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萬國使者朝拜
大明:最狠皇孫,老朱求我別殺了 作者:無人粥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接到了錦衣衛的匯報,尤其是那一僧一道前往皇宮的消息。
朱元璋心中壓著怒火。
這些和尚和道士真是膽大包天,竟然敢拿大明皇後作為他們賺錢的籌碼。
至於辦法會有沒有用處,朱元璋心知肚明。
自己曾經做了這麽多年的和尚,對於和尚的那一點破事知道的非常清楚。
這些和尚無非是用孝道做武器多賺一些錢財罷了。
至於那些所謂的神跡都是一些江湖術士騙人的把戲。
也就隻是騙騙普通的百姓罷了。
而朱雄英直接將這件事情給揭了出來,並且提出無論是僧人還是道士,皆要考試。
雖說是個不錯的辦法,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太子朱標思考一番後說道。
“父皇,不得不說,雄英確實有一些奇思妙想,除了雄英的這個辦法,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其他更好的辦法!”
“我大明崇佛信道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在這裏麵花了不少的錢財尤其是佛教的雕像皆是金身,其中所花費的錢財無算!”
“而根據錦衣衛所遞上來的匯報,這些和尚道士手中的糧食土地更是無數!”
“更何況這麽多的人都去當和尚道士了,我大明的地誰種,我大明的邊疆誰來守?”
“這種方法確實能夠控製和尚和道士的數量,甚至將一些假和尚假道士給剔除!”
“之後佛道兩門對於朝廷的影響就小了許多,不得不說這樣的辦法確實不錯!”
朱元璋心中感慨。
“這小子的腦子究竟是怎麽長的,這種辦法都能想到,有他在咱放心多了!”
“二虎,不迴去了,咱們繼續微服私訪!”
太子朱標心中一陣無語,自家老爺子怎麽想一出是一出。
“父皇,你確定不迴去嗎?”
“過幾天就是萬國朝拜的日子,基本上咱們大明附近的國家都會來我大明朝拜,若是父皇不在的話,恐怕說不過去!”
朱元璋直接不樂意了。
“怎麽?朕不在又能怎樣?”
“難不成他們還敢翻了天了?”
“咱一看那些人就煩,長得跟妖魔鬼怪似的!”
“如今不是雄英在監國嗎?這件事情也交給他!”
太子朱標看著朱元璋原路返迴心中極為無語。
看來自己兒子太優秀,也不是什麽好事,搞得他這個做父親的沒有絲毫的存在感。
不過涉及國與國之間,一個處理不好,便會釀成極大的禍端。
看來自己還得寫封信提醒一下,莫要出了什麽事情才好。
大明應天府。
隨著一場草草的叛亂,佛道兩家對於朱雄英所提出來的考試用度牒以此作為學佛修道的資格,再也沒有了抵觸。
甚至整個大明不少的佛道兩家領軍人物,前往應天府跟隨朱雄英編纂考題。
第一次考試參與的有應天府周圍數萬僧人道士。
僅有不到三成的和尚道士過關,剩餘的人隻能按照之前的約定還俗。
盡管有些人心中不服,但是這一次的考題可是佛道兩家當中的關鍵人物擬定的,總不能說是他們的考題出問題吧?等到這些和尚發還原籍之後,官府又對這些寺廟所擁有的土地人口進行核實。
除了規定所給予的土地之外,其他的土地全部上交。
這些寺廟道觀的住持道長看著這麽多年來,好不容易積累的財務全部被搬空,簡直是欲哭無淚。
可是如今他們手中所擁有的財產數量都已經被官府清點了個清清楚楚。
再加上如今和尚道士的數量比起之前也少有許多。
在擁有這麽多的田地,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戶部尚書楊思義看著這堆積如山的錢財,差點沒有高興瘋。
大明的國庫什麽時候像現在這麽充裕過,這也就導致這段時間去戶部審批項目都要容易得多。
朝堂上,原本因空印案和鳳陽勳貴不法案而導致的恐慌也在逐漸緩解。
文臣之首李善長因為勳貴的事情自感覺又再一次失了顏麵,還沒有等迴鳳陽老家就直接在應天府重病不起。
