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們也配與我爭奪皇位?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和朱標快馬加鞭趕迴京城,一路上風塵仆仆,兩人心中皆是思緒萬千。
朱宇深知此次朝堂之上的彈劾風波絕非小事,那背後定然隱藏著諸多利益糾葛與權力爭鬥,而朱標亦是麵色凝重,眉頭始終未曾舒展,時刻思索著該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待他們趕到京城,徑直朝著皇宮而去。
進宮途中,朱宇整了整有些淩亂的衣衫,深吸一口氣,對朱標說道:“二弟,此次進宮麵見父皇,需得沉著應對才是。
那些彈劾之人必定會在朝堂上百般刁難,咱們得將治水的前因後果、諸多難處一五一十地講清楚,切不可亂了陣腳。”
朱標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兄長放心,我心中有數。
咱們一心隻為治水,問心無愧,隻要如實稟明,父皇定能明辨是非。”
兩人踏入大殿,隻見殿內氣氛凝重,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臉色陰沉,下方一眾大臣分列兩旁,有的低頭不語,有的則麵露幸災樂禍之色,顯然是等著看好戲。
朱元璋見二人前來,冷哼一聲道:“你們可算是迴來了,朕聽聞有人彈劾你們治水不力,浪費朝廷諸多人力物力,可有此事啊?”
朱宇趕忙上前跪下,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朱桓與太子殿下治水,確實遇到諸多艱難險阻,但絕無辦事不力一說啊。還請父皇容兒臣細細道來。”
朱標也跟著跪下,附和道:“父皇,兄長所言極是,治水工程浩大,途中狀況頻出,我二人皆是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呀。”
朱元璋眉頭一皺,厲聲道:“那便說說,都遇到了哪些難處,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朕可不會輕饒!”
朱宇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起來:“父皇,起初治水物資便遭劫匪搶奪,損失慘重,兒臣與太子殿下四處籌措,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勉強補齊,讓工程得以繼續。
而後,施工路線又遭沿岸百姓阻攔,他們擔憂田地被占、祖墳受擾,兒臣與太子殿下親自前去安撫,好說歹說才取得百姓信任,化解了這場誤會。”
一旁有大臣陰陽怪氣地插話道:“哼,即便如此,那如今又傳出工人染上疫病,工程停滯,這難道不是辦事不力嗎?”
朱宇轉頭看向那大臣,不卑不亢地迴應道:“這位大人,工人們染上疫病確有其事,但這疫病乃是因營地附近水源被汙染,加之工人勞累所致,並非我等能提前預料。
發現此事後,我與太子殿下趕忙尋醫問藥,查閱古籍,找到了醫治之法,如今工人們病情已逐漸好轉,工程也已恢複正常,何來辦事不力之說?”
朱標也接著說道:“父皇,兄長所言句句屬實,這一路治水,我二人可謂是殫精竭慮,隻盼能早日平息水患,還沿岸百姓安寧,還望父皇明察啊。”
朱元璋聽著他們的話,臉色稍有緩和,但依舊心存疑慮,他看向下方一位平日裏頗為倚重的老臣,問道:“李愛卿,你覺得他們所言如何?”
那李大人撚著胡須,思索片刻後說道:“皇上,大公子與太子殿下治水確實不易,隻是這工程進度如今是否真如他們所言已恢複正常,還需派人前去核實一番,方可定論啊。”
朱元璋微微點頭:“李愛卿所言有理,朕便派你帶幾人前去查看,若真如他們所說,那自是最好,若有半句假話,朕絕不姑息!”
朱宇和朱標對視一眼,心中明白,隻要事實擺在眼前,那些彈劾之言自會不攻而破,當下便齊聲應道:“多謝父皇信任,兒臣靜候李大人查驗。”
從皇宮出來後,朱標長舒一口氣,對朱宇說道:“兄長,還好父皇願意派人查驗,隻要李大人如實匯報,咱們應該就能擺脫這彈劾危機了。”
朱宇卻搖搖頭,一臉嚴肅:“二弟,切莫大意,此次彈劾來得蹊蹺,我總覺得背後有人在蓄意謀劃,即便李大人核實無誤,怕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啊。”
朱標眉頭一皺:“兄長的意思是,背後還有人會繼續使絆子?”
