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分工合作
八零重生,離婚後老公悔紅眼 作者:拾溫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可以順手把兩個搗蛋的外甥帶走,免得他們打擾別人,“跟小姨去做飯,我給你們做好吃的!”
“來了!我們都喜歡小姨。”兩個外甥興奮地應聲答道。
“我最最喜歡小姨了!”
旁邊的蔣月低聲笑道,“真是見了誰好就認誰啊!”
秋天的午後。
曬穀場上,鋪滿了玉米粒的地方遠遠望去就像一塊巨大的金黃色地毯。
時不時會有婦女過來翻動玉米粒。
自家田地裏,大家同樣在辛勤地勞作著,有的人正在播種,希望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有的人在忙著翻土,使土地變得更加鬆軟肥沃。
所有的人幾乎都是埋頭苦幹,沒有人閑聊。
顧銘和蔣榮一起來翻地,兩個人體格健壯,幹起活來手腳格外麻利。
他們一人扛著一把鋤頭,一前一後,默契配合。
袁俊和章德康則負責種土豆。
與此同時,蔣武拿著一個小鏟子,跟在後麵輕輕蓋土。
幾個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就這樣,還沒到下午,這塊地就已經完全搞定了。
給顧銘家分配的新地就在他們自家原本擁有的那塊土地旁邊,為的就是方便一家人更容易照看。
種植油菜再合適不過了,隻需均勻地將種子撒出去就行了。
“我們別急著馬上迴去。”蔣榮建議道,“我還想著再去一趟昨天的那個地方看看呢。”
然而,一上午加一個下午連續不斷的彎腰幹活,已經讓蔣武的腰承受不住。
“你們去吧,我先迴家歇一會兒。我的老腰實在是頂不住這樣的強度了。”
“爸,您放心迴吧。麻煩您順便把這幾把鋤頭也帶迴去。如果村裏有人問起來,就告訴他們說咱們去山上撿柴火去了。”蔣榮關心地囑咐著。
“嗯,我知道該怎麽做,路上小心點。”說完,蔣武小心翼翼地背上幾把鋤頭。
隨後,在顧銘的帶領下,幾位年輕人一起朝著山的方向出發了。
顧銘先靈活地攀上了一棵大樹頂端觀察了一會兒四周,“沒錯,我們應該按照這條路線走,”
他下了樹後解釋道,“首先放下魚網,然後再慢慢向深處前進。”
一提到要去狩獵這件事,這群年輕的男子們便異常興奮。
特別是想到顧銘上次進入山林的經曆。
在他們踏入森林時,迎麵遇到了一群背著柴火堆正準備下山的人。
“你們怎麽這個時候才進山啊?”
“哦,剛剛忙完了田裏的活兒,想說來找找幹柴火帶迴家用。”顧銘迴答。
大家互相禮貌性地點頭,“既然這樣,不妨一塊行動吧!”
顧銘帶著他們繞到了一片竹林旁,袁俊特別驚訝。
這裏的竹子長得既茂密又挺拔。
早上幫顧銘圍籬笆時也需要竹子,但他們都是從山腳下的竹林砍的。
那時候以為山上就沒有其他可以用來做籬笆的竹子了。
“沒想到這地方還有這麽一小片竹林!真是令人驚喜。而且還有這麽大個水潭呢!”袁俊的聲音興奮。
“估計是山裏的地下水匯到這兒的。”顧銘推測道。
“以前幹旱的時候沒人過來,加上這邊山坡太陡峭,一般不會有人冒險上來打柴火,所以這麽多年都沒有人發現這個地方。”
蔣榮好奇地看了看他們昨天用的漁網。
經過一次使用再加上顧銘解開了一些用來固定漁網的草藤,現在的它顯得相當破舊不堪。
“把這個修補一下吧。”顧銘建議道。
“沒問題。”蔣榮迴答得幹脆。
大家一起幹活,分工合作。
幾個人看了顧銘示範一遍後很快就學會了如何編織加固漁網的方法。
將修理過的漁網重新放入背簍,幾個人跟著顧銘繼續深入。
“昨天看到這棵板栗樹,結了很多果實,今天咱們再往上走走,看看還能不能再有點收獲。”顧銘一邊走一邊說。
“好,都注意腳下。”
顧銘叮囑大家,山路難行,尤其是下雨後會更加泥濘濕滑。
顧銘走在最前麵開路,用刀清理擋路的小樹枝條。
蔣榮則留在隊伍的最後麵負責斷後,防止有人掉隊。
袁俊和第一次上山的章德康緊跟著顧銘的步伐,四個人背著背簍慢慢往山上走去。
