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親信塗節居然站在了自己的麵前,而且一臉諂媚地看著朱元璋。胡惟庸心中暗道不好,如此看來,出賣自己的人,怕就是塗節。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可就是不幸中的大不幸了,畢竟塗節不比外人,他乃是胡惟庸集團中的重要人物,自己的左膀右臂,他知道的真的是太多了。
“塗節,你說說,這毒害劉伯溫一事,到底是真是假?”
塗節微微一笑,“啟稟皇上,這件事情確有其事,劉伯溫本就病入膏肓,胡惟庸奉旨給他送藥。但是,這藥中摻雜了毒藥,而劉伯溫又重病纏身,朝不保夕。所以這一碗藥下肚之後,當天晚上就腹中疼痛難忍,猶如石塊贅著,沒到天亮就一命嗚唿了。”
胡惟庸此時已經完全失態了,哪裏還有身為宰相的氣度?
“你!你……你胡扯!我一直都是按照皇上的旨意,哪裏有什麽毒藥的事情。完全都是你這個家夥,為了向皇上獻媚,瞎編亂造汙蔑於我!”
朱元璋喝了口茶,就好像貓看老鼠一般地看著胡惟庸。
“惟庸啊!別生氣,咱讓你跟他對質你就慢慢說,咱也沒說全信他啊!塗節,你可要清楚,這汙蔑也是個不小的罪狀啊,尤其是汙蔑當朝宰相。你好好想想,這事兒,有什麽證據嗎?”
“當然有了,胡惟庸去下毒的時候,下官全程陪同,甚至毒藥也是胡惟庸委派下官去搞的。而且胡惟庸還對我們說,劉伯溫這個老東西,平日裏總自命清高,和他們作對,今日有了機會,定要讓他不得好死!皇上,不知道這算不算證據?那剩餘的毒藥,我也知道放在哪裏。”塗節一開口便是絕殺。
“算!當然算證據了!而且還是人證物證俱在。不過咱是真沒有想到啊,咱隻是讓你去慰問慰問劉伯溫,去看看他,你居然就將他毒死了。這滿朝上下,不!應該是全天下,都以為劉伯溫是咱讓你殺的,你可真送給咱一個好名聲啊!”
胡惟庸此時已經傻眼,他沒想到朱元璋居然會先拿劉伯溫之死來說事。這麽多年來,胡惟庸一向都願意過度揣測聖意,這確實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好處。在朱元璋心裏,他是一個聰明伶俐,能體會聖心的大臣,識時務,知進退。可是這份過度賣弄的聰明,也不知不覺的將他推入了深淵。既然朱元璋都知道你是一個願意自作聰明的人,那要給你設下圈套,真的是再簡單不過了。哪怕是在朝廷上左右逢源的胡惟庸,在朱元璋麵前,依舊稚嫩得像個三歲孩童。
“塗節啊!繼續說,那個咱出遊期間,胡惟庸大不敬和欺上瞞下都是怎麽迴事?”
“稟皇上,您出遊黃山期間,胡惟庸拿著玉如意,說得見此物,有如皇上親臨。然後就開始轄製百官,每天上朝。處理政務期間,有不少對胡惟庸和他的黨羽不利的事情,他都給壓了下去,最後甚至隱瞞了起來。這就導致您迴朝廷之後,所看到的隻有為他們歌功頌德,說他們盡忠職守的折子,而對他們不利的折子一個都沒有。很多明麵上反對和想要彈劾胡惟庸的人,也被他貶官或者發配,此事,皇上您應該都不知道吧!”
塗節看著胡惟庸,露出了鄙夷的目光。胡惟庸也想為自己辯駁幾句,但是卻毫無辦法,畢竟那些折子塗節都看過了,連他排除的那些異己,塗節也知道人員名單和去向,他這時候再說什麽,還有用嗎?
朱元璋看向胡惟庸,居然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胡惟庸啊胡惟庸,真不愧是你,手腳真的幹淨麻利。咱這麽長時間居然真的一點貓膩都沒發覺,真有你的啊!你看你這些本事和手段,咱都覺得,隻讓你當個宰相,真的是太委屈你了,憑你的能力應該還可以做到更多嘛!塗節,你還有沒有要控告的了?”
塗節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脫口而出。
“臣最後就要舉報胡惟庸最大的罪名,也就是謀反!”
此話一出,胡惟庸再也沒法淡定了。之前的幾條罪名,最起碼還能留個全屍,但是謀反這兩個字一出來,那要給他殉葬的人,可就不止幾十人幾百人了。
“塗節!你胡說!就算我再怎麽囂張跋扈,就算我再怎麽膽大妄為,我也絕對不敢謀反!請皇上明察,這……這完全是塗節為了升官發財取信於您而編造的啊!臣絕對沒有謀反啊!”
