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立朱桓為太子?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端坐在書房的書桌前,桌上攤開著各地送來的關於商貿情況的文書,他眉頭微皺,一邊看著,一邊輕輕搖頭。
心中思忖著這大明的商貿現狀著實堪憂,關卡林立,稅目繁雜,商人們叫苦不迭,貨物也難以順暢流通。
長此以往,大明的經濟發展必然受限。
正在這時,朱標前來拜訪,剛踏入書房,便瞧見朱宇那專注又略帶愁容的模樣,輕聲問道:
“兄長,你這一大早就對著這些文書愁眉不展,可是這商貿之事棘手得很呐?”
朱宇抬起頭,看到朱標,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笑意,起身相迎,拉著朱標坐下後,才緩緩說道:
“二弟,你瞧瞧這些,如今我大明的商貿就像是被重重繩索捆綁著,各地關卡重重設卡收費,商稅更是五花八門,毫無標準可言。
商人行商艱難,貨物也滯留在途中,百姓們想買些外地的好物都難上加難呀。
咱們若想讓大明真正繁榮昌盛,這商貿必須得好好整治一番了。”
朱標接過文書,快速瀏覽了幾頁,眉頭也皺了起來,迴應道:
“兄長所言極是,這商貿不振,影響的可不止是商人,整個大明的根基都會不穩呐。隻是要改變這局麵,怕是要觸動不少人的利益,阻力定然不小啊。”
朱宇目光堅定,眼中透著一股決然之色,說道:
“二弟,即便阻力再大,這事兒咱們也得做呀。
我這幾日琢磨著,得先向父皇奏請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關卡,統一商稅標準,讓貨物能在各地暢行無阻,如此才能慢慢盤活這商貿呀。”
朱標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兄長此計甚好,隻是朝廷裏那些靠著關卡稅收獲利的官員,還有各地守著自己那一套商稅規矩的勢力,必定會極力反對,咱們可得想好應對之策才是。”
兩人正商討著,朱宇腦海中突然響起係統的提示音:
“叮!宿主,現發布主線任務——推動大明商貿繁榮,在半年內促成至少五條主要商路暢通無阻,降低三成商稅負擔,並吸引百家以上的商戶擴大經營規模,。
任務完成後可獲得珍稀的商業秘籍,提升經濟天賦點數,解鎖海外貿易拓展權限。”
朱宇心中一凜,深知這任務艱巨無比,但同時也燃起了強烈的鬥誌,他不動聲色,隻是對朱標說道:
“二弟,不管怎樣,這事兒迫在眉睫,咱們得分頭行動起來了。
我這就進宮麵見父皇,把咱們的想法稟明,你呢,去聯絡一下朝中那些支持革新、心懷大明長遠發展的大臣們,聽聽他們有何高見,咱們好做周全準備。”
朱標應下後,兩人便各自忙活起來。
朱宇整理了一下衣裝,進宮來到大殿之上,恭敬地向朱元璋行了大禮,而後說道:
“父皇,兒臣今日特來向您奏請一事,關乎我大明商貿發展呐。
如今兒臣觀察到,各地關卡繁多,猶如一道道枷鎖,鎖住了商貿的活力。
商人們每過一處關卡,都要被盤剝一番,交上各種繁雜的稅目,長此以往,貨物難以流通,百姓買不到實惠好物,商人也賺不到錢,於國於民皆不利呀。
兒臣懇請父皇恩準減少不必要的關卡,統一商稅標準,讓我大明的商貿能夠煥發生機,繁榮昌盛啊。”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微微眯眼,手輕輕摩挲著扶手,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桓兒啊,你這心思倒是為大明著想,隻是這關卡和商稅之事,牽扯甚廣,關乎朝廷諸多方麵的收入,哪能說改就改呀,若是貿然行事,萬一出了差池,這損失可不小,朝廷上下怕是都會動蕩不安呐。”
朱宇趕忙上前一步,再次拱手,一臉懇切地說道:
“父皇,兒臣明白您的顧慮,可如今這商貿的狀況,看似關卡收了些稅,實則是因小失大呀。
貨物流通不暢,各地的物產難以互通有無,整體的財富增長緩慢,百姓生活也受影響。
若能讓貨物暢行,各地貿易興盛起來,那稅收總量未必會減少,反而會隨著商貿的繁榮而增多呢。
還望父皇您能三思呀,兒臣也是一心想為大明的長遠發展出份力呀。”
朱元璋看著朱宇那真誠又堅定的模樣,心中微微一動,說道:“你這話倒也有些道理,隻是此事重大,朕還得與諸位大臣細細商議一番,你且先退下吧,待有了定論,朕自會告知你。”
朱宇雖有些失落,但也知道這等大事急不得,便再次行禮,恭敬地告退了。
另一邊,朱標在京城的一處雅閣裏,召集了幾位支持革新的大臣相聚。
眾人剛一落座,一位大臣便憂心忡忡地說道:
