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信謠,不傳謠
魂穿大明,朱標見我也要喊聲哥 作者:愛吃柚花茶的宋明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宇和朱標依照計劃,不動聲色地佯裝不知幾位皇子和大臣的暗中謀劃,一邊繼續全力推進治水工程,一邊悄悄布局,等待著最佳的反擊時機。
這日,朱宇如往常一般來到治水工程的施工現場視察。
他身著一襲素色錦袍,頭戴黑色束發冠,雖未著華麗服飾,卻透著一股沉穩幹練的氣質。
朱宇沿著堤壩緩緩走著,時而駐足查看石料的堆砌情況,時而與工人們親切交談,詢問工程進度和他們遇到的困難。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工人看到朱宇,眼中滿是敬意,趕忙上前躬身行禮:“大公子,多虧了您和太子殿下啊,要不是你們盡心盡力,這治水工程哪能這麽順利。
俺們雖然辛苦些,但想著往後能不再受那水患之苦,就渾身都是勁兒呢。”
朱宇趕忙扶起老人,微笑著說道:“老伯,您這是折煞我了,這都是大家夥兒一起努力的結果。
你們在這工地上日夜辛勞,才是最辛苦的,若有什麽難處,可一定要跟我說啊。”
正說著,負責工程調度的官員前來稟報:“大公子,按目前的進度,新河渠那邊再有個把月就能完工了,隻是這幾日雨水增多,怕是會影響施工,要不要先讓工人們避一避?”
朱宇抬頭看了看天色,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雨水雖會添些麻煩,但工期不能耽誤太久,你安排人去搭建些簡易的雨棚,讓工人們輪流歇息著施工,務必保證工程質量,也要注意工人們的安全。”
那官員領命而去,朱宇又叮囑了幾句其他事項,便準備迴府。
他心裏清楚,如今治水工程越是順利,那暗中算計之人就越會著急,他們的陰謀恐怕也會更快浮出水麵。
另一邊,朱標在東宮也是時刻留意著各方動靜。
他坐在書桌前,翻閱著各地送來的情報,臉上神情專注而嚴肅。
這時,一名親信匆匆進來,低聲稟報道:“太子殿下,有消息了,那幾位皇子和大臣似乎準備在近期的朝堂議事上,以治水耗費過大為由,再次彈劾您和大公子,還打算聯合一些地方官員,虛報治水開支,以此來坐實罪名呢。”
朱標聽後,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淩厲:“哼,他們還真是不死心啊,為達目的,竟想出這般陰險的招數。不過也好,既然他們要自投羅網,咱們就成全他們。”
親信有些擔憂地問道:“殿下,那咱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朱標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說道:“你去通知兄長,讓他盡快收集好咱們治水實際開支的賬目明細,整理清楚,絕不能讓他們在這上麵做文章。
我這邊再去聯絡幾位可靠的朝中大臣,讓他們屆時在朝堂上幫咱們說話,揭露那些人的陰謀。”
親信領命而去,朱標又細細思量了一番可能出現的情況,心中已然有了應對之策。
幾日後,朝堂議事如期舉行。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開口道:“今日議事,先說說治水之事,朕聽聞有人對治水的開支頗有微詞,可有此事啊?”
那幾位皇子對視一眼,其中一位站了出來,裝模作樣地說道:“父皇,兒臣近日聽聞,這治水工程耗費的錢糧遠超預期,恐有官員中飽私囊,肆意揮霍朝廷財物之舉啊,還望父皇明察。”
他話音剛落,幾位附和的大臣也紛紛出列,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治水開支不合理之類的話,大殿內頓時議論紛紛。
朱標看了看朱宇,兩人微微點頭,朱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與兄長負責治水以來,每一筆開支皆有詳細賬目,絕無半點浪費揮霍之事。
治水工程浩大,所需物資眾多,又遇諸多意外狀況,花費自然多些,但皆是用在了實處,還請父皇過目。”
說著,朱宇便從袖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賬目明細,呈遞給一旁的太監,太監接過轉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仔細翻閱著賬目,臉色越發陰沉,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嗬斥道:“哼,你們口口聲聲說開支不合理,可這賬目明細清楚明白,每一項花銷皆有理有據,倒是你們,空口無憑,胡亂彈劾,究竟是何居心?”
