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城。
自從攻下匈奴汗庭後,嬴政便又動了巡視天下的心思。
“趙高,你說帝國的東麵還算不算平穩?”嬴政一邊處理著奏折,一邊向侍立一旁的趙高發問。
“在陛下的統治下,帝國東麵已然比之六國時安靜了不少。東麵的百姓也過上了比六國那時更好的生活,這都多虧了陛下您啊!”在嬴政身邊多年的趙高,如何不知道嬴政所想,便先拱手奉承。後又說道:“雖然百姓們過得很好,但是卻有一大憾事!”
說著,趙高便停頓下來不敢再說。
嬴政聽著趙高說了一半便停了,便蹙眉道:“百姓有何憾事?”
在嬴政的思想中,自己的子民在自己的統治下應該是安康平和生活得無憂無慮。忽聽聞趙高說他們有憾事,嬴政心中便開始不舒服起來。
“天下百姓皆是渴望麵見陛下,一觀陛下天顏。但是,陛下卻常在關中鹹陽。百姓們到死都無法見到陛下,哪怕是陛下的鑾輿都沒法見到!這可不就是他們最大的憾事嗎?”趙高見到嬴政麵色不虞,卻是沒有任何慌亂且隱晦的拍起了馬屁。
“如此說來,朕卻是需東巡嘍?”嬴政麵色沒有任何改變,好似自言自語的說著。
一旁的趙高心中正在竊喜,自己又是看準皇帝的心思了。
“趙高,你去告訴丞相和國尉。要他們商量一條東巡的道路出來,朕準備進行第二次巡視天下!”嬴政仍是低著頭處理著奏折,在他麵前還有一箱子奏報要處理呢!
趙高命人將嬴政的吩咐告知了王綰、王翦還有李斯三人,自己仍在服侍著嬴政。
雖然現在的趙高職位不小,還掌握著黑冰台這一個大殺器。但是究其到底仍是一個無根浮萍,必須靠著嬴政才能夠掌握住這些東西。
而且,嬴政尚在趙高不敢大肆擴充實力。他怕嬴政有所察覺,一朝起來便被身首異處。
王綰等人不敢去違抗和規勸皇帝嬴政,要知道現在的嬴政靠著攻下匈奴汗庭威望一日比一日強。整個鹹陽城之內,沒有人敢去違逆一個開始自大的帝王。
經過商議後,東巡的路線已然確定。
王綰帶著東巡的路線圖進了麒麟殿,等待嬴政的裁決。
在看完王綰等人準備的路線圖,嬴政點了點頭吩咐道:“此次是為了宣我大秦國威,讓天下子民能夠見到朕。但是為了讓朕能夠路途順暢,所以還是應該照前次一般修建馳道。而且,這也不是朕最後一次巡視天下。所以丞相迴去後,要下文令各郡修建馳道以供朕東巡和調備軍士之用!”
“喏!”
………
正當嬴政和王綰吩咐著馳道的規模,還有如何興建時。一騎快馬進入了鹹陽,一進入鹹陽後便在大喊:“八百裏加急!”
“八百裏加急!”
路上行人紛紛退避,讓這個報信的騎兵能夠盡快到達皇宮。
騎兵到達皇宮後,王綰尚未出麒麟殿。
聽到了冒頓戰敗逃亡,蒙恬真正占領大片草原後。嬴政大喜,即刻下旨要依照戰前的許諾重賞北部軍團的將士。戰死者撫恤應該落實,不得有拖欠和侵占。
項梁等人早一步知道了項羽最後的封賞,覺得太過不可思議!
這次項羽直接被升爵四級,又被封為武威校尉。而且還被嬴政調迴了鹹陽,隨同的還有其所部兵馬和李由所部。
…………………
剛剛到達九原的蒙恬所部,還沒有休息幾天便接到了嬴政的聖旨。
加官的加官;進爵的進爵;得賞賜的得賞賜。整座軍營陷入了狂歡,隻有王離、李由和項羽三人有些分離的苦悶。
“你們都走了!在整個軍團中,就隻剩下我一人實在是太無趣了!”王離有些抱怨,本來以為自己也會被調迴鹹陽。
沒想到從宣旨的使者口中得知,自己的祖父向陛下申請仍然留自己在北部軍團。而且,王離還從家中一同來的家將中得知。自己的父親王賁在漁陽郡病了,已經向陛下申請調迴鹹陽養病。這恐怕也是祖父為什麽不讓自己迴鹹陽的原因吧!
