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和朱標剛為物資短缺的問題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看到治水工程能繼續推進了,卻又聽聞部分地區百姓因擔心施工路線影響自家田地和祖墳而阻攔施工,這消息宛如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他們剛燃起的一絲欣慰之情。
朱標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他眉頭緊鎖,緊握著拳頭,眼中滿是焦急與無奈,忍不住抱怨道:“兄長啊,這治水本就是為了造福百姓,怎就得不到他們的理解呢?如今這一阻攔,工程進度又得耽擱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朱宇同樣眉頭緊皺,他深知百姓視田地和祖墳如命根子,這事兒若處理不好,引發的麻煩可不止工程停滯這麽簡單,搞不好還會激起更大的民怨呢。
他伸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安撫著說道:“二弟,莫急,百姓們有所顧慮也是人之常情嘛。
咱們之前一心撲在物資籌備上,沒顧得上跟他們詳細解釋施工規劃,他們心裏沒底,自然會擔憂。
咱們這就趕過去,好好跟他們講講其中利害,我想他們都是通情達理之人,會理解咱們的苦心的。”
說罷,兩人帶著幾個隨從,迅速翻身上馬,朝著百姓聚集的地方疾馳而去。
一路上,朱標仍是憂心忡忡,嘴裏不停地念叨著:“但願別鬧出什麽大亂子才好,若是因此傷了百姓的心,可就違背咱們治水的初衷了呀。”
朱宇一邊策馬飛奔,一邊在腦海中思索著應對之策,聽到朱標的話後,趕忙迴應道:“二弟放心,隻要咱們誠心誠意地跟他們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定能化解這場誤會的。”
不多時,他們便趕到了事發之地。
隻見現場一片混亂,一群百姓圍在施工現場,情緒激動地叫嚷著,有的手裏緊緊握著農具,像是在守護自家最後的防線,有的則拉著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滿臉的惶恐與不安。
而負責施工的工人們站在一旁,滿臉無奈,麵對百姓,他們不敢強行施工,雙方就這樣僵持著,氣氛緊張得仿佛一觸即發。
朱標見狀,立刻驅馬上前幾步,提高音量大聲喊道:“諸位鄉親父老,大家先莫激動,本宮乃是太子朱標,這位是大公子朱桓,我們聽聞大家對治水工程有諸多疑慮,所以特來與大家把事情說個明白,大家有什麽想法和擔憂,都可以慢慢講來。”
百姓們聽到是太子和大公子來了,嘈雜的聲音漸漸小了些,但眼中的警惕之色依舊未減,他們打量著朱標和朱宇,似乎在判斷兩人話語的真假。
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抬頭看向朱標和朱宇,聲音帶著幾分滄桑和不滿說道:“太子殿下,大公子,咱們也知道治水是好事,可這施工路線要從俺們的田地上過呀,那田地可是俺們一家老小賴以為生的根本,沒了田地,往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還有那祖墳,那是祖宗先輩安息之地,驚擾了他們,可是大不孝啊,這萬萬使不得呀!”
老者的話一出口,周圍的百姓紛紛附和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自己的擔憂和不滿,現場的氣氛又變得喧鬧而緊張。
朱宇趕忙下馬,快步走到老者跟前,恭敬地朝他行了一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耐心地解釋道:“老伯,您的顧慮我們都明白,田地和祖墳對大家來說確實無比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
可您看看這黃河水患,每年都泛濫成災,每次受災最嚴重的不就是咱們這些沿岸的百姓嗎?
咱們現在搞這治水工程,就是為了徹底根治水患,讓大家往後都能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呀。”
老者微微皺起眉頭,哼了一聲,反駁道:“話雖這麽說,可這施工一開動,田地當下就毀了,俺們沒了收成,等不到那安穩日子就得餓死了呀,你們這些當官的,哪能體會俺們百姓的苦啊。”
朱宇仍是一臉耐心,繼續說道:“老伯,您不用擔心這個,朝廷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呀。
對於施工占用的田地,朝廷會按照實際的麵積,給大家發放足夠的糧食作為補償,保證大家在這期間衣食無憂。
而且呀,還會另外給大家劃分新的田地去耕種,確保大家日後的生計不會受到影響。再者說了,等治水工程完工後,那些被水患破壞過的土地都會重新變得肥沃起來,到時候收成隻會比現在更好呢。”
這時,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大聲說道:“那祖墳的事兒怎麽解決?這可是關乎祖宗先輩的大事,可不能隨便亂動啊!”
