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破局前行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府邸內,朱宇和朱標正坐在書房中,桌上堆滿了關於海外貿易的各類文書和信件,兩人的神情皆是嚴肅中帶著幾分期待。
朱標拿起一封剛收到的信,看完後眉頭微挑,對朱宇說道:
“兄長,林帆那邊又傳來好消息了,說那西邊的國度對咱們大明的貨物興趣濃厚,當地的商人都爭著要和咱們合作,還邀請咱們去設立固定的貿易據點呢。
這可真是個難得的機遇呀!”
朱宇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接過信件仔細閱讀,一邊看一邊點頭道:
“確實是好事,不過這事兒咱們還得好好謀劃一番。
要在異國設立貿易據點,涉及諸多方麵,得確保萬無一失才行。”
正說著,一位侍從進來通報,說是朝中幾位大臣求見,朱宇和朱標對視一眼,心中知曉定是為了海外貿易之事而來,便趕忙讓人請了進來。
幾位大臣一進門,便拱手行禮,其中一位李大人率先開口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聽聞那海外貿易進展頗為順利,尤其是往西去的航線,似有大收獲呀。
隻是我等心中仍有些顧慮,這在異國設立貿易據點,雖說前景可觀,可畢竟人生地不熟,萬一出了什麽岔子,咱們在那兒鞭長莫及呀。”
朱宇起身,笑著請幾位大臣坐下,而後說道:
“李大人,您的顧慮不無道理。
但咱們若想讓海外貿易真正做大做強,設立據點是必經之路。
咱們可以選派得力之人前去管理,同時與當地官府或者有影響力的人物建立良好關係,確保咱們大明商人的權益呀。”
另一位張大人皺著眉頭說道:“話雖如此,可這人選就極為關鍵了,得是既懂商貿又能應對各種複雜情況之人呐,一時之間,上哪兒去找這樣合適的人選呀?”
朱標思索片刻後說道:“諸位大人,人選之事咱們可以從兩方麵著手。
一方麵,在朝中選拔那些有外事經驗、頭腦靈活的官員;
另一方麵,從民間招募熟悉商貿、敢於闖蕩的商人,共同組成管理隊伍,大家相互配合,或許就能勝任了。”
眾人聽了,微微點頭,覺得此法可行,便又圍繞著如何選拔、怎樣管理等細節問題討論起來。
經過一番熱烈的商討,最終決定發布告示,廣納賢才,同時讓各地官府舉薦合適的人選,再通過層層篩選,挑出最優秀的一批人前往西邊國度籌備設立貿易據點之事。
告示一經貼出,各地反響熱烈,不少有誌之士紛紛前來報名。
在選拔現場,朱宇和朱標親自坐鎮,看著前來應試的眾人,心中滿是期待。
一位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上前,拱手行禮後,自信滿滿地說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小生名叫蘇啟,自幼熟讀各類典籍,對商貿之事也頗有興趣,曾隨家中長輩行商,略懂些外語,願為大明海外貿易出份力,前往那西邊國度效力呀。”
朱宇打量了他一番,問道:“蘇啟,你既說懂外語,那我且問你,若是在當地遇到有人故意刁難,說些難聽的話語,你當如何應對?”
蘇啟略作思索,從容迴道:“公子,小生以為,當以和為貴,先耐心了解對方刁難的緣由,若是誤會,便用當地語言好好解釋清楚,表明咱們大明的友好之意;
若是惡意為之,那便據理力爭,同時尋求當地公正之人或官府的幫助,維護咱們大明的尊嚴與權益。”
朱宇聽了,滿意地點點頭,又問了幾個關於商貿管理的問題,蘇啟都迴答得頭頭是道,朱宇便在他的名字旁做了個記號,示意他可以先行下去等候消息了。
這時,又有一位中年商人模樣的人上前,此人一臉精明,笑著說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在下姓王,做了多年的絲綢生意,走南闖北,見過不少世麵,也知曉些海外的情況。
若能有幸被選中,定能把那貿易據點打理得妥妥當當,讓咱們大明的絲綢在異國大放光彩呀。”
朱標問道:“王老板,那你說說,若是當地的絲綢價格波動較大,你該如何保證咱們大明商人的利潤呢?”