朱雄英專門派了太醫去診治。
這一次李善長的病可不是裝的,是真真正正地被氣病了。
對此朱雄英沒有說什麽,隻是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補了一個工部的閑差,也算是一個安慰獎。
相比較如今淒慘的李善長,武將之首徐達日子過得可就舒坦多了。
北方的事情沒有穩定下來之前,他不適宜出現在朝堂之上。
即便是到現在還有人彈劾於他。
徐達也樂得清閑,每天躺在家裏別提有多舒坦。
北方四十六衛的兵馬因為這次事件有不少的兵馬都被調到了其他地方。
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將軍的不滿。
朝廷的兵馬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尤其是像他們這些人在當地待習慣了,給他們換一個地方,實在是難受至極。
誰也不願意放棄,如今土皇帝一般的生活被調到其他的地方。
甚至不少人都將請求到了徐達身上。
此時徐達以自己是戴罪之身為由,一個都沒有見。
所有人心裏都清楚,朱雄英不可能真的懲罰徐達。
如今徐達雖然說拘禁在家裏,但是日子過得也是極為舒坦。
朝廷也沒有給予任何明麵上的處罰,無非隻是一個說法,不同罷了。
等到北方的軍隊被調得差不多了,徐達自然會再次出現在朝堂之上。
而且比起現在更得重用。
若是真的有人以為朱雄英將徐達拿下,這人絕對會死得很慘。
潁川侯傅友德會抱著各個地方清剿探馬軍司的戰果。
這一次根據探馬軍司的動作,幾乎將整個大明各個地方的探馬軍司都給清繳了個幹淨。
除了一些反抗就地格殺的或者是作用不大的,其他的都壓到了京城裏候審。
這幾天東門菜市場地上的血就沒有清理幹淨的時候。
朝堂上的官員無不震撼。
誰能想到大明一統天下已經很長的時間,如今這天下竟然還藏著如此多北元的探子。
若是這些人真的出動後果不堪設想。
禮部尚書倪元璐站了出來。
“太孫殿下,按照慣例,一個月後便是各國使者覲見陛下的日子,如今陸續也有一些使者前,不知我等該當如何安排!”
朱元璋心中壓著怒火。
這些和尚和道士真是膽大包天,竟然敢拿大明皇後作為他們賺錢的籌碼。
至於辦法會有沒有用處,朱元璋心知肚明。
自己曾經做了這麽多年的和尚,對於和尚的那一點破事知道的非常清楚。
這些和尚無非是用孝道做武器多賺一些錢財罷了。
至於那些所謂的神跡都是一些江湖術士騙人的把戲。
也就隻是騙騙普通的百姓罷了。
而朱雄英直接將這件事情給揭了出來,並且提出無論是僧人還是道士,皆要考試。
雖說是個不錯的辦法,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太子朱標思考一番後說道。
“父皇,不得不說,雄英確實有一些奇思妙想,除了雄英的這個辦法,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麽其他更好的辦法!”
“我大明崇佛信道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在這裏麵花了不少的錢財尤其是佛教的雕像皆是金身,其中所花費的錢財無算!”
“而根據錦衣衛所遞上來的匯報,這些和尚道士手中的糧食土地更是無數!”
“更何況這麽多的人都去當和尚道士了,我大明的地誰種,我大明的邊疆誰來守?”
“這種方法確實能夠控製和尚和道士的數量,甚至將一些假和尚假道士給剔除!”
“之後佛道兩門對於朝廷的影響就小了許多,不得不說這樣的辦法確實不錯!”
朱元璋心中感慨。
“這小子的腦子究竟是怎麽長的,這種辦法都能想到,有他在咱放心多了!”
“二虎,不迴去了,咱們繼續微服私訪!”
太子朱標心中一陣無語,自家老爺子怎麽想一出是一出。
“父皇,你確定不迴去嗎?”
“過幾天就是萬國朝拜的日子,基本上咱們大明附近的國家都會來我大明朝拜,若是父皇不在的話,恐怕說不過去!”
朱元璋直接不樂意了。
“怎麽?朕不在又能怎樣?”
“難不成他們還敢翻了天了?”
