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楨親王,爾等立身行事當以前朝為尊,這碗粥我先喝!”
雖然種花家早已步入民國但信息的阻塞和封建傳統的根深蒂固,
保皇黨和大多數百姓依舊沒有剪去長辮。
這名身穿漢人長衫滿臉灰頭土臉自稱前朝王爺的山羊胡老頭端起正在排隊的百姓前的粥就往嘴邊送。
“你這小賊安敢饒舌!這是營津渡放糧,你問問他們的炮火認不認你這個王爺!”
身材瘦小的後生指著這名王爺喊道,但終究口舌之辯在這種時候終歸上不得台麵,
還沒等營津渡士兵反應過來,後生甩著鞭子直接一拳揮了過去。
“皇上!您看到了嗎!禮崩樂壞!瓦釜雷鳴!天神降旱災懲罰!朝廷真的要亡啊!”
王爺挨了一拳後撲通一聲跪下朝著京都的方向喊著。
施粥的輜重部隊的中尉總兵官聽到王爺口中的“瓦釜雷鳴”哈哈大笑:
“老爺子你喝的誰家的粥啊,怎麽還吃著奶罵娘呢?”
中尉大腦飛速運轉著讓矛盾化解,這打趣的話也屬實有用,人群中並沒有出現騷亂反而排隊的難民零零散散地笑起來。
...
“南糧北運,籌糧的事讓唐勤去辦吧。”
仲權抽了一口煙鬥說道。
“權兒可這完全是往袁光頭挖出來的火坑裏跳啊,如果這麽做極有可能帶來的口碑仍舊被他拿去。”
仲權看向自己父親無奈地說道:
“可百姓等不起。”
而阮思萱卻說出了仲權最擔心的事情:
“旱災造成的饑荒,塘甬之地的糧食問題是否要在部分幹涉轉變為集中管理?”
這也是仲權必須要麵對的問題,旱澇災害算戰時狀態,強迫經濟可能會適得其反,
強製壓迫下極容易出現無法禁止的私自交易、結黨營私之行為。
“不可,本來就被總統府強行蓋上擾內憂帽子,我們現在對塘甬糧食實行強製管控,
是能有效緩解魯省旱災但這是左腳踩右腳,終究竹籃打水。”
仲權搖頭繼續說著,
“現在隻是附近縣郡的難民,如果魯西部不去關外或者是要通過營津渡商港乘船前往關外呢,
大量難民匯聚於此那時營津渡的壓力可不像此時。”
仲權唿出一口煙拿起桌上望江山仇先生的電報,電報上整齊地碼著:
“今觀直隸、魯省災情不斷,雖種花家民國四海困窮,尤當惜物力,節私欲。
使涓滴歸公,方能蓄力以解決當下同袍兄弟之難。”
塘州海軍部軍報上已經刊登,塘甬商界的各大商賈和小商販都進行了募捐。
“這場海戰雖重創日寇聯合艦隊第二艦隊,但我們的傷亡也是一筆不少的數字,
如果現在海軍部財政部全力救災,恐怕撐不住一場成規模的海戰。”
海軍部的財政部長是仲權父親擔任,在歐戰爆發前營津渡還是有大把的財政結餘。
後勤一名士官進來拿著一種玉米券放在桌上,仲權拿出一塊微透明黃黑雙色巧至半透明的昌化石,
塘州西子湖畔西冷印社選的桃花凍色臨安昌化石作為營津渡最高長官的印章。
不算什麽名貴石頭但因其質地堅硬,在篆刻時可在細膩處做文章,這就更能彰顯身份。
一旁的文職記錄員取出朱砂艾絨印泥開始一張張用力地印上去。
印章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並沒有采用水印,而且仲權用的是蔡棘的蔡旭坤印。
“按人頭平均發放,讓外麵的災民按券采購。”
營津渡港口放開改造後與順順港聯係密切,自原來的按一年兩次的航運班次改為按月發船。
畢竟渤海灣的對麵也是海軍部管轄,並且關外地廣人稀,靠海的百姓更樂意坐船向北走。
“來,拿著,這是粥票,這個是...”
夏日的營津渡城外的百姓破衣爛衫的直接睡在城外和戰壕鐵絲網外,
錯落的戰壕內的守軍每天都要踩在戰壕踏板上叮囑往來百姓不要擅自通過鐵絲網。
城外的熱粥通過小軍車送來。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楨親王呆了兩天在眾人麵前開始吟詩誦詞起來,當詩句背完後滿臉淚水縱橫道:
“臣乃旗人,正黃旗!若被皇上得知此光閃閃貝闕珠宮之地卻不予我等居住,定要有人為此人頭落地!”
