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邊疆戰事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和朱標剛平息了民間的謠言風波,本想著能暫且鬆口氣,好好繼續推進治水工程,卻不想邊疆突然傳來急報,打破了這來之不易的平靜。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臉色凝重,手中緊握著那份邊疆急報,眼神中透著惱怒與憂慮。
下方的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都在為這突如其來的戰事而揪心。
朱宇和朱標匆匆趕來,入殿後便恭敬地跪下請安。
朱元璋看向他們,沉聲道:“朕剛接到消息,邊疆遭外敵入侵,敵軍來勢洶洶,已連破我幾座城池,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啊。
如今急需調派人馬和物資前去支援,你們可有什麽想法?”
朱標眉頭緊鎖,一臉正色地說道:“父皇,邊疆戰事緊急,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選派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率領精兵良將火速趕赴前線,先穩住戰局,再圖反擊。
同時,需盡快籌備充足的糧草物資,確保前線無後顧之憂。”
朱宇在旁附和道:“二弟所言極是,父皇,這物資籌備至關重要,不僅要保證數量足夠,還得確保能及時送達前線。
兒臣願在這方麵出一份力,協同相關官員盡快調度安排。”
這時,一位平日裏與那幾位皇子交好的大臣站了出來,陰陽怪氣地說道:“喲,大公子和太子殿下倒是熱心,隻是這治水工程尚未完全結束,若是分心去管邊疆戰事,怕兩頭都落不著好啊,到時候可別怪臣等沒提醒過。”
朱標瞪了那大臣一眼,反駁道:“王大人,如今邊疆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大明江山麵臨外敵威脅,哪還能顧得上計較這些?治水固然重要,但保家衛國更是刻不容緩之事,怎可袖手旁觀?”
朱宇也看向那王大人,目光中透著一絲冷厲:“王大人,若人人都如你這般隻想著推脫,那我大明邊疆豈非要拱手讓人?我與太子殿下自會權衡好兩邊之事,不勞大人費心了。”
朱元璋見他們爭論起來,猛地一拍桌子,大聲道:“都莫要再吵了!朕意已決,此次選派徐達將軍率軍出征,徐將軍作戰經驗豐富,定能挫敵銳氣。
至於物資籌備,就由太子和朱桓牽頭,協同戶部、工部等衙門一同辦理,務必盡快辦妥,不得有誤!”
眾人齊聲應道:“遵旨!”
下了朝後,朱標和朱宇便立刻召集戶部、工部等相關官員商議物資籌備之事。
在工部衙門的大堂內,眾人圍坐在一起,麵色凝重。
朱標率先開口道:“諸位大人,邊疆戰事吃緊,前線的將士們在浴血奮戰,咱們在後方籌備物資,責任同樣重大。
此次需籌集大量的糧草、兵器、營帳等物資,時間緊迫,還望大家各盡其職,齊心協力啊。”
戶部尚書皺著眉頭說道:“太子殿下,大公子,不是下官推脫,隻是這一時之間要籌集如此多的物資,著實困難啊。
且不說這糧草,單說兵器,如今庫存雖有一些,但要滿足前線長時間作戰所需,怕是還得加緊趕製才行。”
朱宇點頭道:“李大人所言,我們也知曉,可再難也得想辦法克服呀。
這樣吧,工部這邊盡快安排工匠加班加點趕製兵器,戶部則去各地調集糧草,看看哪些地方有富餘的,先調配過來,同時也安排人去采買。”
工部侍郎有些為難地說:“大公子,這工匠們連日來為治水工程打造工具本就勞累,如今又要趕製兵器,怕人手不夠,而且這材料方麵也需籌備啊。”
朱宇站起身來,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人手不夠就招募一些民間手藝精湛的匠人,工錢方麵給足,材料的話,派人去各地的礦場、作坊催促,讓他們盡快供應。
咱們可以把任務細分,各個環節都安排專人負責,確保不出差錯。”
眾人聽了朱宇的安排,覺得也隻能如此了,便紛紛領命而去,各自忙碌起來。
朱宇和朱標也沒閑著,親自到各處去監督查看。
他們來到一處兵器作坊,裏麵錘聲叮當,工匠們正滿頭大汗地打造著兵器。
朱宇走到一位老工匠身邊,看著他熟練地鍛造著刀劍,關切地問道:“老師傅,您這手藝真是精湛啊,隻是這連日趕工,您身子可吃得消?”