“咱一看那些人就煩,長得跟妖魔鬼怪似的!”
“如今不是雄英在監國嗎?這件事情也交給他!”
太子朱標看著朱元璋原路返迴心中極為無語。
看來自己兒子太優秀,也不是什麽好事,搞得他這個做父親的沒有絲毫的存在感。
不過涉及國與國之間,一個處理不好,便會釀成極大的禍端。
看來自己還得寫封信提醒一下,莫要出了什麽事情才好。
大明應天府。
隨著一場草草的叛亂,佛道兩家對於朱雄英所提出來的考試用度牒以此作為學佛修道的資格,再也沒有了抵觸。
甚至整個大明不少的佛道兩家領軍人物,前往應天府跟隨朱雄英編纂考題。
第一次考試參與的有應天府周圍數萬僧人道士。
僅有不到三成的和尚道士過關,剩餘的人隻能按照之前的約定還俗。
盡管有些人心中不服,但是這一次的考題可是佛道兩家當中的關鍵人物擬定的,總不能說是他們的考題出問題吧?等到這些和尚發還原籍之後,官府又對這些寺廟所擁有的土地人口進行核實。
除了規定所給予的土地之外,其他的土地全部上交。
這些寺廟道觀的住持道長看著這麽多年來,好不容易積累的財務全部被搬空,簡直是欲哭無淚。
可是如今他們手中所擁有的財產數量都已經被官府清點了個清清楚楚。
再加上如今和尚道士的數量比起之前也少有許多。
在擁有這麽多的田地,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戶部尚書楊思義看著這堆積如山的錢財,差點沒有高興瘋。
大明的國庫什麽時候像現在這麽充裕過,這也就導致這段時間去戶部審批項目都要容易得多。
朝堂上,原本因空印案和鳳陽勳貴不法案而導致的恐慌也在逐漸緩解。
文臣之首李善長因為勳貴的事情自感覺又再一次失了顏麵,還沒有等迴鳳陽老家就直接在應天府重病不起。
朱雄英專門派了太醫去診治。
這一次李善長的病可不是裝的,是真真正正地被氣病了。
對此朱雄英沒有說什麽,隻是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補了一個工部的閑差,也算是一個安慰獎。
相比較如今淒慘的李善長,武將之首徐達日子過得可就舒坦多了。
北方的事情沒有穩定下來之前,他不適宜出現在朝堂之上。
即便是到現在還有人彈劾於他。
徐達也樂得清閑,每天躺在家裏別提有多舒坦。
北方四十六衛的兵馬因為這次事件有不少的兵馬都被調到了其他地方。
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將軍的不滿。
朝廷的兵馬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尤其是像他們這些人在當地待習慣了,給他們換一個地方,實在是難受至極。
誰也不願意放棄,如今土皇帝一般的生活被調到其他的地方。
甚至不少人都將請求到了徐達身上。
此時徐達以自己是戴罪之身為由,一個都沒有見。
所有人心裏都清楚,朱雄英不可能真的懲罰徐達。
如今徐達雖然說拘禁在家裏,但是日子過得也是極為舒坦。
朝廷也沒有給予任何明麵上的處罰,無非隻是一個說法,不同罷了。
等到北方的軍隊被調得差不多了,徐達自然會再次出現在朝堂之上。
而且比起現在更得重用。
若是真的有人以為朱雄英將徐達拿下,這人絕對會死得很慘。
潁川侯傅友德會抱著各個地方清剿探馬軍司的戰果。
這一次根據探馬軍司的動作,幾乎將整個大明各個地方的探馬軍司都給清繳了個幹淨。
除了一些反抗就地格殺的或者是作用不大的,其他的都壓到了京城裏候審。
這幾天東門菜市場地上的血就沒有清理幹淨的時候。
朝堂上的官員無不震撼。
誰能想到大明一統天下已經很長的時間,如今這天下竟然還藏著如此多北元的探子。
若是這些人真的出動後果不堪設想。
禮部尚書倪元璐站了出來。
“太孫殿下,按照慣例,一個月後便是各國使者覲見陛下的日子,如今陸續也有一些使者前,不知我等該當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