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程啟幕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國博覽會圓滿落幕,大明朝沉浸在一片久違的祥和與繁榮之中。
朱宇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宮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滿是欣慰。
百姓們的歡聲笑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他的心間。
此次盛會不僅讓大明在國際上聲名遠揚,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陛下,徐光啟大人求見。”
司禮監太監王公公的聲音打破了片刻的寧靜。
“快宣。”
朱宇轉過身,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他知道徐光啟此來定是帶著科技發展的新消息。
徐光啟走進乾清宮,他依舊穿著那件洗得有些發白的長袍,雖然麵容略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興奮與期待。
他恭敬地行禮後,說道:“陛下,此次萬國博覽會讓臣大開眼界,各國的科技雖各有千秋,但我們大明也有諸多優勢。臣與各國的學者交流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朱宇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臣以為,我們可以在現有的科技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各國的合作。
比如,引進歐洲的機械製造技術,結合我們大明的工藝,研發出更先進的生產工具,提高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效率。
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我們的絲綢紡織、陶瓷製作等技術傳授給其他國家,促進文化交流。”
徐光啟越說越激動,眼中閃爍著光芒。
朱宇聽後,眼前一亮:“徐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由你負責,務必挑選合適的人才,與各國展開深入合作。朕期待看到大明科技更上一層樓。”
徐光啟領命後,又從懷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冊子:“陛下,這是臣這段時間整理的科技發展規劃,涵蓋了農業、工業、軍事等多個領域,還請陛下過目。”
朱宇接過冊子,仔細翻閱起來。
隻見上麵詳細記錄了各項科技發展的目標、步驟以及所需的資源。
朱宇看完後,滿意地說道:“徐愛卿用心了。這規劃甚好,朕會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若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
就在這時,鴻臚寺卿李大人匆匆走進來,他神色有些焦急,額頭上微微沁出了汗珠。
“陛下,剛剛收到消息,南洋的一些島國對我們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貿易協議頗有微詞。他們認為,大明在貿易上給予了其他國家更多的優惠,而忽視了他們的利益。”
李大人說道。
朱宇微微皺眉,他深知貿易平衡對於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李大人,你即刻派人前往南洋,與這些島國的使者進行溝通。向他們解釋清楚,我們與各國的貿易協議是基於互利共贏的原則,並非有意偏袒。同時,了解他們的需求,看看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麵做出調整,以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
李大人領命後,正準備退下,英國公張輔又大步走進來。
他身著戎裝,身上還帶著從軍營趕來的塵土。
“陛下,邊境雖暫時平靜,但韃靼部落的動向仍需密切關注。臣建議,在邊境地區加強巡邏,同時儲備足夠的糧草和軍備,以防萬一。”
張輔說道。
朱宇點了點頭:“張輔,你的建議很好。此事就由你負責,務必確保邊境的安全。另外,我們也不能僅僅依靠軍事防禦,還要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韃靼的問題。”
張輔微微躬身:“陛下聖明,臣定當竭盡全力。隻是,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韃靼問題,恐怕還需從外交和經濟上入手。”
朱宇陷入了沉思,片刻後說道:“你說得對。我們可以嚐試與韃靼周邊的國家加強合作,對韃靼形成包圍之勢。同時,通過經濟手段,削弱他們的實力。比如,限製與他們的貿易,讓他們無法獲得必要的物資。”
張輔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敬佩:“陛下高見,臣這就去安排。”
處理完這些事務後,朱宇迴到龍椅上,揉了揉太陽穴。
他深知,治理國家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
這時,係統的聲音在他腦海中響起:“叮!宿主,新任務發布。任務內容:在半年內,建立一套完善的國家科技研發體係,培養出一批頂尖的科技人才,推動大明科技持續發展。任務成功獎勵:解鎖未來科技理論庫,可提前了解部分未來科技知識;任務失敗懲罰:國內科技發展停滯五年,人才大量流失。”
朱宇看著係統發布的任務,心中感到了一絲壓力。
但他沒有退縮,反而激起了鬥誌。
他決定立刻召集朝中的大臣和學者,共同商討建立國家科技研發體係的事宜。
在文華殿內,大臣們和學者們齊聚一堂。
朱宇坐在主位上,神色嚴肅地說道:“今日召集大家,是為了商討建立國家科技研發體係之事。科技乃國家發展之根本,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大家有什麽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
一位年輕的學者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可以仿照太學的模式,建立一所專門的科技學院。在學院裏,開設各種科技課程,培養專業的科技人才。同時,鼓勵學生們進行科技創新,對有突出貢獻的學生給予獎勵。”
朱宇微微點頭:“此計可行。還有其他建議嗎?”
