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劉備發喪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雪夜帶刀不帶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都王宮。
一位年逾五十的老者,麵帶驚慌之色,腳步踉蹌卻又極為急促的拿著奏疏,不顧一切的闖入大殿,此時的劉備正與諸葛亮攀談。
“主公,主公啊!”
簡雍顫顫巍巍的來到劉備麵前,眼神深處布滿了絕望和哀傷。
“憲和,發生何事了,為何如此冒失?”劉備緩緩起身問道。
憲和是簡雍的字,他在劉備創業初期便跟隨其左右,算得上劉備最早的一批謀士之一。
話音剛落,簡雍伏地跪拜,悲愴的聲音響起:“主公,軍師,曹丕逼讓天子禪讓,開國改元,已經自立魏帝,天子被廢以後,被攆出洛陽下落不明,恐怕...恐怕已遭毒手!”
“主公,四百年大漢王朝,亡了!”
那淒厲的嘶吼聲,在大殿中不斷迴蕩,無盡的悲痛頓時湧上心頭。
簡雍手中的奏疏重重落地,似是承載著那足以令人窒息的扼腕,整個大殿被壓抑和凝重的氣氛所籠罩。
劉備聞聲,心頭猛地一震。
那站起的身子搖搖晃晃,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和震驚的神情。
他呆愣地看著眼前失態的簡雍,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迴應這如同晴天霹靂般的話語。
諸葛亮眼疾手快,連忙向前扶住欲要倒下的劉備,劉備悲從中來,兩行熱淚自眼角傾瀉而下。
“主公...主公保重身體啊!”諸葛亮忍著心頭的悲傷,輕聲勸道。
劉備高聲痛哭道:“孤戎馬一生,隻為匡扶漢室,救黎民於水火,而今賊子曹丕,篡漢自立,漢室不存,天子罹難,孤身為劉氏子孫,卻什麽都做不了,這功名大業於孤何用啊!”
嘶吼之後,劉備的麵色慘白如紙,雙眼更是空洞無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突然,他仰天發出一聲淒厲的長嘯,那聲音仿佛要將這世間所有的哀傷都宣泄出來。
緊接著,劉備的眼前開始發黑,身體劇烈晃動起來,沒多久竟直接栽倒諸葛亮的身上。
“主公!主公!”
“......”
初冬將至,天地蕭瑟,木葉凋零。
那深沉的冬意,連同枯木似是訴說著離情。
此時距離荊州丟失,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沒過多久,漢帝劉協罹難的消息在巴蜀傳開,言漢帝已被曹丕害死。
劉備聽到這則消息後,悲痛的同時,連忙下令準備發喪製服,為其發喪,並追諡劉協為孝湣皇帝。
實際上,隻有劉禪心裏清楚,先帝劉協並沒有死,他禪位曹丕後,被曹丕趕出洛陽,封山陽公,食邑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
而曆史上的劉協,最終的結局也是壽終正寢,於二十年後離世。
劉協跟蜀漢丞相諸葛亮是同一年死的,死得比曹丕和劉備都要晚。
既然劉協沒有死,劉備為何急著要發喪呢?這流言又是怎麽在巴蜀傳開的呢?
事實上,心思靈巧的人,仔細一想,便能發現其中的端倪。
劉協被害的傳聞應當是劉備的手筆,畢竟他入蜀後打得旗號便是匡扶漢室,如今劉協禪讓,漢室不存,天命自然轉接到曹氏手中。
如此,劉備興複漢室的口號,便失去了意義。
換個思路來說,一個沒有死去的先帝,被劉備宣稱死亡,並像模像樣的為其發喪,這便意味著劉備可以甩開劉協,不用再有任何顧慮,跟曹魏繼續相鬥下去。
......
初冬的寒風如利刃般籠罩巴蜀,在這肅殺的時節裏,整個成都陷入悲痛和肅穆之中。
待在世子府的劉禪,正在庭院裏研究活字印刷術,然而外麵不知何處隱隱傳來撞鍾之聲。
他不由得豎起耳朵仔細聽,與此同時,霍弋悄然來到劉禪的麵前。
此時,世子府許多人聽到動靜後,紛紛來到劉禪身後,但並無一人出言打擾。
“紹先,響了幾聲?”鍾聲停歇後,劉禪輕聲問道。
“第一輪是九聲!”
