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真理隻在射程之內
大明:最狠皇孫,老朱求我別殺了 作者:無人粥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棉使者眼神中滿是輕蔑。
“宣戰又如何?不宣戰又如何?你大明打得起嗎?”
朱雄英歎了一口氣,眼神中滿是無辜。
“我大明當然打不起,這些年來,我大明的國力實在是太弱了,也就是向北打敗了齊王擴廓帖木兒,捕魚兒海一戰生擒了蒙古皇帝脫古思帖木兒!”
“打敗了蒙古太尉乃兒不花,緊接著覆滅了倭國,然後滅掉了高麗!”
“現在我大明沒有多少軍隊,也就隻有一兩百萬,而且還需要分出一部分守在北方以及其他的地方!”
“我大明自從改革了軍製之後,有不少的士兵參軍,現在朝廷當中有不少的將領,還渴望著打仗!”
“華雲龍,馮勝駐守在北方,吳禎吳良駐守在倭國,耿炳文,平安防守在高麗,除了其他各個地方駐守的軍隊之外,如今朝廷還有藍玉,傅友德,徐達,李文忠,陳亨,曹震等一眾名將,他們現在還沒有事情可做,每天都嚷嚷著打仗!”
“到時候如果真的打起來,我可能就要迴到應天府去享福,而真正坐鎮在西南的可能就是他們這些人了!”
眾人聽到這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根本就不是在說自己無辜,這分明就是赤裸裸地炫耀。
以大明現在的實力,根本不是他們這些人能夠對付得了的。
就算是高棉帝國的使者,也感覺到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樣的實力著實有些恐怖。
如果真的是這些人來的話誰也預料不了他們的結局究竟是什麽。
隻見這時高棉帝國的使者說。
“其實太孫殿下,我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道,這大越國的事情和我們關係並不是特別大,若是實在解決不了的話再動用武力,現在貴我兩國之間何必如此焦灼,這話說起來,豈不是讓外人笑話!”
眾人聽到之後笑而不語。
“既然如此那麽我們就好好地商量商量大理和越國的事情!”
“大理和越國幫助我們的敵人梁王,如今我們攻打他們這有沒有問題?”
這些使者聽到這話頓時愣了愣,如果是之前的話,他們還可以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越國都已經被滅掉了。
如果這個時候還是和大明為敵的話,誰也不確定究竟是怎麽一個結果。
這時高棉的使者歎了一口氣說。
“你們說得對,這確實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大越既然已經決定和大明為敵,那麽被滅掉也是情理當中!”
大越的使者得知了這一個消息,心裏非常的震驚,他不明白為什麽這些國家的人不支持他了。
“你們怎麽可以這樣?”
“之前不是已經說好了,一定會支持我們大越的嗎?”
這些使者聽到後頓時一陣尷尬,之前是因為支持大越對抗大明,這樣的話兵鋒就不可能到他們的家門口。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如果再繼續支持大越的話,說不定會因此而得罪大明,到時候說不定會將他們拉入戰場。
此時大明的實力還不是他們現在能夠對付得了的,所以還是莫要出現戰爭的好。
朱雄英看到這些人的樣子,不由得冷笑。
這些家夥真當自己是好欺負得不成。
此時高棉帝國的使者看著朱雄英眼神中滿是憤怒。
“我們高棉帝國和你們大明從來沒有過矛盾,這次主要是為了解決梁王的事情,想必和我們應該沒有什麽關係吧!”
朱雄英聽到之後笑了笑。
“那是自然,我們本來就應該是友好,鄰邦又怎麽可能會發生矛盾,這一次的事情主要是因為有肩賊的挑撥,我們不得已而為之才變成這樣一副模樣!”
“若是高棉帝國,願意與我大明地建和平盟約我們也會非常高興的!”
各國使者一聽有利可圖,紛紛決定與大明聯合。
至於他們一直支持的大越國王,早就被他們扔到九霄雲外去了。
等到各國聯合到一起,在合約上簽好字之後,各國使者滿意地離開了這一個地方,當他們離開之後,大明太孫朱雄英直接將手中的合約撕了個粉碎。
旁邊眾人看到這一幕,心中極為好奇。
“太孫殿下,這是咱們好不容易才和各國訂立的合約,你怎麽就直接給撕毀了?”
朱雄英笑著搖了搖頭。
“什麽合約?這對我來說隻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所謂的和平從來不是被別人承認,而是你有這一個權利讓別人承認!”
“我大明強大,靠的是國力,靠的是軍事實力,隻有這些才能夠讓他們臣服,單獨靠著一張紙,沒有任何的用處更何況西南的這些國家早晚是我大明的囊中之物!”
“隻不過剛剛打了這麽長時間的仗我們也需要休息一段時間,現在並不適合繼續打下去,這一點毋庸置疑!”
很快西南地方的處理方式傳到了應天府。
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標兩人看到這上麵的內容,心中極為滿意。
“不錯不錯,抖音的處理方式恰到好處,既讓各國不小覷了我大明,也讓莪們為下一場戰爭贏得了充分的準備時間!”
而且大明將這南方的糧食有不少的給運送了出去,甚至還有不少的經營。
這些都是大理大越和梁王這些年來的積累。
此時太子朱標,心中有些擔心。
“雄英這麽喜歡打仗,這可未必是一件好事,我雖大好戰必亡,若是讓雄英養成這個習慣,未來的影響絕對不小,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
此時皇帝朱元璋看了他一眼,笑著說。
“確實打仗會損耗國力但是也會增強國力,你覺得朱雄英在西南打的這幾場仗,有沒有損害我大明的國力?”
太子朱標聽到這話愣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好像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大明的實力不但沒有絲毫的損失,反而蒸蒸日上。
尤其是應天府,並沒有派出多少的資源,相反大明在西南的兵力增強許多,甚至還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錢財和糧食。
“宣戰又如何?不宣戰又如何?你大明打得起嗎?”