一位工部的官員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在各地設立科技研發機構,讓這些機構與科技學院相互合作。研發機構負責將學院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科技在各個領域的發展。”
朱宇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這個建議也很好。我們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讓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國家的發展服務。”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
朱宇決定,在京城郊外選址建立科技學院,同時在各地設立科技研發機構。
他任命徐光啟為科技學院的院長,負責學院的籌備和教學工作。
然而,就在籌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一些潛在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
朝中的一些保守勢力對建立科技學院和研發機構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對傳統教育和學術的衝擊。
“陛下,祖宗傳下來的科舉製度和太學才是培養人才的正道。如今您要建立什麽科技學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一位老臣跪在地上,憂心忡忡地說道。
朱宇看著這位老臣,神色平靜地說道:“愛卿請起。朕並非要否定傳統教育,而是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固步自封。科技學院的建立,是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這與傳統教育並不衝突。我們要培養的,是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全麵人才。”
老臣聽後,雖仍心有疑慮,但也不好再多加反對。
與此同時,在民間,一些百姓對科技的認知也存在偏差。
他們認為科技是奇技淫巧,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的幫助。
這給科技的推廣和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朱宇得知這些情況後,決定親自前往民間,向百姓宣傳科技的重要性。
他微服出巡,來到京城的集市上。
集市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朱宇走到一個賣農具的攤位前,拿起一把新型的農具,對攤主說道:“老板,你這農具看起來很特別,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攤主笑著說道:“客官,這是朝廷推廣的新型農具,用起來省力,效率還高。以前一天幹不完的活,現在半天就能幹完。”
朱宇又問道:“那你覺得這科技對老百姓有好處嗎?”
攤主連忙點頭:“當然有好處了!有了這些新玩意兒,我們種地輕鬆多了,收成也更好了。就是有些人還不太相信,覺得是騙人的。”
朱宇聽後,心中暗喜。
他知道,隻要讓百姓切實感受到科技的好處,他們就會支持科技的發展。
於是,他在集市上向百姓們講述了科技在農業、醫療、交通等方麵的應用和好處,百姓們聽後,紛紛表示願意嚐試和接受新的科技產品。
迴到宮中後,朱宇更加堅定了推進科技發展的決心。
朱宇站在乾清宮的窗前,望著宮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滿是欣慰。
百姓們的歡聲笑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他的心間。
此次盛會不僅讓大明在國際上聲名遠揚,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陛下,徐光啟大人求見。”
司禮監太監王公公的聲音打破了片刻的寧靜。
“快宣。”
朱宇轉過身,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他知道徐光啟此來定是帶著科技發展的新消息。
徐光啟走進乾清宮,他依舊穿著那件洗得有些發白的長袍,雖然麵容略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興奮與期待。
他恭敬地行禮後,說道:“陛下,此次萬國博覽會讓臣大開眼界,各國的科技雖各有千秋,但我們大明也有諸多優勢。臣與各國的學者交流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朱宇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臣以為,我們可以在現有的科技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各國的合作。
比如,引進歐洲的機械製造技術,結合我們大明的工藝,研發出更先進的生產工具,提高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效率。
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我們的絲綢紡織、陶瓷製作等技術傳授給其他國家,促進文化交流。”
徐光啟越說越激動,眼中閃爍著光芒。
朱宇聽後,眼前一亮:“徐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由你負責,務必挑選合適的人才,與各國展開深入合作。朕期待看到大明科技更上一層樓。”
徐光啟領命後,又從懷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冊子:“陛下,這是臣這段時間整理的科技發展規劃,涵蓋了農業、工業、軍事等多個領域,還請陛下過目。”
朱宇接過冊子,仔細翻閱起來。
隻見上麵詳細記錄了各項科技發展的目標、步驟以及所需的資源。
朱宇看完後,滿意地說道:“徐愛卿用心了。這規劃甚好,朕會全力支持你的工作。若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
就在這時,鴻臚寺卿李大人匆匆走進來,他神色有些焦急,額頭上微微沁出了汗珠。
“陛下,剛剛收到消息,南洋的一些島國對我們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貿易協議頗有微詞。他們認為,大明在貿易上給予了其他國家更多的優惠,而忽視了他們的利益。”
李大人說道。