王離知道,自家能夠生活得如此之好是因為祖父和父親在軍中的聲望。而如今祖父已老,父親在漁陽郡時常發病。想要讓王家繼續在大秦朝堂上立足,就必須有一個人能夠挑起大梁。身為長子長孫的自己,便是不二人選。
雖然王離他自己想得明白,但是和兩個結拜兄弟即將分離。多少還是有些痛的!
“沒關係,說不準過不了幾個月我們又迴來了呢?”李由勸慰道。雖說他覺得這不可能實現,但是還是說了出來。
項羽沒有說什麽,隻是舉起酒杯豪邁說道:“無論日後如何,我等三人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聽著項羽那豪邁的話語,王離和李由似乎被感染到了一樣。同時舉起酒杯,也是說道:“對!無論日後如何,我等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三人喝了一個大醉,就在王離起身的時候。已然日上三竿,項羽和李由兩人已經帶著部下隨宣旨使者南下鹹陽了。
縱馬出營,看著南邊。王離思緒萬千,他開始有了轉變。不僅為了自己的家族,也為了兩個兄弟。
一路上,項羽都在猜測嬴政調迴自己的原因。
無論如何想,都想不破到底是因為什麽致使嬴政調迴自己。李由還好說,畢竟其父乃是文臣。讓李由會鹹陽可能是要讓他靠著軍功從武職轉為文職,或者前去任意一縣擔任縣尉從低做起。而自己,一沒有在朝堂當官的親人,二嬴政也是想要將自己培養成一名大將用來使日後的繼承人不至於沒有大將鎮守天下。幾乎沒有什麽可以造成嬴政調迴自己的原因,因為在北地自己成長起來更快。
難道是?項羽越想越不敢想。
……
項羽一路上的胡思亂想,讓李由覺得他是近鄉情怯。
沒有去管項羽,李由自己的也在想著到底要不要接受父親的安排。
自從攻下匈奴汗庭後,嬴政便又動了巡視天下的心思。
“趙高,你說帝國的東麵還算不算平穩?”嬴政一邊處理著奏折,一邊向侍立一旁的趙高發問。
“在陛下的統治下,帝國東麵已然比之六國時安靜了不少。東麵的百姓也過上了比六國那時更好的生活,這都多虧了陛下您啊!”在嬴政身邊多年的趙高,如何不知道嬴政所想,便先拱手奉承。後又說道:“雖然百姓們過得很好,但是卻有一大憾事!”
說著,趙高便停頓下來不敢再說。
嬴政聽著趙高說了一半便停了,便蹙眉道:“百姓有何憾事?”
在嬴政的思想中,自己的子民在自己的統治下應該是安康平和生活得無憂無慮。忽聽聞趙高說他們有憾事,嬴政心中便開始不舒服起來。
“天下百姓皆是渴望麵見陛下,一觀陛下天顏。但是,陛下卻常在關中鹹陽。百姓們到死都無法見到陛下,哪怕是陛下的鑾輿都沒法見到!這可不就是他們最大的憾事嗎?”趙高見到嬴政麵色不虞,卻是沒有任何慌亂且隱晦的拍起了馬屁。
“如此說來,朕卻是需東巡嘍?”嬴政麵色沒有任何改變,好似自言自語的說著。
一旁的趙高心中正在竊喜,自己又是看準皇帝的心思了。
“趙高,你去告訴丞相和國尉。要他們商量一條東巡的道路出來,朕準備進行第二次巡視天下!”嬴政仍是低著頭處理著奏折,在他麵前還有一箱子奏報要處理呢!
