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一戰,陳漢艦隊慌忙撤退,此後的一連數日都避而不戰,朱元璋有些心急,一連派出了好幾名信使,但是卻無人迴來。
“這還真是蹊蹺,又不打又不降。這陳友諒在搞什麽鬼?”
“依我看還不如衝他老巢,直接剿滅了得了!那派出去的信使的命也是命啊,陳友諒也把咱的俘虜都殺光了,正好一報還一報。”常遇春也憋了一口氣。
“不行!他們已經斷糧多日,現在避而不戰吃虧的是他們,老常你耐心點,咱們再等等看!”徐達迴答道。
“不好了!上位!敵軍又出戰了!應該是傾巢而出!”俞通海從外麵跑進來稟報。
“快!備戰!”
朱元璋急忙率眾人上船準備迎擊。但是兩軍會麵,敵軍竟沒有任何動靜,反而一群人在船頭,身著喪服,搖動著經幡白旗。
“朱元帥!我們投降了!”
“啥?”
雖然料到敵軍投降的情況,但是朱元璋還是不敢相信。
“老常,多帶些人上去看看,要是有貓膩,咱馬上就打!”
常遇春也不廢話,帶著幾隊士兵就衝上了甲板,卻見敵軍都恭恭敬敬的跪在甲板上,武器都放置在了一旁。為首的幾個將領也都穿著喪服,麵黃肌瘦。
“是真的!大哥來看看吧!”
朱元璋急忙登上巨艦甲板,看到了這種情形不免鬆了口氣,然後便問道。
“陳友諒呢?他咋沒來?”
陳友諒的樞密使李才跪倒在地,悲痛萬分。
“漢王在上一次的混戰中死於亂箭。我等自知不是元帥對手,率殘部五萬餘人,盡數歸降朱元帥,隻求善待我等這些手下!最起碼給頓飽飯吃吧……”
這要求,還真不算太高。
“可惜啊!可惜,陳友諒也算是個真正的對手,可惜就這麽沒了。咱倒是有些遺憾,徐達,帶著這些人迴營吧!讓李善長調集糧草,確保每個人都能吃飽!”
“是!”
一聽說有飯吃了,跪在甲板上的眾人一時間竟熱淚盈眶。
“老常,你帶人去湖心島看看,還有沒有人,要是遇到對方的屍骨,就地掩埋了吧!”
“是!”
看著李才,朱元璋頓時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張定邊呢?還有陳友諒的屍首呢?”
李才已經是喪家之犬,自然全盤托出。
“張定邊張必先等人寧死不降,帶著二皇子和漢王的屍骨突圍去了。”
“什麽時候?”朱元璋大驚。
“今天黎明!”
徐達這時候湊近到朱元璋身邊。
“上位,南湖嘴確實有軍報,說有人突圍,經過交戰,敵方的一艘戰艦和幾百人還是趁亂跑了。能有這種本事,肯定就是那張必先了。”
朱元璋長歎一聲。
“此等忠勇,真乃在世關羽。怕是論及勇武,天下也沒幾人能與他相提並論啊!”
“大哥你放心,要是你有那一天,咱老常肯定也會把你帶出去。”常遇春嘿嘿一笑。
朱元璋的臉色變得鐵青。
“那你是帶我的人還是帶我的屍首啊?”
“不論死活,咱都帶你!”
顧不得還有眾多人看著,朱元璋氣得賞了常遇春一腳。
“你就不能說點好聽的!快滾去辦的事吧!”
常遇春捂著屁股風一般地溜走了,眾人也在徐達的帶領下返迴大營,隻有朱元璋,自己劃著小船,來到了湖心。他獨自躺在船上,抬頭望著天。鄱陽湖已經迴歸了平靜,隻有水浪聲和偶爾的鳥叫。他也終於卸下了所有的負擔。
“這一仗,咱終於贏了啊!”