那幾位皇子和大臣沒想到朱宇和朱標早有準備,頓時有些慌亂,一時不知如何迴應。
這時,一位與朱標交好的大臣站了出來,義正言辭地說道:“皇上,臣以為,大公子與太子殿下治水本就辛苦,還遭人無端彈劾,如今又有人妄圖在開支上做文章,實乃別有用心啊。
依臣看,當徹查此事,看看背後究竟是誰在煽風點火,惡意中傷。”
其他幾位正直的大臣也紛紛附和,要求徹查。
那幾位皇子見狀,越發心虛,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其中一位皇子強裝鎮定,狡辯道:“父皇,兒臣等也是聽聞傳言,擔心朝廷財物受損,這才心急上奏,或許是被小人蒙蔽了,還望父皇恕罪啊。”
朱元璋冷哼一聲:“你們屢次三番彈劾,毫無根據,若隻是被小人蒙蔽,那你們這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太差了些!
此事朕不會輕易放過,定會派人詳查,若查出你們有什麽不軌之心,朕定不輕饒!”
下了朝後,朱宇和朱標迴到東宮,朱標長舒一口氣,笑著對朱宇說道:“兄長,今日這一遭,可算是讓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了,看他們往後還敢不敢輕易算計咱們。”
朱宇卻微微搖頭,神色凝重:“二弟,切莫大意,他們這次沒得逞,必定還會想出其他招數,咱們還得繼續小心提防著才是。”
果不其然,那幾位皇子和大臣迴到府中後,聚在一起,個個麵色陰沉,懊惱不已。
一位大臣咬牙切齒地說道:“沒想到他們居然早有準備,這次可真是失策了,咱們不能就這麽算了,得再想個更周全的辦法才行。”
一位皇子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如今治水工程越發順利,父皇對他們也是越發看重,咱們再從這方麵下手怕是不易了。
我聽聞那朱桓近日在民間威望漸長,不少百姓都誇讚他治水有功,咱們不妨從這民間輿論入手,散播些對他們不利的傳言,讓百姓對他們心生不滿。”
其他人聽了,紛紛點頭讚同,覺得這倒是個好主意,當下便開始謀劃起來,準備花錢雇一些市井無賴,在民間四處散播謠言,說朱宇和朱標治水隻是為了自己撈取名聲,實則並未真正為百姓著想,還在工程中偷工減料之類的壞話。
而朱宇這邊,沒過幾日便聽到了一些風聲,說是民間開始流傳起一些對他們不利的傳言。
朱宇心中明白,這定然是那幾人不甘心失敗,又使出的陰招。
朱宇趕忙找來朱標,將情況一說,朱標聽後,怒不可遏:“他們也太無恥了,竟然妄圖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抹黑咱們,兄長,咱們得趕緊想辦法製止啊。”
朱宇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二弟,他們既然想在民間做文章,那咱們就到民間去,用事實說話。
咱們可以組織一些百姓代表,讓他們親自到治水工程現場去看看,了解真實情況,然後讓這些代表去辟謠,總比咱們自己去辯解要有用得多。”
朱標覺得此計甚好,當下便點頭道:“兄長說得對,咱們這就去安排,可不能任由他們顛倒黑白,壞了咱們的名聲。”
於是,朱宇和朱標派人在各地召集了一些有威望的百姓代表,帶著他們來到治水工程的各個重要地段,詳細介紹工程的規劃、施工情況以及為保障百姓利益所做的諸多措施。
一位百姓代表在參觀完新河渠後,感慨地說道:“之前聽聞那些謠言,我還半信半疑呢,今日親眼所見,才知道大公子和太子殿下為這治水工程費了多少心思啊,那些造謠的人真是太缺德了。”
其他代表也紛紛附和,表示迴去後定會向鄉親們澄清事實,不讓謠言繼續傳播。
在百姓代表們的努力下,民間的謠言漸漸平息了下去,那幾位皇子和大臣的陰謀再次落空,他們得知後,氣得直跺腳,卻又無計可施。
然而,就在朱宇和朱標以為能暫時鬆口氣的時候,邊疆突然傳來急報,說是外敵入侵,邊境戰火紛飛,朝廷急需調派人馬和物資前去支援,而這又引發了朝堂上新的紛爭。
這日,朱宇如往常一般來到治水工程的施工現場視察。
他身著一襲素色錦袍,頭戴黑色束發冠,雖未著華麗服飾,卻透著一股沉穩幹練的氣質。