朱標見狀,也下馬走到眾人麵前,一臉誠懇地說道:“這位大哥,關於祖墳一事,我們也做了周全的安排。
施工隊伍會盡量避開祖墳,如果實在沒辦法避開的,我們會請當地最有名望的風水先生,選定合適的新址,然後按照最莊重、最嚴謹的規矩,將先輩們的遺骨遷移過去,絕不會讓祖宗先輩受半點委屈,這一點還請大家放心啊。”
百姓們聽了兩人的解釋,神色稍稍緩和了一些,但還是有些猶豫,他們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著,似乎仍在心裏權衡著是否該相信太子和大公子的話。
朱宇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向前一步,語氣誠懇而堅定地說道:“鄉親們,我朱桓在此向大家保證,今日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說到做到。
我知道以往我在大家眼中,是個不成器的人,但經過這段時日的反思,我一心隻想為大家做些實實在在的事,這治水工程就是我的承諾。
要是我違背了諾言,大家大可直接到京城來找我理論,我朱桓絕無二話!”
朱標也跟著大聲說道:“本宮也以太子之位向大家擔保,朝廷定會妥善處理好這些事宜,絕不會讓大家吃虧。
如今治水大業關乎萬千百姓的福祉,關乎我大明的安穩,還望大家能以大局為重,支持這治水工程啊,讓咱們早日擺脫這水患之苦呀。”
百姓們聽了他們如此懇切真摯的話語,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了。那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歎了口氣,說道:“太子殿下,大公子,既然你們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俺們也不能不懂事理,就信你們這一迴吧,隻希望一切都能如你們所言呐。”
其他百姓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配合治水工程繼續施工了。
朱宇和朱標見此情形,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兩人趕忙向百姓們連聲道謝,又仔細叮囑施工隊伍,一定要注意施工細節,盡可能減少對百姓的影響。
然而,治水工程就像是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剛解決了一個難題,新的麻煩又接踵而至。
就在施工恢複沒幾日,負責工程監督的官員神色慌張地前來稟報,說是有幾個施工地段出現了工人莫名病倒的情況,而且生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工程進度又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
朱宇和朱標聽聞,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兩人二話不說,立刻朝著工人的營地趕去。
一進營地,便看到不少工人麵色蠟黃,虛弱地躺在簡陋的床鋪上,有的工人還發著高燒,嘴裏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聲,整個營地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朱宇皺著眉頭,看向那負責的官員,急切地問道:“可有請大夫來看過?大夫怎麽說?”
官員趕忙迴道:“迴大公子,已經請了大夫了,大夫說是染上了疫病,可這疫病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又該怎麽醫治,大夫也說不太清楚啊,隻是開了些尋常的退熱解毒的方子,可工人們吃了,卻沒什麽效果呀。”
朱標焦急地跺了跺腳,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啊,若是疫病蔓延開來,這治水工程怕是又得停擺了,而且還會危及更多人的性命,後果不堪設想啊。”
朱宇心中也是擔憂不已,他心裏很清楚,在這古代,一旦疫病大規模爆發,那可就是一場大災難啊。
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響起了係統那機械的聲音:“叮!檢測到宿主麵臨治水工程中的疫病難題,觸發支線任務——控製並消除工程中的疫病,保障工人健康,確保工程繼續推進。
任務獎勵:獲得醫術屬性點 +8,解鎖高級醫藥配方知識技能,可兌換珍稀藥材用於救治及後續醫療保障。
請宿主盡快行動。”
朱宇心中一凜,他知道這個任務艱巨異常,但關乎著眾多工人的生命,也關係到治水大業能否繼續順利進行,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完成啊。