……
晚上,朱元璋的軍營開啟了慶功宴,朱文正聽說敵軍投降,親自率人送來了大批給養,連降兵降將都白麵饅頭配肉。這群人在湖中島已經吃了半個月的魚蝦,看到如此豐盛的待遇已經是熱淚盈眶。所有人都隻顧著吃,哪裏還有半點反抗之意。
朱元璋的帥帳中,眾高級將領坐了幾桌,大勝而歸,每個人的臉色都是喜氣洋洋的。誰都知道,這一戰贏了,天下的一半就屬於他們了。
朱元璋脫下了甲胄,換上了長袍,然後來到了眾人麵前。
“諸位兄弟!今天隨意飲酒,別說咱摳門,這幾十年的老酒要多少有多少,咱管夠!”
“哈哈哈哈哈哈!好!”
“終於能喝上酒了,嘿嘿!”
“不醉不歸!”
朱元璋也是開懷大笑。
“在開席之前啊,咱有些真心話想跟大家說”
朱元璋一開口,眾人都不再喧鬧,隻見他倒了滿滿的一碗酒。
“咱這一戰贏了,但是贏得不容易!這不是咱一個人的事,咱首先要謝的,就是謝謝那些在戰場上舍生忘死的兄弟!他們都是好樣的!雖然他們去了,但是咱永遠不會忘了,沒有這些兄弟就沒有咱!咱保證,每個陣亡的兄弟家中都會得到撫恤。所以今天,這第一杯酒,咱敬那些去了的兄弟們!”
朱元璋舉起酒碗,慢慢地傾倒在地上,眾將也將酒倒在地上,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幾分難過,這一戰他們損失了太多的兄弟,連他們也記不得,有多少一起浴血奮戰的袍澤,都化為一抔黃土。
朱元璋長唿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然後再次將酒倒滿
“這第二碗酒,咱敬陳友諒!這世上也隻有他算得上咱真正的對手,是不折不扣的梟雄!咱佩服他,不敬他死得其所,隻希望他下輩子再跟咱為敵!”
朱元璋再次將酒傾倒在地上,然後倒滿。
“這第三碗酒,咱敬在座的諸位!敬咱所有的將士!咱謝謝你們!若不是你們,咱不可能贏這一仗,咱謝謝你們作戰勇猛,舍生忘死!咱朱元璋這輩子能有你們這些兄弟,咱三生有幸!來,幹了!”
朱元璋豪氣衝天,痛飲滿碗。諸將也是不含糊,一個個都飲盡碗中酒。
“哈哈哈哈!都等餓了吧,咱邊吃邊說!這不打仗也不能餓著肚子啊!再說咱還要論功行賞呢!”
朱元璋說完便坐到了主桌。
“大家說說,這一仗功勞最大者是誰?我該如何封賞?”
眾人先是沉默了幾秒,然後竟齊齊喊著。
“頭功是元帥!”
朱元璋也是一愣,隨即竟哈哈大笑。
“你們這群家夥,咱還能自己賞自己點啥麽?你們這是怕得罪人啊,既然你們不說,那咱說!誰要是不服誰就站出來直說!”
“咱的頭功,就給咱的徐達大將軍了,無論是攻打安豐,還是馳援洪都,到最後水戰。咱徐達大將軍身先士卒,殺敵勇猛,指揮調度也是有方,咱給徐達頭功可有人不服?”
“沒有!”
“服!”
“誰敢不服啊!”
眾將哈哈一笑,卻無人敢質疑,徐達的功勞,還真的不是誰都能來碰瓷的。就連常遇春都自愧不如
“既然都沒有不服的,那咱任命徐達為應天兵馬大元帥、左相國。一體節製洪都城所有軍馬!眾人可有異議?”
所有人都是一驚,包括徐達自己。
“上位!這不行啊!我要是做了兵馬大元帥,那你?難道你要……”
朱元璋揮手,打斷了他。
“也不怕跟你們說,小明王要封咱為應天吳王,總管天下兵馬大權。算起來還是你們上位!咱也升官了,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咧嘴一笑,眾將急忙高喊。
“恭喜上位!”
“行了,咱接著論功行賞,常遇春、俞通海、湯和!你三人統領眾將士,居功至偉,咱都看在眼裏。尤其是張定邊突襲咱的那次,要不是老常救咱,沒準你們也得祭奠我了。所以咱封常遇春為左將軍,統率應天全部騎兵,湯和為右將軍,統率全部步兵。俞通海封水師大都督,統率全體水師,咱把今天投誠來的水師也交給你了,沒問題吧?”