王老板不慌不忙地說道:“殿下,在下會先了解當地絲綢的供需情況,若是供大於求,價格下跌,咱就可以適當減少出貨量,同時拓展其他銷售渠道,比如與當地的裁縫工坊合作,打造些高端定製的絲綢製品,提升附加值;
若是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也不能一味抬高價格,得穩住市場,與當地商人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這樣才能細水長流呀。”
朱標聽了,露出讚許的笑容,也在他的名字處做了記號。
就這樣,經過數日的選拔,終於挑出了一批合適的人選。
朱宇把他們召集在一起,神情嚴肅地說道:
“諸位,此次選派你們前往西邊國度設立貿易據點,責任重大呀。
你們代表的是大明,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大明的聲譽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到了那兒,要齊心協力,遇到難題及時傳消息迴來,朝廷會全力支持你們的,都明白了嗎?”
眾人齊聲迴道:“明白了,大公子,定不負所望!”
隨後,這支隊伍便帶著大明的貨物和期望,踏上了西行之路。
而往南去的小隊那邊,與當地部落的貿易合作也在穩步推進。
官員王大人再次登上那座島嶼,部落首領熱情地迎了上來,笑著用剛學的幾句大明話說道:
“大明朋友,歡迎歡迎!”
王大人趕忙拱手迴禮,笑著迴應道:
“首領大人,此次前來,是想和您進一步商討咱們貿易合作的具體事宜呀,比如貨物的種類、交易的方式等等,您這邊可有什麽想法呀?”
首領拉著王大人的手,走到一旁坐下,然後讓人端來些當地的水果,說道:
“朋友,你們大明的絲綢、瓷器,我們很喜歡,我們這兒有很多珍貴的香料、奇異的寶石,都可以拿來交換呀。
交易嘛,我們可以按次數來,每次定好交換的數量,公平公正,怎麽樣?”
王大人想了想,說道:“首領大人,您這提議不錯,不過按次數交易的話,有時候可能會因為貨物準備不足或者需求變化而有些不便,咱們不妨以一定時間為周期。
比如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統計雙方的貨物量,再按照價值等價交換,這樣既能保證雙方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又能讓交易更靈活些,您覺得呢?”
首領聽了,微微皺眉,似乎有些不太理解,王大人便耐心地用手勢和簡單的話語解釋了一番,旁邊的翻譯也在一旁幫忙溝通,終於讓首領明白了過來,他拍了拍大腿,大笑道:
“好呀,就按你說的辦,大明朋友真聰明!”
王大人也笑著說道:“那太好了,首領大人,希望咱們的貿易合作能一直順順利利,讓咱們雙方的百姓都能受益呀。”
隨著兩邊海外貿易的不斷拓展,朝廷中原本反對的聲音也漸漸小了下去。
朱元璋看著各地呈上來的關於海外貿易收益增長、百姓生活改善的奏報,心中對朱宇和朱標越發讚賞,再次召見了兩人。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麵帶微笑地說道:“桓兒、標兒,朕近日看了諸多奏報,這海外貿易在你們的操持下,發展得甚是不錯呀,朕很是欣慰。看來朕當初支持你們去做這件事,是做對了。”
朱宇趕忙行禮道:“父皇謬讚了,這都是兒臣和二弟以及眾多大臣、商人、將士們齊心協力的結果,海外貿易能有如今的局麵,離不開大家的付出呀。”
朱標也附和道:“父皇,如今海外貿易雖有成效,但咱們可不能懈怠,還得繼續擴大規模,加強管理,讓它為大明帶來更多的好處呢。”
朱元璋點頭道:“嗯,你們有此想法甚好。
不過隨著貿易越做越大,海上的安全也得更加重視起來呀,那些海盜之類的,可得想辦法狠狠打擊,不能讓他們壞了咱們的好事。”
朱宇迴道:“父皇放心,兒臣已經和水師那邊商議過了,準備擴充水師規模,加強海上巡邏,同時讓出海的船隊提高自身的防衛能力,多管齊下,定能保障海上貿易的安全。”
朱元璋滿意地說道:“好,你們做事朕放心。
還有啊,這海外貿易發展起來了,咱們大明內部也得跟上步伐,像那工坊的生產、道路的修繕等等,都要配套完善起來,這樣才能讓整個大明都因這海外貿易而繁榮昌盛呀。”
