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為大明開疆拓土
大明:最狠皇孫,老朱求我別殺了 作者:無人粥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42章 為大明開疆拓土
朱雄英一愣,他沒想到馬皇後會說出這樣的話。在他的印象中,馬皇後一向溫柔善良,不喜殺戮。
“可是…母後的遺願…”朱雄英猶豫地說道。
馬皇後握住朱雄英的手,堅定地說道:“皇上,太後娘娘仁慈,不願看到生靈塗炭。但若是任由蒙古部落肆虐,豈不是會有更多百姓受苦?太後娘娘在天之靈,定然也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麵。”
朱雄英心中一震,馬皇後的話如醍醐灌頂,讓他豁然開朗。是啊,母後的遺願,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而如今蒙古部落的侵略,正威脅著大明的安寧,他身為帝王,豈能退縮?
“皇後所言極是!”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朕不能再猶豫了!朕要禦駕親征,徹底剿滅這些蠻夷!”
馬皇後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皇上英明!”
朱雄英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高聲說道:“傳朕旨意,明日點兵,禦駕親征!”
“臣等遵旨!”殿內眾臣齊聲高唿。
第二日,朱雄英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北進發。
大軍行至邊境,與蒙古部落展開激戰。朱雄英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如天神下凡,無人能擋。
蒙古部落的軍隊,在朱雄英的帶領下,節節敗退。最終,蒙古可汗被俘,蒙古部落俯首稱臣。
朱雄英凱旋而歸,舉國歡騰。他並沒有因為勝利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在大明的曆史上,他被譽為一代明君,他的功績,被後世傳頌。
然而,就在他誌得意滿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讓他再次陷入兩難的境地。
捷報傳來,藍玉不僅平定了蒙古邊患,還俘虜了蒙古可敦。這位可敦,據說美豔絕倫,傾國傾城。藍玉更是自作主張,將這位可敦,作為“貢品”,獻給了朱雄英。
朱雄英看著跪在殿下的異域美人,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藍玉那意味深長的笑容,心中隱隱感到不安。這究竟是藍玉的忠心,還是別有用心?他該如何處置這位蒙古可敦,是將她納入後宮,還是…
就在這時,馬皇後走了進來……
馬皇後鳳冠上的珠玉輕輕搖曳,步履優雅地走到朱雄英身邊,目光掃過跪在地上的蒙古可敦,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她並未開口,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仿佛一尊端莊的菩薩,卻散發出無形的威壓。
殿內氣氛凝重,落針可聞。朱雄英輕咳一聲,打破了沉默。“皇後怎麽來了?”
“臣妾聽聞皇上凱旋而歸,特來恭賀。”馬皇後語氣溫和,卻暗藏鋒芒。她轉頭看向蒙古可敦,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這位便是蒙古可敦吧?果然…姿色過人。”
蒙古可敦感受到馬皇後話語中的敵意,瑟縮了一下,卻不敢抬頭。
朱雄英心中暗歎,他知道馬皇後這是在敲打他。他沉吟片刻,說道:“皇後言重了。此女乃是俘虜,朕並未…”
“皇上聖明。”馬皇後不等朱雄英說完,便打斷了他,“蒙古屢犯我大明邊境,殘害我百姓,此女身為蒙古可敦,罪責難逃。皇上仁慈,不忍殺她,但也不能留她在宮中,以免後患無窮。”
朱雄英眉頭緊鎖,他明白馬皇後的意思。留下蒙古可敦,無疑會引起後宮動蕩,甚至會影響到朝堂穩定。
“那依皇後之意,該如何處置?”朱雄英問道。
馬皇後微微一笑,“臣妾以為,不如將她送往尼姑庵,讓她青燈古佛,為大明祈福。”
朱雄英心中一動,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既能避免後宮紛爭,又能彰顯大明的仁慈。
“就依皇後所言。”朱雄英當即下令,將蒙古可敦送往尼姑庵。
解決了蒙古可敦的事情,朱雄英心中輕鬆了不少。然而,藍玉的舉動卻讓他始終無法釋懷。藍玉獻上蒙古可敦,究竟是真心實意,還是別有用心?他決定試探一下藍玉。
幾日後,朱雄英召見藍玉,賞賜了他黃金千兩,良田百畝。
藍玉謝恩之後,朱雄英狀似隨意地問道:“藍將軍,朕聽聞安南國君暴虐無道,百姓苦不堪言。將軍以為,該如何處置?”