蔣武剛從外麵迴來,放下手頭的工作立刻去洗手,晾曬了剛剛洗完的衣服和床單。
然後他又開始處理起昨天顧銘帶迴來的一大袋板栗。
“今天你們的速度真夠快的啊。”他對正在廚房幫忙的妻子說道。
“今天來的客人真多,家裏擠得滿滿的,”女人邊說邊環顧四周,“而且我們的宅基地不算大,再加上院子裏還種了大片的油菜,這種植物生長速度特別快,幾乎一天一個樣,讓人目不暇接。”
章紅燕聽了她的話後,心裏暗暗同意。
這時然然突然哇哇大哭起來。
章紅燕急忙將孩子從搖籃裏抱了出來,輕柔地把尿布解下,再小心地給她換上了一個新的尿布。
“姥姥,我妹妹什麽時候才能和我們一起玩耍呢?”蔣月的小兒子好奇地問道。
“這需要時間,寶貝兒,等你妹妹長大一些就可以了。”章紅燕耐心地解釋道。
“好吧,現在她太小了,除了整天隻知道大哭之外,連說話都不會呢!”女孩歎了口氣。
蔣窈轉頭對她身旁正在做家務活兒的姐姐興奮地說道,“你瞧爸爸那張笑顏如花的臉龐就知道家裏一定有小朋友來了,他們總能帶給我們家無盡歡樂與活力。”
“唉,可惜咱們家二哥目前還在部隊服役當中,而三弟妹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再加上小弟年紀尚幼,爸媽若想在家裏擁有一名真正屬於自己的孫輩或外孫,估計還得等待好一段時間才行。”蔣月無奈地迴答。
兩姐妹同樣的憂愁,無論娘家還是婆家,長輩們往往把僅有的幾名子女當成心頭肉一樣過分寵愛著。
“等到上學的時候應該就會有所改善了吧?”
“正好說到學校,家文最近告訴我他們班級的語文老師被更換了。”
話題轉變間,蔣窈接著聊起了其他家常事,“原來的那位女教師不僅教學方法不得當,還時常對著學生大發雷霆。據說其背景深厚,因為有一個身居高位的哥哥坐鎮,所以長期以來她都十分跋扈囂張。然而,沒想到最終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來了!我們都喜歡小姨。”兩個外甥興奮地應聲答道。
“我最最喜歡小姨了!”
旁邊的蔣月低聲笑道,“真是見了誰好就認誰啊!”
秋天的午後。
曬穀場上,鋪滿了玉米粒的地方遠遠望去就像一塊巨大的金黃色地毯。
時不時會有婦女過來翻動玉米粒。
自家田地裏,大家同樣在辛勤地勞作著,有的人正在播種,希望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有的人在忙著翻土,使土地變得更加鬆軟肥沃。
所有的人幾乎都是埋頭苦幹,沒有人閑聊。
顧銘和蔣榮一起來翻地,兩個人體格健壯,幹起活來手腳格外麻利。
他們一人扛著一把鋤頭,一前一後,默契配合。
袁俊和章德康則負責種土豆。
與此同時,蔣武拿著一個小鏟子,跟在後麵輕輕蓋土。
幾個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就這樣,還沒到下午,這塊地就已經完全搞定了。
給顧銘家分配的新地就在他們自家原本擁有的那塊土地旁邊,為的就是方便一家人更容易照看。
種植油菜再合適不過了,隻需均勻地將種子撒出去就行了。
“我們別急著馬上迴去。”蔣榮建議道,“我還想著再去一趟昨天的那個地方看看呢。”
然而,一上午加一個下午連續不斷的彎腰幹活,已經讓蔣武的腰承受不住。
“你們去吧,我先迴家歇一會兒。我的老腰實在是頂不住這樣的強度了。”
“爸,您放心迴吧。麻煩您順便把這幾把鋤頭也帶迴去。如果村裏有人問起來,就告訴他們說咱們去山上撿柴火去了。”蔣榮關心地囑咐著。
“嗯,我知道該怎麽做,路上小心點。”說完,蔣武小心翼翼地背上幾把鋤頭。
隨後,在顧銘的帶領下,幾位年輕人一起朝著山的方向出發了。
顧銘先靈活地攀上了一棵大樹頂端觀察了一會兒四周,“沒錯,我們應該按照這條路線走,”
他下了樹後解釋道,“首先放下魚網,然後再慢慢向深處前進。”
一提到要去狩獵這件事,這群年輕的男子們便異常興奮。
特別是想到顧銘上次進入山林的經曆。
在他們踏入森林時,迎麵遇到了一群背著柴火堆正準備下山的人。
“你們怎麽這個時候才進山啊?”