“太子殿下,這減少關卡、統一商稅,雖是利於大明的好事,可那些靠著關卡撈油水的官員,還有各地的守舊勢力,必定會強烈反對呀,咱們可得想個周全之策,否則這事兒怕是難以推行下去啊。”
朱標微微皺眉,點頭道:“李大人說得是,我兄長已進宮向父皇奏請此事了,隻是父皇也有所顧慮,需要再商議。
咱們今日聚在此處,就是要把這其中的利弊梳理清楚,看看如何能說服眾人,讓大家都能支持這一舉措呀。”
另一位大臣摸著胡須,緩緩說道:
“殿下,依下官之見,咱們可以先把那些確實冗餘、毫無必要的關卡列出來,做成詳細的冊子,再把統一商稅的標準和好處也一一寫明,到時候在朝堂上也好有憑有據,讓大家一目了然呀。”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讚同,便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各自說著自己了解到的哪些關卡是可以裁撤的,該如何合理地製定統一的商稅標準等等,氣氛熱烈而又嚴肅。
幾日後,朱元璋再次召集大臣們上朝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氣氛略顯凝重,朱宇深吸一口氣,站了出來,向朱元璋和諸位大臣拱手行禮後,朗聲道:
“父皇,諸位大人,兒臣這幾日又細細思量了一番,越發覺得這減少關卡、統一商稅之事勢在必行。
就拿從江南到北方的這條重要商路來說吧,兒臣派人查探過,一路上竟有七八處關卡,商人每過一處,貨物都要被翻來覆去地查驗許久,還得交各種名目的稅。
原本物美價廉的江南絲綢,運到北方後,價格翻了數倍,百姓買不起,商人也沒多少利潤可賺,這不是兩敗俱傷嘛。
若是咱們能減少些不必要的關卡,統一收稅,既能讓百姓受益,能買到實惠的好物,商人有利可圖,願意擴大經營,朝廷也能從繁榮的商貿中獲得更多的稅收呀,這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呐。”
朱宇話音剛落,一位靠關卡獲利頗豐的官員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滿臉焦急地反對道:
“大公子,這關卡設立多年,本就是為了監管貨物,防止不法之徒夾帶違禁物品,若是減少了,那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呀?
而且這商稅關乎各地官府的日常用度,隨意變動,怕是會讓各地官府陷入財政困境,不妥呀,還望公子慎重考慮呀。”
朱宇看向那官員,臉上依舊保持著從容淡定之色,不慌不忙地說道:
“王大人,您的顧慮我理解,可監管貨物並非隻能靠眾多關卡呀,咱們可以加強沿途官府的巡查之力,對於不法商販嚴厲打擊便是。
至於商稅,統一標準後,各地官府按章辦事,合理分配,並不會影響用度呀。
況且如今商貿如此不振,百姓日子過得艱難,咱們為官者,當以大局為重,不能隻盯著眼前的那點私利呀。”
朱標也適時地站了出來,附和道:“諸位大人,兄長所言句句在理,咱們不能因一己私利,而阻礙了大明商貿繁榮的道路呀,還望大家能放下成見,共同為這關乎大明國運的大事出份力呀。”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持朱宇的提議,覺得確實該為商貿鬆綁了;
有的則依舊顧慮重重,擔心改變會帶來諸多問題。
不過,經過朱宇和朱標等人苦口婆心的勸說,以及他們擺出的諸多詳實論據,朱元璋最終還是決定先在幾條主要商路上試行減少關卡、統一商稅的舉措,看看效果如何。
朱宇主動請纓負責督促此事的施行,他不辭辛勞,親自沿著選定的商路,一處處關卡去查看情況。
這日,朱宇來到一處關卡前,隻見守關的士兵正準備對過往商人的貨物大肆查驗,還吆五喝六地嗬斥著商人,朱宇趕忙上前製止道:
“這位軍爺,且慢動手,如今聖上已下令減少不必要的查驗,你們隻需查看有無違禁之物便可,莫要為難這些辛苦行商的百姓呀。”
那士兵有些不情願,嘟囔著說道:“公子,以往都是這麽做的呀,咱這也是職責所在嘛,要是放過去了有問題的貨物,咱可擔不起這責任呐。”
朱宇耐心地走到士兵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聲細語地說道:
“軍爺,我理解你的難處,可如今規矩變了呀,朝廷這麽做也是為了讓商貿更順暢,讓大家都能受益。
你們按新的規矩來,要是真出了問題,自然有上頭擔著,不會怪罪到你們頭上的。而且往後這商路通暢了,來往的商人多了,你們這兒也不愁沒好處呀,你說是吧?”
