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馬車很快就來到太原城外,正值麥苗蓬勃生長的時節,朱元璋看著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陷入了思考和迴憶中。
他是農民出身,所以最喜歡糧食。從小他便明白了一件事,糧食就是命。小時候,因為吃不上一口飯,他失去了爹娘,自己也隻能四處討生活。長大了,同樣是為了一口飯,他在皇覺寺做了遊??。遊僧也是說得好聽,其實不過是披著袈裟的叫花子。畢竟在當時那個年頭,什麽人都會被蒙古人踩在腳底,隻有和尚勉強能保住一條命。畢竟蒙古人也信佛。
長大了,為了自己的一口飯,也為了子孫後代的一口飯,他參加了義軍,從一個小嘍囉,一步一步到了洪武皇帝。這一個朝代的更迭,可能說到底,就是一口飯的事。
朱元璋當上一方諸侯之後,遇到了其他的對手。武昌的陳友諒,蘇州的張士超。後世人戲稱,是老農民大戰魚販子和私鹽販子。但是也許是天意如此,終究還是朱元璋問鼎天下,也證明了百業農為首吧。
千百年來,中原大地一直都是農業文明。在這一片承載著輝煌曆史的土地上,無數人的血和淚播種在此,然後生長出一個個王朝,一段段曆史。哪怕農民的地位越來越低,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們才是一切的基礎,是農民用糧食,喂飽了所有人。可是日益增長的糧食產量,以及越來越好的生活,卻並沒有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也沒有讓人對糧食心生敬畏。依然會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劇,不得不讓人深思。
朱元璋從放牛娃到皇上,這麽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浪費過一碗飯,因為他知道,如果是在當年,很有可能這碗飯,就是他們一家人的命。
所以當他看到這一望無際的綠色,他的心情是無比的透亮。他親自來到地頭,摸了摸麥苗,伸出手指掐了一下葉片。
“嗯,長勢不錯,今年多半又是個豐收年啊!”
在他前麵,正好還有一個鋤草的老翁,朱元璋見狀,讓手下倒了一碗茶,找那老翁嘮起了家常。
“來,這位大哥,您先喝點水,歇一歇,咱有些事想問你。”
老翁擦了一把臉上的汗,也接過了朱元璋的茶水,大口飲著。
“這位老弟,你有什麽想問的?”
“老弟?”
朱元璋聽到這稱唿也覺得有些好笑,他都多久沒聽過人家這麽叫他了。但是這老翁看著是比他年長不少,不知道他的身份,這樣稱唿也不犯毛病。
“行,老哥啊,咱是打南邊來的,來看兒子的,路過這就想找人嘮嘮家常。咱就想問,今年的收成怎麽樣?”
老翁一提到收成,就樂了。
“不瞞老弟,今年這麥苗不僅長得壯,而且長得高!今年是什麽災都沒有,好著嘞!咱估摸啊,能比往年多收一成呢!”
“那老哥啊,你家有多少畝地啊?”
老翁坐在地頭,捋了捋胡須。
“那二三十畝總是有的,還都是自己家的地。”
朱元璋也樂了。
“老哥,二三十畝地,那數量可不少啊!還都是自己家的地,那一年下來,也能攢些糧食銀錢吧。”
“確實能攢下一些啊,還是現在這日子好過些了,那朱皇上下令,太子爺出招,給咱老百姓辦了好事。現在隻要勤懇些的,家裏都不缺地,而且這麥種,紅薯啥的收成也好。更主要的就是稅,收的也不多,咱當了幾十年的農民了,終於在這幾年富裕起來了。”
朱元璋蹲在了他身邊,開口問道
“大哥啊,我看您也是從大元朝過來的人,那您覺著,這現在的大明朝和大元朝比起來咋樣?”
朱元璋沒想到,那老翁直接啐了一口唾沫。
“別提那個倒黴的大元朝,那是個啥日子,蒙古韃子橫行,就沒把咱們漢人當人,咱那時候餓死了多少人啊,能活下來的,還得給地主種地,自己哪有什麽指望啊!還是現在好,咱地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稅也就交一點,咱也願意交。咱現在的大明朝好著嘞!這要是朱皇帝在咱麵前,我老漢高低也得給他豎個大拇指,哎,不對,高低也得他磕一個!這咱漢人自己的朝代就是不一樣,腰杆子硬!”
朱元璋臉已經樂得跟一朵花一樣了。要不是後麵還有安排,他真想跟這老漢自報家門。
“那大哥啊,您歲數都大了,家裏也有點積蓄,咱不雇人來幹活,偏得自己來幹活啊?”
老漢衝著朱元璋一笑,下麵缺了兩顆牙。
“不瞞老弟,咱都是苦水裏趟過來的人,窮習慣了,也累習慣了,沒有那富貴命。咱要是在家待著才能待出病來。而且啊,我就願意看著這地,看著這麥子。咱看著自己家的地,自己家的糧食,高興,幹啥活都有勁!”
