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明槍暗箭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雪夜帶刀不帶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勞母親惦念,昨夜一切都好。”劉禪輕聲道。
“那就好。”吳莧微笑點頭,指向劉禪身旁的槿汐,笑吟吟道:“槿汐這孩子跟隨本宮多年,溫婉伶俐,蘭質蕙心,你那世子府太過清冷,缺個體貼的嬌嫩人,有槿汐在身邊伺候你的衣食,娘親也就放心了。”
聞言,劉禪當即一愣。
這是給我送暖房丫鬟?
餘光不經意間捕捉到吳莧的眼神,這道眼神與平時不同,有種說不出的意味深長。
細細沉思,侍女槿汐絕不是暖房丫鬟這般簡單,很有可能是吳莧派去監視劉禪的棋子。
劉禪的笑容有些勉強,無奈道:“兒臣的世子府不缺下人,母後又何必如此?”
吳莧清冷的目光看著他,平靜道:“本宮聽說世子府的侍女經常行竊,為此你還狠狠教訓過,阿鬥啊,府內的奴才不在於多,隻在於忠心與否,那些偷奸耍滑、悖行欺主的惡奴,該殺則殺,莫要婦人之仁。”
此時,劉禪的後背莫名驚起一身冷汗。
這個女人...不簡單啊!
劉禪與吳莧名義上雖是母子,但兩人相見的次數並不多,劉禪也一直以為她是雍容華貴且氣度非凡的深宮婦人,但今日從她身上察覺出不同尋常的味道。
清冷,果決!
時至現在,劉禪才看清楚這位深宮婦人的鋒芒,平時她隱藏的極深。
見時機已到,侍女槿汐站出,朝劉禪伏地跪拜:“奴婢願跟隨少主,絕無二心!”
劉禪苦澀一笑,這是在逼他表態啊。
這種被人威脅的感覺,很不爽。
可如果不答應,憑吳莧的手段,眼前這小侍女怕是難逃一死。
暗暗歎了口氣,劉禪朝吳莧躬身道:“既是母後的美意,再拒絕倒顯得兒臣不懂事了,從今日起,槿汐便跟著兒臣吧。”
槿汐一聽,連忙跪謝道:“奴婢多謝世子成全。”
“好了,起來吧。”見劉禪答應,吳莧清冷的神色有所緩和,隨即拿起桌案上的紅封,交到劉禪手裏,“今天是大年初一,討個彩頭。”
劉禪接過紅封,沉聲道:“謝過母後。”
吳莧盯著他的臉,輕聲道:“以後沒事多來母後寢宮走動走動,宮牆似海,幽怨深深,承香殿裏也沒個說話的人,當真冷清的緊呐!”
“是。”劉禪低聲應道。
寵而不愛,是對女子最大的侮辱。
劉備這個丈夫,當的確實不咋地。
吳莧恬靜微笑,似五月枝頭綻放的紅色薔薇:“去吧,想做什麽便去做,萬事有你父王和母後擔著。”
劉禪告退,緩緩退出承香殿。
迴到世子府,劉禪的腦子仍然有點懵,這次給吳莧問安,除了強塞給一個侍女外,她似乎並沒說多餘的話。
但那記清冷且意味深長的眼神,一直在劉禪的腦海中縈繞。
不對勁,太不對勁了。
將槿汐安置妥當後,劉禪深吸口氣,直奔丞相府。
有困難,找諸葛武侯啊!
幹嘛浪費這麽多腦細胞。
來到丞相府,劉禪風風火火的直接從後門而入,那熟悉的動作顯然是丞相府的常客。
諸葛亮正在書房看大漢輿圖,沒過多久,書房的門被推開,劉禪徑直走了進來。
“少主,哪有你這樣的,沒點規矩...”諸葛亮轉身看著他,無奈的道。
劉禪嘿嘿一笑,一副滾刀肉的模樣:“規矩是限製守規矩的人,而我從不守規矩,就喜歡打破常規。”
諸葛亮無奈搖頭,輕聲道:“少主這般急切,是有什麽事嗎?”
“有。”
緊接著,劉禪將今早承香殿見吳莧的事兒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諸葛亮聽完後陷入了沉思,劉禪緊盯著諸葛亮的臉龐,靜靜等待。
“少主這些日子過於高調,又是練兵又是作詩的,看來世家對你忌憚的緊啊!”半晌後,諸葛亮摸索著下巴說道。
劉禪皺了皺眉,眨眼道:“這怎麽又跟世家扯上了關係?”