士兵聽了,猶豫了一下,覺得朱宇說得有道理,便不再堅持,按照新的要求查驗貨物了。
而朱標則忙著聯絡各地有名望的商戶,向他們宣傳新的政策,鼓勵他們抓住機會擴大經營規模。
朱標來到京城一位經營茶葉生意的大商戶陳老爺家中,陳老爺聽聞太子殿下親臨,趕忙出門相迎,將朱標迎進客廳後,恭敬地說道:
“太子殿下,今日怎得空來我這小地方呀,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呐。”
朱標笑著擺擺手,說道:“陳老爺客氣了,今日來,是有要事相商呀。
想必你也知曉了朝廷最近推行的關於商貿的新舉措,減少關卡、統一商稅,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呀,您這茶葉生意一直做得不錯,不妨借著這股東風,擴大經營,把這好茶賣到更遠的地方去,既能賺更多的錢,也能讓更多的人品嚐到咱大明的好茶呀。”
陳老爺卻麵露猶豫之色,皺著眉頭說道:“太子殿下,雖說這政策看著是好,可這外麵的市場咱也不太熟呀,萬一賠了本可咋辦呢?
這做生意,總歸是有風險的,我這心裏實在沒底啊。”
朱標笑著寬慰道:“陳老爺,您不必過於擔憂,朝廷後續還會有諸多扶持舉措呢,也會幫忙牽線搭橋,讓各地的商戶相互合作,互通有無。
您在這行經營多年,經驗豐富得很,隻要大膽去做,定能獲利呀。
況且您這也是為大明的商貿繁榮出份力嘛,您看如何?”
陳老爺聽了朱標的話,思索片刻後,終於下定決心,說道:
“既然太子殿下都這麽說了,那我就信一迴朝廷,試著擴大經營看看,希望能如殿下所言,一切順利呀。”
在朱宇和朱標這般盡心盡力地努力下,漸漸有不少商戶開始響應,願意擴大經營規模,幾條主要商路也隨著關卡的減少和查驗的簡化,變得越來越暢通,過往的商人日益增多,貨物運輸也愈發便捷了。
有一迴,朱宇在視察商路情況時,遇到一位從北方來的絲綢商人,那商人老遠就瞧見了朱宇,趕忙上前,滿臉笑意地行禮道:
“朱公子,哎呀,可算是見到您了呀。
多虧了您和朝廷推行的好政策呀,如今這商路順暢多了,我這一趟下來,比以往少花了好些時日,成本降了不少,賺的錢也更多了,真是太感謝您了。”
朱宇笑著迴應道:“您客氣了,這都是朝廷的決策,隻要大家都能受益,大明的商貿越來越繁榮就好呀。
希望您往後生意越來越好呀。”
眼看半年期限將至,在朱宇和朱標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竟然促成了六條主要商路暢通無阻,商稅負擔也成功降低了三成有餘,吸引了一百多家商戶擴大經營規模,超額完成了係統的任務。
朱宇的腦海中頓時響起係統的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主線任務,珍稀的商業秘籍已發放至係統空間,經濟天賦點數提升成功,海外貿易拓展權限已解鎖,宿主可憑借此權限開啟大明與海外諸國的貿易往來,進一步推動商貿繁榮。”
朱宇心中大喜,趕忙去尋朱標,要把這好消息告訴他。
朱宇找到朱標時,朱標正在東宮處理事務,朱宇興奮地說道:
“二弟,咱們成功了呀,如今朝廷上下也都看到了這舉措的好處,往後大明的財富定會源源不斷呀。”
朱標也是一臉欣喜,說道:“兄長,確實不易呀,不過這才隻是個開頭,如今海外貿易權限也解鎖了,咱們可得好好謀劃謀劃,那可是一片更大的天地呢。”
朱宇點頭道:“二弟說得對,海外貿易,咱們沒什麽經驗,得先找些熟悉海外情況的人來問問,了解下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需求喜好,再做打算呀。”
隨後,朱宇和朱標四處打聽,費了一番周折,終於找到了幾位曾出過海的水手和商人。
在一處茶館裏,朱宇、朱標與一位老水手相對而坐。
朱宇恭敬地問道:“老丈,您常年出海,對海外諸國想必十分了解,不知那海外都有哪些地方適合咱們大明與之通商呀,他們又喜好些什麽貨物呢?”