藍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立刻跪下說道:“臣願率軍征討安南,為大明開疆拓土!”
朱雄英心中冷笑,果然如此。藍玉獻上蒙古可敦,並非真心實意,而是為了博取他的信任,以便日後謀取更大的權力。
“藍將軍忠心可嘉,朕心甚慰。”朱雄英不動聲色地說道,“隻是安南路途遙遠,氣候炎熱,將軍需小心謹慎。”
“臣遵旨!”藍玉叩頭謝恩。
朱雄英看著藍玉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寒芒。他不會讓任何人威脅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即使是功臣,也不例外。
他決定,禦駕親征安南!
次日,朱雄英下旨,調集二十萬大軍,準備征討安南。
6=9+
消息傳出,舉朝嘩然。
眾臣紛紛勸諫,認為安南地處偏遠,氣候炎熱,不宜出兵。
就連馬皇後也勸他三思而後行。
“皇上,安南路途遙遠,氣候惡劣,不如派大將前往,何必禦駕親征?”
朱雄英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朕意已決!安南國君暴虐無道,朕身為大明皇帝,豈能坐視不理?朕要禦駕親征,為安南百姓討迴公道!”
馬皇後見他心意已決,也不再勸阻,隻是叮囑他要注意安全。
朱雄英心中感動,他知道馬皇後是真心為他著想。
他擁著馬皇後,柔聲說道:“皇後放心,朕此去定會凱旋而歸!”
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朱雄英身穿黃金甲,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如同天神下凡,威風凜凜。
安南國君得知大明皇帝禦駕親征,嚇得魂飛魄散。
他急忙調集全國兵馬,準備抵抗大明軍隊。
然而,安南的軍隊,如何是大明軍隊的對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安南國君就被俘虜了。
朱雄英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然後在安南設立行省,派官員治理。
(本章完)
朱雄英一愣,他沒想到馬皇後會說出這樣的話。在他的印象中,馬皇後一向溫柔善良,不喜殺戮。
“可是…母後的遺願…”朱雄英猶豫地說道。
馬皇後握住朱雄英的手,堅定地說道:“皇上,太後娘娘仁慈,不願看到生靈塗炭。但若是任由蒙古部落肆虐,豈不是會有更多百姓受苦?太後娘娘在天之靈,定然也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麵。”
朱雄英心中一震,馬皇後的話如醍醐灌頂,讓他豁然開朗。是啊,母後的遺願,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而如今蒙古部落的侵略,正威脅著大明的安寧,他身為帝王,豈能退縮?
“皇後所言極是!”朱雄英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朕不能再猶豫了!朕要禦駕親征,徹底剿滅這些蠻夷!”
馬皇後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皇上英明!”
朱雄英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高聲說道:“傳朕旨意,明日點兵,禦駕親征!”
“臣等遵旨!”殿內眾臣齊聲高唿。
第二日,朱雄英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北進發。
大軍行至邊境,與蒙古部落展開激戰。朱雄英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如天神下凡,無人能擋。
蒙古部落的軍隊,在朱雄英的帶領下,節節敗退。最終,蒙古可汗被俘,蒙古部落俯首稱臣。
朱雄英凱旋而歸,舉國歡騰。他並沒有因為勝利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在大明的曆史上,他被譽為一代明君,他的功績,被後世傳頌。
然而,就在他誌得意滿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讓他再次陷入兩難的境地。
捷報傳來,藍玉不僅平定了蒙古邊患,還俘虜了蒙古可敦。這位可敦,據說美豔絕倫,傾國傾城。藍玉更是自作主張,將這位可敦,作為“貢品”,獻給了朱雄英。
朱雄英看著跪在殿下的異域美人,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藍玉那意味深長的笑容,心中隱隱感到不安。這究竟是藍玉的忠心,還是別有用心?他該如何處置這位蒙古可敦,是將她納入後宮,還是…
就在這時,馬皇後走了進來……
馬皇後鳳冠上的珠玉輕輕搖曳,步履優雅地走到朱雄英身邊,目光掃過跪在地上的蒙古可敦,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她並未開口,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仿佛一尊端莊的菩薩,卻散發出無形的威壓。
殿內氣氛凝重,落針可聞。朱雄英輕咳一聲,打破了沉默。“皇後怎麽來了?”