俞通海笑笑,論水戰他說第二還真沒人敢說第一,就連徐達也不成。
“稟上位,別的不敢說,兩個月後,咱會有一支所向無敵的水師!”
朱元璋大笑。
“好!這話聽著真提氣!為了我們所向無敵的水軍,諸位,幹!”
再次痛飲滿碗,朱元璋看向自己的侄子朱文正的方向。
“鄱陽湖水戰一戰定乾坤,但是在此之前,洪都之戰才是重中之重。若是沒有洪都城的眾將士拚死守衛,那陳友諒取得洪都,此時勝敗還不好說啊!咱平心而論,自從陳友諒舉兵來犯,最苦的,其實是洪都。”
眾人都不禁點頭,以兩萬之眾,對戰六十萬大軍,竟還能守衛洪都近九十天。此舉完全可以稱作神跡。
“趙德勝將軍更是血灑洪都,咱追封他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的平章政事。將來咱要在洪都建一座忠臣祠,以他為首。而鄧愈指揮有方,任江西行省右丞吧!文正依舊任洪都大都督。諸位可有異議?”
朱元璋這一番封賞很明顯是跳過了朱文正,畢竟他覺得,自己家的人總需要謙讓謙讓,所以不對親侄子大加封賞。但是朱標看到了朱文正眼中的那一絲無奈與不甘,明明自己已經那麽努力,在洪都之戰中傾盡全力,力排眾難。可最後竟因為避嫌,而將所有功勞忽略,多麽諷刺!
上一世,朱文正正是因為對封賞不滿,與朱元璋心生嫌隙,最後想投靠張士誠。雖然沒有成功,被朱元璋關押,最後鬱鬱而終。這件事不隻是朱文正的遺憾,老朱也是頗為愧疚,所以讓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繼承爵位。
朱標內心暗道:堂哥啊堂哥,你還得靠我給你打抱不平!隨即他便起身。
“父親,兒子又有異議了!”
“這還真是蹊蹺,又不打又不降。這陳友諒在搞什麽鬼?”
“依我看還不如衝他老巢,直接剿滅了得了!那派出去的信使的命也是命啊,陳友諒也把咱的俘虜都殺光了,正好一報還一報。”常遇春也憋了一口氣。
“不行!他們已經斷糧多日,現在避而不戰吃虧的是他們,老常你耐心點,咱們再等等看!”徐達迴答道。
“不好了!上位!敵軍又出戰了!應該是傾巢而出!”俞通海從外麵跑進來稟報。
“快!備戰!”
朱元璋急忙率眾人上船準備迎擊。但是兩軍會麵,敵軍竟沒有任何動靜,反而一群人在船頭,身著喪服,搖動著經幡白旗。
“朱元帥!我們投降了!”
“啥?”
雖然料到敵軍投降的情況,但是朱元璋還是不敢相信。
“老常,多帶些人上去看看,要是有貓膩,咱馬上就打!”
常遇春也不廢話,帶著幾隊士兵就衝上了甲板,卻見敵軍都恭恭敬敬的跪在甲板上,武器都放置在了一旁。為首的幾個將領也都穿著喪服,麵黃肌瘦。
“是真的!大哥來看看吧!”
朱元璋急忙登上巨艦甲板,看到了這種情形不免鬆了口氣,然後便問道。
“陳友諒呢?他咋沒來?”
陳友諒的樞密使李才跪倒在地,悲痛萬分。
“漢王在上一次的混戰中死於亂箭。我等自知不是元帥對手,率殘部五萬餘人,盡數歸降朱元帥,隻求善待我等這些手下!最起碼給頓飽飯吃吧……”
這要求,還真不算太高。
“可惜啊!可惜,陳友諒也算是個真正的對手,可惜就這麽沒了。咱倒是有些遺憾,徐達,帶著這些人迴營吧!讓李善長調集糧草,確保每個人都能吃飽!”
“是!”
