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鎮守上庸的人選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雪夜帶刀不帶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拜別張飛後,劉禪帶著血衣衛踏上了前往成都的旅程。
鄉間泥濘的道路上,陽光輕灑而下,那籠罩在山林間的氤氳霧氣在陽光的照拂下逐漸消散,悅耳的鳥鳴聲此起彼伏,令人心情愉悅。
劉禪騎著張星彩送的西涼戰馬,悠然自得的閉上雙眸,緩緩向前而行,心頭不知在想些什麽。
忽然,山林中的鳥兒驚起,那些鳥兒扇動翅膀,驚慌般奔逃。
悠揚輕柔的琴音緩緩傳來,琴音入耳,劉禪猛然瞪大眼睛,勒馬停住。
“血衣衛,停!”
眾將士趕緊停下,無數目光聚集到劉禪身上。
趙統策馬而來,抱拳道:“少主,怎麽了?”
“這首曲子...”
此時,劉禪的雙目在舒緩的琴音間,不由自主的緩緩合上,那琴音似乎能沁入人的心神,觸及到靈魂最深處。
劉禪心中五味雜陳,因為這首曲子,正是前些日子巫山狩獵時,他用綠葉給張星彩吹奏的曲子。
沒想到她今日用這般方式為自己送行。
“趙兄,傳令血衣衛原地待命,所有人都在這裏等我。”劉禪沉聲說道。
說完,劉禪從戰馬上跳了下來,尋著琴音的方向奔去。
梔子樹下,張星彩身著一襲水色衣裙,薄紗的裙裝隨風飄動,襯著腰肢盈盈纖細。
她沐浴在陽光下,宛如九天謫仙女,那羊脂玉般纖細無瑕的手指落在琴弦上時,宛如天籟之音,帶著傷懷和別離。
劉禪站在不遠處,定定看著撫琴的少女,雙眸中掠過一抹輕柔之意。
此時的他,伴隨著扣人心弦的琴音,讓原本緊繃的身體逐漸變得放鬆。
一曲終了,張星彩緩緩抬起美眸,眼神剛好與不遠處的劉禪交織在一起。
望著那巧笑嫣然、眸子清澈的少女,劉禪嘴角微揚,兩人相視良久,誰都沒有開口說話,打破這曖昧的氣氛。
閬中城外,梔子樹下,少女撫琴。
隻為心上人壯行。
劉禪目光微垂,將這美好的一幕牢牢印在心中,不管以後如何世事變遷,如何滄海桑田,但至少梔子花開時,他會銘記眼前撫琴的少女。
不知過了多久,劉禪黯然歎了口氣,衝其深深躬身一禮。
初夏的風,抵不過離人愁緒,吹不散柳絮紛飛。
......
......
蜀郡,成都。
三日後,劉禪快馬加鞭帶領血衣衛抵達成都城下,沒過多久,一支百人騎隊從城中策行而來,距離劉禪不遠處時,為首的將軍連忙下馬行禮。
“末將張翼,見過世子殿下。”
劉禪跳下馬,將張翼扶起:“張將軍免禮,瞧將軍這架勢,這是...升遷了?”
張翼垂首,隨即躬身道:“末將慚愧,托世子之福,主公任命末將為蜀郡太守。”
“恭喜張將軍。”劉禪含笑道。
張翼連道不敢,他輕聲道:“世子,主公和孔明先生已等候你多時,末將這就帶你去見他們。”
“好!”
......
午時剛過,劉禪在張翼的帶領下走進王宮。
時隔多日,他在長樂殿中再次見到了劉備和諸葛亮。
劉禪剛要行禮參拜,諸葛亮緩緩起身,笑著搶先道:“少主迴來了,這一路車馬勞頓,想必極為辛苦。”
“還是丞相懂我,我連騎了三天戰馬,沒日沒夜奔襲,屁股都快磨出痔瘡了,兩條大腿內側更是紅腫不堪,剛才走路都差點跌倒。”劉禪有些委屈道。
諸葛亮心情似乎頗為暢快,笑著道:“亮都聽說了,少主在閬中製水泥,開設夜市,引商人入蜀經商,又是馬鞍馬鐙,又是馬蹄鐵,又是沙盤的,西鄉侯對你可是頗為讚揚。”
劉禪臉色一紅,撓頭道:“都是僥幸而已...”
“僥幸?”諸葛亮輕聲笑道,“僥幸可造不出水泥和沙盤,少主可莫要睜眼說瞎話。”
身旁的劉備見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完全將他當成透明人,無奈搖頭輕歎道:“你倆行了,這小子剛迴來,連我這當父親的都還沒拜見呢。”
聞聲,劉禪這才看到透明人劉備,連忙低眉順目,躬身道:“孩兒見過父王,多日不見,父親的雄風依舊不減當年,大有返老還童的之相。”
劉備沒好氣的瞥了他一眼,撇嘴道:“都快成家的人了,還這麽不穩重,也不怕被未來的妻子笑話,還有你這胡說八道的本事跟哪個師父學的?”