劉禪眉頭一挑,輕聲道:“報喪龍鍾分三級,皇後薨逝響三聲,皇子或者公主夭折響五聲,皇帝或者太皇太後駕崩響九聲.....”
“大漢王朝已無太皇太後,那麽就是...天子駕崩!”
劉禪話音剛落,眾人頓時瞪大了眸子。
也就是說,漢皇劉協駕崩了?
“快,備衣,入宮覲見父王!”劉禪急聲喊道。
當日,城中大小官員,皆身披麻戴孝,白色的布條在蕭瑟的風中吱吱作響,仿佛訴說著無盡的哀傷。
街道上唯有沉重的腳步聲和偶爾的嗚咽聲打破了這份沉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悲痛和追思。
大喪之音敲過後,整個巴蜀立即進入國喪期,劉備依漢禮守孝數日,眾官員宗親隨之祭奠,城中禁樂宴三十日。
三十日的守靈期,所有世子都必須留在王宮之內,不準隨意迴府,期間食無葷腥,不可沐浴,每日需叩靈跪經,昏哭祭奠。
在此期間,劉禪並沒有再作妖,完全按照規矩守靈,這一點讓劉備甚感欣慰。
守靈期滿,全儀仗出動,行大殯之禮,眾朝臣隨劉備一同,將劉協的靈位送入陵園。
靈柩自蜀王宮而出,一路上哀樂高奏,紙錢紛飛,無數痛哭聲哀嚎遍地,許些文官眼睛都哭腫了。
來到陵園後,劉備跪於靈柩旁,眼睛紅紅的,但卻沒有再落淚。
他心中滿是感慨和悲憤,想起曾經漢室的輝煌,如今卻以殘陽之勢落幕,真是令人扼腕歎息。
巴蜀文武百官齊聚陵園,劉備遙拜靈柩,雙膝跪地拱手喊道:“陛下萬安,臣劉備對天起誓,天子雖亡,大漢猶存,備誓必繼承漢室大業,剿盡曹魏逆賊,再造大漢!”
劉備的話音剛落,眾朝臣高聲唿道:“剿殺逆賊,再造大漢!”
“剿殺逆賊,再造大漢!”
“......”
一位年逾五十的老者,麵帶驚慌之色,腳步踉蹌卻又極為急促的拿著奏疏,不顧一切的闖入大殿,此時的劉備正與諸葛亮攀談。
“主公,主公啊!”
簡雍顫顫巍巍的來到劉備麵前,眼神深處布滿了絕望和哀傷。
“憲和,發生何事了,為何如此冒失?”劉備緩緩起身問道。
憲和是簡雍的字,他在劉備創業初期便跟隨其左右,算得上劉備最早的一批謀士之一。
話音剛落,簡雍伏地跪拜,悲愴的聲音響起:“主公,軍師,曹丕逼讓天子禪讓,開國改元,已經自立魏帝,天子被廢以後,被攆出洛陽下落不明,恐怕...恐怕已遭毒手!”
“主公,四百年大漢王朝,亡了!”
那淒厲的嘶吼聲,在大殿中不斷迴蕩,無盡的悲痛頓時湧上心頭。
簡雍手中的奏疏重重落地,似是承載著那足以令人窒息的扼腕,整個大殿被壓抑和凝重的氣氛所籠罩。
劉備聞聲,心頭猛地一震。
那站起的身子搖搖晃晃,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和震驚的神情。
他呆愣地看著眼前失態的簡雍,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迴應這如同晴天霹靂般的話語。
諸葛亮眼疾手快,連忙向前扶住欲要倒下的劉備,劉備悲從中來,兩行熱淚自眼角傾瀉而下。
“主公...主公保重身體啊!”諸葛亮忍著心頭的悲傷,輕聲勸道。
劉備高聲痛哭道:“孤戎馬一生,隻為匡扶漢室,救黎民於水火,而今賊子曹丕,篡漢自立,漢室不存,天子罹難,孤身為劉氏子孫,卻什麽都做不了,這功名大業於孤何用啊!”
嘶吼之後,劉備的麵色慘白如紙,雙眼更是空洞無神,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突然,他仰天發出一聲淒厲的長嘯,那聲音仿佛要將這世間所有的哀傷都宣泄出來。
緊接著,劉備的眼前開始發黑,身體劇烈晃動起來,沒多久竟直接栽倒諸葛亮的身上。
“主公!主公!”
