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登基大典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 作者:雪夜帶刀不帶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權當然不會來蜀中,他若敢親自前來,蜀中群臣不活剮了他都算輕的。
劉禪方才的話,顯然是故意說給諸葛瑾聽的,隻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兄長。
“殿下,吾家吳侯的氣量自然比不上劉皇叔。”諸葛瑾身著一襲素淨長袍,恭敬地說道,“瑾今日前來,除了吊唁皇叔外,還準備給殿下送上一份大禮。”
劉禪深深地看著他,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願聞其詳。”
諸葛瑾拱手一拜,言辭中滿是誠意:“吾家吳侯自知犯下滔天之罪,心中愧疚萬分,因而想要彌補先前之過。他派微臣前來告知殿下,甘願將整個荊州,包括荊北荊南等地盡數贈予殿下賠罪......”
“當然,殿下若是有意,交州也可劃給蜀漢。”
劉禪眼珠一轉,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無的笑意:“吳侯倒是大方,割地賠款是一把好手,看來談判桌上爭取不來的利益,就得靠武力奪來咯。”
諸葛瑾不敢反駁,隻得小心翼翼地道:“隻求殿下能暫熄與東吳征戰之心,吳侯願與蜀漢重修舊好,聯手抗曹。”
“重修舊好?”劉禪冷笑一聲,那笑聲在空曠的大殿裏迴蕩:“然後再被你們東吳背刺一次?”
諸葛瑾臉色一僵,麵帶尷尬,這位新任蜀皇,言語犀利的如同一把利刃。
“殿下言重了。”諸葛瑾連忙表態,額頭上冒出細汗:“此次聯盟後,吳侯願與殿下合力攻曹,絕不再做出半分有損兩國利益的事。”
劉禪淡淡一笑,那笑容卻不達眼底:“你家吳侯在我這兒,早已沒了信譽。荊南也好,交州也罷,禪自會去取。”
“子瑜叔父,還是請迴吧。”
諸葛瑾仍不死心,急忙拱手道:“江陵一戰,蜀軍雖勝,但也元氣大傷。倘若殿下一意孤行,以舉國之力攻伐東吳,那魏主曹丕定會坐收漁翁之利,到時不僅東吳危矣,就連蜀漢也不能幸免於難。”
“你這是在威脅我?”劉禪眉頭一挑,語氣冷峻,“礙於相父之麵,禪尊稱你一聲子瑜叔父,若叔父行要挾之舉,那就不必白費心思了。”
諸葛瑾苦笑搖頭:“瑾絕非此意……”
“好了!”劉禪伸手打斷他的話,語氣不容置疑,“子瑜先生舟馬勞頓,想必辛苦,你便在蜀中逗留幾日,好好歇息,三日後,禪在成都舉行登基大典,屆時請先生前來觀禮。”
諸葛瑾麵露難色,苦笑道:“瑾還需急著迴東吳複命,大典一事,恐怕無法參加了。”
“無妨。”劉禪眨了眨眼,那眼神中透著一絲狡黠,“既然先生來了蜀中,就安心休息,複命不急於這一時。”
諸葛瑾聞言,臉色驟變,驚唿道:“殿下這是何意?難不成要殺我?”
劉禪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禪怎會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殺人?”
“再說了,您是我相父的兄長,有這層關係在,我也不會傷你性命。”
諸葛瑾暗暗鬆了口氣,可還沒等他緩過神,劉禪又補充道:“雖不會傷你,但扣押你還是可以的。”
“啊?”諸葛瑾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先生就安心待在成都休息幾日,吃喝都給您安排的妥妥當當,您要是實在無聊,我那兒歌姬舞妓也不少,城內還有專門消遣按摩的鋪子,都是自家的產業,您可以去打發時間......”
“所有的消費,本公子買單!”劉禪大手一揮,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
“不……殿下不可如此……”諸葛瑾驚慌失措,聲音顫抖道。
“就這麽愉快地決定了,等吾登基為帝後,什麽時候高興了,自然會放先生迴東吳複命。”劉禪沉聲說道。
說完,劉禪便轉身離去,隻留下諸葛瑾呆立在原地,一臉絕望。
劉禪離去後片刻,諸葛亮搖著羽扇,一臉無奈地走進大殿。
諸葛瑾見到胞弟,仿佛抓住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急聲衝上前去:“孔明,你可算來了!你家公子要將我當質子扣押於此!”
