
旁觀眾人見現任縣太爺對李昊天竟然以兄弟相稱,都很驚訝,尤其是與李昊天針鋒相對的趙世豪、陳儉筆等幾人,不由得大驚失色。
柳成洲擺擺手說:“李兄弟謙虛了,前日一番詳談本官收益良多,以後若有機會,還希望李兄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隨後話鋒一轉,帶著一抹幸災樂禍的表情說:“李兄弟,既然大家對你點評詩文持懷疑態度,要不你就露一手讓大家服氣,也讓本官再次見識一下李兄弟的胸中丘壑,如何?幹脆,你就和這個趙公子一樣,也以這個夏為題,做一首七言律詩。”
李昊天頗感無語,見柳成洲的表情,分明是在搞事情。一個縣太爺,不是應該老成持重嗎?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不是應該成熟穩重嗎?怎麽還像個年輕人一樣調皮。
話說,你這麽調皮,你的家人知道嗎?
不過,李昊天對柳成洲觀感很好,既然柳成洲如此說了,他也不好駁了他的麵子,隻得向著柳成洲一拱手,說道:“謹遵柳大人指示,小子才疏學淺,可能入不了柳大人的法眼,還請大人多多包涵。”
突然,圍觀賓客中有人大聲說:“柳大人,這不公平,我們作詩都是現場抽題目,限時一根線香內作出來的,我這個題目已經抽出來很久了,他李昊天現在來做時間上太占便宜了,應該重抽題目。”
原來是趙世豪,他擔心李昊天已經提前思考過這個“夏”,所以趕緊提出異議。
柳成洲點點頭:“這位趙公子說的也有道理,是本官考慮不當。李兄弟,你意下如何?”
李昊天心想,唐詩宋詞我記得少說幾百首,還怕你個趙世豪?
“都聽柳大人的,那我就重新抽一個題目吧。”
李昊天走到放題目錦袋的桌子旁,從托盤裏隨便拿了一個錦袋,遞給旁邊的婢女。婢女打開後宣布了李昊天抽到的題目。
主題“世情”,“生”字韻,限長短句。
李昊天瞬間想到了前世看到的某著名詩人的一首詞,因為他比較喜歡那首詞所傳達的對於坎坷的態度,所以記得很熟,剛在心裏複述了第一句,就聽到旁邊趙世豪在催促:“快快快,快把線香點上。”
“不用了!”李昊天說道。
“怎麽不用,你可不要拖延時間,我們剛才比試的時候都是一柱……”
“我已經想好了。”
“你想不想好關我屁……啥?想好了?”趙世豪話說了一半才反應過來,不可置信的問。
李昊天也不理他,走到一張桌子旁拿起毛筆寫起來。
旁邊眾人都好奇他如此短的時間能作出什麽樣的詩詞來,紛紛擁到桌旁圍觀,李昊天寫一句他們就念一句。
《一蓑煙雨任平生》:
困頓時,莫慮前程。視坦途是日,策馬狂奔。坎坷為燈,滌心淨塵。
簞食,壺漿,家人,一蓑煙雨任平生。捫心常自問。
一分收獲,一分耕耘,天地自有一杆秤。正負終平衡。
當圍觀人群剛剛念出這首長短句的題目時,柳成洲就已經是大為震驚,心中驚喜萬分。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在沒有人扶持的情況下,憑著自身刻苦努力,不到二十歲就中了秀才,然後一路考到殿試,取得了功名。隻不過是由於沒有後台,所以才被外派到這鬆縣當縣令。
從李昊天這首長短句的第一句話中,他就能感覺到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以及一份從容、鎮定、達觀的心態,等到李昊天全詩寫完後,他更能從中感覺到一種身處逆境,屢遭挫折也不畏懼、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他忍不住側過頭看著陳良順說到:“陳老先生,您這位外孫可是個大才。”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放著這麽優秀的外孫卻不知道珍惜,你陳良順可是有點有眼無珠了。
陳良順不由得無比尷尬。
陳家三夫人在旁忍不住大聲嗬斥道:“陳淑真,你就這樣教育兒子的嗎?他一心破壞我們家箋紙箋硯的好事,到底是何居心?你們見不得陳家好嗎?”