一聽說有飯吃了,跪在甲板上的眾人一時間竟熱淚盈眶。
“老常,你帶人去湖心島看看,還有沒有人,要是遇到對方的屍骨,就地掩埋了吧!”
“是!”
看著李才,朱元璋頓時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張定邊呢?還有陳友諒的屍首呢?”
李才已經是喪家之犬,自然全盤托出。
“張定邊張必先等人寧死不降,帶著二皇子和漢王的屍骨突圍去了。”
“什麽時候?”朱元璋大驚。
“今天黎明!”
徐達這時候湊近到朱元璋身邊。
“上位,南湖嘴確實有軍報,說有人突圍,經過交戰,敵方的一艘戰艦和幾百人還是趁亂跑了。能有這種本事,肯定就是那張必先了。”
朱元璋長歎一聲。
“此等忠勇,真乃在世關羽。怕是論及勇武,天下也沒幾人能與他相提並論啊!”
“大哥你放心,要是你有那一天,咱老常肯定也會把你帶出去。”常遇春嘿嘿一笑。
朱元璋的臉色變得鐵青。
“那你是帶我的人還是帶我的屍首啊?”
“不論死活,咱都帶你!”
顧不得還有眾多人看著,朱元璋氣得賞了常遇春一腳。
“你就不能說點好聽的!快滾去辦的事吧!”
常遇春捂著屁股風一般地溜走了,眾人也在徐達的帶領下返迴大營,隻有朱元璋,自己劃著小船,來到了湖心。他獨自躺在船上,抬頭望著天。鄱陽湖已經迴歸了平靜,隻有水浪聲和偶爾的鳥叫。他也終於卸下了所有的負擔。
“這一仗,咱終於贏了啊!”
……
晚上,朱元璋的軍營開啟了慶功宴,朱文正聽說敵軍投降,親自率人送來了大批給養,連降兵降將都白麵饅頭配肉。這群人在湖中島已經吃了半個月的魚蝦,看到如此豐盛的待遇已經是熱淚盈眶。所有人都隻顧著吃,哪裏還有半點反抗之意。
朱元璋的帥帳中,眾高級將領坐了幾桌,大勝而歸,每個人的臉色都是喜氣洋洋的。誰都知道,這一戰贏了,天下的一半就屬於他們了。
朱元璋脫下了甲胄,換上了長袍,然後來到了眾人麵前。
“諸位兄弟!今天隨意飲酒,別說咱摳門,這幾十年的老酒要多少有多少,咱管夠!”
“哈哈哈哈哈哈!好!”
“終於能喝上酒了,嘿嘿!”
“不醉不歸!”
朱元璋也是開懷大笑。
“在開席之前啊,咱有些真心話想跟大家說”
朱元璋一開口,眾人都不再喧鬧,隻見他倒了滿滿的一碗酒。
“咱這一戰贏了,但是贏得不容易!這不是咱一個人的事,咱首先要謝的,就是謝謝那些在戰場上舍生忘死的兄弟!他們都是好樣的!雖然他們去了,但是咱永遠不會忘了,沒有這些兄弟就沒有咱!咱保證,每個陣亡的兄弟家中都會得到撫恤。所以今天,這第一杯酒,咱敬那些去了的兄弟們!”
朱元璋舉起酒碗,慢慢地傾倒在地上,眾將也將酒倒在地上,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幾分難過,這一戰他們損失了太多的兄弟,連他們也記不得,有多少一起浴血奮戰的袍澤,都化為一抔黃土。
朱元璋長唿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然後再次將酒倒滿
“這第二碗酒,咱敬陳友諒!這世上也隻有他算得上咱真正的對手,是不折不扣的梟雄!咱佩服他,不敬他死得其所,隻希望他下輩子再跟咱為敵!”
朱元璋再次將酒傾倒在地上,然後倒滿。
“這第三碗酒,咱敬在座的諸位!敬咱所有的將士!咱謝謝你們!若不是你們,咱不可能贏這一仗,咱謝謝你們作戰勇猛,舍生忘死!咱朱元璋這輩子能有你們這些兄弟,咱三生有幸!來,幹了!”