老水手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緩緩說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那海外可大著呢,像東邊的倭國,對咱大明的絲綢、瓷器那是喜愛得很呐,每次咱們的船過去,那些倭國人都搶著買,還有那南洋諸國,香料眾多,他們則喜歡咱大明的茶葉、布匹之類的。
不過呀,這出海風險不小,得有好的船隻,熟悉航路的船夫才行呀,不然一個浪頭打過來,那可就危險咯。”
朱標趕忙問道:“老丈,那這出海的船隻該如何打造才更堅固安全呢?”
老水手放下茶杯,認真地迴道:“殿下,這船隻得用結實的木料,像那鐵力木就很不錯,船身要造得寬大些,這樣才能在海上更穩當。
還要多備些帆,以防萬一呀,另外船上的羅盤等航海工具也得是精良的,這樣才能找準方向,不至於迷失在茫茫大海裏呢。”
朱宇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多謝老丈指點,咱們這就著手準備,爭取早日開啟這海外貿易呀。”
說罷,朱宇和朱標便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召集能工巧匠打造船隻,培養航海人才,挑選合適的貨物等等。
在打造船隻的工坊裏,朱宇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對負責的工匠師傅說道:
“師傅,這船隻關乎著出海貿易的安全,可一定要打造得堅固耐用呀,用料、工藝都不能馬虎啊,這可是咱們大明海外貿易的希望所在呀。”
工匠師傅停下手中的活計,拍著胸脯說道:
“大公子放心,咱都是有手藝的人,知道這事兒的重要性,定當竭盡全力,選用最好的木料,用上最精湛的工藝,打造出最好的船隻來,絕不讓公子失望呀。”
朱標也在一旁說道:“辛苦諸位師傅了,這海外貿易若是成了,那可是造福大明的大事呀,大家都有功勞呢。”
工匠們聽了,幹勁更足了,嘴裏喊著號子,整個工坊熱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幾艘堅固的大船終於打造完成,航海人才也培養了一批。
朱宇和朱標挑選了一批優質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準備開啟首次海外貿易之旅。
在港口,朱宇望著那即將起航的大船,心中滿是期待,對朱標說道:
“二弟,這一去,承載著大明商貿的希望,願一切順利呀。”
大船緩緩起航,駛向那未知的海外,朱宇和朱標站在岸邊,久久凝視,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而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裏,他暗中觀察著朱宇的一舉一動,看著他為了大明的商貿如此盡心盡力,不畏艱難,所提出的舉措也都卓有成效,心中對這個大兒子越發讚賞。
朱元璋心想,朱桓這孩子,有遠見,有能力,還心懷大明天下,或許他還能做出更加偉大的成就來呀。
再反觀太子朱標,雖說也是個仁厚善良、心係百姓之人,可朱元璋卻察覺到,朱標似乎並沒有那種強烈想要做皇帝、掌控天下的心思,更多的是想輔佐兄長,為大明盡一份心力。
朱元璋心中不禁動了立大兒子朱桓為太子的打算,隻是這等大事,還需再細細考量,從長計議。
心中思忖著這大明的商貿現狀著實堪憂,關卡林立,稅目繁雜,商人們叫苦不迭,貨物也難以順暢流通。
長此以往,大明的經濟發展必然受限。
正在這時,朱標前來拜訪,剛踏入書房,便瞧見朱宇那專注又略帶愁容的模樣,輕聲問道:
“兄長,你這一大早就對著這些文書愁眉不展,可是這商貿之事棘手得很呐?”