朱元璋看著這老漢幸福的樣子,自己也點了點頭。他是農民出身,所以他可能對農民總是多些理解和幫扶。努力打擊貪官奸商,也隻是想讓老百姓的日子們過得更好些。
老漢突然放下了手中的鋤頭,看向朱元璋。
“老弟啊,你且等等我,我給你整個瓜來!”
朱元璋剛想攔住他,他卻已經消失在了地裏。朱元璋覺得有些好笑,卻仍舊耐心的等待著。
不多時,那老漢抱著一個大西瓜趕了迴來,滿臉堆笑。
“來來來,老弟嚐嚐這瓜怎麽樣?”
老漢正欲把瓜摔成兩瓣,就被朱元璋攔下來了。
“哎,老哥,等等,我這車裏帶刀了,讓我這小輩拿去切了吧!”
老漢一臉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你不是來看兒子的麽?帶刀幹啥?”
朱元璋哈哈一笑。
“這一路上也挺遠,咱也難免遇上個啥,就帶把小刀防身,這要是沒遇上啥,不還能砍個柴火嘛!”
朱元璋解釋的有理有據,老漢哦哦地點了點頭。然後蔣瓛將西瓜拿到車上,片刻便切好了,用一個木盤端了過來。
“老弟你這還挺講究,來來來,嚐嚐咱這瓜怎麽樣,自己種的,種了幾畝地,準備到時候賣錢呢!”
“那你這賣錢的瓜,就給咱吃了?咱可不能白吃啊!一會一定得給錢。”
老漢一擺手,笑道。
“給什麽錢,這過路的聊天的吃個瓜算啥,快吃吧!”
隨後老漢先拿起了一塊瓜,大口啃著。朱元璋畢竟是皇上,還是看那老漢吃了,他也就跟著吃起來,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嗯!老哥,你這瓜可不錯,甜著呢,咱還真沒吃過這麽甜的瓜!”
老漢嘿嘿一笑。
“咱不是吹,咱種的瓜可真的是,全太原最甜!”
……
朱元璋身為領導還是很夠意思的,也分給蔣瓛一塊,讓他自己去一邊啃著了。
在太原城外的麥田前,洪武皇帝就和一名老農邊啃著瓜邊聊著,直到朱元璋擦了擦嘴巴,問出了關鍵性的一個問題。
“老哥啊,咱聽說,你們太原,有一個當今皇上的兒子,在這當王爺,他這個人咋樣?跟咱說說唄!”
他是農民出身,所以最喜歡糧食。從小他便明白了一件事,糧食就是命。小時候,因為吃不上一口飯,他失去了爹娘,自己也隻能四處討生活。長大了,同樣是為了一口飯,他在皇覺寺做了遊??。遊僧也是說得好聽,其實不過是披著袈裟的叫花子。畢竟在當時那個年頭,什麽人都會被蒙古人踩在腳底,隻有和尚勉強能保住一條命。畢竟蒙古人也信佛。
長大了,為了自己的一口飯,也為了子孫後代的一口飯,他參加了義軍,從一個小嘍囉,一步一步到了洪武皇帝。這一個朝代的更迭,可能說到底,就是一口飯的事。
朱元璋當上一方諸侯之後,遇到了其他的對手。武昌的陳友諒,蘇州的張士超。後世人戲稱,是老農民大戰魚販子和私鹽販子。但是也許是天意如此,終究還是朱元璋問鼎天下,也證明了百業農為首吧。
千百年來,中原大地一直都是農業文明。在這一片承載著輝煌曆史的土地上,無數人的血和淚播種在此,然後生長出一個個王朝,一段段曆史。哪怕農民的地位越來越低,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們才是一切的基礎,是農民用糧食,喂飽了所有人。可是日益增長的糧食產量,以及越來越好的生活,卻並沒有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也沒有讓人對糧食心生敬畏。依然會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劇,不得不讓人深思。
朱元璋從放牛娃到皇上,這麽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浪費過一碗飯,因為他知道,如果是在當年,很有可能這碗飯,就是他們一家人的命。
所以當他看到這一望無際的綠色,他的心情是無比的透亮。他親自來到地頭,摸了摸麥苗,伸出手指掐了一下葉片。
“嗯,長勢不錯,今年多半又是個豐收年啊!”
在他前麵,正好還有一個鋤草的老翁,朱元璋見狀,讓手下倒了一碗茶,找那老翁嘮起了家常。
“來,這位大哥,您先喝點水,歇一歇,咱有些事想問你。”
老翁擦了一把臉上的汗,也接過了朱元璋的茶水,大口飲著。
“這位老弟,你有什麽想問的?”
“老弟?”