朱標應道:“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和兄長會盡快安排下去,督促各地官府重視起來,讓工坊提高產量,保證貨物供應,同時修好道路,方便貨物運輸。”
從宮中出來後,朱宇對朱標說道:“二弟,父皇的提醒很是及時呀,咱們確實得把國內這一塊好好抓一抓了。
我想著先從工坊入手,如今海外對咱們大明的絲綢、瓷器需求大,得讓工坊改進工藝,提高品質,增加產量才行呢。”
朱標點頭道:“兄長說得對,咱們可以召集各地工坊的匠人們,讓他們交流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改進工藝,朝廷也可以給予一些獎勵,鼓勵創新嘛。”
兩人說幹就幹,很快便召集了京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工坊匠人齊聚一堂。
朱宇站在台上,看著台下眾多的匠人,拱手行禮後說道:
“諸位師傅,大家都知道,如今咱們大明的海外貿易日益興盛,對工坊所產的貨物需求量極大呀。
咱們得抓住這個機會,把咱們的絲綢織得更精美,瓷器燒得更精致,產量也得提上去,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銀子,讓大家的日子都好過起來,也讓大明更加繁榮。
大家若是有什麽好的想法、改進的工藝,都可以說一說呀。”
一位老絲綢匠人站出來,說道:“大公子,咱這絲綢要想更精美,得在絲線的選材和染色上下功夫呀。
我前些日子試了試,用一種新的植物染料,染出來的顏色格外鮮豔且持久,就是這植物不太好找,若是能大麵積種植,那絲綢的色澤就能提升一大截了。”
朱宇眼睛一亮,說道:“老丈,這可是個好法子呀,您說說這植物叫什麽,咱們可以安排人去試著種植呀。”
老匠人說出了植物的名字,朱宇趕忙讓人記下來,又說道:
“諸位師傅,像老丈這樣肯鑽研、有創新的做法,朝廷是大力支持的,往後若是有好的工藝改進,能提高產量和品質的,朝廷定會給予重獎呀,大家都要積極開動腦筋啊。”
眾人聽了,紛紛響應,現場氣氛熱烈,匠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各種改進工藝的辦法。
而朱標則負責去督促各地官府修繕道路,他來到一處縣衙,對縣令說道:
“劉縣令,這道路可是關乎著貨物運輸的命脈,如今海外貿易發展,貨物往來頻繁,你們這兒的道路可得盡快修繕完善,若是耽誤了貿易,那可是失職之罪。”
劉縣令趕忙迴道:“太子殿下,下官明白,隻是這修繕道路需要不少銀子和人力呀,下官實在是有些為難。”
朱標皺了皺眉頭,說道:“銀子方麵,朝廷會根據情況適當撥付一些,你也要發動當地的百姓,讓大家出份力,共同把道路修好,這可是造福一方的大事,你要用心去辦。”
劉縣令連忙應道:“是,殿下,下官這就去安排,定當全力以赴,盡快把道路修好。”
朱標拿起一封剛收到的信,看完後眉頭微挑,對朱宇說道:
“兄長,林帆那邊又傳來好消息了,說那西邊的國度對咱們大明的貨物興趣濃厚,當地的商人都爭著要和咱們合作,還邀請咱們去設立固定的貿易據點呢。
這可真是個難得的機遇呀!”
朱宇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接過信件仔細閱讀,一邊看一邊點頭道:
“確實是好事,不過這事兒咱們還得好好謀劃一番。
要在異國設立貿易據點,涉及諸多方麵,得確保萬無一失才行。”
正說著,一位侍從進來通報,說是朝中幾位大臣求見,朱宇和朱標對視一眼,心中知曉定是為了海外貿易之事而來,便趕忙讓人請了進來。
幾位大臣一進門,便拱手行禮,其中一位李大人率先開口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聽聞那海外貿易進展頗為順利,尤其是往西去的航線,似有大收獲呀。
隻是我等心中仍有些顧慮,這在異國設立貿易據點,雖說前景可觀,可畢竟人生地不熟,萬一出了什麽岔子,咱們在那兒鞭長莫及呀。”
朱宇起身,笑著請幾位大臣坐下,而後說道:
“李大人,您的顧慮不無道理。
但咱們若想讓海外貿易真正做大做強,設立據點是必經之路。
咱們可以選派得力之人前去管理,同時與當地官府或者有影響力的人物建立良好關係,確保咱們大明商人的權益呀。”
另一位張大人皺著眉頭說道:“話雖如此,可這人選就極為關鍵了,得是既懂商貿又能應對各種複雜情況之人呐,一時之間,上哪兒去找這樣合適的人選呀?”