他轉頭對朱標說道:“二弟,當下得趕緊找更多醫術高明的大夫來會診,大家一起看看這到底是什麽疫病,也好對症下藥啊。
我這就迴住處去查閱一些古籍醫書,看看能不能找到類似病症的記載和應對之法。”
朱標點頭應道:“兄長說得是,我這就安排人去請各地的名醫,但願咱們能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啊。”
朱宇匆匆趕迴住處,一進屋便徑直走向書房,一頭紮進書架之間,開始翻箱倒櫃地找出各種醫書,然後坐在書桌前,逐頁仔細查看起來。
他憑借著自己對古代醫學知識的了解,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用的線索,試圖從這些書中找到與工人們症狀相符的病症描述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焦急又仔細的查找,朱宇終於在一本古舊的醫籍中發現了一種病症的描述與工人們現在的症狀頗為相似。
書中提到,這種病症很可能是因為營地附近的水源被汙染了,再加上工人們長期勞累,身體抵抗力下降,這才引發了疫病。
同時,書中還記載了一些對應的治療藥方以及防疫措施。
朱宇趕忙將這些內容抄錄下來,又找來幾位略懂醫術的幕僚,一起商討這藥方的可行性。
大家經過一番分析研究,都覺得頗為可行。
朱宇便拿著藥方,馬不停蹄地去找朱標了。
“二弟,我查閱醫書,總算是找到了可能的病因和治療辦法了,你看看這藥方,咱們趕緊讓人照著去抓藥熬製,給病人們服用試試。
另外,還得安排人去清理營地附近的水源,進行消毒處理,讓工人們都能喝上幹淨的水,再改善一下他們的飲食,增強他們的身體抵抗力。”
朱宇一邊說著,一邊將藥方遞給朱標,臉上滿是急切之色。
朱標接過藥方,快速瀏覽了一遍,眼中頓時燃起一絲希望,說道:“兄長費心了,但願這方子能管用啊,我這就吩咐下去,讓他們盡快去辦,可千萬不能再耽擱了呀。”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藥材很快就備齊了,工人們也陸續喝上了熬製好的藥。
與此同時,營地附近的水源得到了徹底的清理和消毒,飲食方麵也做了相應的改善,為工人們增加了營養。
經過幾日緊張的救治和防疫工作,病倒的工人們的症狀逐漸減輕,病情開始好轉,而且也沒有再出現新的感染病例了。
朱標看著逐漸恢複健康的工人們,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長舒了一口氣,對朱宇說道:“兄長,多虧了你啊,若不是你找到了這法子,這後果真是不敢想象啊,如今這治水工程總算是又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朱宇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同樣鬆了一口氣,感慨道:“是啊,可算是度過這一劫了,不過這治水之路真是坎坷重重啊,也不知道後麵還會遇到什麽難題呢。”
就在兩人感慨不已之時,京城突然傳來消息,說是朝堂之上有人對他們治水的進度和方式提出了質疑,甚至還有人上書彈劾他們辦事不力,浪費朝廷的人力物力,要求朱元璋另派他人接手治水之事。
朱宇聽聞這個消息,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暗自思忖:“這治水工程本就困難重重,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怎麽突然就有人彈劾了呢?莫不是有人見我們治水漸有成效,心生嫉妒,故意從中作梗吧?”
朱標也是臉色一沉,冷哼一聲道:“哼,定然是有人見咱們治水漸有成效,眼紅了,想要橫插一杠子,搶奪這治水的功勞呢。
兄長,咱們可不能任由他們這般汙蔑,得趕緊迴京城,向父皇當麵解釋清楚才行啊。”
朱宇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說道:“二弟說得對,咱們這就動身迴京城,一定要保住治水的主導權,絕不能讓這治水大業半途而廢啊,不然可就辜負了沿岸百姓的期望,也枉費了咱們這段時日的心血了。”
說罷,兩人便吩咐手下人妥善安排好工程後續的相關事宜,然後即刻啟程返迴京城。
一路上,朱宇神色凝重,他心裏明白,此次迴京城,麵對的可不僅僅是這彈劾之事,更是朝堂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的暗流湧動。
雖說自己現在已經習慣了朱桓這個身份,但在那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想要站穩腳跟,護住治水大業,還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應對才行啊。
朱標看著朱宇的模樣,似乎猜到了他心中所想,輕聲安慰道:“兄長,你也莫要太過憂心了,咱們行得正坐得端,治水之事也是盡心盡力,隻要向父皇如實稟明情況,相信父皇定能明察秋毫的。”