朱宇抬起頭,看到朱標,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笑意,起身相迎,拉著朱標坐下後,才緩緩說道:
“二弟,你瞧瞧這些,如今我大明的商貿就像是被重重繩索捆綁著,各地關卡重重設卡收費,商稅更是五花八門,毫無標準可言。
商人行商艱難,貨物也滯留在途中,百姓們想買些外地的好物都難上加難呀。
咱們若想讓大明真正繁榮昌盛,這商貿必須得好好整治一番了。”
朱標接過文書,快速瀏覽了幾頁,眉頭也皺了起來,迴應道:
“兄長所言極是,這商貿不振,影響的可不止是商人,整個大明的根基都會不穩呐。隻是要改變這局麵,怕是要觸動不少人的利益,阻力定然不小啊。”
朱宇目光堅定,眼中透著一股決然之色,說道:
“二弟,即便阻力再大,這事兒咱們也得做呀。
我這幾日琢磨著,得先向父皇奏請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關卡,統一商稅標準,讓貨物能在各地暢行無阻,如此才能慢慢盤活這商貿呀。”
朱標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兄長此計甚好,隻是朝廷裏那些靠著關卡稅收獲利的官員,還有各地守著自己那一套商稅規矩的勢力,必定會極力反對,咱們可得想好應對之策才是。”
兩人正商討著,朱宇腦海中突然響起係統的提示音:
“叮!宿主,現發布主線任務——推動大明商貿繁榮,在半年內促成至少五條主要商路暢通無阻,降低三成商稅負擔,並吸引百家以上的商戶擴大經營規模,。
任務完成後可獲得珍稀的商業秘籍,提升經濟天賦點數,解鎖海外貿易拓展權限。”
朱宇心中一凜,深知這任務艱巨無比,但同時也燃起了強烈的鬥誌,他不動聲色,隻是對朱標說道:
“二弟,不管怎樣,這事兒迫在眉睫,咱們得分頭行動起來了。
我這就進宮麵見父皇,把咱們的想法稟明,你呢,去聯絡一下朝中那些支持革新、心懷大明長遠發展的大臣們,聽聽他們有何高見,咱們好做周全準備。”
朱標應下後,兩人便各自忙活起來。
朱宇整理了一下衣裝,進宮來到大殿之上,恭敬地向朱元璋行了大禮,而後說道:
“父皇,兒臣今日特來向您奏請一事,關乎我大明商貿發展呐。
如今兒臣觀察到,各地關卡繁多,猶如一道道枷鎖,鎖住了商貿的活力。
商人們每過一處關卡,都要被盤剝一番,交上各種繁雜的稅目,長此以往,貨物難以流通,百姓買不到實惠好物,商人也賺不到錢,於國於民皆不利呀。
兒臣懇請父皇恩準減少不必要的關卡,統一商稅標準,讓我大明的商貿能夠煥發生機,繁榮昌盛啊。”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微微眯眼,手輕輕摩挲著扶手,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
“桓兒啊,你這心思倒是為大明著想,隻是這關卡和商稅之事,牽扯甚廣,關乎朝廷諸多方麵的收入,哪能說改就改呀,若是貿然行事,萬一出了差池,這損失可不小,朝廷上下怕是都會動蕩不安呐。”
朱宇趕忙上前一步,再次拱手,一臉懇切地說道:
“父皇,兒臣明白您的顧慮,可如今這商貿的狀況,看似關卡收了些稅,實則是因小失大呀。
貨物流通不暢,各地的物產難以互通有無,整體的財富增長緩慢,百姓生活也受影響。
若能讓貨物暢行,各地貿易興盛起來,那稅收總量未必會減少,反而會隨著商貿的繁榮而增多呢。
還望父皇您能三思呀,兒臣也是一心想為大明的長遠發展出份力呀。”
朱元璋看著朱宇那真誠又堅定的模樣,心中微微一動,說道:“你這話倒也有些道理,隻是此事重大,朕還得與諸位大臣細細商議一番,你且先退下吧,待有了定論,朕自會告知你。”
朱宇雖有些失落,但也知道這等大事急不得,便再次行禮,恭敬地告退了。
另一邊,朱標在京城的一處雅閣裏,召集了幾位支持革新的大臣相聚。
眾人剛一落座,一位大臣便憂心忡忡地說道:
“太子殿下,這減少關卡、統一商稅,雖是利於大明的好事,可那些靠著關卡撈油水的官員,還有各地的守舊勢力,必定會強烈反對呀,咱們可得想個周全之策,否則這事兒怕是難以推行下去啊。”
朱標微微皺眉,點頭道:“李大人說得是,我兄長已進宮向父皇奏請此事了,隻是父皇也有所顧慮,需要再商議。