劉禪沒臉沒皮的迴答道:“父親盡管放心,誰若敢笑我,孩兒保管大耳刮子抽上去,至於這些本事...可能是娘胎裏自帶的。”
劉備冷哼一聲,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小子這一身本事固然讓老夫欣慰,但這一年你的鋒芒太盛,若是不知收斂,心生恣意傲氣,以後有你的苦頭吃。”
“居安思危,深居簡出,斂息屏光,才是活命之道,否則你便是下一個甘羅或曹衝!”
劉禪神情一凜,拱手道:“父王所言,孩兒謹記於心,以後定夾著尾巴做人,不會再高調行事。”
劉備嗯了一聲,臉色這才稍稍好轉。
“在閬中的這段時日,你做的不錯,開商修路,是功在千秋的好事,馬蹄鐵和沙盤的問世,為我蜀漢對抗曹魏和東吳,增添了不少勝算,難怪你張三叔認可你的才能,不錯,總算沒辱沒我劉家的門楣。”
聽到劉備稱讚的話語,劉禪頗有些意外。
這劉知兵向來對自己這兒子不待見,今日難得聽到誇獎的話,劉禪的小尾巴要翹上天去。
“孩兒在閬中沒有給父王丟臉,不知可否答應孩兒一請求?”劉禪緊盯著劉備問道。
劉備蒼老的眸子不由得眯起:“說來聽聽。”
定了定神,劉禪硬著頭皮道:“孩兒聽說曹丕派徐晃、夏侯尚兩名將軍兵發上庸三郡,此時的上庸城恐怕已兵臨城下,若父王不派援軍相救,上庸三郡怕是守不了多長時間。”
劉備點點頭,捋著胡須笑眯眯地說道:“此事我跟孔明先生商議過,上庸肯定是要救的,隻是這馳援上庸的將軍,卻遲遲定不下來...”
猶豫片刻,劉禪深吸一口氣,壯著膽子說道:“父王,孩兒舉薦一人鎮守上庸,有此人在,定會保上庸三郡不失!”
“哦?”劉備眉頭輕抬,問道:“此乃何人?”
“翊軍將軍,常山趙子龍!”
鄉間泥濘的道路上,陽光輕灑而下,那籠罩在山林間的氤氳霧氣在陽光的照拂下逐漸消散,悅耳的鳥鳴聲此起彼伏,令人心情愉悅。
劉禪騎著張星彩送的西涼戰馬,悠然自得的閉上雙眸,緩緩向前而行,心頭不知在想些什麽。
忽然,山林中的鳥兒驚起,那些鳥兒扇動翅膀,驚慌般奔逃。
悠揚輕柔的琴音緩緩傳來,琴音入耳,劉禪猛然瞪大眼睛,勒馬停住。
“血衣衛,停!”
眾將士趕緊停下,無數目光聚集到劉禪身上。
趙統策馬而來,抱拳道:“少主,怎麽了?”
“這首曲子...”
此時,劉禪的雙目在舒緩的琴音間,不由自主的緩緩合上,那琴音似乎能沁入人的心神,觸及到靈魂最深處。
劉禪心中五味雜陳,因為這首曲子,正是前些日子巫山狩獵時,他用綠葉給張星彩吹奏的曲子。
沒想到她今日用這般方式為自己送行。
“趙兄,傳令血衣衛原地待命,所有人都在這裏等我。”劉禪沉聲說道。
說完,劉禪從戰馬上跳了下來,尋著琴音的方向奔去。
梔子樹下,張星彩身著一襲水色衣裙,薄紗的裙裝隨風飄動,襯著腰肢盈盈纖細。
她沐浴在陽光下,宛如九天謫仙女,那羊脂玉般纖細無瑕的手指落在琴弦上時,宛如天籟之音,帶著傷懷和別離。
劉禪站在不遠處,定定看著撫琴的少女,雙眸中掠過一抹輕柔之意。
此時的他,伴隨著扣人心弦的琴音,讓原本緊繃的身體逐漸變得放鬆。
一曲終了,張星彩緩緩抬起美眸,眼神剛好與不遠處的劉禪交織在一起。
望著那巧笑嫣然、眸子清澈的少女,劉禪嘴角微揚,兩人相視良久,誰都沒有開口說話,打破這曖昧的氣氛。
閬中城外,梔子樹下,少女撫琴。
隻為心上人壯行。
劉禪目光微垂,將這美好的一幕牢牢印在心中,不管以後如何世事變遷,如何滄海桑田,但至少梔子花開時,他會銘記眼前撫琴的少女。
不知過了多久,劉禪黯然歎了口氣,衝其深深躬身一禮。
初夏的風,抵不過離人愁緒,吹不散柳絮紛飛。
......