定了定神,諸葛亮接著道:“少主有所不知,這吳家是蜀郡的大宗族,車騎將軍吳懿的叔父吳匡是當年大將軍何進的屬官,吳家家大業大,枝繁葉茂,在蜀郡的勢力盤根錯節,權勢強橫。”
“若少主如往日般懦弱的性情倒也罷了,但這段日子少主的種種出色表現,不得不讓世家對你重新審視。”諸葛亮沉吟道。
經過這麽一提醒,劉禪突然明白了。
聰明犯歲,高才不壽。
智妖者,容易遭嫉。
誠如曹操的小兒子曹衝,誠如十二拜相的甘羅。
劉禪這段時間的活躍表現,引起了世家的重點關注,畢竟他是蜀郡未來的繼承人,他對世家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世族的興衰榮辱。
劉禪準備在蜀郡實行科舉,世家宗族是繞不過的鴻溝,一旦國策實行,身為國主的劉禪,必定會與世家走向對立麵。
吳莧這次召見劉禪,一是敲打,二是立威。
吳莧身為吳家之人,顯然更偏向於自己的宗族。
“少主,未來你的麻煩並不會少,自古宮闈之事甚是兇險,一定要多加小心,尤其是要提防來自世家的暗箭。”諸葛亮麵色凝重道。
劉禪眼皮一跳,皺眉道:“我是蜀郡的世子,未來漢中王的繼承人,他們當真敢對我動手?”
諸葛亮目光變得冷冽,緩緩道:“莫要高估了人心,尤其是事敗之人孤注一擲的瘋狂,畢竟這巴蜀可不止你一個世子。”
劉禪身軀一顫,是啊,蜀郡不止他一個世子。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倘若把世家招惹的狗急跳牆,難免不會生出什麽瘋狂的念頭。
劉備即將領兵東征,世家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背地裏搞出點幺蛾子,直接把劉禪弄死,然後控製劉永和劉理,扶持其中一人掌控朝堂。
到那時,整個蜀川可就大亂了。
“丞相,以你所見,為之奈何?”劉禪虛心求教道。
諸葛亮想了想,緩緩開口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少主必須盡快成長起來,涉身朝堂,結交重臣,必要時可掌控兵權。”
“當初少主有意籌建所謂的‘天策府’,便是不錯的選擇,拉攏權貴,結交能臣,吸收寒門子弟入府,如此可逐步抗衡世家門閥。”
“兵權在身,一旦世家發生異動,可強勢鎮壓!”
“那就好。”吳莧微笑點頭,指向劉禪身旁的槿汐,笑吟吟道:“槿汐這孩子跟隨本宮多年,溫婉伶俐,蘭質蕙心,你那世子府太過清冷,缺個體貼的嬌嫩人,有槿汐在身邊伺候你的衣食,娘親也就放心了。”
聞言,劉禪當即一愣。
這是給我送暖房丫鬟?
餘光不經意間捕捉到吳莧的眼神,這道眼神與平時不同,有種說不出的意味深長。
細細沉思,侍女槿汐絕不是暖房丫鬟這般簡單,很有可能是吳莧派去監視劉禪的棋子。
劉禪的笑容有些勉強,無奈道:“兒臣的世子府不缺下人,母後又何必如此?”
吳莧清冷的目光看著他,平靜道:“本宮聽說世子府的侍女經常行竊,為此你還狠狠教訓過,阿鬥啊,府內的奴才不在於多,隻在於忠心與否,那些偷奸耍滑、悖行欺主的惡奴,該殺則殺,莫要婦人之仁。”
此時,劉禪的後背莫名驚起一身冷汗。
這個女人...不簡單啊!
劉禪與吳莧名義上雖是母子,但兩人相見的次數並不多,劉禪也一直以為她是雍容華貴且氣度非凡的深宮婦人,但今日從她身上察覺出不同尋常的味道。
清冷,果決!
時至現在,劉禪才看清楚這位深宮婦人的鋒芒,平時她隱藏的極深。
見時機已到,侍女槿汐站出,朝劉禪伏地跪拜:“奴婢願跟隨少主,絕無二心!”
劉禪苦澀一笑,這是在逼他表態啊。
這種被人威脅的感覺,很不爽。
可如果不答應,憑吳莧的手段,眼前這小侍女怕是難逃一死。
暗暗歎了口氣,劉禪朝吳莧躬身道:“既是母後的美意,再拒絕倒顯得兒臣不懂事了,從今日起,槿汐便跟著兒臣吧。”
槿汐一聽,連忙跪謝道:“奴婢多謝世子成全。”
“好了,起來吧。”見劉禪答應,吳莧清冷的神色有所緩和,隨即拿起桌案上的紅封,交到劉禪手裏,“今天是大年初一,討個彩頭。”
劉禪接過紅封,沉聲道:“謝過母後。”
吳莧盯著他的臉,輕聲道:“以後沒事多來母後寢宮走動走動,宮牆似海,幽怨深深,承香殿裏也沒個說話的人,當真冷清的緊呐!”