朱宇點點頭:“嗯,咱們還得小心提防著,看看究竟是何人在背後搗鬼。”
幾日之後,李大人帶人查驗歸來,進宮向朱元璋複命。
大殿之上,李大人恭敬地說道:“皇上,老臣已仔細查驗過治水工程,大公子與太子殿下所言屬實,工程目前進展順利,此前染上疫病的工人也大多康複,正加緊施工呢。”
朱元璋聽後,臉色徹底緩和下來,看向下方彈劾朱宇和朱標的那幾位大臣,怒斥道:“哼,你們無端彈劾,可是有何居心?”
那幾位大臣嚇得趕忙跪下,其中一人狡辯道:“皇上,臣等也是聽聞傳言,心係治水大業,擔心有所差池,這才一時心急上書彈劾,還望皇上恕罪啊。”
朱元璋冷哼一聲:“莫要再狡辯了,念在你們也是為朝廷著想,此次便不追究了,若再有下次,定不輕饒!”
此事看似就此平息,可朱宇心中的疑慮卻越發濃重。
這天,朱宇獨自一人在府中花園踱步,思考著朝堂上的種種,突然,一個小太監悄悄前來,遞給他一封密信後便匆匆離去。
朱宇打開密信一看,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信中竟寫著此次彈劾乃是幾位皇子暗中聯合朝中部分大臣所為,目的就是想讓朱宇和朱標治水失敗,好借此打壓他們,爭奪太子之位以及未來的皇位繼承權。
朱宇心中暗自惱怒,沒想到自己的兄弟竟會如此不擇手段,當下決定去找朱標商議此事。
來到東宮,朱宇將密信遞給朱標,麵色陰沉地說道:“二弟,你看看,咱們一心治水,沒想到卻遭自己兄弟算計,真是可惡至極!”
朱標看完密信,也是又驚又怒,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他們怎能如此?治水乃是關乎大明國運、百姓福祉之事,他們卻為了一己私欲,這般從中作梗,實在是太過分了!”
朱宇皺著眉頭說道:“二弟,如今咱們知曉了是他們在背後搗鬼,可不能就這麽算了,得想個法子應對才是,不然日後他們還會使出更多陰招啊。”
朱標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兄長,此事咱們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打草驚蛇。
我覺得咱們可以先暗中收集他們聯合的證據,待時機成熟,再向父皇稟明一切,讓父皇來定奪。”
朱宇點頭讚同:“二弟此計甚好,隻是收集證據需得小心謹慎,那些人既然敢這麽做,定然也會有所防備,咱們得找些可靠之人幫忙才行。”
兩人商議定後,便開始著手安排。
朱宇憑借著平日裏結交的一些忠心耿耿又頗有能力的下屬,讓他們暗中留意幾位皇子以及相關大臣的動向,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刻來報。
而那幾位皇子這邊,見彈劾之事未能成功,反而差點被朱元璋怪罪,心中雖有些不甘,但也不敢再輕舉妄動,隻是私下裏依舊謀劃著下一步的計劃,企圖尋找新的機會再次打壓朱宇和朱標。
一日,朱宇正在書房查閱治水相關資料,準備為後續工程做更完善的規劃,突然下屬來報,說是發現有位皇子的親信頻繁與一位朝中大臣密會,疑似在商討新的對付他們的計策。
朱宇聽聞,立刻叫來朱標,一同商議對策。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兄長,既然發現了線索,咱們不妨來個將計就計,看看他們到底要耍什麽花樣。”
朱宇微微皺眉:“二弟,將計就計雖好,但風險也不小,稍有不慎,咱們可能就會陷入他們的圈套啊。”
朱標拍了拍朱宇的肩膀,自信地說道:“兄長放心,咱們小心行事便是。
我想咱們可以先佯裝不知,等他們計劃實施到一半,咱們再出手反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朱宇思索片刻,覺得也隻能如此了,當下點頭道:“好,就依二弟所言,咱們這便好好準備一番,定不能讓他們得逞。”
於是,朱宇和朱標一邊繼續裝作毫不知情,按部就班地推進治水工程以及其他事務,一邊密切關注著那幾位皇子和大臣的動靜,等待著最佳的反擊時機。
而那暗中謀劃之人,卻絲毫不知自己早已被盯上,依舊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他們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計劃,殊不知一場風暴即將降臨在他們頭上。
朱宇深知此次朝堂之上的彈劾風波絕非小事,那背後定然隱藏著諸多利益糾葛與權力爭鬥,而朱標亦是麵色凝重,眉頭始終未曾舒展,時刻思索著該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待他們趕到京城,徑直朝著皇宮而去。
進宮途中,朱宇整了整有些淩亂的衣衫,深吸一口氣,對朱標說道:“二弟,此次進宮麵見父皇,需得沉著應對才是。
那些彈劾之人必定會在朝堂上百般刁難,咱們得將治水的前因後果、諸多難處一五一十地講清楚,切不可亂了陣腳。”
朱標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兄長放心,我心中有數。
咱們一心隻為治水,問心無愧,隻要如實稟明,父皇定能明辨是非。”
兩人踏入大殿,隻見殿內氣氛凝重,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臉色陰沉,下方一眾大臣分列兩旁,有的低頭不語,有的則麵露幸災樂禍之色,顯然是等著看好戲。
朱元璋見二人前來,冷哼一聲道:“你們可算是迴來了,朕聽聞有人彈劾你們治水不力,浪費朝廷諸多人力物力,可有此事啊?”