朱元璋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異常輕柔。
“胡惟庸啊胡惟庸!咱說當個宰相都是委屈了你,沒想到你這小子居然還真的想過當皇帝。你有這個能力麽?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步子邁的太大了?你要知道,朕還沒死呐!”
朱元璋最後嘶吼著,把手中的茶杯摔得粉碎。
“塗節!我告訴你,這造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所以現在開始,你所說的事情都要有真憑實據,要是你說的都是真的,那咱就赦你無罪,治胡惟庸謀反之罪。要是你說的是假話,那咱就治你欺君之罪!”
塗節這時候已經是鐵了心要跟胡惟庸幹到底了,自然不會害怕。
“啟稟皇上,臣說的每一件事,皆有據可查,如果臣有捏造事實,誣陷胡惟庸的行為,皇上當然可以治臣的罪!”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後一揮手,說吧!
“稟皇上!胡惟庸自從當了宰相之後,就多番拉攏朝中官員,然後廣結黨羽,整個中書省幾乎都是他的人。倘若有無法拉攏的,或者跟他不對付的,胡惟庸就會想方設法打壓他,讓對方在朝中寸步難行,最終隻能被貶官。”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咱知道。”
“但是皇上不知道!胡惟庸除了拉攏文官,還拉攏武將。朝中淮西出身的武將,有超過六成都跟胡惟庸有秘密的往來。畢竟胡惟庸當了宰相,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淮西出身的武將就會來拜會,會認胡惟庸當淮西的大哥。以求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犯了錯也好有人為他們遮掩。”
朱元璋不可思議地看向胡惟庸。
“咱本以為你就是小打小鬧,可真沒想到連武將都會被你拉攏。淮西集團的大哥啊!那咱也是淮西人,咱是不是也應該認你這個大哥?”
胡惟庸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低下了頭,不敢迴應。
“繼續說!”
塗節開口,“洪武七年之後,唐勝宗、陸仲亨、費聚、趙庸等人便開始經常在胡惟庸府上出入,飲酒作樂。但是其實更重要的,就是分析朝局,商議大不敬的事情。”
胡惟庸雙眼猩紅地盯著塗節,恨不得把他活吃了。塗節也察覺到了胡惟庸的目光,卻隻是笑笑。
“胡惟庸大人就不必抵賴了吧,畢竟,我也曾經有幸參加過您府上的聚會。無論是那些人,還是你們所商議的事情,我可全都知道。上次你們還聚在一起,那些人說看天邊的雲霞就能看出來,說胡大人乃是大富大貴之人,乃人中之龍,定不會久居人下,遲早有一天是要站到最高處的。而你胡惟庸胡大人也隻是笑笑麽?”
朱元璋此時也真的震驚到了,他是沒想到他們這幫人聚在一起,所說之事居然如此露骨,如此大逆不道,還真的是茅房裏點燈籠啊!
“朝中大多數官員,胡惟庸都有聯係和往來。別人送給胡惟庸的金銀禮物,數不勝數。甚至許多下麵的官員想要晉升,也隻能先給胡惟庸大人送上一份厚禮,才有資格獲得舉薦,才能在朝廷中混得開。依臣所見所聞,胡惟庸大人一年上下,互相贈送打點的金銀,也自有幾百萬兩。”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那可真不是個小數目啊,而且居然能做到如此隱秘,滴水不漏,確實很難,說這胡惟庸手眼通天也不為過,他就像是一棵大樹,樹根一直延伸到地底,延伸到了朝廷中的每個角落。
“更出格的就是,胡惟庸之前召集過親信,也給很多朝廷中的要員去過信,甚至連隱退的官員也有聯係。所商議的事情,就是……謀反之事。相信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等胡大人的權力再壯大一些,可能就要涉及謀朝篡位之事了。”
“隱退的官員?那胡大人的手伸得還挺長啊!不知道你聯係了什麽隱退的大能,能讓你這麽有恃無恐,甚至有謀反的念頭啊?”
塗節咽了一口口水,一字一句地說道。
“臣要是沒記錯的話,胡惟庸大人曾經給韓國公李善長去過信件。兩人私交甚密……”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件事他錦衣衛收集的情報上也有,雖然震驚,但是想想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也對,你當初就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舉薦的,而且你們之間好像還有親戚的關係吧?這麽說來倒是也說得通,不過咱也是不願意相信啊,一個陪了朕幾十年的老臣,居然也會參與其中。真是讓人心寒呐!”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確實算比較寬容的,最起碼以前是這樣。但是隨著李善長的年紀越來越大,人卻越來越精神,他就不自覺地想到了洛水之誓,想到了同樣蟄伏的某個大臣。而今天,胡惟庸和李善長之間的往來一曝光,這個明朝開國第一文臣,怕是也要黃泉路近了。
朱元璋歎了口氣隨後看向麵前跪著的胡惟庸,溫柔地開口問道。
“惟庸啊!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個什麽樣的死法啊?”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可就是不幸中的大不幸了,畢竟塗節不比外人,他乃是胡惟庸集團中的重要人物,自己的左膀右臂,他知道的真的是太多了。
“塗節,你說說,這毒害劉伯溫一事,到底是真是假?”
