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想著怎麽全部吃進肚子裏
穿成大力女:打獵種田賣豆腐日常 作者:七月呀七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車一大早出發天黑才到梨花村。
這個時間村裏人都睡了,馬車進村也沒人發現,李詩文跳下車敲響李家大門。
“來了,誰啊!”
是李二柱,一家子還點著火把在灶房忙活,聽得聲音都從灶房、後院探出腦袋。
“二叔,是我。”
“噯,四丫迴來了,”李二柱聽得聲音小跑著過去。
但還是沒快過他大哥,李大柱已經在拉門栓了。
“...”
“四妹,”李詩廣也從他爹身邊擠出來。
“爹,二叔,三哥,馬車上還有些東西,先搬進去。”
“噯,”
“好,”
“你跟布大夫先進去歇著吧!”
天色這麽晚了三人肯定沒吃東西,於是李大柱又邀請車夫進來吃碗麵條。
“這位兄弟,不嫌棄的話,進來吃碗熱湯麵?”
漢子也不矯情,“那就多謝了,車費可以少給些算是抵麵錢,”這家都是茅草房家裏應該不是很富裕。
“不用,你不嫌棄咱們農家就成。”
一家子一窩蜂的出來圍著李詩文轉,就連李老頭都從後院出來招唿布大夫和車夫。
飯桌上布大夫還說起了他們已經去過城裏的事情。
車夫是個地道的城裏人,見人家是去送小娃學武,他把知道的情況都說了。
神武堂確實是有後台,但裏麵厲害的人物也多,經常會踢鏢局的館子,就連這次貨物失蹤的事他們也在猜測是神武堂搞的鬼,但鏢局的靠山他始終沒聽說,四海鏢局最厲害的就隻有總鏢頭一個,每次踢館都是他出頭。
飯桌上嘮嘮叨叨你一句我一句也不冷場,最後布大夫還讓車夫在他家睡了一晚,明天早上再迴城裏。
車夫拿到車費才知道這是兩家,那個小男娃是個小女娃的事,農家把孫女送去學武還是頭一次聽說,不過人家寵孫女他也不會掃興。
第二天早上還人家還給他準備了好些幹糧和小魚幹在路上吃。
“四姑娘,”
“四姑娘迴來了,”
元大元二一大早來拿吃食看見李詩文啥都忘了,興奮的朝她跑去問她有沒有受傷,他們在山裏還有沒有打到獵物之類。
把她身後的李詩廣都擠到一旁去了,還湊過腦袋把她爹吞了她銀子的事神神秘秘的跟她說了。
李詩文聽後哈哈一笑,也小聲的跟他們湊一起,“沒事,我爹不會,他昨晚把剩下的銀子給我了。”
兩人後怕似的拍拍胸口,“還好還好,”這段時間他們差點沒忍住把人揍一頓。
“對了,有個人跟著老爺子學種稻子,現在住在盛家,咱們家還有兩天能收稻子了,那是咱們兄弟倆見過最漂亮的稻田。”
“是啊是啊!每一株穗上顆粒飽滿,我估摸著糧食應該超過四百斤了。”
“走,去看看,”李詩文拉著一旁被擠出去的李詩廣往外跑。
來到田間,
一個穿棉布衣裳的老頭在田間驅趕著圍上前瞧的村裏人,李老頭行走在田間扯草,馬上能收割了這兩天守著田裏在放水。
一到田裏元大元二就準備下田幫忙,卻遭到那老頭驅趕,“去去去,用不著你們,這活我會幫著幹,你們別搗亂就行,”腳步這麽重可別把苗根都踩進淤泥裏。
兄弟倆隻好委屈巴巴的看著李詩文。
“你們在田埂上幫著弄也是一樣的。”
李詩文看了一眼稻穗,見過現代的雜交稻她並不滿意這些稻穗,一株稻穗並沒有想象中的沉甸甸,裏麵也有不少幹癟的穀子,粗粗一眼看去,一畝大概能收個四、五百斤,離畝產千斤還差得遠。
那老頭見李詩文這小不點對著稻田皺眉,走過來好笑的問她,“小丫頭可對這些稻穀有意見?”
這人身上雖然有上位者的氣勢,但待人還算平和,於是緩緩搖了搖腦袋,“是在想怎麽全部吃進肚子裏。”
老頭被她氣得頭頂冒煙,翹著胡須狠狠瞪了他一眼,“想得美。”
李詩廣尷尬的把妹妹拉到身後,朝他一行禮,“裘爺爺,不好意思,四妹平時吃米飯吃得少,是有點饞,但絕不會把糧食全部吃進肚子。”
裘老爺子一噎,他自是知道鄉下娃娃們很少吃白米飯,況且這是人家的田此時也不好說什麽反駁的話,朝他們揮揮手,“放心吧!明年你們肯定能頓頓吃上大米飯,一邊玩去吧!”
