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詔書頒布後小皇帝尊號保留並且暫居紫禁城,八旗軍隊改編為民國武裝後袁光頭並沒有真正放下戒備,
秦地以北和內蒙之地零散八旗軍有兩萬有餘,西域部隊雖達十萬軍但大都由八旗軍及其家屬構成,
封閉的軍事化社區內武裝也就數萬條槍。
袁光頭著急南下顧不得向西北開拔,本在關外意圖勾結日本浪人策劃關外獨立運動的宗社黨因海軍部行動泡湯,
試圖在關外和內蒙建立親日政權的前朝殘餘政權對種花家民國政府和海軍部一視同仁,
那就是全部鏟除,複辟前朝。
“旗人世代受皇恩,豈能降賊?”
陸軍總長段睿豐派使者要求旗兵投降,承諾保障旗人性命安全,但鄂泰拒絕的信件出現在段睿豐手上。
梁仁光快步找到段睿豐把鄂泰八旗軍特使送來拒不投降的消息告知。
鄂泰率領八旗軍在秦地已經開始流動作戰直至手伸到鐵路之上。
“仲大人,您給我們交個底,我們要不要渾水摸魚從中得利?”
何蜀江已經不再是艦長並且以他和廖懷安為代表的一眾老將領對前朝行動帶著濃重的主觀意識。
“不怕袁光頭會血腥清算,隻是對於頑固不化的鄂泰,我們可能會在側翼協助奉軍看住內蒙。”
白靈萱出現在塘州也就意味著仲權大概率會部署空降部隊,
“這次空降部隊的運輸由航空郵政代替陸航,你過後去塘州航空郵政機場與其對接。”
仲權把最高級別軍事命令的簽署令交給白指揮官。
阮思萱於關東的戰報報告和專責國內情報的情報二處的密電同時傳到塘州總部。
裝甲步兵第三師為捷報,情報二處的電報是京都方麵對德宣戰的最終決策。
議會最終以獲取日本貸款對同盟國宣戰,而黎副總統暗中聯絡鄂泰複辟借機以再造共和的名義重組內閣,
此時的黎副總統不滿議會之決策便決定離開國務院借前朝勢力來推翻袁光頭。
“人為財死。”
仲權歎口氣說道,
“他段睿豐肯定也不會真正去輔佐袁光頭,隻不過是利用總統府的直接利益去削弱黎彥候的勢力罷了。”
以海軍部剝離在外的角度看來,原新軍六鎮的隊伍擴編為13個師和17個混成旅,
禁衛軍和拱衛軍雖成為新軍中極具戰鬥力的一股勢力,但各總督打算盤的響聲聲音之大讓袁光頭感到不安。
與塘州不同,西伯利亞的寒風裹著雪粒子在針葉林間尖嘯,馬蹄鐵磕在凍土上的悶響驚飛了夜梟。
一隊士兵舉著火把皮靴碾過積雪,領頭的海軍部步兵少尉緊握住手中的佩劍,
“礦工私下運金砂,腳印盡頭必有窩點。”
而腳印的盡頭的遠處山坳裏閃著幾點微弱的燈光,情報上是金砂的轉運點。
咚!
木門被一腳踹開。
屋內三名日寇礦工僵在原地,鐵鍋裏的苞米糊咕嘟翻滾。
牆角蜷著一名沙俄商人,胸口中彈身下壓著半袋金砂,血浸透了麻布,在火光中泛著詭異的暗金色。
看到武裝到牙齒的種花家士兵闖入的小東洋下意識說道:
“八嘎!這是帝國的金礦!你們為什麽會在...啊...”
一槍托打在小東洋的側臉,緊接著幾顆碎牙帶著血水的粘稠飛了出來。
“八嘎,你們這群支那人這礦...是大日本天皇的...”小東洋話音未落,麵門上被狠狠地挨了一拳。
一名憲兵士官進來腰間的馬刀映著雪光朝著啐了口唾沫,
“狗日的小東洋,在老子們的地盤刨食?”
