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劉伯溫生病了?嚴重嗎?”
朱元璋此時正在行宮中納涼,聽著太子朱標給他誦讀應天的來函。胡惟庸會把每天發生的事,批閱的奏折匯總送到朱元璋的行宮。除此以外,應天城也有人會寫信到這裏來,比如現在這封信,就是出自朱標的娘親。
“而且,我娘最後在信裏除了問青兒最近的近況,還有一句話。”
“什麽話?”
“這封信別讓你那個死鬼老爹看!爹啊,我給您讀的,沒給您看,是不是不算違背我娘的囑托……”
朱標也沒想到馬秀英會在信裏加上這麽一句,不過可能隻是一時意氣用事,罵朱元璋兩句,她要是真不想讓朱元璋知道,這句話就寫在開頭了。
“她這是還在生咱的氣啊……而且還是因為劉伯溫的事情。”
朱元璋長歎了一口氣,又拿出一把玉如意敲著肩膀。
“聽她這意思,可能還是想為了劉伯溫的事情跟咱求情,想讓咱恩準劉伯溫迴鄉養老啊。”
朱標的眼中也透露出不忍。
“爹,那您是怎麽考慮的?”
朱元璋背過身去,不鹹不淡地來了一句。
“那正主都沒開口呢,她著什麽急啊。”
不知道朱元璋這句話是不是故意說給朱標聽的,反正就算言者無心,聽者也有意了,當晚朱標就寫了一封親筆信,差遣身邊親信,親手送給劉伯溫。
應天,劉府。
劉伯溫的風寒已經更加嚴重了,現在已經發展到臥床不起,忍不住地咳嗽。整夜的咳嗽聲讓劉璉、劉璟兄弟倆頗為痛心,恨不得能代替自己的父親。病到這個程度自然沒法上朝,劉璉已經跟胡惟庸說過了,出人意料的是胡惟庸居然答應得很痛快。想想也是,畢竟如果真要讓劉伯溫這麽個重病纏身的人去上朝,那胡惟庸一定會引起公憤。他雖然想除掉劉伯溫,但是肯定更希望用一些隱蔽的小手段,甚至,他巴不得劉伯溫就此病死。所以劉伯溫重病至今,朝中大臣也來了不少探望的,卻唯獨不見他這個當朝宰相。
“已經換了幾副藥了,可是父親的病就是一直不見好……”
“不行今天下午二弟你照料父親,我去太醫院請太醫來家中診脈,畢竟父親也是當朝大員,他們再怎麽樣也不會見死不救的!”
劉璟一臉憂心忡忡,“可是太醫院總的來說還是直接歸皇上調遣的,皇上沒發話,他們這幫人能來嗎?”
劉璉咬了咬牙,“不管了,死馬當作活馬醫,我如果不去試就絕對沒有機會。”
就在此時,朱標的信件被送到了劉府,劉伯溫雖然起身都困難,但是一聽朱標的信件,還是躺著親自閱讀。
朱標的信件不長,除了慰問劉伯溫的病情,更主要的是透露了一個消息,此時如果劉伯溫趁著病重向朱元璋開口請求迴青田養老,沒準朱元璋會鬆口。
劉伯溫讀完信件也顧不得重病纏身,急忙讓兒子們將他扶起,俯身在案寫起了書信,當然,是寫給朱元璋的。
“臣劉劉基劉伯溫,跟隨聖上多年,雖未能建尺寸之功,卻得蒙聖上不棄,委以重任,臣實在是羞愧萬分。今臣重疾纏身,已用藥半月有餘仍不見好轉。臣恐天命不永,大限將至,鬥膽向皇上進言。臣僅剩餘一樁心願,便是希望迴青田老家頤養天年,死後得進祖墳。希望皇上念在臣兢兢業業,未有大過。能恩準臣的請求。”
劉伯溫這一封信寫得相當誠懇和謙虛,畢竟如果他都隻能算未建尺寸之功,那大明一半以上的人都應該算是吃白飯的。可能這也是他這一輩子,第一次跟朱元璋開口服軟,不出意外也應該是最後一次……
“璉兒……把這封信托信使獻給皇上吧!”