朱宇微微皺眉,他深知貿易平衡對於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李大人,你即刻派人前往南洋,與這些島國的使者進行溝通。向他們解釋清楚,我們與各國的貿易協議是基於互利共贏的原則,並非有意偏袒。同時,了解他們的需求,看看是否可以在某些方麵做出調整,以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
李大人領命後,正準備退下,英國公張輔又大步走進來。
他身著戎裝,身上還帶著從軍營趕來的塵土。
“陛下,邊境雖暫時平靜,但韃靼部落的動向仍需密切關注。臣建議,在邊境地區加強巡邏,同時儲備足夠的糧草和軍備,以防萬一。”
張輔說道。
朱宇點了點頭:“張輔,你的建議很好。此事就由你負責,務必確保邊境的安全。另外,我們也不能僅僅依靠軍事防禦,還要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韃靼的問題。”
張輔微微躬身:“陛下聖明,臣定當竭盡全力。隻是,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韃靼問題,恐怕還需從外交和經濟上入手。”
朱宇陷入了沉思,片刻後說道:“你說得對。我們可以嚐試與韃靼周邊的國家加強合作,對韃靼形成包圍之勢。同時,通過經濟手段,削弱他們的實力。比如,限製與他們的貿易,讓他們無法獲得必要的物資。”
張輔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敬佩:“陛下高見,臣這就去安排。”
處理完這些事務後,朱宇迴到龍椅上,揉了揉太陽穴。
他深知,治理國家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
這時,係統的聲音在他腦海中響起:“叮!宿主,新任務發布。任務內容:在半年內,建立一套完善的國家科技研發體係,培養出一批頂尖的科技人才,推動大明科技持續發展。任務成功獎勵:解鎖未來科技理論庫,可提前了解部分未來科技知識;任務失敗懲罰:國內科技發展停滯五年,人才大量流失。”
朱宇看著係統發布的任務,心中感到了一絲壓力。
但他沒有退縮,反而激起了鬥誌。
他決定立刻召集朝中的大臣和學者,共同商討建立國家科技研發體係的事宜。
在文華殿內,大臣們和學者們齊聚一堂。
朱宇坐在主位上,神色嚴肅地說道:“今日召集大家,是為了商討建立國家科技研發體係之事。科技乃國家發展之根本,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大家有什麽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
一位年輕的學者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可以仿照太學的模式,建立一所專門的科技學院。在學院裏,開設各種科技課程,培養專業的科技人才。同時,鼓勵學生們進行科技創新,對有突出貢獻的學生給予獎勵。”
朱宇微微點頭:“此計可行。還有其他建議嗎?”
一位工部的官員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在各地設立科技研發機構,讓這些機構與科技學院相互合作。研發機構負責將學院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科技在各個領域的發展。”
朱宇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這個建議也很好。我們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讓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國家的發展服務。”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終於達成了共識。
朱宇決定,在京城郊外選址建立科技學院,同時在各地設立科技研發機構。
他任命徐光啟為科技學院的院長,負責學院的籌備和教學工作。
然而,就在籌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一些潛在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
朝中的一些保守勢力對建立科技學院和研發機構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對傳統教育和學術的衝擊。
“陛下,祖宗傳下來的科舉製度和太學才是培養人才的正道。如今您要建立什麽科技學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一位老臣跪在地上,憂心忡忡地說道。
朱宇看著這位老臣,神色平靜地說道:“愛卿請起。朕並非要否定傳統教育,而是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固步自封。科技學院的建立,是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這與傳統教育並不衝突。我們要培養的,是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全麵人才。”
老臣聽後,雖仍心有疑慮,但也不好再多加反對。
與此同時,在民間,一些百姓對科技的認知也存在偏差。
他們認為科技是奇技淫巧,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的幫助。
這給科技的推廣和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朱宇得知這些情況後,決定親自前往民間,向百姓宣傳科技的重要性。
他微服出巡,來到京城的集市上。
集市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朱宇走到一個賣農具的攤位前,拿起一把新型的農具,對攤主說道:“老板,你這農具看起來很特別,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攤主笑著說道:“客官,這是朝廷推廣的新型農具,用起來省力,效率還高。以前一天幹不完的活,現在半天就能幹完。”
朱宇又問道:“那你覺得這科技對老百姓有好處嗎?”
攤主連忙點頭:“當然有好處了!有了這些新玩意兒,我們種地輕鬆多了,收成也更好了。就是有些人還不太相信,覺得是騙人的。”
朱宇聽後,心中暗喜。
他知道,隻要讓百姓切實感受到科技的好處,他們就會支持科技的發展。
於是,他在集市上向百姓們講述了科技在農業、醫療、交通等方麵的應用和好處,百姓們聽後,紛紛表示願意嚐試和接受新的科技產品。
迴到宮中後,朱宇更加堅定了推進科技發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