那陳儉筆兄弟二人也指望著妹妹嫁入首富之家後,自己二人也能沾光。聽說那趙世豪動不動在酒樓吃一頓飯都要花去好幾兩銀子,自己二人一個月的零花錢才那麽可憐的兩三兩,如果兩個妹妹都嫁給此人,那麽,作為大舅哥,趙世豪多少都會表示表示吧,隻要他從手縫裏麵漏出來一點,就比他二人從陳家獲得的零花錢多了吧。
陳儉筆也站出來,拿話擠兌李昊天說:“李昊天,再怎麽說,那也隻是趙公子比我妹妹稍微遜著那麽一籌,你又有何資格貶低趙公子?你一個臭裁縫的兒子,連學堂都沒有上過,哪裏來的口氣貶低別人?要不,你也來寫一首能比得過趙公子的詩,再來說這些話,或許我們還能聽一聽。”
柳成洲其實一進陳家門就看到了李昊天,但由於陳良順在旁邊,他還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和李昊天打招唿。自從看到李昊天站出來為陳氏姐妹打抱不平時,對他的讚賞越發的加重。
因為根據剛才眾人交談時聽到的消息,柳成洲已經知道了,李昊天就是陳家那個被放棄二十年的女兒所生的兒子,和陳氏姐妹才是初次見麵,卻能夠為了她們挺身而出,這樣正直的年輕人可不多見,所以他更加肯定了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
此時見陳家人群情激憤,柳成洲決定給予李昊天一點支持,不過同時他也準備再煽一把風點一把火,看李昊天如何應對。他站起身,對李昊天說到:“李兄弟,店中一別不知不覺已經有五六天了,沒想到竟然在陳老先生家中再次見到你,甚是欣慰。”
李昊天見他此時相見,不知是何意,難道也是出麵為自己站台的?他連忙行了一禮,對柳成洲說:“日前不知大人是本縣父母官,言語上多有唐突,還請大人見諒。”
旁觀眾人見現任縣太爺對李昊天竟然以兄弟相稱,都很驚訝,尤其是與李昊天針鋒相對的趙世豪、陳儉筆等幾人,不由得大驚失色。
柳成洲擺擺手說:“李兄弟謙虛了,前日一番詳談本官收益良多,以後若有機會,還希望李兄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隨後話鋒一轉,帶著一抹幸災樂禍的表情說:“李兄弟,既然大家對你點評詩文持懷疑態度,要不你就露一手讓大家服氣,也讓本官再次見識一下李兄弟的胸中丘壑,如何?幹脆,你就和這個趙公子一樣,也以這個夏為題,做一首七言律詩。”
李昊天頗感無語,見柳成洲的表情,分明是在搞事情。一個縣太爺,不是應該老成持重嗎?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不是應該成熟穩重嗎?怎麽還像個年輕人一樣調皮。
話說,你這麽調皮,你的家人知道嗎?
不過,李昊天對柳成洲觀感很好,既然柳成洲如此說了,他也不好駁了他的麵子,隻得向著柳成洲一拱手,說道:“謹遵柳大人指示,小子才疏學淺,可能入不了柳大人的法眼,還請大人多多包涵。”
突然,圍觀賓客中有人大聲說:“柳大人,這不公平,我們作詩都是現場抽題目,限時一根線香內作出來的,我這個題目已經抽出來很久了,他李昊天現在來做時間上太占便宜了,應該重抽題目。”
原來是趙世豪,他擔心李昊天已經提前思考過這個“夏”,所以趕緊提出異議。
柳成洲點點頭:“這位趙公子說的也有道理,是本官考慮不當。李兄弟,你意下如何?”
李昊天心想,唐詩宋詞我記得少說幾百首,還怕你個趙世豪?
“都聽柳大人的,那我就重新抽一個題目吧。”
李昊天走到放題目錦袋的桌子旁,從托盤裏隨便拿了一個錦袋,遞給旁邊的婢女。婢女打開後宣布了李昊天抽到的題目。
主題“世情”,“生”字韻,限長短句。
李昊天瞬間想到了前世看到的某著名詩人的一首詞,因為他比較喜歡那首詞所傳達的對於坎坷的態度,所以記得很熟,剛在心裏複述了第一句,就聽到旁邊趙世豪在催促:“快快快,快把線香點上。”
“不用了!”李昊天說道。
“怎麽不用,你可不要拖延時間,我們剛才比試的時候都是一柱……”
“我已經想好了。”
“你想不想好關我屁……啥?想好了?”趙世豪話說了一半才反應過來,不可置信的問。
李昊天也不理他,走到一張桌子旁拿起毛筆寫起來。
旁邊眾人都好奇他如此短的時間能作出什麽樣的詩詞來,紛紛擁到桌旁圍觀,李昊天寫一句他們就念一句。
《一蓑煙雨任平生》:
困頓時,莫慮前程。視坦途是日,策馬狂奔。坎坷為燈,滌心淨塵。
簞食,壺漿,家人,一蓑煙雨任平生。捫心常自問。
一分收獲,一分耕耘,天地自有一杆秤。正負終平衡。
當圍觀人群剛剛念出這首長短句的題目時,柳成洲就已經是大為震驚,心中驚喜萬分。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在沒有人扶持的情況下,憑著自身刻苦努力,不到二十歲就中了秀才,然後一路考到殿試,取得了功名。隻不過是由於沒有後台,所以才被外派到這鬆縣當縣令。
從李昊天這首長短句的第一句話中,他就能感覺到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以及一份從容、鎮定、達觀的心態,等到李昊天全詩寫完後,他更能從中感覺到一種身處逆境,屢遭挫折也不畏懼、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他忍不住側過頭看著陳良順說到:“陳老先生,您這位外孫可是個大才。”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放著這麽優秀的外孫卻不知道珍惜,你陳良順可是有點有眼無珠了。
陳良順不由得無比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