劉伯溫的眼中還有僅存的希冀。
劉璉點點頭,便將迴信送給朱標的親信,這種時候還是不要靠別人來傳信了。
寫完信的劉伯溫躺在床上,仿佛一封信便已經耗盡他所有的氣力,剩下的,隻有靜候佳音了。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朱元璋會恩準他迴鄉養老,也值得他期待。
三天後,信使將書信交到朱標的手上,朱標當然明白這是劉伯溫的請辭信,所以他也沒打開,急忙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看完信的表情很精彩。有得意,有唏噓,還有一些不忍。
他得意的是那個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青田先生劉伯溫終於開口求他了,平生的第一次。他唏噓的是,歲月實在是殘忍,當初那個揮斥方遒,奇謀百出的劉伯溫,此時竟然重病纏身。想想,這些年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夥計們,也是一個接一個的年歲漸大,也有人因為重病而離世,可能這次終於要輪到了劉伯溫。至於不忍,怕是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朱元璋尋思了半晌,隨後提筆寫起信來了,他快速寫好了一封信,交給了朱標。
“父親,您這是,同意讓劉伯溫迴鄉養老了?”朱標大喜過望。
朱元璋沒點頭也沒搖頭,隻是淡淡的一句,“把信給他,他自然就明白了。”
朱標也沒敢多問,便讓人把信送迴應天。可是他不知道,朱元璋自己一個人又寫了一封信,沒有告訴任何人,隻是把毛驤叫過來了……
第二天,用過晚膳的朱標頗為開心,畢竟他終於改變了劉伯溫的結局,能讓他迴鄉安心養老,這還不值得開心嘛?沒想到朱元璋卻來到了他身邊。
“給劉伯溫那封信你差人送迴去了吧?”
“嗯,大概三天的路程,預計後天就能送到應天吧。”
朱元璋背過手,“那毛驤那封信應該也能送到了。”
“毛驤?送的信?爹,你讓毛驤送了什麽信?送給誰?我怎麽不知道。”朱標一臉懵。
“你當然不知道,因為那封信是送給胡惟庸的,咱讓他帶著太醫和藥去看看劉伯溫。”
朱標瞪大了眼睛。“您不是恩準劉伯溫迴鄉養老麽?”
“咱可沒說過,咱隻是讓他放寬心,讓他好好休息罷了。”
“那你給胡惟庸的信到底是怎麽寫的?”
“咱告訴他,劉伯溫那是柱國大臣,隨朕南征北戰,立下不世之功,必須善待,要他帶著太醫和藥石,好好探望劉伯溫。”朱元璋特意在好好二字上加重了音節。
“您瘋了?那胡惟庸是什麽人?揣測聖意能揣測到骨子裏,您這麽說他豈不是會給劉伯溫下毒?”
朱標突然意識到了什麽,一下子癱倒在地。
“所以這就是您的計劃是嗎?如果胡惟庸真的下毒了,那您就可以用殺害劉伯溫的理由收拾他,畢竟您從來沒有在明麵上說讓他下毒。他這樣做就是妄自揣測聖意,您收拾胡惟庸就不用費勁了是嗎?隻是犧牲一個劉伯溫罷了!”
朱元璋背過手,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我今天才見識到您的帝王心術,兒子……受教了!”
朱標急忙寫了一封信送給了李三思,信上隻有一句話:千萬不要吃胡惟庸送來禦賜的藥!
“這件事情太重要了,我沒法跟你說這件事的具體細節,你就記住一件事,哪怕不眠不休,累死多少匹馬,也一定要在後天早上之前把這封信送到劉伯溫手中!記住!要不惜一切代價!”
李三思將信收進懷中,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他一秒鍾都沒有耽擱,即刻騎馬飛奔。而朱標也開始收拾,準備返迴應天。
“你要幹什麽?”朱元璋突然出現。
“迴應天!”