“哦,剛剛忙完了田裏的活兒,想說來找找幹柴火帶迴家用。”顧銘迴答。
大家互相禮貌性地點頭,“既然這樣,不妨一塊行動吧!”
顧銘帶著他們繞到了一片竹林旁,袁俊特別驚訝。
這裏的竹子長得既茂密又挺拔。
早上幫顧銘圍籬笆時也需要竹子,但他們都是從山腳下的竹林砍的。
那時候以為山上就沒有其他可以用來做籬笆的竹子了。
“沒想到這地方還有這麽一小片竹林!真是令人驚喜。而且還有這麽大個水潭呢!”袁俊的聲音興奮。
“估計是山裏的地下水匯到這兒的。”顧銘推測道。
“以前幹旱的時候沒人過來,加上這邊山坡太陡峭,一般不會有人冒險上來打柴火,所以這麽多年都沒有人發現這個地方。”
蔣榮好奇地看了看他們昨天用的漁網。
經過一次使用再加上顧銘解開了一些用來固定漁網的草藤,現在的它顯得相當破舊不堪。
“把這個修補一下吧。”顧銘建議道。
“沒問題。”蔣榮迴答得幹脆。
大家一起幹活,分工合作。
幾個人看了顧銘示範一遍後很快就學會了如何編織加固漁網的方法。
將修理過的漁網重新放入背簍,幾個人跟著顧銘繼續深入。
“昨天看到這棵板栗樹,結了很多果實,今天咱們再往上走走,看看還能不能再有點收獲。”顧銘一邊走一邊說。
“好,都注意腳下。”
顧銘叮囑大家,山路難行,尤其是下雨後會更加泥濘濕滑。
顧銘走在最前麵開路,用刀清理擋路的小樹枝條。
蔣榮則留在隊伍的最後麵負責斷後,防止有人掉隊。
袁俊和第一次上山的章德康緊跟著顧銘的步伐,四個人背著背簍慢慢往山上走去。
蔣武剛從外麵迴來,放下手頭的工作立刻去洗手,晾曬了剛剛洗完的衣服和床單。
然後他又開始處理起昨天顧銘帶迴來的一大袋板栗。
“今天你們的速度真夠快的啊。”他對正在廚房幫忙的妻子說道。
“今天來的客人真多,家裏擠得滿滿的,”女人邊說邊環顧四周,“而且我們的宅基地不算大,再加上院子裏還種了大片的油菜,這種植物生長速度特別快,幾乎一天一個樣,讓人目不暇接。”
章紅燕聽了她的話後,心裏暗暗同意。
這時然然突然哇哇大哭起來。
章紅燕急忙將孩子從搖籃裏抱了出來,輕柔地把尿布解下,再小心地給她換上了一個新的尿布。
“姥姥,我妹妹什麽時候才能和我們一起玩耍呢?”蔣月的小兒子好奇地問道。
“這需要時間,寶貝兒,等你妹妹長大一些就可以了。”章紅燕耐心地解釋道。
“好吧,現在她太小了,除了整天隻知道大哭之外,連說話都不會呢!”女孩歎了口氣。
蔣窈轉頭對她身旁正在做家務活兒的姐姐興奮地說道,“你瞧爸爸那張笑顏如花的臉龐就知道家裏一定有小朋友來了,他們總能帶給我們家無盡歡樂與活力。”
“唉,可惜咱們家二哥目前還在部隊服役當中,而三弟妹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再加上小弟年紀尚幼,爸媽若想在家裏擁有一名真正屬於自己的孫輩或外孫,估計還得等待好一段時間才行。”蔣月無奈地迴答。
兩姐妹同樣的憂愁,無論娘家還是婆家,長輩們往往把僅有的幾名子女當成心頭肉一樣過分寵愛著。
“等到上學的時候應該就會有所改善了吧?”
“正好說到學校,家文最近告訴我他們班級的語文老師被更換了。”
話題轉變間,蔣窈接著聊起了其他家常事,“原來的那位女教師不僅教學方法不得當,還時常對著學生大發雷霆。據說其背景深厚,因為有一個身居高位的哥哥坐鎮,所以長期以來她都十分跋扈囂張。然而,沒想到最終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