朱雄英歎了一口氣,眼神中滿是無辜。
“我大明當然打不起,這些年來,我大明的國力實在是太弱了,也就是向北打敗了齊王擴廓帖木兒,捕魚兒海一戰生擒了蒙古皇帝脫古思帖木兒!”
“打敗了蒙古太尉乃兒不花,緊接著覆滅了倭國,然後滅掉了高麗!”
“現在我大明沒有多少軍隊,也就隻有一兩百萬,而且還需要分出一部分守在北方以及其他的地方!”
“我大明自從改革了軍製之後,有不少的士兵參軍,現在朝廷當中有不少的將領,還渴望著打仗!”
“華雲龍,馮勝駐守在北方,吳禎吳良駐守在倭國,耿炳文,平安防守在高麗,除了其他各個地方駐守的軍隊之外,如今朝廷還有藍玉,傅友德,徐達,李文忠,陳亨,曹震等一眾名將,他們現在還沒有事情可做,每天都嚷嚷著打仗!”
“到時候如果真的打起來,我可能就要迴到應天府去享福,而真正坐鎮在西南的可能就是他們這些人了!”
眾人聽到這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根本就不是在說自己無辜,這分明就是赤裸裸地炫耀。
以大明現在的實力,根本不是他們這些人能夠對付得了的。
就算是高棉帝國的使者,也感覺到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樣的實力著實有些恐怖。
如果真的是這些人來的話誰也預料不了他們的結局究竟是什麽。
隻見這時高棉帝國的使者說。
“其實太孫殿下,我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公道,這大越國的事情和我們關係並不是特別大,若是實在解決不了的話再動用武力,現在貴我兩國之間何必如此焦灼,這話說起來,豈不是讓外人笑話!”
眾人聽到之後笑而不語。
“既然如此那麽我們就好好地商量商量大理和越國的事情!”
“大理和越國幫助我們的敵人梁王,如今我們攻打他們這有沒有問題?”
這些使者聽到這話頓時愣了愣,如果是之前的話,他們還可以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越國都已經被滅掉了。
如果這個時候還是和大明為敵的話,誰也不確定究竟是怎麽一個結果。
這時高棉的使者歎了一口氣說。
“你們說得對,這確實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大越既然已經決定和大明為敵,那麽被滅掉也是情理當中!”
大越的使者得知了這一個消息,心裏非常的震驚,他不明白為什麽這些國家的人不支持他了。
“你們怎麽可以這樣?”
“之前不是已經說好了,一定會支持我們大越的嗎?”
這些使者聽到後頓時一陣尷尬,之前是因為支持大越對抗大明,這樣的話兵鋒就不可能到他們的家門口。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如果再繼續支持大越的話,說不定會因此而得罪大明,到時候說不定會將他們拉入戰場。
此時大明的實力還不是他們現在能夠對付得了的,所以還是莫要出現戰爭的好。
朱雄英看到這些人的樣子,不由得冷笑。
這些家夥真當自己是好欺負得不成。
此時高棉帝國的使者看著朱雄英眼神中滿是憤怒。
“我們高棉帝國和你們大明從來沒有過矛盾,這次主要是為了解決梁王的事情,想必和我們應該沒有什麽關係吧!”
朱雄英聽到之後笑了笑。
“那是自然,我們本來就應該是友好,鄰邦又怎麽可能會發生矛盾,這一次的事情主要是因為有肩賊的挑撥,我們不得已而為之才變成這樣一副模樣!”
“若是高棉帝國,願意與我大明地建和平盟約我們也會非常高興的!”
各國使者一聽有利可圖,紛紛決定與大明聯合。
至於他們一直支持的大越國王,早就被他們扔到九霄雲外去了。
等到各國聯合到一起,在合約上簽好字之後,各國使者滿意地離開了這一個地方,當他們離開之後,大明太孫朱雄英直接將手中的合約撕了個粉碎。
旁邊眾人看到這一幕,心中極為好奇。
“太孫殿下,這是咱們好不容易才和各國訂立的合約,你怎麽就直接給撕毀了?”
朱雄英笑著搖了搖頭。
“什麽合約?這對我來說隻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所謂的和平從來不是被別人承認,而是你有這一個權利讓別人承認!”
“我大明強大,靠的是國力,靠的是軍事實力,隻有這些才能夠讓他們臣服,單獨靠著一張紙,沒有任何的用處更何況西南的這些國家早晚是我大明的囊中之物!”
“隻不過剛剛打了這麽長時間的仗我們也需要休息一段時間,現在並不適合繼續打下去,這一點毋庸置疑!”
很快西南地方的處理方式傳到了應天府。
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標兩人看到這上麵的內容,心中極為滿意。
“不錯不錯,抖音的處理方式恰到好處,既讓各國不小覷了我大明,也讓莪們為下一場戰爭贏得了充分的準備時間!”
而且大明將這南方的糧食有不少的給運送了出去,甚至還有不少的經營。
這些都是大理大越和梁王這些年來的積累。
此時太子朱標,心中有些擔心。
“雄英這麽喜歡打仗,這可未必是一件好事,我雖大好戰必亡,若是讓雄英養成這個習慣,未來的影響絕對不小,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
此時皇帝朱元璋看了他一眼,笑著說。
“確實打仗會損耗國力但是也會增強國力,你覺得朱雄英在西南打的這幾場仗,有沒有損害我大明的國力?”
太子朱標聽到這話愣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好像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大明的實力不但沒有絲毫的損失,反而蒸蒸日上。
尤其是應天府,並沒有派出多少的資源,相反大明在西南的兵力增強許多,甚至還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錢財和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