“是。”劉禪低聲應道。
寵而不愛,是對女子最大的侮辱。
劉備這個丈夫,當的確實不咋地。
吳莧恬靜微笑,似五月枝頭綻放的紅色薔薇:“去吧,想做什麽便去做,萬事有你父王和母後擔著。”
劉禪告退,緩緩退出承香殿。
迴到世子府,劉禪的腦子仍然有點懵,這次給吳莧問安,除了強塞給一個侍女外,她似乎並沒說多餘的話。
但那記清冷且意味深長的眼神,一直在劉禪的腦海中縈繞。
不對勁,太不對勁了。
將槿汐安置妥當後,劉禪深吸口氣,直奔丞相府。
有困難,找諸葛武侯啊!
幹嘛浪費這麽多腦細胞。
來到丞相府,劉禪風風火火的直接從後門而入,那熟悉的動作顯然是丞相府的常客。
諸葛亮正在書房看大漢輿圖,沒過多久,書房的門被推開,劉禪徑直走了進來。
“少主,哪有你這樣的,沒點規矩...”諸葛亮轉身看著他,無奈的道。
劉禪嘿嘿一笑,一副滾刀肉的模樣:“規矩是限製守規矩的人,而我從不守規矩,就喜歡打破常規。”
諸葛亮無奈搖頭,輕聲道:“少主這般急切,是有什麽事嗎?”
“有。”
緊接著,劉禪將今早承香殿見吳莧的事兒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諸葛亮聽完後陷入了沉思,劉禪緊盯著諸葛亮的臉龐,靜靜等待。
“少主這些日子過於高調,又是練兵又是作詩的,看來世家對你忌憚的緊啊!”半晌後,諸葛亮摸索著下巴說道。
劉禪皺了皺眉,眨眼道:“這怎麽又跟世家扯上了關係?”
定了定神,諸葛亮接著道:“少主有所不知,這吳家是蜀郡的大宗族,車騎將軍吳懿的叔父吳匡是當年大將軍何進的屬官,吳家家大業大,枝繁葉茂,在蜀郡的勢力盤根錯節,權勢強橫。”
“若少主如往日般懦弱的性情倒也罷了,但這段日子少主的種種出色表現,不得不讓世家對你重新審視。”諸葛亮沉吟道。
經過這麽一提醒,劉禪突然明白了。
聰明犯歲,高才不壽。
智妖者,容易遭嫉。
誠如曹操的小兒子曹衝,誠如十二拜相的甘羅。
劉禪這段時間的活躍表現,引起了世家的重點關注,畢竟他是蜀郡未來的繼承人,他對世家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世族的興衰榮辱。
劉禪準備在蜀郡實行科舉,世家宗族是繞不過的鴻溝,一旦國策實行,身為國主的劉禪,必定會與世家走向對立麵。
吳莧這次召見劉禪,一是敲打,二是立威。
吳莧身為吳家之人,顯然更偏向於自己的宗族。
“少主,未來你的麻煩並不會少,自古宮闈之事甚是兇險,一定要多加小心,尤其是要提防來自世家的暗箭。”諸葛亮麵色凝重道。
劉禪眼皮一跳,皺眉道:“我是蜀郡的世子,未來漢中王的繼承人,他們當真敢對我動手?”
諸葛亮目光變得冷冽,緩緩道:“莫要高估了人心,尤其是事敗之人孤注一擲的瘋狂,畢竟這巴蜀可不止你一個世子。”
劉禪身軀一顫,是啊,蜀郡不止他一個世子。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倘若把世家招惹的狗急跳牆,難免不會生出什麽瘋狂的念頭。
劉備即將領兵東征,世家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背地裏搞出點幺蛾子,直接把劉禪弄死,然後控製劉永和劉理,扶持其中一人掌控朝堂。
到那時,整個蜀川可就大亂了。
“丞相,以你所見,為之奈何?”劉禪虛心求教道。
諸葛亮想了想,緩緩開口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少主必須盡快成長起來,涉身朝堂,結交重臣,必要時可掌控兵權。”
“當初少主有意籌建所謂的‘天策府’,便是不錯的選擇,拉攏權貴,結交能臣,吸收寒門子弟入府,如此可逐步抗衡世家門閥。”
“兵權在身,一旦世家發生異動,可強勢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