朱標思索片刻後說道:“諸位大人,人選之事咱們可以從兩方麵著手。
一方麵,在朝中選拔那些有外事經驗、頭腦靈活的官員;
另一方麵,從民間招募熟悉商貿、敢於闖蕩的商人,共同組成管理隊伍,大家相互配合,或許就能勝任了。”
眾人聽了,微微點頭,覺得此法可行,便又圍繞著如何選拔、怎樣管理等細節問題討論起來。
經過一番熱烈的商討,最終決定發布告示,廣納賢才,同時讓各地官府舉薦合適的人選,再通過層層篩選,挑出最優秀的一批人前往西邊國度籌備設立貿易據點之事。
告示一經貼出,各地反響熱烈,不少有誌之士紛紛前來報名。
在選拔現場,朱宇和朱標親自坐鎮,看著前來應試的眾人,心中滿是期待。
一位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上前,拱手行禮後,自信滿滿地說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小生名叫蘇啟,自幼熟讀各類典籍,對商貿之事也頗有興趣,曾隨家中長輩行商,略懂些外語,願為大明海外貿易出份力,前往那西邊國度效力呀。”
朱宇打量了他一番,問道:“蘇啟,你既說懂外語,那我且問你,若是在當地遇到有人故意刁難,說些難聽的話語,你當如何應對?”
蘇啟略作思索,從容迴道:“公子,小生以為,當以和為貴,先耐心了解對方刁難的緣由,若是誤會,便用當地語言好好解釋清楚,表明咱們大明的友好之意;
若是惡意為之,那便據理力爭,同時尋求當地公正之人或官府的幫助,維護咱們大明的尊嚴與權益。”
朱宇聽了,滿意地點點頭,又問了幾個關於商貿管理的問題,蘇啟都迴答得頭頭是道,朱宇便在他的名字旁做了個記號,示意他可以先行下去等候消息了。
這時,又有一位中年商人模樣的人上前,此人一臉精明,笑著說道:
“大公子,太子殿下,在下姓王,做了多年的絲綢生意,走南闖北,見過不少世麵,也知曉些海外的情況。
若能有幸被選中,定能把那貿易據點打理得妥妥當當,讓咱們大明的絲綢在異國大放光彩呀。”
朱標問道:“王老板,那你說說,若是當地的絲綢價格波動較大,你該如何保證咱們大明商人的利潤呢?”
王老板不慌不忙地說道:“殿下,在下會先了解當地絲綢的供需情況,若是供大於求,價格下跌,咱就可以適當減少出貨量,同時拓展其他銷售渠道,比如與當地的裁縫工坊合作,打造些高端定製的絲綢製品,提升附加值;
若是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也不能一味抬高價格,得穩住市場,與當地商人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這樣才能細水長流呀。”
朱標聽了,露出讚許的笑容,也在他的名字處做了記號。
就這樣,經過數日的選拔,終於挑出了一批合適的人選。
朱宇把他們召集在一起,神情嚴肅地說道:
“諸位,此次選派你們前往西邊國度設立貿易據點,責任重大呀。
你們代表的是大明,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大明的聲譽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到了那兒,要齊心協力,遇到難題及時傳消息迴來,朝廷會全力支持你們的,都明白了嗎?”
眾人齊聲迴道:“明白了,大公子,定不負所望!”
隨後,這支隊伍便帶著大明的貨物和期望,踏上了西行之路。
而往南去的小隊那邊,與當地部落的貿易合作也在穩步推進。
官員王大人再次登上那座島嶼,部落首領熱情地迎了上來,笑著用剛學的幾句大明話說道:
“大明朋友,歡迎歡迎!”
王大人趕忙拱手迴禮,笑著迴應道:
“首領大人,此次前來,是想和您進一步商討咱們貿易合作的具體事宜呀,比如貨物的種類、交易的方式等等,您這邊可有什麽想法呀?”
首領拉著王大人的手,走到一旁坐下,然後讓人端來些當地的水果,說道:
“朋友,你們大明的絲綢、瓷器,我們很喜歡,我們這兒有很多珍貴的香料、奇異的寶石,都可以拿來交換呀。
交易嘛,我們可以按次數來,每次定好交換的數量,公平公正,怎麽樣?”
王大人想了想,說道:“首領大人,您這提議不錯,不過按次數交易的話,有時候可能會因為貨物準備不足或者需求變化而有些不便,咱們不妨以一定時間為周期。
比如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統計雙方的貨物量,再按照價值等價交換,這樣既能保證雙方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又能讓交易更靈活些,您覺得呢?”
首領聽了,微微皺眉,似乎有些不太理解,王大人便耐心地用手勢和簡單的話語解釋了一番,旁邊的翻譯也在一旁幫忙溝通,終於讓首領明白了過來,他拍了拍大腿,大笑道:
“好呀,就按你說的辦,大明朋友真聰明!”