咱們今日聚在此處,就是要把這其中的利弊梳理清楚,看看如何能說服眾人,讓大家都能支持這一舉措呀。”
另一位大臣摸著胡須,緩緩說道:
“殿下,依下官之見,咱們可以先把那些確實冗餘、毫無必要的關卡列出來,做成詳細的冊子,再把統一商稅的標準和好處也一一寫明,到時候在朝堂上也好有憑有據,讓大家一目了然呀。”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讚同,便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各自說著自己了解到的哪些關卡是可以裁撤的,該如何合理地製定統一的商稅標準等等,氣氛熱烈而又嚴肅。
幾日後,朱元璋再次召集大臣們上朝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氣氛略顯凝重,朱宇深吸一口氣,站了出來,向朱元璋和諸位大臣拱手行禮後,朗聲道:
“父皇,諸位大人,兒臣這幾日又細細思量了一番,越發覺得這減少關卡、統一商稅之事勢在必行。
就拿從江南到北方的這條重要商路來說吧,兒臣派人查探過,一路上竟有七八處關卡,商人每過一處,貨物都要被翻來覆去地查驗許久,還得交各種名目的稅。
原本物美價廉的江南絲綢,運到北方後,價格翻了數倍,百姓買不起,商人也沒多少利潤可賺,這不是兩敗俱傷嘛。
若是咱們能減少些不必要的關卡,統一收稅,既能讓百姓受益,能買到實惠的好物,商人有利可圖,願意擴大經營,朝廷也能從繁榮的商貿中獲得更多的稅收呀,這才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呐。”
朱宇話音剛落,一位靠關卡獲利頗豐的官員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滿臉焦急地反對道:
“大公子,這關卡設立多年,本就是為了監管貨物,防止不法之徒夾帶違禁物品,若是減少了,那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呀?
而且這商稅關乎各地官府的日常用度,隨意變動,怕是會讓各地官府陷入財政困境,不妥呀,還望公子慎重考慮呀。”
朱宇看向那官員,臉上依舊保持著從容淡定之色,不慌不忙地說道:
“王大人,您的顧慮我理解,可監管貨物並非隻能靠眾多關卡呀,咱們可以加強沿途官府的巡查之力,對於不法商販嚴厲打擊便是。
至於商稅,統一標準後,各地官府按章辦事,合理分配,並不會影響用度呀。
況且如今商貿如此不振,百姓日子過得艱難,咱們為官者,當以大局為重,不能隻盯著眼前的那點私利呀。”
朱標也適時地站了出來,附和道:“諸位大人,兄長所言句句在理,咱們不能因一己私利,而阻礙了大明商貿繁榮的道路呀,還望大家能放下成見,共同為這關乎大明國運的大事出份力呀。”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持朱宇的提議,覺得確實該為商貿鬆綁了;
有的則依舊顧慮重重,擔心改變會帶來諸多問題。
不過,經過朱宇和朱標等人苦口婆心的勸說,以及他們擺出的諸多詳實論據,朱元璋最終還是決定先在幾條主要商路上試行減少關卡、統一商稅的舉措,看看效果如何。
朱宇主動請纓負責督促此事的施行,他不辭辛勞,親自沿著選定的商路,一處處關卡去查看情況。
這日,朱宇來到一處關卡前,隻見守關的士兵正準備對過往商人的貨物大肆查驗,還吆五喝六地嗬斥著商人,朱宇趕忙上前製止道:
“這位軍爺,且慢動手,如今聖上已下令減少不必要的查驗,你們隻需查看有無違禁之物便可,莫要為難這些辛苦行商的百姓呀。”
那士兵有些不情願,嘟囔著說道:“公子,以往都是這麽做的呀,咱這也是職責所在嘛,要是放過去了有問題的貨物,咱可擔不起這責任呐。”
朱宇耐心地走到士兵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聲細語地說道:
“軍爺,我理解你的難處,可如今規矩變了呀,朝廷這麽做也是為了讓商貿更順暢,讓大家都能受益。
你們按新的規矩來,要是真出了問題,自然有上頭擔著,不會怪罪到你們頭上的。而且往後這商路通暢了,來往的商人多了,你們這兒也不愁沒好處呀,你說是吧?”