“你如果壞了咱的事,就算你是咱的兒子,咱也會跟你翻臉!”朱元璋此時已經鐵了心。
“就算您要殺了劉伯溫,就算他死了!至少您曾經答應過他,他如果真有那一天,讓太子為他扶靈!就算他死了,那我也要送他最後一程!”
朱標沒有迴過頭,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娘會生你的氣,為什麽會說你當了皇帝之後很陌生。在你的眼中,那些人命都不是人命,隻是可以隨時舍棄的棋子罷了,劉伯溫是,胡惟庸也是!為了你的大明,任何人都可以是!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麽皇帝要稱孤道寡,為什麽高處不勝寒!”
朱標消失在夜色中,隻留著朱元璋一個人在盛夏的夜中有些孤寂。
“你說的沒錯……高處不勝寒啊!咱也不想讓這幫跟咱打天下的老臣一個個死不瞑目。可是為了大明,為了交到你手中的國家是一個沒有任何隱患的國家,咱必須要這麽做!但是……但是咱也不忍心呐……”
朱元璋的臉在月色中閃爍著光點,身為皇帝的無奈,又有誰會懂呢。
第三日清晨,劉伯溫已然病得更重,門口卻突然傳來胡惟庸來探望的消息。胡惟庸笑吟吟地進門,頗為關切地看著劉伯溫。
“劉公啊,陛下知道你身體不適,特地派我帶著太醫來探望你,按理說惟庸早就應該來探望劉公,卻公務纏身,騰不出來時間,還請劉公見諒,這是太醫開的藥,還請劉公喝下早日痊愈吧!”
一旁的侍從遞過來一碗冒著熱氣的湯藥,而胡惟庸的目光突然被一封打開的書信吸引。
“劉公,這是?”
劉伯溫搖搖頭,“太子的信件,太子好學,身在外地也不忘向我求教學業上的事情,也慰問我最近身體如何。”
胡惟庸笑笑,“劉公好福氣啊,竟得太子殿下如此記掛,還望劉公早日痊愈,免得太子擔心。”
胡惟庸從下屬手上接過湯藥,遞到了劉伯溫的麵前,露出一抹笑容。
“劉公,喝吧!”
朱元璋此時正在行宮中納涼,聽著太子朱標給他誦讀應天的來函。胡惟庸會把每天發生的事,批閱的奏折匯總送到朱元璋的行宮。除此以外,應天城也有人會寫信到這裏來,比如現在這封信,就是出自朱標的娘親。
“而且,我娘最後在信裏除了問青兒最近的近況,還有一句話。”
“什麽話?”
“這封信別讓你那個死鬼老爹看!爹啊,我給您讀的,沒給您看,是不是不算違背我娘的囑托……”
朱標也沒想到馬秀英會在信裏加上這麽一句,不過可能隻是一時意氣用事,罵朱元璋兩句,她要是真不想讓朱元璋知道,這句話就寫在開頭了。
“她這是還在生咱的氣啊……而且還是因為劉伯溫的事情。”
朱元璋長歎了一口氣,又拿出一把玉如意敲著肩膀。
“聽她這意思,可能還是想為了劉伯溫的事情跟咱求情,想讓咱恩準劉伯溫迴鄉養老啊。”
朱標的眼中也透露出不忍。
“爹,那您是怎麽考慮的?”
朱元璋背過身去,不鹹不淡地來了一句。
“那正主都沒開口呢,她著什麽急啊。”
不知道朱元璋這句話是不是故意說給朱標聽的,反正就算言者無心,聽者也有意了,當晚朱標就寫了一封親筆信,差遣身邊親信,親手送給劉伯溫。
應天,劉府。
劉伯溫的風寒已經更加嚴重了,現在已經發展到臥床不起,忍不住地咳嗽。整夜的咳嗽聲讓劉璉、劉璟兄弟倆頗為痛心,恨不得能代替自己的父親。病到這個程度自然沒法上朝,劉璉已經跟胡惟庸說過了,出人意料的是胡惟庸居然答應得很痛快。想想也是,畢竟如果真要讓劉伯溫這麽個重病纏身的人去上朝,那胡惟庸一定會引起公憤。他雖然想除掉劉伯溫,但是肯定更希望用一些隱蔽的小手段,甚至,他巴不得劉伯溫就此病死。所以劉伯溫重病至今,朝中大臣也來了不少探望的,卻唯獨不見他這個當朝宰相。
“已經換了幾副藥了,可是父親的病就是一直不見好……”
“不行今天下午二弟你照料父親,我去太醫院請太醫來家中診脈,畢竟父親也是當朝大員,他們再怎麽樣也不會見死不救的!”