營津渡的後勤部軍官隻是笑笑背手拿鞭來迴悠閑地踱步。
“我說王爺,你這在保皇黨裏是不是混的是最差的?”
在一旁搭建麻布帳篷的工兵部隊的連長問道。
王爺好像被揪著小辮子喊道:
“黃口小兒你懂什麽!”
搭起臨時救災場地吃過糧食有了精神氣的百姓也開始了搭腔:
“京都天天抓意圖謀反的保皇派,這要是在京都新軍早就把你五花大綁丟到牢裏去了。”
話語間再次衝著西方雙拍破舊馬蹄袖的王爺再次跪下但是轉念想著為什麽營津渡不搭理保皇黨的反動言論。
輜重隊的軍官接過電話後對著王爺喊道:
“王爺,仲部長請你進去喝茶!”
人群突然傳出一陣哄笑聲,王爺先是愣了一下眼珠轉動著哼了一聲大搖大擺地走進城門內:
“馬車呢?”
輜重部隊士兵坐在駕駛位摸著方向盤側身笑著看著王爺說:
“王爺再晚點可就吃不上大魚大肉了,就不想嚐嚐海軍部長的夥食?”
王爺左看看右看看掩飾住心中的五味雜陳強裝鎮定地坐上了小軍車。
“王爺請進。”
圍著長時間氧化和油漬沾染的圍裙的輜重隊炊事班老班長給王爺開了小灶。
“這種情況下給你單獨開小灶,我都不知道這連長怎麽想的。”
楨親王對菜品還是很有了解,雖然不是京都的親王但終究見識要廣:
“這刀工操之過急不夠細膩,成色較老火候太旺...”
還沒等話說完坐在王爺對麵一位墨綠色軍裝的女士官班長將帽子脫下放在桌子一臉不情願:
“皇叔。”
王爺顧不得形象夾著桌子上的菜吃著摻雜黃豆麵的玉米餅聽到了很久沒有聽過的兩個字。
夾菜的筷子停滯住,嘴中咀嚼的動作開始放慢,但看了眼前的人半天都沒能與宮中的人聯係到一起。
“前朝的幾大金場是誰負責的?”
親王仿佛沒聽到這句話問道:
“你是和顏格格,不,你是雅寧格格吧,前朝京都殷親王的長女?”
格格長舒一口氣渾身透著一種不屬於女人的殺氣和利索緊跟著點點頭。
王爺胡子上還掛著沾著油腥的蘿卜絲,
格格翻起袖子看了看德意誌製格拉蘇蒂手表思考了一下對輜重營的老班長說道:
“酒,來甬州大曲,額,不,要上好的紹興黃酒。”
格格自從加入舟山空降團後尤其是琿春一戰過後便特別饞酒,
在海軍部了解到的事物顛覆了格格之前在王府的認知,她必然是明白前朝複興無望,
並且這個世界在朝著難以想象的態勢發展著。
一碗黃酒下肚的格格拿起桌上的大蔥蘸著港口自產的蝦醬把一隻皮皮蝦遞給王爺:
“皇叔,這鮮活的生海鮮在京城我們可吃不到,來,您吃這爬蝦(皮皮蝦)。”
一旁的老班長拉動著灶台的風匣子熱著鍋裏的黃酒聽著皇親倆人交談。
“嗯,嗯,是,你那位部長什麽時候來?”
格格嗅嗅鼻子端在手中的酒停下來說道:
“他不來,今天我做東,這可花的是我的大洋。”
親王突然將酒碗往桌子上一拍灑在桌上些許黃酒,親王吃不慣海鮮放下手中的筷子慢慢說道:
“按輩分我應該叫你一聲侄女,三從四德是你打小不乏之書,你如今在仲權這亂臣賊子的手下,
你真有這麽多軍餉?你不會在什麽軍窯吧?”
格格擺擺手說道:
“嫖賭大煙沾一樣輕則驅逐出海軍部,重則直接槍斃,我親眼見過被軍法正法過的人,
他們給這叫軍法庭,就在這兒的軍法處,犯了事的兵會有評判。”
王爺並沒有完全相信,又一杯熱黃酒下肚。
這酒度數很低入口溫潤,但也擋不住一直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爺也開始提及其格格所說的問題。
“在前朝時袁光頭也曾想負責過金場淘金,但他對於前朝朝廷來講終歸算個外人。”
雖然種花家早已步入民國但信息的阻塞和封建傳統的根深蒂固,
保皇黨和大多數百姓依舊沒有剪去長辮。
這名身穿漢人長衫滿臉灰頭土臉自稱前朝王爺的山羊胡老頭端起正在排隊的百姓前的粥就往嘴邊送。
“你這小賊安敢饒舌!這是營津渡放糧,你問問他們的炮火認不認你這個王爺!”