朱元璋聽到這稱唿也覺得有些好笑,他都多久沒聽過人家這麽叫他了。但是這老翁看著是比他年長不少,不知道他的身份,這樣稱唿也不犯毛病。
“行,老哥啊,咱是打南邊來的,來看兒子的,路過這就想找人嘮嘮家常。咱就想問,今年的收成怎麽樣?”
老翁一提到收成,就樂了。
“不瞞老弟,今年這麥苗不僅長得壯,而且長得高!今年是什麽災都沒有,好著嘞!咱估摸啊,能比往年多收一成呢!”
“那老哥啊,你家有多少畝地啊?”
老翁坐在地頭,捋了捋胡須。
“那二三十畝總是有的,還都是自己家的地。”
朱元璋也樂了。
“老哥,二三十畝地,那數量可不少啊!還都是自己家的地,那一年下來,也能攢些糧食銀錢吧。”
“確實能攢下一些啊,還是現在這日子好過些了,那朱皇上下令,太子爺出招,給咱老百姓辦了好事。現在隻要勤懇些的,家裏都不缺地,而且這麥種,紅薯啥的收成也好。更主要的就是稅,收的也不多,咱當了幾十年的農民了,終於在這幾年富裕起來了。”
朱元璋蹲在了他身邊,開口問道
“大哥啊,我看您也是從大元朝過來的人,那您覺著,這現在的大明朝和大元朝比起來咋樣?”
朱元璋沒想到,那老翁直接啐了一口唾沫。
“別提那個倒黴的大元朝,那是個啥日子,蒙古韃子橫行,就沒把咱們漢人當人,咱那時候餓死了多少人啊,能活下來的,還得給地主種地,自己哪有什麽指望啊!還是現在好,咱地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稅也就交一點,咱也願意交。咱現在的大明朝好著嘞!這要是朱皇帝在咱麵前,我老漢高低也得給他豎個大拇指,哎,不對,高低也得他磕一個!這咱漢人自己的朝代就是不一樣,腰杆子硬!”
朱元璋臉已經樂得跟一朵花一樣了。要不是後麵還有安排,他真想跟這老漢自報家門。
“那大哥啊,您歲數都大了,家裏也有點積蓄,咱不雇人來幹活,偏得自己來幹活啊?”
老漢衝著朱元璋一笑,下麵缺了兩顆牙。
“不瞞老弟,咱都是苦水裏趟過來的人,窮習慣了,也累習慣了,沒有那富貴命。咱要是在家待著才能待出病來。而且啊,我就願意看著這地,看著這麥子。咱看著自己家的地,自己家的糧食,高興,幹啥活都有勁!”
朱元璋看著這老漢幸福的樣子,自己也點了點頭。他是農民出身,所以他可能對農民總是多些理解和幫扶。努力打擊貪官奸商,也隻是想讓老百姓的日子們過得更好些。
老漢突然放下了手中的鋤頭,看向朱元璋。
“老弟啊,你且等等我,我給你整個瓜來!”
朱元璋剛想攔住他,他卻已經消失在了地裏。朱元璋覺得有些好笑,卻仍舊耐心的等待著。
不多時,那老漢抱著一個大西瓜趕了迴來,滿臉堆笑。
“來來來,老弟嚐嚐這瓜怎麽樣?”
老漢正欲把瓜摔成兩瓣,就被朱元璋攔下來了。
“哎,老哥,等等,我這車裏帶刀了,讓我這小輩拿去切了吧!”
老漢一臉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你不是來看兒子的麽?帶刀幹啥?”
朱元璋哈哈一笑。
“這一路上也挺遠,咱也難免遇上個啥,就帶把小刀防身,這要是沒遇上啥,不還能砍個柴火嘛!”
朱元璋解釋的有理有據,老漢哦哦地點了點頭。然後蔣瓛將西瓜拿到車上,片刻便切好了,用一個木盤端了過來。
“老弟你這還挺講究,來來來,嚐嚐咱這瓜怎麽樣,自己種的,種了幾畝地,準備到時候賣錢呢!”
“那你這賣錢的瓜,就給咱吃了?咱可不能白吃啊!一會一定得給錢。”
老漢一擺手,笑道。
“給什麽錢,這過路的聊天的吃個瓜算啥,快吃吧!”
隨後老漢先拿起了一塊瓜,大口啃著。朱元璋畢竟是皇上,還是看那老漢吃了,他也就跟著吃起來,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嗯!老哥,你這瓜可不錯,甜著呢,咱還真沒吃過這麽甜的瓜!”
老漢嘿嘿一笑。
“咱不是吹,咱種的瓜可真的是,全太原最甜!”
……
朱元璋身為領導還是很夠意思的,也分給蔣瓛一塊,讓他自己去一邊啃著了。
在太原城外的麥田前,洪武皇帝就和一名老農邊啃著瓜邊聊著,直到朱元璋擦了擦嘴巴,問出了關鍵性的一個問題。
“老哥啊,咱聽說,你們太原,有一個當今皇上的兒子,在這當王爺,他這個人咋樣?跟咱說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