“哎,好。”
李詩文卻嘻嘻一笑拉著李詩廣跑了。
去村尾看了一下房子,裏麵青石板已經鋪好,各個角落都打掃幹淨了,門窗都已經裝齊,房裏也擺上了大床,其它家具都還在後院做,院子裏和牆角都沒個植物,顯得整個新屋子有些空蕩蕩。
就是前後兩張大門特氣派,讓李詩文來來迴迴看了三遍,還把後門打開沿著她親自挖的那條路走了一遍。
李詩廣跟在她身後也是一臉激動,這地方他也經常跟爺爺一起來澆水,自然清楚這裏種的是什麽。
這條路也鋪上了小石子,這樣下雨天就不再是一鞋的泥。
李詩文一一檢查藥草後就轉悠迴去。
李詩廣則是在村尾看見盛家少爺,兩人聊著聊著就聊到一起去了,盛家少爺懂不少,他每次迴來的時間有限,隻能趁此機會多跟他聊一會,明天他又要去學堂。
下午布大夫一嗓子把李詩文叫過去,讓她炮製山上帶迴來的那些藥草。
在布大夫家跟藥草泡了兩天又得開始收稻子,同時也提醒李老頭第一時間泡稻種和準備肥料。
李老頭一拍巴掌急吼吼的叫老大去鎮上買稻種。
烈日當空,李家一家子除了婦人都來地裏割稻子。
就算買了幾個下人,李詩文還是頭戴草帽肩膀搭了一條布巾跟著在田裏忙活。
割一畝地的稻子裘老頭就讓單獨放著,反正李家新屋前後院地方大。
白天割晚上舉著火把在新屋脫粒,不管到哪兒都少不了人湊熱鬧,所以新屋大門索性就沒關。
李詩文隻允許割了一天稻子就被安排在新屋曬稻子,大門被敲得砰砰響就是不開門。
被迴來送稻子的元大看見,跑過去就把人掀翻,“這麽使勁敲門,把門敲壞了你們賠?”
這個時間村裏人都睡了,馬車進村也沒人發現,李詩文跳下車敲響李家大門。
“來了,誰啊!”
是李二柱,一家子還點著火把在灶房忙活,聽得聲音都從灶房、後院探出腦袋。
“二叔,是我。”
“噯,四丫迴來了,”李二柱聽得聲音小跑著過去。
但還是沒快過他大哥,李大柱已經在拉門栓了。
“...”
“四妹,”李詩廣也從他爹身邊擠出來。
“爹,二叔,三哥,馬車上還有些東西,先搬進去。”
“噯,”
“好,”
“你跟布大夫先進去歇著吧!”
天色這麽晚了三人肯定沒吃東西,於是李大柱又邀請車夫進來吃碗麵條。
“這位兄弟,不嫌棄的話,進來吃碗熱湯麵?”