朱宇趕忙上前跪下,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朱桓與太子殿下治水,確實遇到諸多艱難險阻,但絕無辦事不力一說啊。還請父皇容兒臣細細道來。”
朱標也跟著跪下,附和道:“父皇,兄長所言極是,治水工程浩大,途中狀況頻出,我二人皆是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呀。”
朱元璋眉頭一皺,厲聲道:“那便說說,都遇到了哪些難處,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朕可不會輕饒!”
朱宇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起來:“父皇,起初治水物資便遭劫匪搶奪,損失慘重,兒臣與太子殿下四處籌措,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勉強補齊,讓工程得以繼續。
而後,施工路線又遭沿岸百姓阻攔,他們擔憂田地被占、祖墳受擾,兒臣與太子殿下親自前去安撫,好說歹說才取得百姓信任,化解了這場誤會。”
一旁有大臣陰陽怪氣地插話道:“哼,即便如此,那如今又傳出工人染上疫病,工程停滯,這難道不是辦事不力嗎?”
朱宇轉頭看向那大臣,不卑不亢地迴應道:“這位大人,工人們染上疫病確有其事,但這疫病乃是因營地附近水源被汙染,加之工人勞累所致,並非我等能提前預料。
發現此事後,我與太子殿下趕忙尋醫問藥,查閱古籍,找到了醫治之法,如今工人們病情已逐漸好轉,工程也已恢複正常,何來辦事不力之說?”
朱標也接著說道:“父皇,兄長所言句句屬實,這一路治水,我二人可謂是殫精竭慮,隻盼能早日平息水患,還沿岸百姓安寧,還望父皇明察啊。”
朱元璋聽著他們的話,臉色稍有緩和,但依舊心存疑慮,他看向下方一位平日裏頗為倚重的老臣,問道:“李愛卿,你覺得他們所言如何?”
那李大人撚著胡須,思索片刻後說道:“皇上,大公子與太子殿下治水確實不易,隻是這工程進度如今是否真如他們所言已恢複正常,還需派人前去核實一番,方可定論啊。”
朱元璋微微點頭:“李愛卿所言有理,朕便派你帶幾人前去查看,若真如他們所說,那自是最好,若有半句假話,朕絕不姑息!”
朱宇和朱標對視一眼,心中明白,隻要事實擺在眼前,那些彈劾之言自會不攻而破,當下便齊聲應道:“多謝父皇信任,兒臣靜候李大人查驗。”
從皇宮出來後,朱標長舒一口氣,對朱宇說道:“兄長,還好父皇願意派人查驗,隻要李大人如實匯報,咱們應該就能擺脫這彈劾危機了。”
朱宇卻搖搖頭,一臉嚴肅:“二弟,切莫大意,此次彈劾來得蹊蹺,我總覺得背後有人在蓄意謀劃,即便李大人核實無誤,怕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啊。”
朱標眉頭一皺:“兄長的意思是,背後還有人會繼續使絆子?”