“臣妾聽聞皇上凱旋而歸,特來恭賀。”馬皇後語氣溫和,卻暗藏鋒芒。她轉頭看向蒙古可敦,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這位便是蒙古可敦吧?果然…姿色過人。”
蒙古可敦感受到馬皇後話語中的敵意,瑟縮了一下,卻不敢抬頭。
朱雄英心中暗歎,他知道馬皇後這是在敲打他。他沉吟片刻,說道:“皇後言重了。此女乃是俘虜,朕並未…”
“皇上聖明。”馬皇後不等朱雄英說完,便打斷了他,“蒙古屢犯我大明邊境,殘害我百姓,此女身為蒙古可敦,罪責難逃。皇上仁慈,不忍殺她,但也不能留她在宮中,以免後患無窮。”
朱雄英眉頭緊鎖,他明白馬皇後的意思。留下蒙古可敦,無疑會引起後宮動蕩,甚至會影響到朝堂穩定。
“那依皇後之意,該如何處置?”朱雄英問道。
馬皇後微微一笑,“臣妾以為,不如將她送往尼姑庵,讓她青燈古佛,為大明祈福。”
朱雄英心中一動,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既能避免後宮紛爭,又能彰顯大明的仁慈。
“就依皇後所言。”朱雄英當即下令,將蒙古可敦送往尼姑庵。
解決了蒙古可敦的事情,朱雄英心中輕鬆了不少。然而,藍玉的舉動卻讓他始終無法釋懷。藍玉獻上蒙古可敦,究竟是真心實意,還是別有用心?他決定試探一下藍玉。
幾日後,朱雄英召見藍玉,賞賜了他黃金千兩,良田百畝。
藍玉謝恩之後,朱雄英狀似隨意地問道:“藍將軍,朕聽聞安南國君暴虐無道,百姓苦不堪言。將軍以為,該如何處置?”
藍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立刻跪下說道:“臣願率軍征討安南,為大明開疆拓土!”
朱雄英心中冷笑,果然如此。藍玉獻上蒙古可敦,並非真心實意,而是為了博取他的信任,以便日後謀取更大的權力。
“藍將軍忠心可嘉,朕心甚慰。”朱雄英不動聲色地說道,“隻是安南路途遙遠,氣候炎熱,將軍需小心謹慎。”
“臣遵旨!”藍玉叩頭謝恩。
朱雄英看著藍玉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寒芒。他不會讓任何人威脅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即使是功臣,也不例外。
他決定,禦駕親征安南!
次日,朱雄英下旨,調集二十萬大軍,準備征討安南。
6=9+
消息傳出,舉朝嘩然。
眾臣紛紛勸諫,認為安南地處偏遠,氣候炎熱,不宜出兵。
就連馬皇後也勸他三思而後行。
“皇上,安南路途遙遠,氣候惡劣,不如派大將前往,何必禦駕親征?”
朱雄英搖了搖頭,堅定地說道:“朕意已決!安南國君暴虐無道,朕身為大明皇帝,豈能坐視不理?朕要禦駕親征,為安南百姓討迴公道!”
馬皇後見他心意已決,也不再勸阻,隻是叮囑他要注意安全。
朱雄英心中感動,他知道馬皇後是真心為他著想。
他擁著馬皇後,柔聲說道:“皇後放心,朕此去定會凱旋而歸!”
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朱雄英身穿黃金甲,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如同天神下凡,威風凜凜。
安南國君得知大明皇帝禦駕親征,嚇得魂飛魄散。
他急忙調集全國兵馬,準備抵抗大明軍隊。
然而,安南的軍隊,如何是大明軍隊的對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安南國君就被俘虜了。
朱雄英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然後在安南設立行省,派官員治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