緊接著憲兵的士官和師部直屬偵察營的士官與步兵少尉一起記錄完金砂袋的數量。
一旁蜷縮在地麵上的沙俄士兵突然撲向火堆,端起滾燙的苞米水用盡全力潑向小東洋。
速度之快海軍部的士兵都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也慶幸被攻擊的目標不是自己,
小東洋的慘叫聲不斷,沙俄商人迴光返照後已然斷氣。
...
軍隊在整個兒種花家的重要性完全沒有德意誌普魯士王國那樣有傳統,
在望江山修養的仇文曾對仲權說道:
“你的控製欲太小,使用的手段也不夠,這也是當下海軍部實力依舊孱弱的主要原因。”
仇文畢竟在日本留學多年,對日寇軍國主義的如日中天表示對種花家的未來感到危機重重。
他在策劃革命時主張的是不流血的革命,雖然種花家改變了封建化的社會,
但當下的民國政府依舊萎靡不振,心懷鬼胎。
海軍部現在的核心決策層沒有法西斯主義傾向苗頭的出現,以現在種花家海軍部的綜合實力麵對侵略將是末路的開始。
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是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是矛盾鬥爭的最高形式和最暴力手段。
反侵略戰爭自然也就是保衛自身利益,維護自己國家主權的政治手段。
激烈的內部和外部矛盾是戰爭的誘因之一,而具有內憂孱弱的種花家自然成為各列強眼中的一塊誘人的肥肉。
仲權做的是如何提高種花家士兵民族主義驅動的文化曆史自信,尤其中上層軍官,
對於政治忠誠度在這個時代背景促使下並沒有像歐美列強那樣有強烈的認同感,
這得益於前朝帶來的的民族自卑。
當然種花家的曆史是獨一無二的,文化也是獨一無二的,照搬照抄行不通仲權自然是知道的,
但在某一點上和普魯士帝國很像,
雖沒有士兵國王的傳統,但仲權將海軍部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用於軍隊建設。
軍官團體往往是社會精英階層的象征,大多數種花家平民子弟大多隻是為了填飽肚子,
通過軍校晉升可躋身上流社會的思想也是想一人得道的誘人機會。
往往強調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軍人自信源於解放被壓迫階級而非傳統文明的海軍部,
更能增加種花家軍人對仲權這個總長的忠誠粘性。
傳統與現代的撕裂,軍人既需麵對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又掙紮於現代國家建構的困境...
海軍部財政盈餘根本沒多少,這也是仲權為什麽會選擇走關外金場這條路的原因之一,
能夠真正有效獲得金融支持的最有效途徑除發動侵略戰爭外就是拿到金礦的開采管理權。
膠州鐵路建築工人在裝甲步兵第三師的保護下開始金場的鐵路鋪設和施工建設。
初步的金場被占領後裝甲步兵第三師拿得到的金子總量雖然多但遠遠達不到預期。
“金場的水很深,我們看不到的金砂遠比我們拿到的金砂多得多。”
金場的礦工自然不想真的去換那點打工錢,淘到金砂的礦工和淘金者自然都想直接私吞,
但裝甲步兵第三師接管後讓一些淘金者有空隙可鑽。
“然而能夠保證金砂不會外流的就是那些原本鎮守金場子的胡子和朝廷兵。”
阮思萱已經在迴到塘州的路上,在電報中談到裝甲步兵第三師存在的槍殺戰俘的行為。
好,這就出現仲權最擔心的問題,政治現實主義的困境。
仲權還是保持著為維持秩序而破壞規則,最終可能摧毀秩序本身的悖論。
仲權又不是尊崇日寇的武士道精神,種花家人大都也不信什麽宗教信仰和極端民族主義,
自然對戰俘的定義很清晰,而且這涉及到海軍部建設免費勞動力的直接利益。
這也側麵反映出一項問題,軍官在普通士兵心中的作用與形象。
現在的種花家士兵對軍官私下的稱唿為當官的或者是長官,他們對仲權的態度也是海軍部總長的正式稱唿,
卻很少互稱為同誌。
德意誌的軍隊大都由容克地主階級壟斷,軍官職位世襲化,形成軍事貴族階層,軍隊的效忠是君主而非國家。
畢竟種花家算是很早一批踏入共和製的國家,隻是仇文等一批革命家的思想超前和無私,
顛覆不了當下總統府和國務院和內閣的頑固思想。
德意誌軍官在營津渡軍官學院的教授也是奉行身先士卒的原則,
衝鋒時軍官需舉劍在前,撤退時墊後壓陣。
軍官和士兵之間的隔閡算相對較小的,並且為了防止軍官中出現名不副實的情況,
校級以上的軍官選拔和晉升都要經過仲權的親自同意和委任令。
“因恐懼或憤怒失去理性判斷的士兵在遭遇戰友傷亡後可能會通過報複俘虜宣泄情緒。”
阮思萱說道,
“不要說當事官兵的直屬長官,這種戰爭創傷我看了也不可能違背人道去把他送上軍事法庭。”
裝甲步兵第三師的士兵中並沒有被鬼壓床、害怕巨響和迴避戰場迴憶等典型創傷反應這讓仲權鬆了口氣,
海軍部精神醫療方麵為零。
與此同時的秦地,
蒸汽機車的轟鳴驚起葦叢中的野鴨,一隊黑衣騎兵從山坳中衝出,馬蹄裹著棉布寂然無聲。
領頭的馬上後生扯下麵罩,露出腦後一條灰白辮子。
“鄂泰統領有令,炸鐵軌!割電線!”