劉璟一臉憂心忡忡,“可是太醫院總的來說還是直接歸皇上調遣的,皇上沒發話,他們這幫人能來嗎?”
劉璉咬了咬牙,“不管了,死馬當作活馬醫,我如果不去試就絕對沒有機會。”
就在此時,朱標的信件被送到了劉府,劉伯溫雖然起身都困難,但是一聽朱標的信件,還是躺著親自閱讀。
朱標的信件不長,除了慰問劉伯溫的病情,更主要的是透露了一個消息,此時如果劉伯溫趁著病重向朱元璋開口請求迴青田養老,沒準朱元璋會鬆口。
劉伯溫讀完信件也顧不得重病纏身,急忙讓兒子們將他扶起,俯身在案寫起了書信,當然,是寫給朱元璋的。
“臣劉劉基劉伯溫,跟隨聖上多年,雖未能建尺寸之功,卻得蒙聖上不棄,委以重任,臣實在是羞愧萬分。今臣重疾纏身,已用藥半月有餘仍不見好轉。臣恐天命不永,大限將至,鬥膽向皇上進言。臣僅剩餘一樁心願,便是希望迴青田老家頤養天年,死後得進祖墳。希望皇上念在臣兢兢業業,未有大過。能恩準臣的請求。”
劉伯溫這一封信寫得相當誠懇和謙虛,畢竟如果他都隻能算未建尺寸之功,那大明一半以上的人都應該算是吃白飯的。可能這也是他這一輩子,第一次跟朱元璋開口服軟,不出意外也應該是最後一次……
“璉兒……把這封信托信使獻給皇上吧!”
劉伯溫的眼中還有僅存的希冀。
劉璉點點頭,便將迴信送給朱標的親信,這種時候還是不要靠別人來傳信了。
寫完信的劉伯溫躺在床上,仿佛一封信便已經耗盡他所有的氣力,剩下的,隻有靜候佳音了。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朱元璋會恩準他迴鄉養老,也值得他期待。
三天後,信使將書信交到朱標的手上,朱標當然明白這是劉伯溫的請辭信,所以他也沒打開,急忙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看完信的表情很精彩。有得意,有唏噓,還有一些不忍。
他得意的是那個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青田先生劉伯溫終於開口求他了,平生的第一次。他唏噓的是,歲月實在是殘忍,當初那個揮斥方遒,奇謀百出的劉伯溫,此時竟然重病纏身。想想,這些年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夥計們,也是一個接一個的年歲漸大,也有人因為重病而離世,可能這次終於要輪到了劉伯溫。至於不忍,怕是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朱元璋尋思了半晌,隨後提筆寫起信來了,他快速寫好了一封信,交給了朱標。
“父親,您這是,同意讓劉伯溫迴鄉養老了?”朱標大喜過望。
朱元璋沒點頭也沒搖頭,隻是淡淡的一句,“把信給他,他自然就明白了。”
朱標也沒敢多問,便讓人把信送迴應天。可是他不知道,朱元璋自己一個人又寫了一封信,沒有告訴任何人,隻是把毛驤叫過來了……
第二天,用過晚膳的朱標頗為開心,畢竟他終於改變了劉伯溫的結局,能讓他迴鄉安心養老,這還不值得開心嘛?沒想到朱元璋卻來到了他身邊。
“給劉伯溫那封信你差人送迴去了吧?”