朱宇沿著堤壩緩緩走著,時而駐足查看石料的堆砌情況,時而與工人們親切交談,詢問工程進度和他們遇到的困難。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工人看到朱宇,眼中滿是敬意,趕忙上前躬身行禮:“大公子,多虧了您和太子殿下啊,要不是你們盡心盡力,這治水工程哪能這麽順利。
俺們雖然辛苦些,但想著往後能不再受那水患之苦,就渾身都是勁兒呢。”
朱宇趕忙扶起老人,微笑著說道:“老伯,您這是折煞我了,這都是大家夥兒一起努力的結果。
你們在這工地上日夜辛勞,才是最辛苦的,若有什麽難處,可一定要跟我說啊。”
正說著,負責工程調度的官員前來稟報:“大公子,按目前的進度,新河渠那邊再有個把月就能完工了,隻是這幾日雨水增多,怕是會影響施工,要不要先讓工人們避一避?”
朱宇抬頭看了看天色,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雨水雖會添些麻煩,但工期不能耽誤太久,你安排人去搭建些簡易的雨棚,讓工人們輪流歇息著施工,務必保證工程質量,也要注意工人們的安全。”
那官員領命而去,朱宇又叮囑了幾句其他事項,便準備迴府。
他心裏清楚,如今治水工程越是順利,那暗中算計之人就越會著急,他們的陰謀恐怕也會更快浮出水麵。
另一邊,朱標在東宮也是時刻留意著各方動靜。
他坐在書桌前,翻閱著各地送來的情報,臉上神情專注而嚴肅。
這時,一名親信匆匆進來,低聲稟報道:“太子殿下,有消息了,那幾位皇子和大臣似乎準備在近期的朝堂議事上,以治水耗費過大為由,再次彈劾您和大公子,還打算聯合一些地方官員,虛報治水開支,以此來坐實罪名呢。”
朱標聽後,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淩厲:“哼,他們還真是不死心啊,為達目的,竟想出這般陰險的招數。不過也好,既然他們要自投羅網,咱們就成全他們。”
親信有些擔憂地問道:“殿下,那咱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朱標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說道:“你去通知兄長,讓他盡快收集好咱們治水實際開支的賬目明細,整理清楚,絕不能讓他們在這上麵做文章。
我這邊再去聯絡幾位可靠的朝中大臣,讓他們屆時在朝堂上幫咱們說話,揭露那些人的陰謀。”
親信領命而去,朱標又細細思量了一番可能出現的情況,心中已然有了應對之策。
幾日後,朝堂議事如期舉行。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開口道:“今日議事,先說說治水之事,朕聽聞有人對治水的開支頗有微詞,可有此事啊?”
那幾位皇子對視一眼,其中一位站了出來,裝模作樣地說道:“父皇,兒臣近日聽聞,這治水工程耗費的錢糧遠超預期,恐有官員中飽私囊,肆意揮霍朝廷財物之舉啊,還望父皇明察。”
他話音剛落,幾位附和的大臣也紛紛出列,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治水開支不合理之類的話,大殿內頓時議論紛紛。
朱標看了看朱宇,兩人微微點頭,朱標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與兄長負責治水以來,每一筆開支皆有詳細賬目,絕無半點浪費揮霍之事。
治水工程浩大,所需物資眾多,又遇諸多意外狀況,花費自然多些,但皆是用在了實處,還請父皇過目。”
說著,朱宇便從袖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賬目明細,呈遞給一旁的太監,太監接過轉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仔細翻閱著賬目,臉色越發陰沉,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嗬斥道:“哼,你們口口聲聲說開支不合理,可這賬目明細清楚明白,每一項花銷皆有理有據,倒是你們,空口無憑,胡亂彈劾,究竟是何居心?”