緊接著揚刀指向鐵軌。
身後的八旗殘兵將炸藥塞入橋墩縫隙,另幾人攀上電報杆瓷絕緣子劈啪碎裂。
遠處火車頭的煤煙和蒸汽煙霧已隱約可見,
吱——砰——
火車脫軌...
塘州的三元茶樓內,黎彥候推開雕刻有白蛇與青蛇花紋的玻璃窗,
江風卷著《塘州日報》落在德國魯麟洋行售賣的京都產的地毯上,
頭版頭條赫然是宗社黨再襲鐵路線。
桌上剛譯完的電文在冷風中翹起紙角:
“鄂泰部已抵錦州,盼副總統如約斷奉軍糧車。”
落款寫著知名不具。
身旁的秘書低聲提醒道:
“袁大總統若知您暗中支持八旗舊部...”
黎彥候將電文放入火盆:
“袁光頭他媽的想當皇帝,我就放條蛐蛐陪他鬥法。”
秦地以北和內蒙之地零散八旗軍有兩萬有餘,西域部隊雖達十萬軍但大都由八旗軍及其家屬構成,
封閉的軍事化社區內武裝也就數萬條槍。
袁光頭著急南下顧不得向西北開拔,本在關外意圖勾結日本浪人策劃關外獨立運動的宗社黨因海軍部行動泡湯,
試圖在關外和內蒙建立親日政權的前朝殘餘政權對種花家民國政府和海軍部一視同仁,
那就是全部鏟除,複辟前朝。
“旗人世代受皇恩,豈能降賊?”
陸軍總長段睿豐派使者要求旗兵投降,承諾保障旗人性命安全,但鄂泰拒絕的信件出現在段睿豐手上。
梁仁光快步找到段睿豐把鄂泰八旗軍特使送來拒不投降的消息告知。
鄂泰率領八旗軍在秦地已經開始流動作戰直至手伸到鐵路之上。
“仲大人,您給我們交個底,我們要不要渾水摸魚從中得利?”