塗節微微一笑,“啟稟皇上,這件事情確有其事,劉伯溫本就病入膏肓,胡惟庸奉旨給他送藥。但是,這藥中摻雜了毒藥,而劉伯溫又重病纏身,朝不保夕。所以這一碗藥下肚之後,當天晚上就腹中疼痛難忍,猶如石塊贅著,沒到天亮就一命嗚唿了。”
胡惟庸此時已經完全失態了,哪裏還有身為宰相的氣度?
“你!你……你胡扯!我一直都是按照皇上的旨意,哪裏有什麽毒藥的事情。完全都是你這個家夥,為了向皇上獻媚,瞎編亂造汙蔑於我!”
朱元璋喝了口茶,就好像貓看老鼠一般地看著胡惟庸。
“惟庸啊!別生氣,咱讓你跟他對質你就慢慢說,咱也沒說全信他啊!塗節,你可要清楚,這汙蔑也是個不小的罪狀啊,尤其是汙蔑當朝宰相。你好好想想,這事兒,有什麽證據嗎?”
“當然有了,胡惟庸去下毒的時候,下官全程陪同,甚至毒藥也是胡惟庸委派下官去搞的。而且胡惟庸還對我們說,劉伯溫這個老東西,平日裏總自命清高,和他們作對,今日有了機會,定要讓他不得好死!皇上,不知道這算不算證據?那剩餘的毒藥,我也知道放在哪裏。”塗節一開口便是絕殺。
“算!當然算證據了!而且還是人證物證俱在。不過咱是真沒有想到啊,咱隻是讓你去慰問慰問劉伯溫,去看看他,你居然就將他毒死了。這滿朝上下,不!應該是全天下,都以為劉伯溫是咱讓你殺的,你可真送給咱一個好名聲啊!”
胡惟庸此時已經傻眼,他沒想到朱元璋居然會先拿劉伯溫之死來說事。這麽多年來,胡惟庸一向都願意過度揣測聖意,這確實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好處。在朱元璋心裏,他是一個聰明伶俐,能體會聖心的大臣,識時務,知進退。可是這份過度賣弄的聰明,也不知不覺的將他推入了深淵。既然朱元璋都知道你是一個願意自作聰明的人,那要給你設下圈套,真的是再簡單不過了。哪怕是在朝廷上左右逢源的胡惟庸,在朱元璋麵前,依舊稚嫩得像個三歲孩童。
“塗節啊!繼續說,那個咱出遊期間,胡惟庸大不敬和欺上瞞下都是怎麽迴事?”
“稟皇上,您出遊黃山期間,胡惟庸拿著玉如意,說得見此物,有如皇上親臨。然後就開始轄製百官,每天上朝。處理政務期間,有不少對胡惟庸和他的黨羽不利的事情,他都給壓了下去,最後甚至隱瞞了起來。這就導致您迴朝廷之後,所看到的隻有為他們歌功頌德,說他們盡忠職守的折子,而對他們不利的折子一個都沒有。很多明麵上反對和想要彈劾胡惟庸的人,也被他貶官或者發配,此事,皇上您應該都不知道吧!”
塗節看著胡惟庸,露出了鄙夷的目光。胡惟庸也想為自己辯駁幾句,但是卻毫無辦法,畢竟那些折子塗節都看過了,連他排除的那些異己,塗節也知道人員名單和去向,他這時候再說什麽,還有用嗎?
朱元璋看向胡惟庸,居然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胡惟庸啊胡惟庸,真不愧是你,手腳真的幹淨麻利。咱這麽長時間居然真的一點貓膩都沒發覺,真有你的啊!你看你這些本事和手段,咱都覺得,隻讓你當個宰相,真的是太委屈你了,憑你的能力應該還可以做到更多嘛!塗節,你還有沒有要控告的了?”
塗節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脫口而出。
“臣最後就要舉報胡惟庸最大的罪名,也就是謀反!”
此話一出,胡惟庸再也沒法淡定了。之前的幾條罪名,最起碼還能留個全屍,但是謀反這兩個字一出來,那要給他殉葬的人,可就不止幾十人幾百人了。
“塗節!你胡說!就算我再怎麽囂張跋扈,就算我再怎麽膽大妄為,我也絕對不敢謀反!請皇上明察,這……這完全是塗節為了升官發財取信於您而編造的啊!臣絕對沒有謀反啊!”
朱元璋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異常輕柔。
“胡惟庸啊胡惟庸!咱說當個宰相都是委屈了你,沒想到你這小子居然還真的想過當皇帝。你有這個能力麽?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步子邁的太大了?你要知道,朕還沒死呐!”