諸葛亮攤了攤手,苦笑道:“此事主上確實做得欠妥,可事到如今,亮也無能為力,隻能先如此,委屈兄長了……”
“你!”諸葛瑾瞪大了眼睛,氣急敗壞的拂袖跺腳,“一丘之貉!你與那劉禪,都是一丘之貉!”
諸葛亮輕搖羽扇,臉上依舊掛著淡淡的笑意:“好了兄長,你遠道而來,亮這個做兄弟的還未好好招待你,走,去我府上!”
諸葛亮苦澀一笑,恨恨拂袖跺腳,無奈隻好聽從。
……
三日後,劉禪於成都舉行登基大典。
由於劉禪提前跟費觀、蔣琬交代過一切從簡,所以這登基大典的策劃一日就完成了。
卯時時分,蜀國群臣陸陸續續而來,聚集於皇宮,等候登基大典的開啟,此次盛典,武將要求校尉以上階別的官員參加,文官則要求郡守以上官員。
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極為麻煩的日子,因為登基大典所涉及的禮節非常多。
即使蔣琬將繁文縟節經過一係列的簡化,剩下的步驟也不少。
而且今日皇帝可以遲到,但朝臣們一定不可以來遲,這是件很嚴肅的事,萬一今日劉禪被搞得心情不好,將來遲的官員推出去斬首,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正午時分,登基大典正式開啟,群臣分兩列而立,左側站文官,右側站武將。
待宮門緩緩開啟時,文武百官從長信宮而入,經前殿,宣室殿,長樂殿,最終到未央殿。
百官列隊魚貫而入,來到未央殿前分兩列站定。
半刻鍾後,主角劉禪登場。
正午的陽光傾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劉禪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在眾人的擁簇下,緩步走向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位置,他的眼神堅定而自信。
此時諸葛亮站在高處,麵對群臣,開始宣告登基詔書。
劉禪方才的話,顯然是故意說給諸葛瑾聽的,隻因為他是諸葛亮的兄長。
“殿下,吾家吳侯的氣量自然比不上劉皇叔。”諸葛瑾身著一襲素淨長袍,恭敬地說道,“瑾今日前來,除了吊唁皇叔外,還準備給殿下送上一份大禮。”
劉禪深深地看著他,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願聞其詳。”
諸葛瑾拱手一拜,言辭中滿是誠意:“吾家吳侯自知犯下滔天之罪,心中愧疚萬分,因而想要彌補先前之過。他派微臣前來告知殿下,甘願將整個荊州,包括荊北荊南等地盡數贈予殿下賠罪......”
“當然,殿下若是有意,交州也可劃給蜀漢。”
劉禪眼珠一轉,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無的笑意:“吳侯倒是大方,割地賠款是一把好手,看來談判桌上爭取不來的利益,就得靠武力奪來咯。”
諸葛瑾不敢反駁,隻得小心翼翼地道:“隻求殿下能暫熄與東吳征戰之心,吳侯願與蜀漢重修舊好,聯手抗曹。”
“重修舊好?”劉禪冷笑一聲,那笑聲在空曠的大殿裏迴蕩:“然後再被你們東吳背刺一次?”