......
蜀郡,成都。
三日後,劉禪快馬加鞭帶領血衣衛抵達成都城下,沒過多久,一支百人騎隊從城中策行而來,距離劉禪不遠處時,為首的將軍連忙下馬行禮。
“末將張翼,見過世子殿下。”
劉禪跳下馬,將張翼扶起:“張將軍免禮,瞧將軍這架勢,這是...升遷了?”
張翼垂首,隨即躬身道:“末將慚愧,托世子之福,主公任命末將為蜀郡太守。”
“恭喜張將軍。”劉禪含笑道。
張翼連道不敢,他輕聲道:“世子,主公和孔明先生已等候你多時,末將這就帶你去見他們。”
“好!”
......
午時剛過,劉禪在張翼的帶領下走進王宮。
時隔多日,他在長樂殿中再次見到了劉備和諸葛亮。
劉禪剛要行禮參拜,諸葛亮緩緩起身,笑著搶先道:“少主迴來了,這一路車馬勞頓,想必極為辛苦。”
“還是丞相懂我,我連騎了三天戰馬,沒日沒夜奔襲,屁股都快磨出痔瘡了,兩條大腿內側更是紅腫不堪,剛才走路都差點跌倒。”劉禪有些委屈道。
諸葛亮心情似乎頗為暢快,笑著道:“亮都聽說了,少主在閬中製水泥,開設夜市,引商人入蜀經商,又是馬鞍馬鐙,又是馬蹄鐵,又是沙盤的,西鄉侯對你可是頗為讚揚。”
劉禪臉色一紅,撓頭道:“都是僥幸而已...”
“僥幸?”諸葛亮輕聲笑道,“僥幸可造不出水泥和沙盤,少主可莫要睜眼說瞎話。”
身旁的劉備見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完全將他當成透明人,無奈搖頭輕歎道:“你倆行了,這小子剛迴來,連我這當父親的都還沒拜見呢。”
聞聲,劉禪這才看到透明人劉備,連忙低眉順目,躬身道:“孩兒見過父王,多日不見,父親的雄風依舊不減當年,大有返老還童的之相。”
劉備沒好氣的瞥了他一眼,撇嘴道:“都快成家的人了,還這麽不穩重,也不怕被未來的妻子笑話,還有你這胡說八道的本事跟哪個師父學的?”
劉禪沒臉沒皮的迴答道:“父親盡管放心,誰若敢笑我,孩兒保管大耳刮子抽上去,至於這些本事...可能是娘胎裏自帶的。”
劉備冷哼一聲,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小子這一身本事固然讓老夫欣慰,但這一年你的鋒芒太盛,若是不知收斂,心生恣意傲氣,以後有你的苦頭吃。”
“居安思危,深居簡出,斂息屏光,才是活命之道,否則你便是下一個甘羅或曹衝!”
劉禪神情一凜,拱手道:“父王所言,孩兒謹記於心,以後定夾著尾巴做人,不會再高調行事。”
劉備嗯了一聲,臉色這才稍稍好轉。
“在閬中的這段時日,你做的不錯,開商修路,是功在千秋的好事,馬蹄鐵和沙盤的問世,為我蜀漢對抗曹魏和東吳,增添了不少勝算,難怪你張三叔認可你的才能,不錯,總算沒辱沒我劉家的門楣。”
聽到劉備稱讚的話語,劉禪頗有些意外。
這劉知兵向來對自己這兒子不待見,今日難得聽到誇獎的話,劉禪的小尾巴要翹上天去。
“孩兒在閬中沒有給父王丟臉,不知可否答應孩兒一請求?”劉禪緊盯著劉備問道。
劉備蒼老的眸子不由得眯起:“說來聽聽。”
定了定神,劉禪硬著頭皮道:“孩兒聽說曹丕派徐晃、夏侯尚兩名將軍兵發上庸三郡,此時的上庸城恐怕已兵臨城下,若父王不派援軍相救,上庸三郡怕是守不了多長時間。”
劉備點點頭,捋著胡須笑眯眯地說道:“此事我跟孔明先生商議過,上庸肯定是要救的,隻是這馳援上庸的將軍,卻遲遲定不下來...”
猶豫片刻,劉禪深吸一口氣,壯著膽子說道:“父王,孩兒舉薦一人鎮守上庸,有此人在,定會保上庸三郡不失!”
“哦?”劉備眉頭輕抬,問道:“此乃何人?”
“翊軍將軍,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