漢子也不矯情,“那就多謝了,車費可以少給些算是抵麵錢,”這家都是茅草房家裏應該不是很富裕。
“不用,你不嫌棄咱們農家就成。”
一家子一窩蜂的出來圍著李詩文轉,就連李老頭都從後院出來招唿布大夫和車夫。
飯桌上布大夫還說起了他們已經去過城裏的事情。
車夫是個地道的城裏人,見人家是去送小娃學武,他把知道的情況都說了。
神武堂確實是有後台,但裏麵厲害的人物也多,經常會踢鏢局的館子,就連這次貨物失蹤的事他們也在猜測是神武堂搞的鬼,但鏢局的靠山他始終沒聽說,四海鏢局最厲害的就隻有總鏢頭一個,每次踢館都是他出頭。
飯桌上嘮嘮叨叨你一句我一句也不冷場,最後布大夫還讓車夫在他家睡了一晚,明天早上再迴城裏。
車夫拿到車費才知道這是兩家,那個小男娃是個小女娃的事,農家把孫女送去學武還是頭一次聽說,不過人家寵孫女他也不會掃興。
第二天早上還人家還給他準備了好些幹糧和小魚幹在路上吃。
“四姑娘,”
“四姑娘迴來了,”
元大元二一大早來拿吃食看見李詩文啥都忘了,興奮的朝她跑去問她有沒有受傷,他們在山裏還有沒有打到獵物之類。
把她身後的李詩廣都擠到一旁去了,還湊過腦袋把她爹吞了她銀子的事神神秘秘的跟她說了。
李詩文聽後哈哈一笑,也小聲的跟他們湊一起,“沒事,我爹不會,他昨晚把剩下的銀子給我了。”
兩人後怕似的拍拍胸口,“還好還好,”這段時間他們差點沒忍住把人揍一頓。
“對了,有個人跟著老爺子學種稻子,現在住在盛家,咱們家還有兩天能收稻子了,那是咱們兄弟倆見過最漂亮的稻田。”
“是啊是啊!每一株穗上顆粒飽滿,我估摸著糧食應該超過四百斤了。”
“走,去看看,”李詩文拉著一旁被擠出去的李詩廣往外跑。
來到田間,
一個穿棉布衣裳的老頭在田間驅趕著圍上前瞧的村裏人,李老頭行走在田間扯草,馬上能收割了這兩天守著田裏在放水。
一到田裏元大元二就準備下田幫忙,卻遭到那老頭驅趕,“去去去,用不著你們,這活我會幫著幹,你們別搗亂就行,”腳步這麽重可別把苗根都踩進淤泥裏。
兄弟倆隻好委屈巴巴的看著李詩文。
“你們在田埂上幫著弄也是一樣的。”
李詩文看了一眼稻穗,見過現代的雜交稻她並不滿意這些稻穗,一株稻穗並沒有想象中的沉甸甸,裏麵也有不少幹癟的穀子,粗粗一眼看去,一畝大概能收個四、五百斤,離畝產千斤還差得遠。
那老頭見李詩文這小不點對著稻田皺眉,走過來好笑的問她,“小丫頭可對這些稻穀有意見?”
這人身上雖然有上位者的氣勢,但待人還算平和,於是緩緩搖了搖腦袋,“是在想怎麽全部吃進肚子裏。”
老頭被她氣得頭頂冒煙,翹著胡須狠狠瞪了他一眼,“想得美。”
李詩廣尷尬的把妹妹拉到身後,朝他一行禮,“裘爺爺,不好意思,四妹平時吃米飯吃得少,是有點饞,但絕不會把糧食全部吃進肚子。”
裘老爺子一噎,他自是知道鄉下娃娃們很少吃白米飯,況且這是人家的田此時也不好說什麽反駁的話,朝他們揮揮手,“放心吧!明年你們肯定能頓頓吃上大米飯,一邊玩去吧!”
“哎,好。”
李詩文卻嘻嘻一笑拉著李詩廣跑了。
去村尾看了一下房子,裏麵青石板已經鋪好,各個角落都打掃幹淨了,門窗都已經裝齊,房裏也擺上了大床,其它家具都還在後院做,院子裏和牆角都沒個植物,顯得整個新屋子有些空蕩蕩。
就是前後兩張大門特氣派,讓李詩文來來迴迴看了三遍,還把後門打開沿著她親自挖的那條路走了一遍。
李詩廣跟在她身後也是一臉激動,這地方他也經常跟爺爺一起來澆水,自然清楚這裏種的是什麽。
這條路也鋪上了小石子,這樣下雨天就不再是一鞋的泥。
李詩文一一檢查藥草後就轉悠迴去。
李詩廣則是在村尾看見盛家少爺,兩人聊著聊著就聊到一起去了,盛家少爺懂不少,他每次迴來的時間有限,隻能趁此機會多跟他聊一會,明天他又要去學堂。
下午布大夫一嗓子把李詩文叫過去,讓她炮製山上帶迴來的那些藥草。
在布大夫家跟藥草泡了兩天又得開始收稻子,同時也提醒李老頭第一時間泡稻種和準備肥料。
李老頭一拍巴掌急吼吼的叫老大去鎮上買稻種。
烈日當空,李家一家子除了婦人都來地裏割稻子。
就算買了幾個下人,李詩文還是頭戴草帽肩膀搭了一條布巾跟著在田裏忙活。
割一畝地的稻子裘老頭就讓單獨放著,反正李家新屋前後院地方大。
白天割晚上舉著火把在新屋脫粒,不管到哪兒都少不了人湊熱鬧,所以新屋大門索性就沒關。
李詩文隻允許割了一天稻子就被安排在新屋曬稻子,大門被敲得砰砰響就是不開門。
被迴來送稻子的元大看見,跑過去就把人掀翻,“這麽使勁敲門,把門敲壞了你們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