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尊嚴隻在劍鋒之上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雪夜帶刀不帶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宓話音落下,劉備的目光漸漸露出幾分怒火。
“東吳鼠輩偷襲荊州,公然撕毀同盟之約,此等小人行徑,決不可恕。”劉備臉色有些難看,狠狠瞪著秦宓,暗含警告,隨即捋須肅然道:“東征東吳亦未嚐不可,待取得荊州後,渡江決戰,劍鋒直搗東吳都城建鄴!”
“如此,蜀漢與曹魏呈二分天下之勢,之後再進取中原,大事可成,漢室可興!”
誰知秦宓無視劉備警告的目光,繼續硬著頭皮道:“王上不可!”
“世人皆知竊國賊乃是曹操,不是孫權,若先滅掉曹魏,東吳必然臣服,況且如今勢力最強大者依舊是曹魏,若蜀漢與東吳開戰,曹魏必會坐收漁翁攻打漢中,到那時我蜀漢危矣!”
聞言,群臣的臉上漸生凝重之色,秦宓是飽讀詩書,博采眾長的益州學士,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非常精準。
“王上,蜀漢尚有益州、漢中等地,我等應順應民意,北伐關中,占據西涼,直搗長安!”
“到那時,函穀關附近的義士必會倒履相迎,王上隻需遣一上將率正義之師出函穀,兵鋒直抵洛陽,如此曹魏必敗,漢室也會還於舊都!”
聽到秦宓之言,眾人連連點頭表示讚成。
大殿內的氣氛有些僵冷,劉備麵無表情地緊盯著秦宓,那模樣似乎要將其撕開一般。
“北伐還是東征,本王想再聽聽諸位的意見。”劉備強忍著心中的怒火,看向眾人。
群臣們麵麵相覷,隨即輕聲竊竊私語。
這場朝會開到現在,眾人似是察覺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相比北伐,漢中王劉備似乎更加傾向於東征!
“王上,雲不讚成東征!”
半晌後,身著白袍的將軍趙雲從武將班列中站出,單膝跪地抱拳道。
諸葛亮瞥了趙雲一眼,不由得暗中搖頭,再看向臉色陰沉到極點的劉備,諸葛亮嘴角微揚,露出不知是嘲諷還是惋惜的笑容。
“子龍...你!”關羽眉頭緊鎖,他沒想到趙雲會站出反對。
“王上,蜀漢與東吳的戰端一開,不可能迅速結束,讓曹魏坐收漁翁,這絕不是上策!”翊軍將軍趙雲繼續勸諫道。
劉備滿臉鐵青,抿著唇坐在王位上,陰冷的目光似是要殺人。
他沒有理會趙雲,片刻後,他的目光轉向手持羽扇的諸葛亮,冷聲道:“軍師是讚成北伐還是東征?”
諸葛亮略微沉吟,緩緩道:“東征也好,北伐也罷,各有利弊。站在天下大勢的角度上來說,如何獲利最大才是最關鍵的。”
劉禪撇了撇嘴,心道不愧是老狐狸,都這樣了愣是不表態。
劉備濃眉一掀,顯然對諸葛亮的迴答並不滿意。
劉禪扭頭看向劉備,後者的目光陰沉如水,臉頰的肌肉緊繃,臉色異常難看,他低著頭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麽。
劉禪暗中歎了口氣,曆史上的劉備對東征有著絕對的執念,不僅僅是因為替兄弟報仇這般簡單,更重要的是荊州的丟失,喪失了軍事重地,間接掐滅了興複漢室的理想。
荊州,四戰之地,是連接北方與南方的重要緩衝要地,乃天下之門戶。
它東連吳國,西通巴蜀,北挨中原,南俯南越,憑借長江天險,劃江而治,是兵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在隆中提出三分天下之策,並明確指出劉備欲想成就帝業,要從兩個方向突破曹魏,第一是以荊州之兵進攻洛陽、宛城,第二是以漢中之兵收複西涼,直奔長安!
若能順利攻下長安、洛陽、宛城等重鎮,便可合兵一處直搗曹操都城——許昌!
到那時,方才會有興複漢室的可能。
所以,倘若荊州一直拿不迴來,那麽蜀漢將再無可能一統三國。
看到劉備失望落寞的眼神,劉禪心中不忍,再怎麽說,劉備也是這個時代生他養他的父親,他奮鬥了一輩子,顛沛流離了一輩子,為的是匡扶漢室的念想。
風燭殘年的老人,不想在安逸中了卻此生,更想馬作的盧飛快,在弓如霹靂弦驚的沙場上,贏得生前身後名!
或許,這是他燃盡生命,想為漢室所做的最後一搏。
想到這裏,劉禪釋然了,他似乎理解了劉備為什麽要執意東征。
“父王,兒臣有話說。”
大殿內頓時一靜,無數道目光迅速聚集到劉禪身上。
劉禪來到大殿中央,麵對群臣百官,鎮靜自若,隻見他衣袂飄飄,自信颯然,舉止間絲毫不像十幾歲的稚童。
劉備皺起了眉頭,陰沉著臉說道:“這是朝會,吾兒不可造次!”