身材瘦小的後生指著這名王爺喊道,但終究口舌之辯在這種時候終歸上不得台麵,
還沒等營津渡士兵反應過來,後生甩著鞭子直接一拳揮了過去。
“皇上!您看到了嗎!禮崩樂壞!瓦釜雷鳴!天神降旱災懲罰!朝廷真的要亡啊!”
王爺挨了一拳後撲通一聲跪下朝著京都的方向喊著。
施粥的輜重部隊的中尉總兵官聽到王爺口中的“瓦釜雷鳴”哈哈大笑:
“老爺子你喝的誰家的粥啊,怎麽還吃著奶罵娘呢?”
中尉大腦飛速運轉著讓矛盾化解,這打趣的話也屬實有用,人群中並沒有出現騷亂反而排隊的難民零零散散地笑起來。
...
“南糧北運,籌糧的事讓唐勤去辦吧。”
仲權抽了一口煙鬥說道。
“權兒可這完全是往袁光頭挖出來的火坑裏跳啊,如果這麽做極有可能帶來的口碑仍舊被他拿去。”
仲權看向自己父親無奈地說道:
“可百姓等不起。”
而阮思萱卻說出了仲權最擔心的事情:
“旱災造成的饑荒,塘甬之地的糧食問題是否要在部分幹涉轉變為集中管理?”
這也是仲權必須要麵對的問題,旱澇災害算戰時狀態,強迫經濟可能會適得其反,
強製壓迫下極容易出現無法禁止的私自交易、結黨營私之行為。
“不可,本來就被總統府強行蓋上擾內憂帽子,我們現在對塘甬糧食實行強製管控,
是能有效緩解魯省旱災但這是左腳踩右腳,終究竹籃打水。”
仲權搖頭繼續說著,
“現在隻是附近縣郡的難民,如果魯西部不去關外或者是要通過營津渡商港乘船前往關外呢,
大量難民匯聚於此那時營津渡的壓力可不像此時。”
仲權唿出一口煙拿起桌上望江山仇先生的電報,電報上整齊地碼著:
“今觀直隸、魯省災情不斷,雖種花家民國四海困窮,尤當惜物力,節私欲。
使涓滴歸公,方能蓄力以解決當下同袍兄弟之難。”
塘州海軍部軍報上已經刊登,塘甬商界的各大商賈和小商販都進行了募捐。
“這場海戰雖重創日寇聯合艦隊第二艦隊,但我們的傷亡也是一筆不少的數字,
如果現在海軍部財政部全力救災,恐怕撐不住一場成規模的海戰。”
海軍部的財政部長是仲權父親擔任,在歐戰爆發前營津渡還是有大把的財政結餘。
後勤一名士官進來拿著一種玉米券放在桌上,仲權拿出一塊微透明黃黑雙色巧至半透明的昌化石,
塘州西子湖畔西冷印社選的桃花凍色臨安昌化石作為營津渡最高長官的印章。
不算什麽名貴石頭但因其質地堅硬,在篆刻時可在細膩處做文章,這就更能彰顯身份。
一旁的文職記錄員取出朱砂艾絨印泥開始一張張用力地印上去。
印章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並沒有采用水印,而且仲權用的是蔡棘的蔡旭坤印。
“按人頭平均發放,讓外麵的災民按券采購。”
營津渡港口放開改造後與順順港聯係密切,自原來的按一年兩次的航運班次改為按月發船。
畢竟渤海灣的對麵也是海軍部管轄,並且關外地廣人稀,靠海的百姓更樂意坐船向北走。
“來,拿著,這是粥票,這個是...”
夏日的營津渡城外的百姓破衣爛衫的直接睡在城外和戰壕鐵絲網外,
錯落的戰壕內的守軍每天都要踩在戰壕踏板上叮囑往來百姓不要擅自通過鐵絲網。
城外的熱粥通過小軍車送來。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楨親王呆了兩天在眾人麵前開始吟詩誦詞起來,當詩句背完後滿臉淚水縱橫道:
“臣乃旗人,正黃旗!若被皇上得知此光閃閃貝闕珠宮之地卻不予我等居住,定要有人為此人頭落地!”