朱元璋豪氣衝天,痛飲滿碗。諸將也是不含糊,一個個都飲盡碗中酒。
“哈哈哈哈!都等餓了吧,咱邊吃邊說!這不打仗也不能餓著肚子啊!再說咱還要論功行賞呢!”
朱元璋說完便坐到了主桌。
“大家說說,這一仗功勞最大者是誰?我該如何封賞?”
眾人先是沉默了幾秒,然後竟齊齊喊著。
“頭功是元帥!”
朱元璋也是一愣,隨即竟哈哈大笑。
“你們這群家夥,咱還能自己賞自己點啥麽?你們這是怕得罪人啊,既然你們不說,那咱說!誰要是不服誰就站出來直說!”
“咱的頭功,就給咱的徐達大將軍了,無論是攻打安豐,還是馳援洪都,到最後水戰。咱徐達大將軍身先士卒,殺敵勇猛,指揮調度也是有方,咱給徐達頭功可有人不服?”
“沒有!”
“服!”
“誰敢不服啊!”
眾將哈哈一笑,卻無人敢質疑,徐達的功勞,還真的不是誰都能來碰瓷的。就連常遇春都自愧不如
“既然都沒有不服的,那咱任命徐達為應天兵馬大元帥、左相國。一體節製洪都城所有軍馬!眾人可有異議?”
所有人都是一驚,包括徐達自己。
“上位!這不行啊!我要是做了兵馬大元帥,那你?難道你要……”
朱元璋揮手,打斷了他。
“也不怕跟你們說,小明王要封咱為應天吳王,總管天下兵馬大權。算起來還是你們上位!咱也升官了,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咧嘴一笑,眾將急忙高喊。
“恭喜上位!”
“行了,咱接著論功行賞,常遇春、俞通海、湯和!你三人統領眾將士,居功至偉,咱都看在眼裏。尤其是張定邊突襲咱的那次,要不是老常救咱,沒準你們也得祭奠我了。所以咱封常遇春為左將軍,統率應天全部騎兵,湯和為右將軍,統率全部步兵。俞通海封水師大都督,統率全體水師,咱把今天投誠來的水師也交給你了,沒問題吧?”
俞通海笑笑,論水戰他說第二還真沒人敢說第一,就連徐達也不成。
“稟上位,別的不敢說,兩個月後,咱會有一支所向無敵的水師!”
朱元璋大笑。
“好!這話聽著真提氣!為了我們所向無敵的水軍,諸位,幹!”
再次痛飲滿碗,朱元璋看向自己的侄子朱文正的方向。
“鄱陽湖水戰一戰定乾坤,但是在此之前,洪都之戰才是重中之重。若是沒有洪都城的眾將士拚死守衛,那陳友諒取得洪都,此時勝敗還不好說啊!咱平心而論,自從陳友諒舉兵來犯,最苦的,其實是洪都。”
眾人都不禁點頭,以兩萬之眾,對戰六十萬大軍,竟還能守衛洪都近九十天。此舉完全可以稱作神跡。
“趙德勝將軍更是血灑洪都,咱追封他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的平章政事。將來咱要在洪都建一座忠臣祠,以他為首。而鄧愈指揮有方,任江西行省右丞吧!文正依舊任洪都大都督。諸位可有異議?”
朱元璋這一番封賞很明顯是跳過了朱文正,畢竟他覺得,自己家的人總需要謙讓謙讓,所以不對親侄子大加封賞。但是朱標看到了朱文正眼中的那一絲無奈與不甘,明明自己已經那麽努力,在洪都之戰中傾盡全力,力排眾難。可最後竟因為避嫌,而將所有功勞忽略,多麽諷刺!
上一世,朱文正正是因為對封賞不滿,與朱元璋心生嫌隙,最後想投靠張士誠。雖然沒有成功,被朱元璋關押,最後鬱鬱而終。這件事不隻是朱文正的遺憾,老朱也是頗為愧疚,所以讓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繼承爵位。
朱標內心暗道:堂哥啊堂哥,你還得靠我給你打抱不平!隨即他便起身。
“父親,兒子又有異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