劉禪扭頭看了劉備一眼,淡淡輕笑,隨即拱手道:“兒臣讚成東征!”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
什麽情況?
諸葛亮臉色微變,神情漠然,呆怔片刻後緩緩閉上雙眸,如同老僧入定。
這父子倆什麽時候穿同一條褲子了?
劉備愕然地盯著劉禪,他還以為劉禪站出來是想反對東征,畢竟這些時日,這小子跟諸葛亮走得很近。
可萬萬沒想到,這孺子竟然支持...
劉備複雜的目光看著劉禪,隨即緩緩道:“吾兒讚成東征,可有緣由?”
劉禪看向群臣錯愕的神情,苦澀一笑,隨即接著說道:“阿鬥年紀尚小,不懂得朝政,也不懂軍事,按說不應該在諸位叔伯麵前紙上談兵,但...”
“但我從小便知弱者有罪的道理。”
“東吳為何敢偷襲荊州,就是因為我蜀漢孱弱,軍力不強!”
看著眾人震驚的麵色,劉禪接著說道:“遙想當年曹魏張遼將軍,率領七千人在逍遙津迎擊孫權十萬大軍,後隻用八百軍士,殺至孫權帥旗之下,孫權聞風喪膽,落荒而逃,化解合肥之圍,此等戰績使得天下駭然!”
“自此,孫權再無北進之心,不得不向曹操俯首稱臣。”
眾朝臣瞳孔微縮,他們大多都是飽讀經典之人,似乎猜到了劉禪接下來要說什麽。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荊州便是那和氏璧,我蜀漢占據荊州,不管是曹魏還是東吳,都想要搶占分得一杯羹,所謂柿子都會撿軟的去捏,因為它弱小,它害怕,它好掌控!”
犀利的語言如同劍尖般直指人心,群臣麵麵相覷,一時間竟沒有人敢出麵辯論。
“諸位,自從江東撕毀盟約的那刻起,我蜀漢將再無可能與其聯盟,除非他們讓出荊州,否則我蜀漢將士將血戰到底!”
停頓片刻,劉禪冷冽的目光掃向眾人,繼續沉聲說道:“阿鬥有句話想要跟諸位叔伯共勉...”
“...所謂求和換來的和平,那不是真正的和平,維係國家強盛的除了軍事外,還有氣節和尊嚴!”
“...而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弓弩射程之內!”
“東吳鼠輩偷襲荊州,公然撕毀同盟之約,此等小人行徑,決不可恕。”劉備臉色有些難看,狠狠瞪著秦宓,暗含警告,隨即捋須肅然道:“東征東吳亦未嚐不可,待取得荊州後,渡江決戰,劍鋒直搗東吳都城建鄴!”
“如此,蜀漢與曹魏呈二分天下之勢,之後再進取中原,大事可成,漢室可興!”
誰知秦宓無視劉備警告的目光,繼續硬著頭皮道:“王上不可!”
“世人皆知竊國賊乃是曹操,不是孫權,若先滅掉曹魏,東吳必然臣服,況且如今勢力最強大者依舊是曹魏,若蜀漢與東吳開戰,曹魏必會坐收漁翁攻打漢中,到那時我蜀漢危矣!”
聞言,群臣的臉上漸生凝重之色,秦宓是飽讀詩書,博采眾長的益州學士,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非常精準。
“王上,蜀漢尚有益州、漢中等地,我等應順應民意,北伐關中,占據西涼,直搗長安!”
“到那時,函穀關附近的義士必會倒履相迎,王上隻需遣一上將率正義之師出函穀,兵鋒直抵洛陽,如此曹魏必敗,漢室也會還於舊都!”
聽到秦宓之言,眾人連連點頭表示讚成。
大殿內的氣氛有些僵冷,劉備麵無表情地緊盯著秦宓,那模樣似乎要將其撕開一般。
“北伐還是東征,本王想再聽聽諸位的意見。”劉備強忍著心中的怒火,看向眾人。
群臣們麵麵相覷,隨即輕聲竊竊私語。
這場朝會開到現在,眾人似是察覺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相比北伐,漢中王劉備似乎更加傾向於東征!
“王上,雲不讚成東征!”
半晌後,身著白袍的將軍趙雲從武將班列中站出,單膝跪地抱拳道。
諸葛亮瞥了趙雲一眼,不由得暗中搖頭,再看向臉色陰沉到極點的劉備,諸葛亮嘴角微揚,露出不知是嘲諷還是惋惜的笑容。
“子龍...你!”關羽眉頭緊鎖,他沒想到趙雲會站出反對。
“王上,蜀漢與東吳的戰端一開,不可能迅速結束,讓曹魏坐收漁翁,這絕不是上策!”翊軍將軍趙雲繼續勸諫道。
劉備滿臉鐵青,抿著唇坐在王位上,陰冷的目光似是要殺人。
他沒有理會趙雲,片刻後,他的目光轉向手持羽扇的諸葛亮,冷聲道:“軍師是讚成北伐還是東征?”