“......”
初冬將至,天地蕭瑟,木葉凋零。
那深沉的冬意,連同枯木似是訴說著離情。
此時距離荊州丟失,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沒過多久,漢帝劉協罹難的消息在巴蜀傳開,言漢帝已被曹丕害死。
劉備聽到這則消息後,悲痛的同時,連忙下令準備發喪製服,為其發喪,並追諡劉協為孝湣皇帝。
實際上,隻有劉禪心裏清楚,先帝劉協並沒有死,他禪位曹丕後,被曹丕趕出洛陽,封山陽公,食邑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
而曆史上的劉協,最終的結局也是壽終正寢,於二十年後離世。
劉協跟蜀漢丞相諸葛亮是同一年死的,死得比曹丕和劉備都要晚。
既然劉協沒有死,劉備為何急著要發喪呢?這流言又是怎麽在巴蜀傳開的呢?
事實上,心思靈巧的人,仔細一想,便能發現其中的端倪。
劉協被害的傳聞應當是劉備的手筆,畢竟他入蜀後打得旗號便是匡扶漢室,如今劉協禪讓,漢室不存,天命自然轉接到曹氏手中。
如此,劉備興複漢室的口號,便失去了意義。
換個思路來說,一個沒有死去的先帝,被劉備宣稱死亡,並像模像樣的為其發喪,這便意味著劉備可以甩開劉協,不用再有任何顧慮,跟曹魏繼續相鬥下去。
......
初冬的寒風如利刃般籠罩巴蜀,在這肅殺的時節裏,整個成都陷入悲痛和肅穆之中。
待在世子府的劉禪,正在庭院裏研究活字印刷術,然而外麵不知何處隱隱傳來撞鍾之聲。
他不由得豎起耳朵仔細聽,與此同時,霍弋悄然來到劉禪的麵前。
此時,世子府許多人聽到動靜後,紛紛來到劉禪身後,但並無一人出言打擾。
“紹先,響了幾聲?”鍾聲停歇後,劉禪輕聲問道。
“第一輪是九聲!”
劉禪眉頭一挑,輕聲道:“報喪龍鍾分三級,皇後薨逝響三聲,皇子或者公主夭折響五聲,皇帝或者太皇太後駕崩響九聲.....”
“大漢王朝已無太皇太後,那麽就是...天子駕崩!”
劉禪話音剛落,眾人頓時瞪大了眸子。
也就是說,漢皇劉協駕崩了?
“快,備衣,入宮覲見父王!”劉禪急聲喊道。
當日,城中大小官員,皆身披麻戴孝,白色的布條在蕭瑟的風中吱吱作響,仿佛訴說著無盡的哀傷。
街道上唯有沉重的腳步聲和偶爾的嗚咽聲打破了這份沉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悲痛和追思。
大喪之音敲過後,整個巴蜀立即進入國喪期,劉備依漢禮守孝數日,眾官員宗親隨之祭奠,城中禁樂宴三十日。
三十日的守靈期,所有世子都必須留在王宮之內,不準隨意迴府,期間食無葷腥,不可沐浴,每日需叩靈跪經,昏哭祭奠。
在此期間,劉禪並沒有再作妖,完全按照規矩守靈,這一點讓劉備甚感欣慰。
守靈期滿,全儀仗出動,行大殯之禮,眾朝臣隨劉備一同,將劉協的靈位送入陵園。
靈柩自蜀王宮而出,一路上哀樂高奏,紙錢紛飛,無數痛哭聲哀嚎遍地,許些文官眼睛都哭腫了。
來到陵園後,劉備跪於靈柩旁,眼睛紅紅的,但卻沒有再落淚。
他心中滿是感慨和悲憤,想起曾經漢室的輝煌,如今卻以殘陽之勢落幕,真是令人扼腕歎息。
巴蜀文武百官齊聚陵園,劉備遙拜靈柩,雙膝跪地拱手喊道:“陛下萬安,臣劉備對天起誓,天子雖亡,大漢猶存,備誓必繼承漢室大業,剿盡曹魏逆賊,再造大漢!”
劉備的話音剛落,眾朝臣高聲唿道:“剿殺逆賊,再造大漢!”
“剿殺逆賊,再造大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