何蜀江已經不再是艦長並且以他和廖懷安為代表的一眾老將領對前朝行動帶著濃重的主觀意識。
“不怕袁光頭會血腥清算,隻是對於頑固不化的鄂泰,我們可能會在側翼協助奉軍看住內蒙。”
白靈萱出現在塘州也就意味著仲權大概率會部署空降部隊,
“這次空降部隊的運輸由航空郵政代替陸航,你過後去塘州航空郵政機場與其對接。”
仲權把最高級別軍事命令的簽署令交給白指揮官。
阮思萱於關東的戰報報告和專責國內情報的情報二處的密電同時傳到塘州總部。
裝甲步兵第三師為捷報,情報二處的電報是京都方麵對德宣戰的最終決策。
議會最終以獲取日本貸款對同盟國宣戰,而黎副總統暗中聯絡鄂泰複辟借機以再造共和的名義重組內閣,
此時的黎副總統不滿議會之決策便決定離開國務院借前朝勢力來推翻袁光頭。
“人為財死。”
仲權歎口氣說道,
“他段睿豐肯定也不會真正去輔佐袁光頭,隻不過是利用總統府的直接利益去削弱黎彥候的勢力罷了。”
以海軍部剝離在外的角度看來,原新軍六鎮的隊伍擴編為13個師和17個混成旅,
禁衛軍和拱衛軍雖成為新軍中極具戰鬥力的一股勢力,但各總督打算盤的響聲聲音之大讓袁光頭感到不安。
與塘州不同,西伯利亞的寒風裹著雪粒子在針葉林間尖嘯,馬蹄鐵磕在凍土上的悶響驚飛了夜梟。
一隊士兵舉著火把皮靴碾過積雪,領頭的海軍部步兵少尉緊握住手中的佩劍,
“礦工私下運金砂,腳印盡頭必有窩點。”
而腳印的盡頭的遠處山坳裏閃著幾點微弱的燈光,情報上是金砂的轉運點。
咚!
木門被一腳踹開。
屋內三名日寇礦工僵在原地,鐵鍋裏的苞米糊咕嘟翻滾。
牆角蜷著一名沙俄商人,胸口中彈身下壓著半袋金砂,血浸透了麻布,在火光中泛著詭異的暗金色。
看到武裝到牙齒的種花家士兵闖入的小東洋下意識說道:
“八嘎!這是帝國的金礦!你們為什麽會在...啊...”
一槍托打在小東洋的側臉,緊接著幾顆碎牙帶著血水的粘稠飛了出來。
“八嘎,你們這群支那人這礦...是大日本天皇的...”小東洋話音未落,麵門上被狠狠地挨了一拳。
一名憲兵士官進來腰間的馬刀映著雪光朝著啐了口唾沫,
“狗日的小東洋,在老子們的地盤刨食?”
緊接著憲兵的士官和師部直屬偵察營的士官與步兵少尉一起記錄完金砂袋的數量。
一旁蜷縮在地麵上的沙俄士兵突然撲向火堆,端起滾燙的苞米水用盡全力潑向小東洋。
速度之快海軍部的士兵都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也慶幸被攻擊的目標不是自己,
小東洋的慘叫聲不斷,沙俄商人迴光返照後已然斷氣。
...
軍隊在整個兒種花家的重要性完全沒有德意誌普魯士王國那樣有傳統,
在望江山修養的仇文曾對仲權說道:
“你的控製欲太小,使用的手段也不夠,這也是當下海軍部實力依舊孱弱的主要原因。”
仇文畢竟在日本留學多年,對日寇軍國主義的如日中天表示對種花家的未來感到危機重重。
他在策劃革命時主張的是不流血的革命,雖然種花家改變了封建化的社會,
但當下的民國政府依舊萎靡不振,心懷鬼胎。
海軍部現在的核心決策層沒有法西斯主義傾向苗頭的出現,以現在種花家海軍部的綜合實力麵對侵略將是末路的開始。
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是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是矛盾鬥爭的最高形式和最暴力手段。
反侵略戰爭自然也就是保衛自身利益,維護自己國家主權的政治手段。
激烈的內部和外部矛盾是戰爭的誘因之一,而具有內憂孱弱的種花家自然成為各列強眼中的一塊誘人的肥肉。
仲權做的是如何提高種花家士兵民族主義驅動的文化曆史自信,尤其中上層軍官,
對於政治忠誠度在這個時代背景促使下並沒有像歐美列強那樣有強烈的認同感,
這得益於前朝帶來的的民族自卑。
當然種花家的曆史是獨一無二的,文化也是獨一無二的,照搬照抄行不通仲權自然是知道的,
但在某一點上和普魯士帝國很像,
雖沒有士兵國王的傳統,但仲權將海軍部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用於軍隊建設。
軍官團體往往是社會精英階層的象征,大多數種花家平民子弟大多隻是為了填飽肚子,
通過軍校晉升可躋身上流社會的思想也是想一人得道的誘人機會。
往往強調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軍人自信源於解放被壓迫階級而非傳統文明的海軍部,
更能增加種花家軍人對仲權這個總長的忠誠粘性。
傳統與現代的撕裂,軍人既需麵對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又掙紮於現代國家建構的困境...