諸葛瑾臉色一僵,麵帶尷尬,這位新任蜀皇,言語犀利的如同一把利刃。
“殿下言重了。”諸葛瑾連忙表態,額頭上冒出細汗:“此次聯盟後,吳侯願與殿下合力攻曹,絕不再做出半分有損兩國利益的事。”
劉禪淡淡一笑,那笑容卻不達眼底:“你家吳侯在我這兒,早已沒了信譽。荊南也好,交州也罷,禪自會去取。”
“子瑜叔父,還是請迴吧。”
諸葛瑾仍不死心,急忙拱手道:“江陵一戰,蜀軍雖勝,但也元氣大傷。倘若殿下一意孤行,以舉國之力攻伐東吳,那魏主曹丕定會坐收漁翁之利,到時不僅東吳危矣,就連蜀漢也不能幸免於難。”
“你這是在威脅我?”劉禪眉頭一挑,語氣冷峻,“礙於相父之麵,禪尊稱你一聲子瑜叔父,若叔父行要挾之舉,那就不必白費心思了。”
諸葛瑾苦笑搖頭:“瑾絕非此意……”
“好了!”劉禪伸手打斷他的話,語氣不容置疑,“子瑜先生舟馬勞頓,想必辛苦,你便在蜀中逗留幾日,好好歇息,三日後,禪在成都舉行登基大典,屆時請先生前來觀禮。”
諸葛瑾麵露難色,苦笑道:“瑾還需急著迴東吳複命,大典一事,恐怕無法參加了。”
“無妨。”劉禪眨了眨眼,那眼神中透著一絲狡黠,“既然先生來了蜀中,就安心休息,複命不急於這一時。”
諸葛瑾聞言,臉色驟變,驚唿道:“殿下這是何意?難不成要殺我?”
劉禪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抹不懷好意的笑容:“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禪怎會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殺人?”
“再說了,您是我相父的兄長,有這層關係在,我也不會傷你性命。”
諸葛瑾暗暗鬆了口氣,可還沒等他緩過神,劉禪又補充道:“雖不會傷你,但扣押你還是可以的。”
“啊?”諸葛瑾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先生就安心待在成都休息幾日,吃喝都給您安排的妥妥當當,您要是實在無聊,我那兒歌姬舞妓也不少,城內還有專門消遣按摩的鋪子,都是自家的產業,您可以去打發時間......”
“所有的消費,本公子買單!”劉禪大手一揮,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
“不……殿下不可如此……”諸葛瑾驚慌失措,聲音顫抖道。
“就這麽愉快地決定了,等吾登基為帝後,什麽時候高興了,自然會放先生迴東吳複命。”劉禪沉聲說道。
說完,劉禪便轉身離去,隻留下諸葛瑾呆立在原地,一臉絕望。
劉禪離去後片刻,諸葛亮搖著羽扇,一臉無奈地走進大殿。
諸葛瑾見到胞弟,仿佛抓住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急聲衝上前去:“孔明,你可算來了!你家公子要將我當質子扣押於此!”
諸葛亮攤了攤手,苦笑道:“此事主上確實做得欠妥,可事到如今,亮也無能為力,隻能先如此,委屈兄長了……”
“你!”諸葛瑾瞪大了眼睛,氣急敗壞的拂袖跺腳,“一丘之貉!你與那劉禪,都是一丘之貉!”
諸葛亮輕搖羽扇,臉上依舊掛著淡淡的笑意:“好了兄長,你遠道而來,亮這個做兄弟的還未好好招待你,走,去我府上!”
諸葛亮苦澀一笑,恨恨拂袖跺腳,無奈隻好聽從。
……
三日後,劉禪於成都舉行登基大典。
由於劉禪提前跟費觀、蔣琬交代過一切從簡,所以這登基大典的策劃一日就完成了。
卯時時分,蜀國群臣陸陸續續而來,聚集於皇宮,等候登基大典的開啟,此次盛典,武將要求校尉以上階別的官員參加,文官則要求郡守以上官員。
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極為麻煩的日子,因為登基大典所涉及的禮節非常多。
即使蔣琬將繁文縟節經過一係列的簡化,剩下的步驟也不少。
而且今日皇帝可以遲到,但朝臣們一定不可以來遲,這是件很嚴肅的事,萬一今日劉禪被搞得心情不好,將來遲的官員推出去斬首,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正午時分,登基大典正式開啟,群臣分兩列而立,左側站文官,右側站武將。
待宮門緩緩開啟時,文武百官從長信宮而入,經前殿,宣室殿,長樂殿,最終到未央殿。
百官列隊魚貫而入,來到未央殿前分兩列站定。
半刻鍾後,主角劉禪登場。
正午的陽光傾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劉禪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在眾人的擁簇下,緩步走向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位置,他的眼神堅定而自信。
此時諸葛亮站在高處,麵對群臣,開始宣告登基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