士兵聽了,猶豫了一下,覺得朱宇說得有道理,便不再堅持,按照新的要求查驗貨物了。
而朱標則忙著聯絡各地有名望的商戶,向他們宣傳新的政策,鼓勵他們抓住機會擴大經營規模。
朱標來到京城一位經營茶葉生意的大商戶陳老爺家中,陳老爺聽聞太子殿下親臨,趕忙出門相迎,將朱標迎進客廳後,恭敬地說道:
“太子殿下,今日怎得空來我這小地方呀,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呐。”
朱標笑著擺擺手,說道:“陳老爺客氣了,今日來,是有要事相商呀。
想必你也知曉了朝廷最近推行的關於商貿的新舉措,減少關卡、統一商稅,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呀,您這茶葉生意一直做得不錯,不妨借著這股東風,擴大經營,把這好茶賣到更遠的地方去,既能賺更多的錢,也能讓更多的人品嚐到咱大明的好茶呀。”
陳老爺卻麵露猶豫之色,皺著眉頭說道:“太子殿下,雖說這政策看著是好,可這外麵的市場咱也不太熟呀,萬一賠了本可咋辦呢?
這做生意,總歸是有風險的,我這心裏實在沒底啊。”
朱標笑著寬慰道:“陳老爺,您不必過於擔憂,朝廷後續還會有諸多扶持舉措呢,也會幫忙牽線搭橋,讓各地的商戶相互合作,互通有無。
您在這行經營多年,經驗豐富得很,隻要大膽去做,定能獲利呀。
況且您這也是為大明的商貿繁榮出份力嘛,您看如何?”
陳老爺聽了朱標的話,思索片刻後,終於下定決心,說道:
“既然太子殿下都這麽說了,那我就信一迴朝廷,試著擴大經營看看,希望能如殿下所言,一切順利呀。”
在朱宇和朱標這般盡心盡力地努力下,漸漸有不少商戶開始響應,願意擴大經營規模,幾條主要商路也隨著關卡的減少和查驗的簡化,變得越來越暢通,過往的商人日益增多,貨物運輸也愈發便捷了。
有一迴,朱宇在視察商路情況時,遇到一位從北方來的絲綢商人,那商人老遠就瞧見了朱宇,趕忙上前,滿臉笑意地行禮道:
“朱公子,哎呀,可算是見到您了呀。
多虧了您和朝廷推行的好政策呀,如今這商路順暢多了,我這一趟下來,比以往少花了好些時日,成本降了不少,賺的錢也更多了,真是太感謝您了。”
朱宇笑著迴應道:“您客氣了,這都是朝廷的決策,隻要大家都能受益,大明的商貿越來越繁榮就好呀。
希望您往後生意越來越好呀。”
眼看半年期限將至,在朱宇和朱標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竟然促成了六條主要商路暢通無阻,商稅負擔也成功降低了三成有餘,吸引了一百多家商戶擴大經營規模,超額完成了係統的任務。
朱宇的腦海中頓時響起係統的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主線任務,珍稀的商業秘籍已發放至係統空間,經濟天賦點數提升成功,海外貿易拓展權限已解鎖,宿主可憑借此權限開啟大明與海外諸國的貿易往來,進一步推動商貿繁榮。”
朱宇心中大喜,趕忙去尋朱標,要把這好消息告訴他。
朱宇找到朱標時,朱標正在東宮處理事務,朱宇興奮地說道:
“二弟,咱們成功了呀,如今朝廷上下也都看到了這舉措的好處,往後大明的財富定會源源不斷呀。”
朱標也是一臉欣喜,說道:“兄長,確實不易呀,不過這才隻是個開頭,如今海外貿易權限也解鎖了,咱們可得好好謀劃謀劃,那可是一片更大的天地呢。”
朱宇點頭道:“二弟說得對,海外貿易,咱們沒什麽經驗,得先找些熟悉海外情況的人來問問,了解下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需求喜好,再做打算呀。”
隨後,朱宇和朱標四處打聽,費了一番周折,終於找到了幾位曾出過海的水手和商人。
在一處茶館裏,朱宇、朱標與一位老水手相對而坐。
朱宇恭敬地問道:“老丈,您常年出海,對海外諸國想必十分了解,不知那海外都有哪些地方適合咱們大明與之通商呀,他們又喜好些什麽貨物呢?”