營津渡的後勤部軍官隻是笑笑背手拿鞭來迴悠閑地踱步。
“我說王爺,你這在保皇黨裏是不是混的是最差的?”
在一旁搭建麻布帳篷的工兵部隊的連長問道。
王爺好像被揪著小辮子喊道:
“黃口小兒你懂什麽!”
搭起臨時救災場地吃過糧食有了精神氣的百姓也開始了搭腔:
“京都天天抓意圖謀反的保皇派,這要是在京都新軍早就把你五花大綁丟到牢裏去了。”
話語間再次衝著西方雙拍破舊馬蹄袖的王爺再次跪下但是轉念想著為什麽營津渡不搭理保皇黨的反動言論。
輜重隊的軍官接過電話後對著王爺喊道:
“王爺,仲部長請你進去喝茶!”
人群突然傳出一陣哄笑聲,王爺先是愣了一下眼珠轉動著哼了一聲大搖大擺地走進城門內:
“馬車呢?”
輜重部隊士兵坐在駕駛位摸著方向盤側身笑著看著王爺說:
“王爺再晚點可就吃不上大魚大肉了,就不想嚐嚐海軍部長的夥食?”
王爺左看看右看看掩飾住心中的五味雜陳強裝鎮定地坐上了小軍車。
“王爺請進。”
圍著長時間氧化和油漬沾染的圍裙的輜重隊炊事班老班長給王爺開了小灶。
“這種情況下給你單獨開小灶,我都不知道這連長怎麽想的。”
楨親王對菜品還是很有了解,雖然不是京都的親王但終究見識要廣:
“這刀工操之過急不夠細膩,成色較老火候太旺...”
還沒等話說完坐在王爺對麵一位墨綠色軍裝的女士官班長將帽子脫下放在桌子一臉不情願:
“皇叔。”
王爺顧不得形象夾著桌子上的菜吃著摻雜黃豆麵的玉米餅聽到了很久沒有聽過的兩個字。
夾菜的筷子停滯住,嘴中咀嚼的動作開始放慢,但看了眼前的人半天都沒能與宮中的人聯係到一起。
“前朝的幾大金場是誰負責的?”
親王仿佛沒聽到這句話問道:
“你是和顏格格,不,你是雅寧格格吧,前朝京都殷親王的長女?”
格格長舒一口氣渾身透著一種不屬於女人的殺氣和利索緊跟著點點頭。
王爺胡子上還掛著沾著油腥的蘿卜絲,
格格翻起袖子看了看德意誌製格拉蘇蒂手表思考了一下對輜重營的老班長說道:
“酒,來甬州大曲,額,不,要上好的紹興黃酒。”
格格自從加入舟山空降團後尤其是琿春一戰過後便特別饞酒,
在海軍部了解到的事物顛覆了格格之前在王府的認知,她必然是明白前朝複興無望,
並且這個世界在朝著難以想象的態勢發展著。
一碗黃酒下肚的格格拿起桌上的大蔥蘸著港口自產的蝦醬把一隻皮皮蝦遞給王爺:
“皇叔,這鮮活的生海鮮在京城我們可吃不到,來,您吃這爬蝦(皮皮蝦)。”
一旁的老班長拉動著灶台的風匣子熱著鍋裏的黃酒聽著皇親倆人交談。
“嗯,嗯,是,你那位部長什麽時候來?”
格格嗅嗅鼻子端在手中的酒停下來說道:
“他不來,今天我做東,這可花的是我的大洋。”
親王突然將酒碗往桌子上一拍灑在桌上些許黃酒,親王吃不慣海鮮放下手中的筷子慢慢說道:
“按輩分我應該叫你一聲侄女,三從四德是你打小不乏之書,你如今在仲權這亂臣賊子的手下,
你真有這麽多軍餉?你不會在什麽軍窯吧?”
格格擺擺手說道:
“嫖賭大煙沾一樣輕則驅逐出海軍部,重則直接槍斃,我親眼見過被軍法正法過的人,
他們給這叫軍法庭,就在這兒的軍法處,犯了事的兵會有評判。”
王爺並沒有完全相信,又一杯熱黃酒下肚。
這酒度數很低入口溫潤,但也擋不住一直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爺也開始提及其格格所說的問題。
“在前朝時袁光頭也曾想負責過金場淘金,但他對於前朝朝廷來講終歸算個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