朱宇微微苦笑了一下,迴應道:“希望如此吧,隻是朝堂之事,向來複雜難測,咱們還是得多做些準備才是呀。”
兩人快馬加鞭,朝著京城疾馳而去。
朱標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他眉頭緊鎖,緊握著拳頭,眼中滿是焦急與無奈,忍不住抱怨道:“兄長啊,這治水本就是為了造福百姓,怎就得不到他們的理解呢?如今這一阻攔,工程進度又得耽擱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朱宇同樣眉頭緊皺,他深知百姓視田地和祖墳如命根子,這事兒若處理不好,引發的麻煩可不止工程停滯這麽簡單,搞不好還會激起更大的民怨呢。
他伸手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安撫著說道:“二弟,莫急,百姓們有所顧慮也是人之常情嘛。
咱們之前一心撲在物資籌備上,沒顧得上跟他們詳細解釋施工規劃,他們心裏沒底,自然會擔憂。
咱們這就趕過去,好好跟他們講講其中利害,我想他們都是通情達理之人,會理解咱們的苦心的。”
說罷,兩人帶著幾個隨從,迅速翻身上馬,朝著百姓聚集的地方疾馳而去。
一路上,朱標仍是憂心忡忡,嘴裏不停地念叨著:“但願別鬧出什麽大亂子才好,若是因此傷了百姓的心,可就違背咱們治水的初衷了呀。”
朱宇一邊策馬飛奔,一邊在腦海中思索著應對之策,聽到朱標的話後,趕忙迴應道:“二弟放心,隻要咱們誠心誠意地跟他們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定能化解這場誤會的。”
不多時,他們便趕到了事發之地。
隻見現場一片混亂,一群百姓圍在施工現場,情緒激動地叫嚷著,有的手裏緊緊握著農具,像是在守護自家最後的防線,有的則拉著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滿臉的惶恐與不安。
而負責施工的工人們站在一旁,滿臉無奈,麵對百姓,他們不敢強行施工,雙方就這樣僵持著,氣氛緊張得仿佛一觸即發。
朱標見狀,立刻驅馬上前幾步,提高音量大聲喊道:“諸位鄉親父老,大家先莫激動,本宮乃是太子朱標,這位是大公子朱桓,我們聽聞大家對治水工程有諸多疑慮,所以特來與大家把事情說個明白,大家有什麽想法和擔憂,都可以慢慢講來。”
百姓們聽到是太子和大公子來了,嘈雜的聲音漸漸小了些,但眼中的警惕之色依舊未減,他們打量著朱標和朱宇,似乎在判斷兩人話語的真假。
這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抬頭看向朱標和朱宇,聲音帶著幾分滄桑和不滿說道:“太子殿下,大公子,咱們也知道治水是好事,可這施工路線要從俺們的田地上過呀,那田地可是俺們一家老小賴以為生的根本,沒了田地,往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還有那祖墳,那是祖宗先輩安息之地,驚擾了他們,可是大不孝啊,這萬萬使不得呀!”
老者的話一出口,周圍的百姓紛紛附和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自己的擔憂和不滿,現場的氣氛又變得喧鬧而緊張。
朱宇趕忙下馬,快步走到老者跟前,恭敬地朝他行了一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耐心地解釋道:“老伯,您的顧慮我們都明白,田地和祖墳對大家來說確實無比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
可您看看這黃河水患,每年都泛濫成災,每次受災最嚴重的不就是咱們這些沿岸的百姓嗎?
咱們現在搞這治水工程,就是為了徹底根治水患,讓大家往後都能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呀。”
老者微微皺起眉頭,哼了一聲,反駁道:“話雖這麽說,可這施工一開動,田地當下就毀了,俺們沒了收成,等不到那安穩日子就得餓死了呀,你們這些當官的,哪能體會俺們百姓的苦啊。”
朱宇仍是一臉耐心,繼續說道:“老伯,您不用擔心這個,朝廷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呀。
對於施工占用的田地,朝廷會按照實際的麵積,給大家發放足夠的糧食作為補償,保證大家在這期間衣食無憂。
而且呀,還會另外給大家劃分新的田地去耕種,確保大家日後的生計不會受到影響。再者說了,等治水工程完工後,那些被水患破壞過的土地都會重新變得肥沃起來,到時候收成隻會比現在更好呢。”
這時,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大聲說道:“那祖墳的事兒怎麽解決?這可是關乎祖宗先輩的大事,可不能隨便亂動啊!”