朱宇點點頭:“嗯,咱們還得小心提防著,看看究竟是何人在背後搗鬼。”
幾日之後,李大人帶人查驗歸來,進宮向朱元璋複命。
大殿之上,李大人恭敬地說道:“皇上,老臣已仔細查驗過治水工程,大公子與太子殿下所言屬實,工程目前進展順利,此前染上疫病的工人也大多康複,正加緊施工呢。”
朱元璋聽後,臉色徹底緩和下來,看向下方彈劾朱宇和朱標的那幾位大臣,怒斥道:“哼,你們無端彈劾,可是有何居心?”
那幾位大臣嚇得趕忙跪下,其中一人狡辯道:“皇上,臣等也是聽聞傳言,心係治水大業,擔心有所差池,這才一時心急上書彈劾,還望皇上恕罪啊。”
朱元璋冷哼一聲:“莫要再狡辯了,念在你們也是為朝廷著想,此次便不追究了,若再有下次,定不輕饒!”
此事看似就此平息,可朱宇心中的疑慮卻越發濃重。
這天,朱宇獨自一人在府中花園踱步,思考著朝堂上的種種,突然,一個小太監悄悄前來,遞給他一封密信後便匆匆離去。
朱宇打開密信一看,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信中竟寫著此次彈劾乃是幾位皇子暗中聯合朝中部分大臣所為,目的就是想讓朱宇和朱標治水失敗,好借此打壓他們,爭奪太子之位以及未來的皇位繼承權。
朱宇心中暗自惱怒,沒想到自己的兄弟竟會如此不擇手段,當下決定去找朱標商議此事。
來到東宮,朱宇將密信遞給朱標,麵色陰沉地說道:“二弟,你看看,咱們一心治水,沒想到卻遭自己兄弟算計,真是可惡至極!”
朱標看完密信,也是又驚又怒,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他們怎能如此?治水乃是關乎大明國運、百姓福祉之事,他們卻為了一己私欲,這般從中作梗,實在是太過分了!”
朱宇皺著眉頭說道:“二弟,如今咱們知曉了是他們在背後搗鬼,可不能就這麽算了,得想個法子應對才是,不然日後他們還會使出更多陰招啊。”
朱標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兄長,此事咱們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打草驚蛇。
我覺得咱們可以先暗中收集他們聯合的證據,待時機成熟,再向父皇稟明一切,讓父皇來定奪。”
朱宇點頭讚同:“二弟此計甚好,隻是收集證據需得小心謹慎,那些人既然敢這麽做,定然也會有所防備,咱們得找些可靠之人幫忙才行。”
兩人商議定後,便開始著手安排。
朱宇憑借著平日裏結交的一些忠心耿耿又頗有能力的下屬,讓他們暗中留意幾位皇子以及相關大臣的動向,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刻來報。
而那幾位皇子這邊,見彈劾之事未能成功,反而差點被朱元璋怪罪,心中雖有些不甘,但也不敢再輕舉妄動,隻是私下裏依舊謀劃著下一步的計劃,企圖尋找新的機會再次打壓朱宇和朱標。
一日,朱宇正在書房查閱治水相關資料,準備為後續工程做更完善的規劃,突然下屬來報,說是發現有位皇子的親信頻繁與一位朝中大臣密會,疑似在商討新的對付他們的計策。
朱宇聽聞,立刻叫來朱標,一同商議對策。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兄長,既然發現了線索,咱們不妨來個將計就計,看看他們到底要耍什麽花樣。”
朱宇微微皺眉:“二弟,將計就計雖好,但風險也不小,稍有不慎,咱們可能就會陷入他們的圈套啊。”
朱標拍了拍朱宇的肩膀,自信地說道:“兄長放心,咱們小心行事便是。
我想咱們可以先佯裝不知,等他們計劃實施到一半,咱們再出手反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朱宇思索片刻,覺得也隻能如此了,當下點頭道:“好,就依二弟所言,咱們這便好好準備一番,定不能讓他們得逞。”
於是,朱宇和朱標一邊繼續裝作毫不知情,按部就班地推進治水工程以及其他事務,一邊密切關注著那幾位皇子和大臣的動靜,等待著最佳的反擊時機。
而那暗中謀劃之人,卻絲毫不知自己早已被盯上,依舊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他們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計劃,殊不知一場風暴即將降臨在他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