諸葛亮略微沉吟,緩緩道:“東征也好,北伐也罷,各有利弊。站在天下大勢的角度上來說,如何獲利最大才是最關鍵的。”
劉禪撇了撇嘴,心道不愧是老狐狸,都這樣了愣是不表態。
劉備濃眉一掀,顯然對諸葛亮的迴答並不滿意。
劉禪扭頭看向劉備,後者的目光陰沉如水,臉頰的肌肉緊繃,臉色異常難看,他低著頭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麽。
劉禪暗中歎了口氣,曆史上的劉備對東征有著絕對的執念,不僅僅是因為替兄弟報仇這般簡單,更重要的是荊州的丟失,喪失了軍事重地,間接掐滅了興複漢室的理想。
荊州,四戰之地,是連接北方與南方的重要緩衝要地,乃天下之門戶。
它東連吳國,西通巴蜀,北挨中原,南俯南越,憑借長江天險,劃江而治,是兵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在隆中提出三分天下之策,並明確指出劉備欲想成就帝業,要從兩個方向突破曹魏,第一是以荊州之兵進攻洛陽、宛城,第二是以漢中之兵收複西涼,直奔長安!
若能順利攻下長安、洛陽、宛城等重鎮,便可合兵一處直搗曹操都城——許昌!
到那時,方才會有興複漢室的可能。
所以,倘若荊州一直拿不迴來,那麽蜀漢將再無可能一統三國。
看到劉備失望落寞的眼神,劉禪心中不忍,再怎麽說,劉備也是這個時代生他養他的父親,他奮鬥了一輩子,顛沛流離了一輩子,為的是匡扶漢室的念想。
風燭殘年的老人,不想在安逸中了卻此生,更想馬作的盧飛快,在弓如霹靂弦驚的沙場上,贏得生前身後名!
或許,這是他燃盡生命,想為漢室所做的最後一搏。
想到這裏,劉禪釋然了,他似乎理解了劉備為什麽要執意東征。
“父王,兒臣有話說。”
大殿內頓時一靜,無數道目光迅速聚集到劉禪身上。
劉禪來到大殿中央,麵對群臣百官,鎮靜自若,隻見他衣袂飄飄,自信颯然,舉止間絲毫不像十幾歲的稚童。
劉備皺起了眉頭,陰沉著臉說道:“這是朝會,吾兒不可造次!”
劉禪扭頭看了劉備一眼,淡淡輕笑,隨即拱手道:“兒臣讚成東征!”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
什麽情況?
諸葛亮臉色微變,神情漠然,呆怔片刻後緩緩閉上雙眸,如同老僧入定。
這父子倆什麽時候穿同一條褲子了?
劉備愕然地盯著劉禪,他還以為劉禪站出來是想反對東征,畢竟這些時日,這小子跟諸葛亮走得很近。
可萬萬沒想到,這孺子竟然支持...
劉備複雜的目光看著劉禪,隨即緩緩道:“吾兒讚成東征,可有緣由?”
劉禪看向群臣錯愕的神情,苦澀一笑,隨即接著說道:“阿鬥年紀尚小,不懂得朝政,也不懂軍事,按說不應該在諸位叔伯麵前紙上談兵,但...”
“但我從小便知弱者有罪的道理。”
“東吳為何敢偷襲荊州,就是因為我蜀漢孱弱,軍力不強!”
看著眾人震驚的麵色,劉禪接著說道:“遙想當年曹魏張遼將軍,率領七千人在逍遙津迎擊孫權十萬大軍,後隻用八百軍士,殺至孫權帥旗之下,孫權聞風喪膽,落荒而逃,化解合肥之圍,此等戰績使得天下駭然!”
“自此,孫權再無北進之心,不得不向曹操俯首稱臣。”
眾朝臣瞳孔微縮,他們大多都是飽讀經典之人,似乎猜到了劉禪接下來要說什麽。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荊州便是那和氏璧,我蜀漢占據荊州,不管是曹魏還是東吳,都想要搶占分得一杯羹,所謂柿子都會撿軟的去捏,因為它弱小,它害怕,它好掌控!”
犀利的語言如同劍尖般直指人心,群臣麵麵相覷,一時間竟沒有人敢出麵辯論。
“諸位,自從江東撕毀盟約的那刻起,我蜀漢將再無可能與其聯盟,除非他們讓出荊州,否則我蜀漢將士將血戰到底!”
停頓片刻,劉禪冷冽的目光掃向眾人,繼續沉聲說道:“阿鬥有句話想要跟諸位叔伯共勉...”
“...所謂求和換來的和平,那不是真正的和平,維係國家強盛的除了軍事外,還有氣節和尊嚴!”
“...而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弓弩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