朱元璋最後嘶吼著,把手中的茶杯摔得粉碎。
“塗節!我告訴你,這造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所以現在開始,你所說的事情都要有真憑實據,要是你說的都是真的,那咱就赦你無罪,治胡惟庸謀反之罪。要是你說的是假話,那咱就治你欺君之罪!”
塗節這時候已經是鐵了心要跟胡惟庸幹到底了,自然不會害怕。
“啟稟皇上,臣說的每一件事,皆有據可查,如果臣有捏造事實,誣陷胡惟庸的行為,皇上當然可以治臣的罪!”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後一揮手,說吧!
“稟皇上!胡惟庸自從當了宰相之後,就多番拉攏朝中官員,然後廣結黨羽,整個中書省幾乎都是他的人。倘若有無法拉攏的,或者跟他不對付的,胡惟庸就會想方設法打壓他,讓對方在朝中寸步難行,最終隻能被貶官。”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咱知道。”
“但是皇上不知道!胡惟庸除了拉攏文官,還拉攏武將。朝中淮西出身的武將,有超過六成都跟胡惟庸有秘密的往來。畢竟胡惟庸當了宰相,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淮西出身的武將就會來拜會,會認胡惟庸當淮西的大哥。以求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犯了錯也好有人為他們遮掩。”
朱元璋不可思議地看向胡惟庸。
“咱本以為你就是小打小鬧,可真沒想到連武將都會被你拉攏。淮西集團的大哥啊!那咱也是淮西人,咱是不是也應該認你這個大哥?”
胡惟庸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低下了頭,不敢迴應。
“繼續說!”
塗節開口,“洪武七年之後,唐勝宗、陸仲亨、費聚、趙庸等人便開始經常在胡惟庸府上出入,飲酒作樂。但是其實更重要的,就是分析朝局,商議大不敬的事情。”
胡惟庸雙眼猩紅地盯著塗節,恨不得把他活吃了。塗節也察覺到了胡惟庸的目光,卻隻是笑笑。
“胡惟庸大人就不必抵賴了吧,畢竟,我也曾經有幸參加過您府上的聚會。無論是那些人,還是你們所商議的事情,我可全都知道。上次你們還聚在一起,那些人說看天邊的雲霞就能看出來,說胡大人乃是大富大貴之人,乃人中之龍,定不會久居人下,遲早有一天是要站到最高處的。而你胡惟庸胡大人也隻是笑笑麽?”
朱元璋此時也真的震驚到了,他是沒想到他們這幫人聚在一起,所說之事居然如此露骨,如此大逆不道,還真的是茅房裏點燈籠啊!
“朝中大多數官員,胡惟庸都有聯係和往來。別人送給胡惟庸的金銀禮物,數不勝數。甚至許多下麵的官員想要晉升,也隻能先給胡惟庸大人送上一份厚禮,才有資格獲得舉薦,才能在朝廷中混得開。依臣所見所聞,胡惟庸大人一年上下,互相贈送打點的金銀,也自有幾百萬兩。”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那可真不是個小數目啊,而且居然能做到如此隱秘,滴水不漏,確實很難,說這胡惟庸手眼通天也不為過,他就像是一棵大樹,樹根一直延伸到地底,延伸到了朝廷中的每個角落。
“更出格的就是,胡惟庸之前召集過親信,也給很多朝廷中的要員去過信,甚至連隱退的官員也有聯係。所商議的事情,就是……謀反之事。相信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等胡大人的權力再壯大一些,可能就要涉及謀朝篡位之事了。”
“隱退的官員?那胡大人的手伸得還挺長啊!不知道你聯係了什麽隱退的大能,能讓你這麽有恃無恐,甚至有謀反的念頭啊?”
塗節咽了一口口水,一字一句地說道。
“臣要是沒記錯的話,胡惟庸大人曾經給韓國公李善長去過信件。兩人私交甚密……”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件事他錦衣衛收集的情報上也有,雖然震驚,但是想想好像也在情理之中。
“也對,你當初就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舉薦的,而且你們之間好像還有親戚的關係吧?這麽說來倒是也說得通,不過咱也是不願意相信啊,一個陪了朕幾十年的老臣,居然也會參與其中。真是讓人心寒呐!”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確實算比較寬容的,最起碼以前是這樣。但是隨著李善長的年紀越來越大,人卻越來越精神,他就不自覺地想到了洛水之誓,想到了同樣蟄伏的某個大臣。而今天,胡惟庸和李善長之間的往來一曝光,這個明朝開國第一文臣,怕是也要黃泉路近了。
朱元璋歎了口氣隨後看向麵前跪著的胡惟庸,溫柔地開口問道。
“惟庸啊!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個什麽樣的死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