朱標見狀,也下馬走到眾人麵前,一臉誠懇地說道:“這位大哥,關於祖墳一事,我們也做了周全的安排。
施工隊伍會盡量避開祖墳,如果實在沒辦法避開的,我們會請當地最有名望的風水先生,選定合適的新址,然後按照最莊重、最嚴謹的規矩,將先輩們的遺骨遷移過去,絕不會讓祖宗先輩受半點委屈,這一點還請大家放心啊。”
百姓們聽了兩人的解釋,神色稍稍緩和了一些,但還是有些猶豫,他們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著,似乎仍在心裏權衡著是否該相信太子和大公子的話。
朱宇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向前一步,語氣誠懇而堅定地說道:“鄉親們,我朱桓在此向大家保證,今日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說到做到。
我知道以往我在大家眼中,是個不成器的人,但經過這段時日的反思,我一心隻想為大家做些實實在在的事,這治水工程就是我的承諾。
要是我違背了諾言,大家大可直接到京城來找我理論,我朱桓絕無二話!”
朱標也跟著大聲說道:“本宮也以太子之位向大家擔保,朝廷定會妥善處理好這些事宜,絕不會讓大家吃虧。
如今治水大業關乎萬千百姓的福祉,關乎我大明的安穩,還望大家能以大局為重,支持這治水工程啊,讓咱們早日擺脫這水患之苦呀。”
百姓們聽了他們如此懇切真摯的話語,心中的疑慮漸漸消散了。那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歎了口氣,說道:“太子殿下,大公子,既然你們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俺們也不能不懂事理,就信你們這一迴吧,隻希望一切都能如你們所言呐。”
其他百姓也紛紛點頭,表示願意配合治水工程繼續施工了。
朱宇和朱標見此情形,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兩人趕忙向百姓們連聲道謝,又仔細叮囑施工隊伍,一定要注意施工細節,盡可能減少對百姓的影響。
然而,治水工程就像是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剛解決了一個難題,新的麻煩又接踵而至。
就在施工恢複沒幾日,負責工程監督的官員神色慌張地前來稟報,說是有幾個施工地段出現了工人莫名病倒的情況,而且生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工程進度又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
朱宇和朱標聽聞,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兩人二話不說,立刻朝著工人的營地趕去。
一進營地,便看到不少工人麵色蠟黃,虛弱地躺在簡陋的床鋪上,有的工人還發著高燒,嘴裏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聲,整個營地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朱宇皺著眉頭,看向那負責的官員,急切地問道:“可有請大夫來看過?大夫怎麽說?”
官員趕忙迴道:“迴大公子,已經請了大夫了,大夫說是染上了疫病,可這疫病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又該怎麽醫治,大夫也說不太清楚啊,隻是開了些尋常的退熱解毒的方子,可工人們吃了,卻沒什麽效果呀。”
朱標焦急地跺了跺腳,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啊,若是疫病蔓延開來,這治水工程怕是又得停擺了,而且還會危及更多人的性命,後果不堪設想啊。”
朱宇心中也是擔憂不已,他心裏很清楚,在這古代,一旦疫病大規模爆發,那可就是一場大災難啊。
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響起了係統那機械的聲音:“叮!檢測到宿主麵臨治水工程中的疫病難題,觸發支線任務——控製並消除工程中的疫病,保障工人健康,確保工程繼續推進。
任務獎勵:獲得醫術屬性點 +8,解鎖高級醫藥配方知識技能,可兌換珍稀藥材用於救治及後續醫療保障。
請宿主盡快行動。”
朱宇心中一凜,他知道這個任務艱巨異常,但關乎著眾多工人的生命,也關係到治水大業能否繼續順利進行,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完成啊。
他轉頭對朱標說道:“二弟,當下得趕緊找更多醫術高明的大夫來會診,大家一起看看這到底是什麽疫病,也好對症下藥啊。
我這就迴住處去查閱一些古籍醫書,看看能不能找到類似病症的記載和應對之法。”