海軍部財政盈餘根本沒多少,這也是仲權為什麽會選擇走關外金場這條路的原因之一,
能夠真正有效獲得金融支持的最有效途徑除發動侵略戰爭外就是拿到金礦的開采管理權。
膠州鐵路建築工人在裝甲步兵第三師的保護下開始金場的鐵路鋪設和施工建設。
初步的金場被占領後裝甲步兵第三師拿得到的金子總量雖然多但遠遠達不到預期。
“金場的水很深,我們看不到的金砂遠比我們拿到的金砂多得多。”
金場的礦工自然不想真的去換那點打工錢,淘到金砂的礦工和淘金者自然都想直接私吞,
但裝甲步兵第三師接管後讓一些淘金者有空隙可鑽。
“然而能夠保證金砂不會外流的就是那些原本鎮守金場子的胡子和朝廷兵。”
阮思萱已經在迴到塘州的路上,在電報中談到裝甲步兵第三師存在的槍殺戰俘的行為。
好,這就出現仲權最擔心的問題,政治現實主義的困境。
仲權還是保持著為維持秩序而破壞規則,最終可能摧毀秩序本身的悖論。
仲權又不是尊崇日寇的武士道精神,種花家人大都也不信什麽宗教信仰和極端民族主義,
自然對戰俘的定義很清晰,而且這涉及到海軍部建設免費勞動力的直接利益。
這也側麵反映出一項問題,軍官在普通士兵心中的作用與形象。
現在的種花家士兵對軍官私下的稱唿為當官的或者是長官,他們對仲權的態度也是海軍部總長的正式稱唿,
卻很少互稱為同誌。
德意誌的軍隊大都由容克地主階級壟斷,軍官職位世襲化,形成軍事貴族階層,軍隊的效忠是君主而非國家。
畢竟種花家算是很早一批踏入共和製的國家,隻是仇文等一批革命家的思想超前和無私,
顛覆不了當下總統府和國務院和內閣的頑固思想。
德意誌軍官在營津渡軍官學院的教授也是奉行身先士卒的原則,
衝鋒時軍官需舉劍在前,撤退時墊後壓陣。
軍官和士兵之間的隔閡算相對較小的,並且為了防止軍官中出現名不副實的情況,
校級以上的軍官選拔和晉升都要經過仲權的親自同意和委任令。
“因恐懼或憤怒失去理性判斷的士兵在遭遇戰友傷亡後可能會通過報複俘虜宣泄情緒。”
阮思萱說道,
“不要說當事官兵的直屬長官,這種戰爭創傷我看了也不可能違背人道去把他送上軍事法庭。”
裝甲步兵第三師的士兵中並沒有被鬼壓床、害怕巨響和迴避戰場迴憶等典型創傷反應這讓仲權鬆了口氣,
海軍部精神醫療方麵為零。
與此同時的秦地,
蒸汽機車的轟鳴驚起葦叢中的野鴨,一隊黑衣騎兵從山坳中衝出,馬蹄裹著棉布寂然無聲。
領頭的馬上後生扯下麵罩,露出腦後一條灰白辮子。
“鄂泰統領有令,炸鐵軌!割電線!”
緊接著揚刀指向鐵軌。
身後的八旗殘兵將炸藥塞入橋墩縫隙,另幾人攀上電報杆瓷絕緣子劈啪碎裂。
遠處火車頭的煤煙和蒸汽煙霧已隱約可見,
吱——砰——
火車脫軌...
塘州的三元茶樓內,黎彥候推開雕刻有白蛇與青蛇花紋的玻璃窗,
江風卷著《塘州日報》落在德國魯麟洋行售賣的京都產的地毯上,
頭版頭條赫然是宗社黨再襲鐵路線。
桌上剛譯完的電文在冷風中翹起紙角:
“鄂泰部已抵錦州,盼副總統如約斷奉軍糧車。”
落款寫著知名不具。
身旁的秘書低聲提醒道:
“袁大總統若知您暗中支持八旗舊部...”
黎彥候將電文放入火盆:
“袁光頭他媽的想當皇帝,我就放條蛐蛐陪他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