那幾位皇子和大臣沒想到朱宇和朱標早有準備,頓時有些慌亂,一時不知如何迴應。
這時,一位與朱標交好的大臣站了出來,義正言辭地說道:“皇上,臣以為,大公子與太子殿下治水本就辛苦,還遭人無端彈劾,如今又有人妄圖在開支上做文章,實乃別有用心啊。
依臣看,當徹查此事,看看背後究竟是誰在煽風點火,惡意中傷。”
其他幾位正直的大臣也紛紛附和,要求徹查。
那幾位皇子見狀,越發心虛,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其中一位皇子強裝鎮定,狡辯道:“父皇,兒臣等也是聽聞傳言,擔心朝廷財物受損,這才心急上奏,或許是被小人蒙蔽了,還望父皇恕罪啊。”
朱元璋冷哼一聲:“你們屢次三番彈劾,毫無根據,若隻是被小人蒙蔽,那你們這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太差了些!
此事朕不會輕易放過,定會派人詳查,若查出你們有什麽不軌之心,朕定不輕饒!”
下了朝後,朱宇和朱標迴到東宮,朱標長舒一口氣,笑著對朱宇說道:“兄長,今日這一遭,可算是讓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了,看他們往後還敢不敢輕易算計咱們。”
朱宇卻微微搖頭,神色凝重:“二弟,切莫大意,他們這次沒得逞,必定還會想出其他招數,咱們還得繼續小心提防著才是。”
果不其然,那幾位皇子和大臣迴到府中後,聚在一起,個個麵色陰沉,懊惱不已。
一位大臣咬牙切齒地說道:“沒想到他們居然早有準備,這次可真是失策了,咱們不能就這麽算了,得再想個更周全的辦法才行。”
一位皇子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如今治水工程越發順利,父皇對他們也是越發看重,咱們再從這方麵下手怕是不易了。
我聽聞那朱桓近日在民間威望漸長,不少百姓都誇讚他治水有功,咱們不妨從這民間輿論入手,散播些對他們不利的傳言,讓百姓對他們心生不滿。”
其他人聽了,紛紛點頭讚同,覺得這倒是個好主意,當下便開始謀劃起來,準備花錢雇一些市井無賴,在民間四處散播謠言,說朱宇和朱標治水隻是為了自己撈取名聲,實則並未真正為百姓著想,還在工程中偷工減料之類的壞話。
而朱宇這邊,沒過幾日便聽到了一些風聲,說是民間開始流傳起一些對他們不利的傳言。
朱宇心中明白,這定然是那幾人不甘心失敗,又使出的陰招。
朱宇趕忙找來朱標,將情況一說,朱標聽後,怒不可遏:“他們也太無恥了,竟然妄圖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抹黑咱們,兄長,咱們得趕緊想辦法製止啊。”
朱宇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二弟,他們既然想在民間做文章,那咱們就到民間去,用事實說話。
咱們可以組織一些百姓代表,讓他們親自到治水工程現場去看看,了解真實情況,然後讓這些代表去辟謠,總比咱們自己去辯解要有用得多。”
朱標覺得此計甚好,當下便點頭道:“兄長說得對,咱們這就去安排,可不能任由他們顛倒黑白,壞了咱們的名聲。”
於是,朱宇和朱標派人在各地召集了一些有威望的百姓代表,帶著他們來到治水工程的各個重要地段,詳細介紹工程的規劃、施工情況以及為保障百姓利益所做的諸多措施。
一位百姓代表在參觀完新河渠後,感慨地說道:“之前聽聞那些謠言,我還半信半疑呢,今日親眼所見,才知道大公子和太子殿下為這治水工程費了多少心思啊,那些造謠的人真是太缺德了。”
其他代表也紛紛附和,表示迴去後定會向鄉親們澄清事實,不讓謠言繼續傳播。
在百姓代表們的努力下,民間的謠言漸漸平息了下去,那幾位皇子和大臣的陰謀再次落空,他們得知後,氣得直跺腳,卻又無計可施。
然而,就在朱宇和朱標以為能暫時鬆口氣的時候,邊疆突然傳來急報,說是外敵入侵,邊境戰火紛飛,朝廷急需調派人馬和物資前去支援,而這又引發了朝堂上新的紛爭。