朱標點頭應道:“兄長說得是,我這就安排人去請各地的名醫,但願咱們能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啊。”
朱宇匆匆趕迴住處,一進屋便徑直走向書房,一頭紮進書架之間,開始翻箱倒櫃地找出各種醫書,然後坐在書桌前,逐頁仔細查看起來。
他憑借著自己對古代醫學知識的了解,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用的線索,試圖從這些書中找到與工人們症狀相符的病症描述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焦急又仔細的查找,朱宇終於在一本古舊的醫籍中發現了一種病症的描述與工人們現在的症狀頗為相似。
書中提到,這種病症很可能是因為營地附近的水源被汙染了,再加上工人們長期勞累,身體抵抗力下降,這才引發了疫病。
同時,書中還記載了一些對應的治療藥方以及防疫措施。
朱宇趕忙將這些內容抄錄下來,又找來幾位略懂醫術的幕僚,一起商討這藥方的可行性。
大家經過一番分析研究,都覺得頗為可行。
朱宇便拿著藥方,馬不停蹄地去找朱標了。
“二弟,我查閱醫書,總算是找到了可能的病因和治療辦法了,你看看這藥方,咱們趕緊讓人照著去抓藥熬製,給病人們服用試試。
另外,還得安排人去清理營地附近的水源,進行消毒處理,讓工人們都能喝上幹淨的水,再改善一下他們的飲食,增強他們的身體抵抗力。”
朱宇一邊說著,一邊將藥方遞給朱標,臉上滿是急切之色。
朱標接過藥方,快速瀏覽了一遍,眼中頓時燃起一絲希望,說道:“兄長費心了,但願這方子能管用啊,我這就吩咐下去,讓他們盡快去辦,可千萬不能再耽擱了呀。”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藥材很快就備齊了,工人們也陸續喝上了熬製好的藥。
與此同時,營地附近的水源得到了徹底的清理和消毒,飲食方麵也做了相應的改善,為工人們增加了營養。
經過幾日緊張的救治和防疫工作,病倒的工人們的症狀逐漸減輕,病情開始好轉,而且也沒有再出現新的感染病例了。
朱標看著逐漸恢複健康的工人們,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長舒了一口氣,對朱宇說道:“兄長,多虧了你啊,若不是你找到了這法子,這後果真是不敢想象啊,如今這治水工程總算是又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朱宇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同樣鬆了一口氣,感慨道:“是啊,可算是度過這一劫了,不過這治水之路真是坎坷重重啊,也不知道後麵還會遇到什麽難題呢。”
就在兩人感慨不已之時,京城突然傳來消息,說是朝堂之上有人對他們治水的進度和方式提出了質疑,甚至還有人上書彈劾他們辦事不力,浪費朝廷的人力物力,要求朱元璋另派他人接手治水之事。
朱宇聽聞這個消息,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暗自思忖:“這治水工程本就困難重重,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怎麽突然就有人彈劾了呢?莫不是有人見我們治水漸有成效,心生嫉妒,故意從中作梗吧?”
朱標也是臉色一沉,冷哼一聲道:“哼,定然是有人見咱們治水漸有成效,眼紅了,想要橫插一杠子,搶奪這治水的功勞呢。
兄長,咱們可不能任由他們這般汙蔑,得趕緊迴京城,向父皇當麵解釋清楚才行啊。”
朱宇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說道:“二弟說得對,咱們這就動身迴京城,一定要保住治水的主導權,絕不能讓這治水大業半途而廢啊,不然可就辜負了沿岸百姓的期望,也枉費了咱們這段時日的心血了。”
說罷,兩人便吩咐手下人妥善安排好工程後續的相關事宜,然後即刻啟程返迴京城。
一路上,朱宇神色凝重,他心裏明白,此次迴京城,麵對的可不僅僅是這彈劾之事,更是朝堂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的暗流湧動。
雖說自己現在已經習慣了朱桓這個身份,但在那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想要站穩腳跟,護住治水大業,還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應對才行啊。
朱標看著朱宇的模樣,似乎猜到了他心中所想,輕聲安慰道:“兄長,你也莫要太過憂心了,咱們行得正坐得端,治水之事也是盡心盡力,隻要向父皇如實稟明情況,相信父皇定能明察秋毫的。”
朱宇微微苦笑了一下,迴應道:“希望如此吧,隻是朝堂之事,向來複雜難測,咱們還是得多做些準備才是呀。”
兩人快馬加鞭,朝著京城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