“嗯,大概三天的路程,預計後天就能送到應天吧。”
朱元璋背過手,“那毛驤那封信應該也能送到了。”
“毛驤?送的信?爹,你讓毛驤送了什麽信?送給誰?我怎麽不知道。”朱標一臉懵。
“你當然不知道,因為那封信是送給胡惟庸的,咱讓他帶著太醫和藥去看看劉伯溫。”
朱標瞪大了眼睛。“您不是恩準劉伯溫迴鄉養老麽?”
“咱可沒說過,咱隻是讓他放寬心,讓他好好休息罷了。”
“那你給胡惟庸的信到底是怎麽寫的?”
“咱告訴他,劉伯溫那是柱國大臣,隨朕南征北戰,立下不世之功,必須善待,要他帶著太醫和藥石,好好探望劉伯溫。”朱元璋特意在好好二字上加重了音節。
“您瘋了?那胡惟庸是什麽人?揣測聖意能揣測到骨子裏,您這麽說他豈不是會給劉伯溫下毒?”
朱標突然意識到了什麽,一下子癱倒在地。
“所以這就是您的計劃是嗎?如果胡惟庸真的下毒了,那您就可以用殺害劉伯溫的理由收拾他,畢竟您從來沒有在明麵上說讓他下毒。他這樣做就是妄自揣測聖意,您收拾胡惟庸就不用費勁了是嗎?隻是犧牲一個劉伯溫罷了!”
朱元璋背過手,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我今天才見識到您的帝王心術,兒子……受教了!”
朱標急忙寫了一封信送給了李三思,信上隻有一句話:千萬不要吃胡惟庸送來禦賜的藥!
“這件事情太重要了,我沒法跟你說這件事的具體細節,你就記住一件事,哪怕不眠不休,累死多少匹馬,也一定要在後天早上之前把這封信送到劉伯溫手中!記住!要不惜一切代價!”
李三思將信收進懷中,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他一秒鍾都沒有耽擱,即刻騎馬飛奔。而朱標也開始收拾,準備返迴應天。
“你要幹什麽?”朱元璋突然出現。
“迴應天!”
“你如果壞了咱的事,就算你是咱的兒子,咱也會跟你翻臉!”朱元璋此時已經鐵了心。
“就算您要殺了劉伯溫,就算他死了!至少您曾經答應過他,他如果真有那一天,讓太子為他扶靈!就算他死了,那我也要送他最後一程!”
朱標沒有迴過頭,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娘會生你的氣,為什麽會說你當了皇帝之後很陌生。在你的眼中,那些人命都不是人命,隻是可以隨時舍棄的棋子罷了,劉伯溫是,胡惟庸也是!為了你的大明,任何人都可以是!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麽皇帝要稱孤道寡,為什麽高處不勝寒!”
朱標消失在夜色中,隻留著朱元璋一個人在盛夏的夜中有些孤寂。
“你說的沒錯……高處不勝寒啊!咱也不想讓這幫跟咱打天下的老臣一個個死不瞑目。可是為了大明,為了交到你手中的國家是一個沒有任何隱患的國家,咱必須要這麽做!但是……但是咱也不忍心呐……”
朱元璋的臉在月色中閃爍著光點,身為皇帝的無奈,又有誰會懂呢。
第三日清晨,劉伯溫已然病得更重,門口卻突然傳來胡惟庸來探望的消息。胡惟庸笑吟吟地進門,頗為關切地看著劉伯溫。
“劉公啊,陛下知道你身體不適,特地派我帶著太醫來探望你,按理說惟庸早就應該來探望劉公,卻公務纏身,騰不出來時間,還請劉公見諒,這是太醫開的藥,還請劉公喝下早日痊愈吧!”
一旁的侍從遞過來一碗冒著熱氣的湯藥,而胡惟庸的目光突然被一封打開的書信吸引。
“劉公,這是?”
劉伯溫搖搖頭,“太子的信件,太子好學,身在外地也不忘向我求教學業上的事情,也慰問我最近身體如何。”
胡惟庸笑笑,“劉公好福氣啊,竟得太子殿下如此記掛,還望劉公早日痊愈,免得太子擔心。”
胡惟庸從下屬手上接過湯藥,遞到了劉伯溫的麵前,露出一抹笑容。
“劉公,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