老工匠抬起頭,抹了一把汗,笑著說:“大公子,咱這身子骨還硬朗著呢,就是想著前線的將士們等著用兵器殺敵,咱可不能拖後腿呀,累點也沒啥。”
朱標也在一旁說道:“老師傅這份心意著實難得,大家都這般用心,何愁這兵器造不好啊。
隻是你們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若累壞了身子,可就沒法繼續為朝廷效力了。”
老工匠連聲道謝,又埋頭苦幹起來。
然而,就在物資籌備緊鑼密鼓進行之時,卻又出了岔子。
負責去各地調集糧草的官員前來稟報,說是有幾個地方的官員以本地受災、糧食短缺為由,不肯交出糧草,還暗中阻撓物資的調配。
朱宇聽聞,臉色一變,怒道:“這些官員,平日裏拿著朝廷俸祿,關鍵時候卻這般推諉,簡直豈有此理!”
朱標也是眉頭緊皺,說道:“兄長,此事怕是沒那麽簡單,說不定又是有人在背後搞鬼,想讓咱們籌備物資不順利,耽誤前線戰事啊。”
朱宇點點頭:“二弟說得對,不管怎樣,咱們得盡快解決此事。
我這就去查查是哪些地方官員在從中作梗,你去跟父皇稟報一下情況,看看父皇有何指示。”
說罷,兩人分頭行動。
朱宇帶著幾個親信,快馬加鞭地趕往那些不肯交出糧草的地方。
到了一處縣城,朱宇徑直來到縣衙,那縣令見是大公子來了,先是一愣,隨後滿臉堆笑地迎了上來:“大公子,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呀,快裏邊請。”
朱宇麵色陰沉,冷冷地說:“李縣令,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朝廷如今為邊疆戰事籌備糧草,你為何拒不交出,還阻撓調配?”
那李縣令一聽,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支支吾吾地說:“大公子,您有所不知啊,咱這地方今年確實受災嚴重,糧食本就不夠百姓吃的,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糧草啊。”
朱宇冷哼一聲:“受災嚴重?那你可有上報朝廷,可有采取救災措施?我看你就是故意找借口,說吧,是不是有人指使你這麽做的?”
李縣令嚇得臉色煞白,撲通一聲跪下,顫抖著說:“大公子,小的……小的也是被逼無奈啊,是京城的一位大人派人來傳話,說隻要小的拖住這糧草調配,日後必有重賞,小的一時糊塗,就……就聽了他們的話呀。”
朱宇心中怒火中燒,厲聲問道:“是哪位大人?
你若如實說來,我還可在父皇麵前替你求情,若是敢隱瞞,哼,後果你自己清楚!”
李縣令戰戰兢兢地說出了那位大臣的名字,朱宇一聽,正是之前與那幾位皇子勾結的人之一,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另一邊,朱標進宮向朱元璋稟明了情況,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徹查此事,嚴懲那些從中作梗的官員和背後指使之人,並下旨讓其他地方務必全力配合糧草調配,若再有違抗者,以叛國罪論處。
在朝廷的嚴厲督促下,物資籌備終於重迴正軌,一批批糧草、兵器等物資陸續運往邊疆。
而徐達將軍率領的大軍也已抵達前線,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前線的戰報不斷傳迴京城,戰況十分膠著,雙方互有勝負。
朱宇和朱標看著戰報,心急如焚,恨不得能親自上戰場殺敵。
朱標緊握著拳頭,說道:“兄長,這戰事如此膠著,咱們在後方也不能幹等著,得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為前線提供更多的助力啊。”
朱宇點頭道:“二弟說得對,我聽聞敵軍擅長騎兵作戰,而我軍在這方麵稍顯劣勢,咱們可以從各地征集良馬,組建一支精銳騎兵送往前線,或許能改變戰局。”
朱標眼睛一亮:“兄長這主意好,隻是這良馬也不是那麽容易征集的,還得找懂馬的人去各地挑選才行。”
兩人當下又開始安排征集良馬之事,他們四處尋訪相馬高手,派人到各個馬場、民間去挑選優質的馬匹。
在這個過程中,朱宇結識了一位名叫孫伯的老伯樂,他相馬的本事堪稱一絕。
朱宇親自上門拜訪,恭敬地說道:“孫伯,晚輩聽聞您相馬的本領高超,如今邊疆戰事吃緊,急需良馬組建騎兵,還望您能出山相助啊。”
孫伯看著朱宇,笑著說:“大公子為了邊疆戰事如此費心,老夫佩服,既然大公子瞧得起老夫,那老夫自當盡力而為。”
在孫伯的幫助下,很快就挑選出了一批匹良馬,經過訓練後,組成了一支精銳騎兵,火速送往了前線。
這支騎兵的加入,果然讓前線的戰局有了轉機,徐達將軍趁勢發動猛攻,敵軍開始節節敗退,邊疆的形勢逐漸好轉起來。
然而,就在眾人都為這好消息而振奮之時,京城又傳來消息,說是那幾位皇子趁著朱宇和朱標忙於邊疆戰事,又在暗中謀劃新的陰謀,企圖在朝堂上掀起更大的風浪,這讓朱宇和朱標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得如同即將斷裂的弓弦。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臉色凝重,手中緊握著那份邊疆急報,眼神中透著惱怒與憂慮。
下方的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都在為這突如其來的戰事而揪心。
朱宇和朱標匆匆趕來,入殿後便恭敬地跪下請安。
朱元璋看向他們,沉聲道:“朕剛接到消息,邊疆遭外敵入侵,敵軍來勢洶洶,已連破我幾座城池,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啊。
如今急需調派人馬和物資前去支援,你們可有什麽想法?”