王大人也笑著說道:“那太好了,首領大人,希望咱們的貿易合作能一直順順利利,讓咱們雙方的百姓都能受益呀。”
隨著兩邊海外貿易的不斷拓展,朝廷中原本反對的聲音也漸漸小了下去。
朱元璋看著各地呈上來的關於海外貿易收益增長、百姓生活改善的奏報,心中對朱宇和朱標越發讚賞,再次召見了兩人。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麵帶微笑地說道:“桓兒、標兒,朕近日看了諸多奏報,這海外貿易在你們的操持下,發展得甚是不錯呀,朕很是欣慰。看來朕當初支持你們去做這件事,是做對了。”
朱宇趕忙行禮道:“父皇謬讚了,這都是兒臣和二弟以及眾多大臣、商人、將士們齊心協力的結果,海外貿易能有如今的局麵,離不開大家的付出呀。”
朱標也附和道:“父皇,如今海外貿易雖有成效,但咱們可不能懈怠,還得繼續擴大規模,加強管理,讓它為大明帶來更多的好處呢。”
朱元璋點頭道:“嗯,你們有此想法甚好。
不過隨著貿易越做越大,海上的安全也得更加重視起來呀,那些海盜之類的,可得想辦法狠狠打擊,不能讓他們壞了咱們的好事。”
朱宇迴道:“父皇放心,兒臣已經和水師那邊商議過了,準備擴充水師規模,加強海上巡邏,同時讓出海的船隊提高自身的防衛能力,多管齊下,定能保障海上貿易的安全。”
朱元璋滿意地說道:“好,你們做事朕放心。
還有啊,這海外貿易發展起來了,咱們大明內部也得跟上步伐,像那工坊的生產、道路的修繕等等,都要配套完善起來,這樣才能讓整個大明都因這海外貿易而繁榮昌盛呀。”
朱標應道:“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和兄長會盡快安排下去,督促各地官府重視起來,讓工坊提高產量,保證貨物供應,同時修好道路,方便貨物運輸。”
從宮中出來後,朱宇對朱標說道:“二弟,父皇的提醒很是及時呀,咱們確實得把國內這一塊好好抓一抓了。
我想著先從工坊入手,如今海外對咱們大明的絲綢、瓷器需求大,得讓工坊改進工藝,提高品質,增加產量才行呢。”
朱標點頭道:“兄長說得對,咱們可以召集各地工坊的匠人們,讓他們交流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改進工藝,朝廷也可以給予一些獎勵,鼓勵創新嘛。”
兩人說幹就幹,很快便召集了京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工坊匠人齊聚一堂。
朱宇站在台上,看著台下眾多的匠人,拱手行禮後說道:
“諸位師傅,大家都知道,如今咱們大明的海外貿易日益興盛,對工坊所產的貨物需求量極大呀。
咱們得抓住這個機會,把咱們的絲綢織得更精美,瓷器燒得更精致,產量也得提上去,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銀子,讓大家的日子都好過起來,也讓大明更加繁榮。
大家若是有什麽好的想法、改進的工藝,都可以說一說呀。”
一位老絲綢匠人站出來,說道:“大公子,咱這絲綢要想更精美,得在絲線的選材和染色上下功夫呀。
我前些日子試了試,用一種新的植物染料,染出來的顏色格外鮮豔且持久,就是這植物不太好找,若是能大麵積種植,那絲綢的色澤就能提升一大截了。”
朱宇眼睛一亮,說道:“老丈,這可是個好法子呀,您說說這植物叫什麽,咱們可以安排人去試著種植呀。”
老匠人說出了植物的名字,朱宇趕忙讓人記下來,又說道:
“諸位師傅,像老丈這樣肯鑽研、有創新的做法,朝廷是大力支持的,往後若是有好的工藝改進,能提高產量和品質的,朝廷定會給予重獎呀,大家都要積極開動腦筋啊。”
眾人聽了,紛紛響應,現場氣氛熱烈,匠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各種改進工藝的辦法。
而朱標則負責去督促各地官府修繕道路,他來到一處縣衙,對縣令說道:
“劉縣令,這道路可是關乎著貨物運輸的命脈,如今海外貿易發展,貨物往來頻繁,你們這兒的道路可得盡快修繕完善,若是耽誤了貿易,那可是失職之罪。”
劉縣令趕忙迴道:“太子殿下,下官明白,隻是這修繕道路需要不少銀子和人力呀,下官實在是有些為難。”
朱標皺了皺眉頭,說道:“銀子方麵,朝廷會根據情況適當撥付一些,你也要發動當地的百姓,讓大家出份力,共同把道路修好,這可是造福一方的大事,你要用心去辦。”
劉縣令連忙應道:“是,殿下,下官這就去安排,定當全力以赴,盡快把道路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