趙高命人將嬴政的吩咐告知了王綰、王翦還有李斯三人,自己仍在服侍著嬴政。
雖然現在的趙高職位不小,還掌握著黑冰台這一個大殺器。但是究其到底仍是一個無根浮萍,必須靠著嬴政才能夠掌握住這些東西。
而且,嬴政尚在趙高不敢大肆擴充實力。他怕嬴政有所察覺,一朝起來便被身首異處。
王綰等人不敢去違抗和規勸皇帝嬴政,要知道現在的嬴政靠著攻下匈奴汗庭威望一日比一日強。整個鹹陽城之內,沒有人敢去違逆一個開始自大的帝王。
經過商議後,東巡的路線已然確定。
王綰帶著東巡的路線圖進了麒麟殿,等待嬴政的裁決。
在看完王綰等人準備的路線圖,嬴政點了點頭吩咐道:“此次是為了宣我大秦國威,讓天下子民能夠見到朕。但是為了讓朕能夠路途順暢,所以還是應該照前次一般修建馳道。而且,這也不是朕最後一次巡視天下。所以丞相迴去後,要下文令各郡修建馳道以供朕東巡和調備軍士之用!”
“喏!”
………
正當嬴政和王綰吩咐著馳道的規模,還有如何興建時。一騎快馬進入了鹹陽,一進入鹹陽後便在大喊:“八百裏加急!”
“八百裏加急!”
路上行人紛紛退避,讓這個報信的騎兵能夠盡快到達皇宮。
騎兵到達皇宮後,王綰尚未出麒麟殿。
聽到了冒頓戰敗逃亡,蒙恬真正占領大片草原後。嬴政大喜,即刻下旨要依照戰前的許諾重賞北部軍團的將士。戰死者撫恤應該落實,不得有拖欠和侵占。
項梁等人早一步知道了項羽最後的封賞,覺得太過不可思議!
這次項羽直接被升爵四級,又被封為武威校尉。而且還被嬴政調迴了鹹陽,隨同的還有其所部兵馬和李由所部。
…………………
剛剛到達九原的蒙恬所部,還沒有休息幾天便接到了嬴政的聖旨。
加官的加官;進爵的進爵;得賞賜的得賞賜。整座軍營陷入了狂歡,隻有王離、李由和項羽三人有些分離的苦悶。
“你們都走了!在整個軍團中,就隻剩下我一人實在是太無趣了!”王離有些抱怨,本來以為自己也會被調迴鹹陽。
沒想到從宣旨的使者口中得知,自己的祖父向陛下申請仍然留自己在北部軍團。而且,王離還從家中一同來的家將中得知。自己的父親王賁在漁陽郡病了,已經向陛下申請調迴鹹陽養病。這恐怕也是祖父為什麽不讓自己迴鹹陽的原因吧!
王離知道,自家能夠生活得如此之好是因為祖父和父親在軍中的聲望。而如今祖父已老,父親在漁陽郡時常發病。想要讓王家繼續在大秦朝堂上立足,就必須有一個人能夠挑起大梁。身為長子長孫的自己,便是不二人選。
雖然王離他自己想得明白,但是和兩個結拜兄弟即將分離。多少還是有些痛的!
“沒關係,說不準過不了幾個月我們又迴來了呢?”李由勸慰道。雖說他覺得這不可能實現,但是還是說了出來。
項羽沒有說什麽,隻是舉起酒杯豪邁說道:“無論日後如何,我等三人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聽著項羽那豪邁的話語,王離和李由似乎被感染到了一樣。同時舉起酒杯,也是說道:“對!無論日後如何,我等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三人喝了一個大醉,就在王離起身的時候。已然日上三竿,項羽和李由兩人已經帶著部下隨宣旨使者南下鹹陽了。
縱馬出營,看著南邊。王離思緒萬千,他開始有了轉變。不僅為了自己的家族,也為了兩個兄弟。
一路上,項羽都在猜測嬴政調迴自己的原因。
無論如何想,都想不破到底是因為什麽致使嬴政調迴自己。李由還好說,畢竟其父乃是文臣。讓李由會鹹陽可能是要讓他靠著軍功從武職轉為文職,或者前去任意一縣擔任縣尉從低做起。而自己,一沒有在朝堂當官的親人,二嬴政也是想要將自己培養成一名大將用來使日後的繼承人不至於沒有大將鎮守天下。幾乎沒有什麽可以造成嬴政調迴自己的原因,因為在北地自己成長起來更快。
難道是?項羽越想越不敢想。
……
項羽一路上的胡思亂想,讓李由覺得他是近鄉情怯。
沒有去管項羽,李由自己的也在想著到底要不要接受父親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