朱標眉頭緊鎖,一臉正色地說道:“父皇,邊疆戰事緊急,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選派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率領精兵良將火速趕赴前線,先穩住戰局,再圖反擊。
同時,需盡快籌備充足的糧草物資,確保前線無後顧之憂。”
朱宇在旁附和道:“二弟所言極是,父皇,這物資籌備至關重要,不僅要保證數量足夠,還得確保能及時送達前線。
兒臣願在這方麵出一份力,協同相關官員盡快調度安排。”
這時,一位平日裏與那幾位皇子交好的大臣站了出來,陰陽怪氣地說道:“喲,大公子和太子殿下倒是熱心,隻是這治水工程尚未完全結束,若是分心去管邊疆戰事,怕兩頭都落不著好啊,到時候可別怪臣等沒提醒過。”
朱標瞪了那大臣一眼,反駁道:“王大人,如今邊疆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大明江山麵臨外敵威脅,哪還能顧得上計較這些?治水固然重要,但保家衛國更是刻不容緩之事,怎可袖手旁觀?”
朱宇也看向那王大人,目光中透著一絲冷厲:“王大人,若人人都如你這般隻想著推脫,那我大明邊疆豈非要拱手讓人?我與太子殿下自會權衡好兩邊之事,不勞大人費心了。”
朱元璋見他們爭論起來,猛地一拍桌子,大聲道:“都莫要再吵了!朕意已決,此次選派徐達將軍率軍出征,徐將軍作戰經驗豐富,定能挫敵銳氣。
至於物資籌備,就由太子和朱桓牽頭,協同戶部、工部等衙門一同辦理,務必盡快辦妥,不得有誤!”
眾人齊聲應道:“遵旨!”
下了朝後,朱標和朱宇便立刻召集戶部、工部等相關官員商議物資籌備之事。
在工部衙門的大堂內,眾人圍坐在一起,麵色凝重。
朱標率先開口道:“諸位大人,邊疆戰事吃緊,前線的將士們在浴血奮戰,咱們在後方籌備物資,責任同樣重大。
此次需籌集大量的糧草、兵器、營帳等物資,時間緊迫,還望大家各盡其職,齊心協力啊。”
戶部尚書皺著眉頭說道:“太子殿下,大公子,不是下官推脫,隻是這一時之間要籌集如此多的物資,著實困難啊。
且不說這糧草,單說兵器,如今庫存雖有一些,但要滿足前線長時間作戰所需,怕是還得加緊趕製才行。”
朱宇點頭道:“李大人所言,我們也知曉,可再難也得想辦法克服呀。
這樣吧,工部這邊盡快安排工匠加班加點趕製兵器,戶部則去各地調集糧草,看看哪些地方有富餘的,先調配過來,同時也安排人去采買。”
工部侍郎有些為難地說:“大公子,這工匠們連日來為治水工程打造工具本就勞累,如今又要趕製兵器,怕人手不夠,而且這材料方麵也需籌備啊。”
朱宇站起身來,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人手不夠就招募一些民間手藝精湛的匠人,工錢方麵給足,材料的話,派人去各地的礦場、作坊催促,讓他們盡快供應。
咱們可以把任務細分,各個環節都安排專人負責,確保不出差錯。”
眾人聽了朱宇的安排,覺得也隻能如此了,便紛紛領命而去,各自忙碌起來。
朱宇和朱標也沒閑著,親自到各處去監督查看。
他們來到一處兵器作坊,裏麵錘聲叮當,工匠們正滿頭大汗地打造著兵器。
朱宇走到一位老工匠身邊,看著他熟練地鍛造著刀劍,關切地問道:“老師傅,您這手藝真是精湛啊,隻是這連日趕工,您身子可吃得消?”