老水手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緩緩說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那海外可大著呢,像東邊的倭國,對咱大明的絲綢、瓷器那是喜愛得很呐,每次咱們的船過去,那些倭國人都搶著買,還有那南洋諸國,香料眾多,他們則喜歡咱大明的茶葉、布匹之類的。
不過呀,這出海風險不小,得有好的船隻,熟悉航路的船夫才行呀,不然一個浪頭打過來,那可就危險咯。”
朱標趕忙問道:“老丈,那這出海的船隻該如何打造才更堅固安全呢?”
老水手放下茶杯,認真地迴道:“殿下,這船隻得用結實的木料,像那鐵力木就很不錯,船身要造得寬大些,這樣才能在海上更穩當。
還要多備些帆,以防萬一呀,另外船上的羅盤等航海工具也得是精良的,這樣才能找準方向,不至於迷失在茫茫大海裏呢。”
朱宇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多謝老丈指點,咱們這就著手準備,爭取早日開啟這海外貿易呀。”
說罷,朱宇和朱標便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召集能工巧匠打造船隻,培養航海人才,挑選合適的貨物等等。
在打造船隻的工坊裏,朱宇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對負責的工匠師傅說道:
“師傅,這船隻關乎著出海貿易的安全,可一定要打造得堅固耐用呀,用料、工藝都不能馬虎啊,這可是咱們大明海外貿易的希望所在呀。”
工匠師傅停下手中的活計,拍著胸脯說道:
“大公子放心,咱都是有手藝的人,知道這事兒的重要性,定當竭盡全力,選用最好的木料,用上最精湛的工藝,打造出最好的船隻來,絕不讓公子失望呀。”
朱標也在一旁說道:“辛苦諸位師傅了,這海外貿易若是成了,那可是造福大明的大事呀,大家都有功勞呢。”
工匠們聽了,幹勁更足了,嘴裏喊著號子,整個工坊熱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幾艘堅固的大船終於打造完成,航海人才也培養了一批。
朱宇和朱標挑選了一批優質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準備開啟首次海外貿易之旅。
在港口,朱宇望著那即將起航的大船,心中滿是期待,對朱標說道:
“二弟,這一去,承載著大明商貿的希望,願一切順利呀。”
大船緩緩起航,駛向那未知的海外,朱宇和朱標站在岸邊,久久凝視,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而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裏,他暗中觀察著朱宇的一舉一動,看著他為了大明的商貿如此盡心盡力,不畏艱難,所提出的舉措也都卓有成效,心中對這個大兒子越發讚賞。
朱元璋心想,朱桓這孩子,有遠見,有能力,還心懷大明天下,或許他還能做出更加偉大的成就來呀。
再反觀太子朱標,雖說也是個仁厚善良、心係百姓之人,可朱元璋卻察覺到,朱標似乎並沒有那種強烈想要做皇帝、掌控天下的心思,更多的是想輔佐兄長,為大明盡一份心力。
朱元璋心中不禁動了立大兒子朱桓為太子的打算,隻是這等大事,還需再細細考量,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