老工匠抬起頭,抹了一把汗,笑著說:“大公子,咱這身子骨還硬朗著呢,就是想著前線的將士們等著用兵器殺敵,咱可不能拖後腿呀,累點也沒啥。”
朱標也在一旁說道:“老師傅這份心意著實難得,大家都這般用心,何愁這兵器造不好啊。
隻是你們也要注意勞逸結合,若累壞了身子,可就沒法繼續為朝廷效力了。”
老工匠連聲道謝,又埋頭苦幹起來。
然而,就在物資籌備緊鑼密鼓進行之時,卻又出了岔子。
負責去各地調集糧草的官員前來稟報,說是有幾個地方的官員以本地受災、糧食短缺為由,不肯交出糧草,還暗中阻撓物資的調配。
朱宇聽聞,臉色一變,怒道:“這些官員,平日裏拿著朝廷俸祿,關鍵時候卻這般推諉,簡直豈有此理!”
朱標也是眉頭緊皺,說道:“兄長,此事怕是沒那麽簡單,說不定又是有人在背後搞鬼,想讓咱們籌備物資不順利,耽誤前線戰事啊。”
朱宇點點頭:“二弟說得對,不管怎樣,咱們得盡快解決此事。
我這就去查查是哪些地方官員在從中作梗,你去跟父皇稟報一下情況,看看父皇有何指示。”
說罷,兩人分頭行動。
朱宇帶著幾個親信,快馬加鞭地趕往那些不肯交出糧草的地方。
到了一處縣城,朱宇徑直來到縣衙,那縣令見是大公子來了,先是一愣,隨後滿臉堆笑地迎了上來:“大公子,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呀,快裏邊請。”
朱宇麵色陰沉,冷冷地說:“李縣令,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朝廷如今為邊疆戰事籌備糧草,你為何拒不交出,還阻撓調配?”
那李縣令一聽,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支支吾吾地說:“大公子,您有所不知啊,咱這地方今年確實受災嚴重,糧食本就不夠百姓吃的,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糧草啊。”
朱宇冷哼一聲:“受災嚴重?那你可有上報朝廷,可有采取救災措施?我看你就是故意找借口,說吧,是不是有人指使你這麽做的?”
李縣令嚇得臉色煞白,撲通一聲跪下,顫抖著說:“大公子,小的……小的也是被逼無奈啊,是京城的一位大人派人來傳話,說隻要小的拖住這糧草調配,日後必有重賞,小的一時糊塗,就……就聽了他們的話呀。”
朱宇心中怒火中燒,厲聲問道:“是哪位大人?
你若如實說來,我還可在父皇麵前替你求情,若是敢隱瞞,哼,後果你自己清楚!”
李縣令戰戰兢兢地說出了那位大臣的名字,朱宇一聽,正是之前與那幾位皇子勾結的人之一,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另一邊,朱標進宮向朱元璋稟明了情況,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徹查此事,嚴懲那些從中作梗的官員和背後指使之人,並下旨讓其他地方務必全力配合糧草調配,若再有違抗者,以叛國罪論處。
在朝廷的嚴厲督促下,物資籌備終於重迴正軌,一批批糧草、兵器等物資陸續運往邊疆。
而徐達將軍率領的大軍也已抵達前線,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前線的戰報不斷傳迴京城,戰況十分膠著,雙方互有勝負。
朱宇和朱標看著戰報,心急如焚,恨不得能親自上戰場殺敵。
朱標緊握著拳頭,說道:“兄長,這戰事如此膠著,咱們在後方也不能幹等著,得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為前線提供更多的助力啊。”
朱宇點頭道:“二弟說得對,我聽聞敵軍擅長騎兵作戰,而我軍在這方麵稍顯劣勢,咱們可以從各地征集良馬,組建一支精銳騎兵送往前線,或許能改變戰局。”
朱標眼睛一亮:“兄長這主意好,隻是這良馬也不是那麽容易征集的,還得找懂馬的人去各地挑選才行。”
兩人當下又開始安排征集良馬之事,他們四處尋訪相馬高手,派人到各個馬場、民間去挑選優質的馬匹。
在這個過程中,朱宇結識了一位名叫孫伯的老伯樂,他相馬的本事堪稱一絕。
朱宇親自上門拜訪,恭敬地說道:“孫伯,晚輩聽聞您相馬的本領高超,如今邊疆戰事吃緊,急需良馬組建騎兵,還望您能出山相助啊。”
孫伯看著朱宇,笑著說:“大公子為了邊疆戰事如此費心,老夫佩服,既然大公子瞧得起老夫,那老夫自當盡力而為。”
在孫伯的幫助下,很快就挑選出了一批匹良馬,經過訓練後,組成了一支精銳騎兵,火速送往了前線。
這支騎兵的加入,果然讓前線的戰局有了轉機,徐達將軍趁勢發動猛攻,敵軍開始節節敗退,邊疆的形勢逐漸好轉起來。
然而,就在眾人都為這好消息而振奮之時,京城又傳來消息,說是那幾位皇子趁著朱宇和朱標忙於邊疆戰事,又在暗中謀劃新的陰謀,企圖在朝堂上掀起更大的風浪,這讓朱宇和朱標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